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11章

作者:臊眉耷目

毫无疑问,刘琦和太史慈的这几句对话是故意的,但却绝不是撒谎。

当初刘备带张飞和赵云入蜀,而让关羽率兵在穰城驻扎,其本意为何,刘琦心里跟明镜似的。

但赵云眼下想来还是被蒙在鼓里,刘琦觉得自己有必要出言提醒他一下。

果然,赵云听到了刘琦和太史慈的对话之后,脸色忽红忽白,恍然间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他终归还是较为有城府的人,还不至于在刘琦的面前露怯,他恍若不知一样。

接下来他们继续吃羊肉,畅谈天下的奇闻趣事。

但很显然,赵云此刻已经有些心不在焉了,他神思不属,只是时不常的应付着刘琦回答上一句,颇为敷衍。

赵云的表现被刘琦看在眼中,他不以为意,只是装作毫无所觉的继续与对方说话。

时至傍晚,众人吃的尽兴,方才返回成都。

路上,赵云打马来到太史慈的身边,虚心请教道:“太史君,赵云有事相询。”

太史慈见赵云主动来找自己问事,忙道:“子龙不必客气,今后你我以朋友相交即可,有事但说无妨。”

赵云也不做作,随即改口唤他‘子义’。

“子义,听君侯适才言,简雍已经到了成都?”

“是!”

“还领了玄德公的亲卫人马?”

“是。”

赵云的脸色愈发的不好看了:“他人在何处?”

“就在驿馆休息,要不要来日我引你去见他?”

赵云寻找简雍要说的事,自然不好让太史慈知道,他急忙摆手道:“不劳子义,我有些私事自去问宪和便是了。”

……

次日,赵云随即前往驿馆去见简雍,待见了简雍之后,赵云也不遮掩,直接开口问他:“宪和,赵某麾下的本部兵马,目下皆在何处?”

简雍没曾想赵云一大早上就跑到这里来问他这个,心中不免有些发虚。

刘备将赵云带入蜀中,却让关羽在荆州悄悄地兼并了赵云的兵马,这事儿虽然无可厚非,但就实际而言,其实做的并不怎么地道。

简雍沉默了一会,道:“子龙久在蜀中未归,而云长得了刘镇西之令,要前往零陵赴任,故而便权且将子龙麾下人马都带往了零陵。”

赵云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双拳情景暴露,攥拳攥的骨节隐隐中‘咯嘣咯嘣’响,看的简雍额头上冷汗直冒。

这也就是赵云,若是换成张飞,怕是绝不会这般轻易善罢甘休。

少时,却听赵云冷冷道:“我人在蜀中,人马就得由云长带走,玄德也在蜀中,为了其麾下兵将却被宪和你带过来了?”

“这个么,终归是自家兵马,带他们来蜀中也能说了算。”

“哦?”赵云闻言笑了:“带到蜀中你们说的算?我看你们把我麾下之人带往零陵,也不见说了不算。”

简雍的脸上顿时一阵尴尬。

赵云深吸口气,虽然心中甚是愤怒,但简雍毕竟不是主谋,他不过刘备麾下一士,又岂能做的了刘备和自己的主?

幕后指使之人,想来还得是刘备。

赵云本来对刘备的印象不错,但眼下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对刘备的好感顿时一落千丈。

“告辞。”赵云冲着简雍一拱手,转身就要离去。

简雍见状急了,忙喊道:“子龙!”

赵云停住了脚步:“宪和还有何见教?”

“子龙,其实你大可不必这般愤怒……此事……多少有些误会。”

“误会?”赵云闻言不屑一笑,道:“赵某活了二十六载,什么事是误会,什么不是,我自己能分辨的清楚,不劳先生多虑。”

说罢,他不再搭理简雍,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驿馆。

望着赵云消失的背影,简雍略显惆怅的叹了口气。

这件事,确实是有些做急躁了……只是他们事先也没有想到,刘琦会突然委任给关羽和张飞一郡都尉这样重要的职务。

结果连带效应下,竟然是将赵云给得罪了。

……

赵云离开了驿馆,满心郁闷,不知该何去何从。

好端端的一个幽州的中军监察官,如今一朝变成了光杆司令,换成谁,谁心里好过?

就这么漫无目地的走着,不知不觉间,赵云来到了成都的牧署门前。

略微犹豫了一下,赵云随即上前去禀明自己前来求见镇西将军。

守卫进去通禀,不多时便出来亲自引赵云进去。

刘琦依旧在忙碌的处理公务,堆在他面前的公文堆积如同小山,不过大部分都已经被法正,徐庶,伊籍,刘阖,崔钧,刘晔,满宠等人阅览过了,并提出了落时意见,刘琦只需要仔细观看,然后在上面画圈同意或是不同意就可以。

饶是如此,这工作量依旧是大的惊人。

“子龙来了?”刘琦微微一笑,道:“我已经跟典君打过招呼了,一会就让他领你去荆武卒中选人,不过荆武卒中的人数较少,你且在当中挑选一批,然后我让子义领你去中军,你再挑一部分人与你一同前往荆州,让你带往柴桑。”

赵云略有些疑惑地看着刘琦,道:“君侯,赵云不懂,赵云与君侯昔日从不相识,又是初降之人,君侯为何这般信任于某?”

刘琦摇了摇头,道:“子龙此言差矣,你并非临阵叛将,而是大司马的手下,我与大司马乃是同盟,护君之盟以扶保天子为己任,大司马的人,就是我刘伯瑜的人,咱们打从一开始就是同一战线的,又何来降不降一说?”

说罢,刘琦从桌案上拿起一份缣帛,对着赵云笑道:“大司马相隔千里,派人星夜飞马送来书信,他打算入京了,如此倒也是去了我一块心病!”

刘虞好歹也是昔日提携赵云的恩人,如今听他要去雒阳,赵云自然是倍感诧异。

他迈步上前,接过了刘琦递给他的那份缣帛。

这确实是刘虞写给刘琦的信。

上面告诉刘琦,自己已经回复朝廷,将前往雒阳任职,并感谢刘琦对他的提醒与指点,这份恩情,日后待他到了雒阳之后,一定会找机会报答。

赵云虽然不知道刘琦与刘虞暗中沟通了什么,但却通过刘虞的字里行间看出来,刘琦确实是在对他进行着帮助。

这年头,诸侯军阀各个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无所不用其极,就连那个连军阀都算不上的刘备,还在暗地里谋算自己的兵马,着实是令赵云心凉。

但通过刘虞的信笺,赵云能够品出,刘琦跟这些人不一样,他并没有利用大司马,而且还是在真心实意的帮他……看样子,如果不出意外,大司马如今的事情也是刘琦一手促成的。

再加上他对自己的重用和无私,还有他对汉室朝廷的忠贞,这份公正之心,着实非一般人可比。

至少在赵云目下见过的所有人中,还没有人能够比得上。

想到这,便见赵云对着刘琦作揖拜谢道:“君侯相助大司马,云身为大司马旧属,在此替大司马感谢君侯之恩,请君侯受赵云一拜。”

说罢,便见他单膝跪倒。

“哎,你这是干什么?”刘琦急忙起身,来到赵云面前将他扶起。

却见赵云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对刘琦拱手道:“赵云已是奔三旬过的人,可直到今日方才活明白,知晓谁才是英雄俊杰,赵云有一不情之请,想请君侯应允。”

“你且说?”

“赵云虽善于弓马骑射,但在调兵遣将方面却不甚精,若是去了荆州,恐给君侯误事,若君侯不弃,赵云愿意留在君侯身边,当君侯身边一护卫,从此鞍前马后,保卫君侯,为君侯效力疆场,不知君侯可能允否?”

第六百九十七章 南中蛮王来访

赵云不去柴桑了,而是打算留在刘琦的身边,作为类似于一个护卫军统领一样的保护自己。

其实仔细想想倒也不是不行。

赵云这个人是有能力,他谨慎,明事理,懂进退,而且武技不俗,善练骑兵,但若是要单独外放,让他独挡一面,眼下的赵云似乎还稍嫌有些不足。

他需要一些时间磨炼。

毕竟历史上的赵云,在跟随刘备东征西讨的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刘被麾下的中军战将随军征战的,直到人生的后半段,才单独领兵外放。

一次是征桂阳,二次是入蜀攻取江阳、犍为,三次是在汉中与曹操交锋,四次是独自领兵战于箕谷。

虽然次数较少,但却都是胜利的战绩,最后一次箕谷之战期间虽偶有失利,但总体方向还是算蛮好的,不过赵云的这些独自领兵作战的战绩,基本上都是在他生命的中后期,且并没有作为一方主将督战,基本上都是偏师,虽然不知道这与他本人的能力上限到底有没有关系,不过就目前来看,还是将他留在自己身边慢慢培养才是正道。

当他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行外派。

至于柴桑,自上一次刘繇被孙坚打趴下之后,一直以来都是孤悬于荆州之外,而孙坚也放弃了柴桑没有占领此地,毕竟他眼下还是在致力于收复扬州诸郡,还没有闲心去占据柴桑偷袭江夏。

既然赵云不去,那终归还是要有一个人去的,这个人应该派谁呢?

左思右想之下,刘琦还是决定让太史慈领兵前往。

当刘琦找到太史慈之后,太史慈略显得有些犹豫。

“君侯刚刚平定益州,如今因为摊丁入亩的事,各地豪强皆蠢蠢欲动,多有叛变之举,值此非常时节,太史慈觉得还是留在君侯身边协助君侯处理益州的事情较好。”

刘琦却摇了摇头,道:“不必了,如今我们在益州兵强马壮,蛮夷归心,镇西稻一经普及,仓禀丰足,不过一两年内,我想再添兵增将,亦非难事,现在这些豪强反叛,我用强兵镇压,旦夕可定……留你这样的强将在此,实在是可惜,我已经派人向朝廷表奏,请你为豫章郡守,并安排刘琮在荆州各郡督办造船厂,多建战船供给和江夏的魏延用来操练水军,你去柴桑招兵买马,缺什么直接跟我说,益州的事一定,我最迟明年就会返还荆州,到时候或是向东扩张,或是向北出征,咱们再根据时势定夺。”

顿了顿,刘琦笑道:“只是在这期间,荆州不可有事,只有黄汉升,李典,刘磐等人镇守,我心中还是有些没底,你去了相助他们监视孙坚和袁术,我多少还能放心些。”

太史慈沉默了半晌,认真道:“既然是君侯这么说了,末将自无不从,只是有一件事请君侯答应。”

“何事?”

太史慈的嘴角露出了笑容:“末将想下个月再回去赴任。”

刘琦疑惑道:“为什么非要多待这半个月?”

太史慈很是认真地道:“总得让末将喝完这一盏喜酒之后,再走吧?”

刘琦这才恍然大悟。

“是了,是了……下个月,我成婚,让你喝尽兴之后!再去赴任!”

……

转眼间,到了十月,而本月初十,是刘琦的大婚。

他与他四位夫人将成婚并行周公之礼(虽然这周公之礼已经行了无数次了)

虽然刘琦的婚事以简单为主,但毕竟是州牧的婚事,多少还是要弄些动静的。

益州大开仓禀,接济百姓,以为庆贺。

这段时间,刘琦也去了吴苋那边几次,与她一同研究如何栽种更多更好看的南州奇珍花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