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17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虞捋着须子,没有说话,他并没有像刘协一样的感到伤感……皇甫嵩是凉州系人,刘虞当年在朝中与他的关系并不算近,而且因为皇甫嵩筑京观的事,对他颇为反感。

“陛下,皇甫义真病势加重,臣想请命去往长安,一则替陛下接掌皇甫嵩在长安招募的军士,以为陛下后援,二则长安的张辽,臣想替陛下说服他站到我们这一边。”

刘协闻言道:“张辽不是跟随吕布的战将么?如何会轻易跟随我们?”

皇甫嵩摇头道:“张辽与吕布麾下其他的并州战将不一样,他昔日曾隶属于大将军何进,只是后来董卓入京后,为了笼络张辽,便将他与北军中部分出身于并州的将士编入到了吕布麾下,其实据臣所查,张辽本人一向是较为独立,且不屑与凉并军士为伍,此人跟随皇甫嵩在长安镇守一年,据闻也是恪尽职守的……以臣看来,或可一用。”

刘协见刘虞说得认真,遂道:“既是皇叔有这个想法,那朕就全权交付给皇叔处置便是。”

“谢陛下!”

随后,却见刘虞又拿出一份随身的缣帛,递交给了刘协,道:“陛下,这些人都是臣这些年在幽州的心腹之人,此番随臣一同还朝,皆是可大用之人,这一次去长安,臣想借着机会请陛下提拔他们一下,与臣为陛下一同效力,还请陛下恩准。”

刘协接过缣帛,认真地看着上面那一个个名字……有田豫、魏攸、鲜于银、尾敦和张瓒等人,都是刘虞这些年在幽州所招揽的心腹。

刘协心中也能理解刘虞此举的用意。

他刚刚上任,而且还要率兵征战,自然是需要心腹作为臂膀的。

“皇叔想怎么做,那便怎么做,朕全都支持你。”

“多谢陛下!”

……

益州方面,临近年底的时候,刘备等人平叛终于归来了。

镇西稻种的普及,使得刘琦手中握有大量的粮食,益州本土豪强的反叛并不能引起多大的风浪,在绝对实力的碾压下,很快就被平定了。

徐荣和甘宁等人此番征剿立功不少,而刘备也是立下大功,声名涨了不少。

他回师之时一副喜气洋洋之色,与刚来益州时,那略有些颓废的状态,大有不同。

见过刘琦之后,徐荣、甘宁和刘备三人一同向刘琦禀报这场大战的虚实。

待听完之后,刘琦当场便夸赞了三人,然后命张允、徐庶等人替自己设宴,先犒劳徐荣和甘宁。

至于刘备,刘琦则是单独领他向着牧署的静室而去。

少时,两人到了静室,刘琦从桌案的一个小木匣中取出了一份圣旨,递送到了刘备的面前。

“前几天,朝廷那边刚刚送来的,叔父且看看。”

刘备疑惑地双手接过圣旨,打开细瞧。

这不瞧还好,一瞧之下,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忽红忽白。

那圣旨中的意思言简意赅,就是点名道姓地要召他入京,随朝伴驾。

刘备的双手不知不觉间,竟有些微微的颤抖。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被天子点名召入朝中伴驾。

眼见刘备的表情有所异动,刘琦知道,他这是心动了。

“叔父,不瞒你说,大司马如今已经入朝,被天子敕封为太师,位于王允看齐,足见天子对刘氏宗亲目下的重视程度……天子如今已经长大,眼下朝中权柄大部分集中于士族之手,天子少年雄心,如何能忍,此正是我辈为陛下分忧解难之际……想来,太师也是因为看重叔父的人品和能力,才向陛下举荐的,但这前途看似平坦,实则坎坷凶险,叔父……你还需做好准备才是。”

刘备见刘琦说的真诚,心中甚是感动。

“君候放心,备一定谨慎对待,去了雒阳定尽心辅佐天子,为陛下分忧。”

刘琦点了点头,突然又道:“对了,还有一事。”

说罢,便见刘琦又拿出了一份敕封的诏书,道:“天子仁德,特明诏敕封你两个兄弟为都尉,让他们坐镇南方,如此……倒也是断了你入朝的后顾之忧。”

这话一说出来,刘备的脸色顿时变了。

“备与两个弟弟骨肉连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如何能分离两地?断断不可!”

刘备的回答倒是在刘琦的意料之中。

刘琦无奈道:“只是陛下旨意在此,咱们不可不尊。”

不曾想,和刘琦认识以来,一直很好说话的刘琦,此番却是异常的固执。

刘备很是固执地道:“总之,备若上京,则我两个兄弟亦需上京,不然备宁死不离荆州……罢了,抗旨便抗旨吧,只怪刘备愚钝,辜负了朝廷和君候的期望!”

看起来……有些事情确实是自己想当然了,刘琦心下暗自叹息。

三兄弟中,理应是最理智的刘备都是这般表现,剩下的关羽和张飞又当是何样的表现?

“叔父务要着急,其实太师另有私密信函一封,托人送到成都,让我转交给叔父……关张之事,叔父看过之后,便明其意。”

第七百零六章 换个思路

刘虞写给刘备的信,写的比较婉转,他在心中阐明了自己这一次请刘备来雒阳的理由,是希望刘备能够帮助他扫平关中,为雒阳开辟后方作为基础保障。

关中现在残破么?答案是肯定的。

但关中的底蕴还在么?答案也是肯定的。

朝廷现在只有京兆、司隶、河内的部分土地掌握在手中,实在是太少了一点,只有将关中这个大后方彻底的打下来,朝廷才能将自己的地位抬到袁绍,曹操或是刘琦这个层面上来。

刘虞的信中向刘备阐述了他的这个意向,同时他还向刘备说明,眼下他也是刚刚入朝,时局不定,以王允,杨彪等一众为首的大臣们,都在密切注视着以自己为首的这一帮宗室的所作所为,一旦刘虞的行为有所偏差,带来的必然是士族们最为猛烈的政治反击。

刘虞也算是两经沉浮,对于朝堂中的权柄之争也是门清,他深知政治博弈的残酷性,因而在信中对刘备也算是推心置腹。

把老领导的信给刘备看了之后,他的情绪很显然平稳了许多。

“叔父看到了吧?太师在信中也提到了,如今朝中的门阀士族都在紧紧地盯着他呢,叔父身为宗室入朝倒是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若是关、张随叔父入朝,他们二人出身不够,目下又不曾立下功劳,试问若真被王允一系以此为理由攻击,叔父在朝中,当如何自处?”

刘备紧咬牙关,半晌之后突然道:“我二弟,三弟入京不用为官,只需作我身边的两名随从,难道还不行么?”

听了这话,刘琦的面色骤然一正。

他不满地道:“叔父这话,未免就有些自私了,难道在叔父眼中,你那两位兄弟都是平庸之才,碌碌之辈,只配给人牵马坠蹬么?”

刘备当即反驳道:“自然不是,我二弟三弟乃是大将之才,此事太师知之……君侯心中想来也是明白的!”

“我们自然是明白的。”刘琦眯起了眼睛,道:“既然是大将之才,难道不应该让朝廷重用他们,用为大将,平四方贼寇,为国建功么?”

刘备被刘琦的话有些绕糊涂了。

“备也想……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出身不够,不能入朝么!我只能出此下策!”

刘琦摇了摇头,道:“出身不够,拿功业来补,难道你还不明白大司马和我的意思?让他们为两郡都尉,先在南方干出功绩,待日后有了功绩和声望,朝廷若有战事,一朝召入朝中用为大将,岂不是顺其自然,两全其美?你现在让他们入朝当了随从,那在那些士族朝臣的眼中,他们就永远是雒阳刘备府下一家奴,日后连立功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提拔了……因为他么俩已经被你打入了家奴的行列中,雒阳城中诸士,眼光何等毒辣,言辞何等犀利,你这是在断送里你两个兄弟的前程!”

刘琦自认为自己这番话说的很是中肯,但刘备在这件事上,就是一根筋宁死不从。

刘琦心中暗叹口气。

看来,他们三兄弟确实难以分开。

刘备尚且如此,若是关羽和张飞得知大哥远赴雒阳,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辖境,怕是会立刻挂印弃官,千里追兄!

甘当家奴,估计也认了。

罢了,想来自己无论如何设计,都和这两位猛士无缘,可惜了自己的一番部署。

刘琦现在多少有点能够体会到曹操想要收关羽而不得的那份挫败感了。

认真地思虑了一会,刘琦最终下定决心。

罢了,虽然不能收下关、张二人,但好歹拿下一个赵云,也算是聊以慰藉。

虽然就历史上的战绩而言,其实刘琦最认可的还是关羽……但很显然,这位历史上的蜀国第一名将,跟自己应该是失之交臂了。

那就改变套路,一则借着这件事跟刘备搞好关系,二则自己也可掺和一下关中的事情。

略微沉吟之后,却听刘琦缓缓开口道:“叔父若是心急,我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刘备心中已经做好了和刘琦硬抗到底的准备,不想却听到了刘琦改变了口风,顿时精神一振。

“君侯有何妙计?”

刘琦言道:“太师想要在长安整合兵马,平定关中,今番召叔父前去,必然会起用叔父为将……此番平定关中,倒是一个立功的良机,叔父不妨向朝廷谏言,邀请我派兵遣将,一同兴兵入关中,相助朝廷,到时候我以关,张两位为先锋大将,让他们助朝廷在平定关中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待关中事定之后,请太师以替朝廷戍边为名,将两位强将直接召回雒阳……如此,关张两人就是以功臣之名入雒,那些士族便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刘备没有想到刘琦居然会想到这么一个好方法,当即拍手赞道:“此法甚妙!多谢君侯全我兄弟之情。”

刘琦见刘备答应,便道:“既是叔父应允此法,那我立刻作书,星夜召关张二人从任地来成都,咱们仔细磋商一番之后,叔父在上京,如何?”

“甚好,甚好!”

……

刘备走后,刘琦就命人火速送书信召关羽和张飞来成都。

随后,他又开始细细思量关中这场仗应该怎么打。

想打明白关中这场仗,首先还是需要用熟悉长安以西的地域和势力形势的人。

毫无疑问,对长安以西最为熟悉的人,自己麾下应是莫过于贾诩了。

贾诩听了刘琦的咨询后,很是诧异。

饶是他老谋深算,此刻多少竟也有些不能理解刘琦的举动。

“朝廷要平定关中,君侯想要出兵相助?打下来的城池,皆属于朝廷所有,此战对君侯有何好处,我实不明白。”

“一是人口,二是战马,三是兵源。”刘琦言简意赅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以贾诩的智慧,刘琦只是简简单单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贾诩瞬间就可以明白他的意图。

关中之地连番战乱,如今被李傕,郭汜,段煨等军阀割据着,朝廷向西用兵,必然会触碰到他们的利益,想都不用多想,这些贼子一定会再度反叛。

再加上凉州的马腾,黄巾张白骑恐都不会置身事外,到时候整整个西州又是一番战火纷纷的热闹景象。

届时,关中的人口,势必又将迎来一次大量的南下潮流。

而随着镇西稻和摊丁入亩的实施,过多的人口对于刘琦来说,也完全不是问题。

而同时,与凉州军,叛军,包括黄巾军交战,在辎重、战马、人丁的收益上,一定也会非常巨大。

第七百零七章 刘表教学

揣摩出了刘琦的想法,贾诩开始冷静的对刘琦进行分析。

他拱手言道:“关中诸将虽有强兵,但面对君侯的精兵悍将,倒也是不成气候,只要小心彼之骑兵便可……但君侯这些年来也与西凉铁骑不少交手,经验丰富,应不足多虑……依照贾诩看来,朝廷若是对关中出手,难保凉州的马腾和韩遂不会坐视不管,毕竟一旦关中成了朝廷的瓮中之物,那金城的马韩二人就等于失去了战略纵深,他们唯恐势危,定会出兵干预……这两个人麾下的都是叛军,人数不少,还需慎重。”

刘琦笑道:“无妨,毕竟我不是以占领关中为目地出兵,若事有不济,我大不了撤兵回汉中就是了……这趟北上入关中,文和你与我同往……对于西北这些军阀,你却是要比我了解许多。”

贾诩沉思片刻,道:“君侯要北上协助朝廷取关中,但同时也要关注东方的动向,毕竟陶商已经携带君侯之令,去往徐州,还需时时派人接应,以免出什么状况。”

“这点你放心,荆州那边有荀攸在,我会让他代替我时刻关注东方之事,陶商身负重任,我还要让他帮我办成大事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