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92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表沉默了一下,突然慢悠悠地道:“有件事,为父仔细思量了好久,却是不知道该不该跟你说。”

刘琦微笑道:“父亲与孩儿之间,又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呢?不过在父亲跟孩儿说之前,孩儿有一件事想要先禀明父亲。”

其实刘表是想先说的,但刘琦既然开了口,他决定还是让刘琦先说他的事情。

“我儿,有何事说?”

刘琦拍了拍手。

然后,便见两名伴当将一个大箱子抬进了正厅内。

刘表扬了扬眉,颇有些诧异地盯着那个箱子,疑惑道:“这里面是什么?”

刘琦伸手将那个箱子打开,把里面的东西给刘表过目。

“父亲,这里面有指挥南阳郡七万将士的兵符,还有包括所有军中校尉以下队率以上军中军尉的花名册,另外还有汉中和南阳郡的屯田布置图和土地丈量数量记载,以及这两年来屯田所得粮食的数量和武库铠甲和兵械,以及连弩的数量,这些我全都登记造册了。”

“且慢!”

刘表出言打断了刘琦,然后站起身,惊讶地看着那木箱子里的东西。

半晌之后,方见刘表诧然地看着刘琦,道:“我儿,你这是作甚?”

刘琦微微一笑,道:“父亲,孩儿带兵三年多了,深陷疆场之中,每日都活在刀口矛尖,矢石交弓之中,说实话,孩儿有些累了,疲惫了,而且这一次关中之战,孩儿自思冒险太大,险些累及数万将士全部陷落于关中境内,这仗打的太险了,也太轻率了。”

顿了顿,迎着刘表的目光,刘琦肯定地道:“孩儿不愿带兵了,我回南郡,在荆州各地考察,好好的沉淀一下自己,学些新东西,在内政或是经学方面,多下一些苦功。”

刘表闻言,不由沉默了。

少时,便见他抬头道:“伯瑜,你回来之时,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刘琦欠了欠身,道:“孩儿若是说没听到,未免太过欺瞒父亲了……不错,孩儿是听到了些风声,该听的,不该听的,多多少少的都听到了些。”

说罢,却见刘琦露出了一个开怀的笑容:“自打上雒护君起,孩儿就一直辗转腾挪于疆场,如今终于有了一个理由,可以卸下这千钧重担,对孩儿而言,倒也是一件幸事。”

刘琦的话,在不知不觉间,将刘表的思绪带到了四年前。

那个时候,他和刘琦刚刚来荆州,父子二人都是一腔抱负,为了山阳刘氏能够在荆州站住脚,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刘琦,替刘表扛起了领兵的重大,北上护君,并逐渐在外,替荆州扫平障碍,将荆州的军事力量发展的愈发强大。

而如今,荆州强大了,山阳刘氏在荆州站住了脚,刘表却因为自己的膨胀和那些居心叵测的士人的谏言,不愿让儿子带兵了……虽然他依旧认定刘琦是他的继承人,但他却被权力欲望迷了心窍。

看着主动要将兵权上交对他坦诚以待的刘琦,刘表在一瞬间仿佛如遭雷击。

老人在这一刻清醒了。

兵权……是自古以来,所有上位者都想要的东西,如今却被刘琦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交了回来。

就在这一刻,刘表忽然意识到,自己是真的老了,昏聩了!

年过五旬的他,做事开始保守,已经不似原先那般具有争雄之心,也不似原先那般的心胸开阔了。

就在刘琦将兵符和花名册交上来的一刹那,刘表突然抬起手,挡住了他。

刘琦略微惊诧地看向刘表。

却见刘表的脸色煞白,嘴唇亦是微微有些哆嗦。

“父亲,怎么了?”刘琦疑惑道。

“兵,还得是你带才行!”刘表斩钉截铁地道。

刘琦没有想到,刘表居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大大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一阵沉默后,刘琦笑了。

看父亲的样子,他似乎是后悔了。

眼前的这个刘表,走出了心魔的刘表,才是我爹。

但是……

“父亲,兵权我不留。”说罢,刘琦坚定的将兵符和花名册放在了桌案上,道:“孩儿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刘表看着刘琦将兵符和花名册放在桌案上,藏在袖中的手微微的颤抖着。

这孩子……竟执意不要兵权?

刘表的脑海中,本来想象的是儿子以各种理由推诿,但万万想不到会是这样。

本以为拿回兵权之后,便可以找到了那久违的安全感……但真到了这一刻的时候,刘表胸口中的空气仿佛被抽干了一样,说不出的难受。

“父亲,孩儿请令,年关之后,前往南阳、长沙、桂阳、江夏等要地进行考察,督促各地农务、铸城、学宫等事,为荆州的内政发展尽一份绵力。”

刘表轻轻地咽了一口吐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去吧,你如今也是一州之牧,虽然不是荆州牧,但却是这荆州的公子,是为父的继承人,这十个郡的基业……不久的将来都是你的,你也需要好好对荆州各地的政务,实务进行一些了解。”

刘琦开怀笑道:“多谢父亲……对了,我想要典韦和荆武卒的将士跟随,以保万全,不知可否?”

“行,自然行。”

刘琦感激的冲着刘表施了一礼,然后笑道:“父亲,今日家宴,您且安坐,待我去后面检查一下,我此番回来,也给族中各长辈带了礼物,虽不贵重,却也可表心意。”

刘表颤巍巍地点着头,道:“去吧,去吧!忙你的去吧,今天晚上咱父子俩多喝些。”

“诺。”

望着刘琦离开了正厅的背影,刘表的双眸中竟突然湿润了。

他魂不守舍的坐在了原位,低头看着桌案上的那代表军权的符,鼻子开始发酸,嘴角亦是有些颤抖。

“嗨!”刘表突然一伸手,重重的用手掌一拍自己的脑门,追悔莫及地自言自语:“这办的是什么事啊!是什么事啊!错了,真的错了!老夫的胸襟哪里去了?愧为人父,真是愧为人父啊。”

第五百一十七章 深夜拜府

当天晚上的家宴,刘表喝醉了,不能说是烂醉如泥,但绝对是醉一塌糊涂了。

老爷子醉态可掬,颇有些失态。

身为一家之主,作为一个父亲,他此刻威严不在,却总是笑呵呵的过来拉扯着刘琦,说一些让旁人听不懂的话,什么‘吾儿辛苦了’‘吾儿操劳’‘若非吾儿,荆襄之地焉能有这般强盛’‘吾儿乃当世英才,日后必可光大门楣’等等。

在场的其他宗族之人,虽是对刘表的态度和表现有些奇怪,觉得这此等言行颇不符合八俊八及的身份,但仔细想想也就释然了。

毕竟前一段时间,整个襄阳城都在传着风言风语,说什么‘儿压父’‘幼胜强’之类的话,但就如今的情形看来,那些东西对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并无损伤,这倒是让宗族中人都感到非常的庆幸。

毕竟,刘表目下是山阳刘氏的尊者,但刘琦则是山阳刘氏中最有本领的人物。

这对父子之间不出现间隙,对整个山阳刘氏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好事。

只要没有那些内讧了的事,刘想兴奋就让他兴奋去吧。

但唯有刘琦知道,刘表眼下的表现不是兴奋,而是愧疚,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这种愧疚只有用买醉来麻痹。

论及用人之术和胸襟韬略,刘表在天下诸侯中算是不错的,但跟曹操这样的天纵英主相比,却还是有些差距。

但自己这个爹却有一个常人所不能有的优势,那就是拥有良好的自省能力。

能够自省的人,永远都是有的救。

其实若说要放弃兵权,刘琦也不想放,但他现在确实真的有挺多事情要做。

比起兵权,刘表在他心中也更为重要。

毕竟,这老头是他穿越回大汉朝之后,第一个真心实意对他好的人。

还有一点,刘琦要通过放弃兵权这个事,让刘表对时代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士族都是可用的。

乱世当不拘一格。

曹操一辈子用士族为臂助,但同时也不肯与士族妥协,‘招贤令’‘乱世用才不用德’就是他抗击传统士族用人规矩的态度。

若是一味的迁就士族和门阀,所造成的结果必然就是身为君主的话语权日后会越来越少。

刘琦要通过这次事让刘表明白这个道理。

士人可用,但不可尽用……成功的君主麾下,臣子的背景成分一定要混杂,混搭,这样身为君主才能够通过平衡,取得最终的话语权。

另外,让刘表直接统御自己麾下的这些亲信战将,也能够让李典,魏延,张任他们顺利的成为荆州军真正的高层军尉。

他们的战功都在那摆着,而且刘表目下对自己有愧,刘琦重用的人,刘表绝不会弃用,反而会酌情提拔。

像是甘宁,张任,魏延,李典这样的人,原先不过是南阳郡中军尉,但是从今往后,他们就会在刘表的领导下,从一个郡直接成为整个荆州军的中坚力量。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的身份等同于向着蔡瑁,蒯良,蒯越这些人看齐了。

至于刘琦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无所谓,刘琦是镇西将军,益州牧,身份上永远能压住他们不止一头。

同时,刘琦在军中的威望,单凭关中和上雒这两件大事,放眼整个荆州,十年之内恐怕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这些将领的身份和权重提上来了,对于刘琦日后领导整个荆州军大有裨益。

让手下这些将领们从‘郡’的身份跨步进入‘州’的身份,是非常必要的。

……

刘表醉了,刘琦亲自将他送回了房间,待其睡着后,方才回到自己的府邸。

蔡觅也已经回来了,她见了刘琦之后,向刘琦转述了蔡瑁的问候之情。

但也仅仅是转述,蔡瑁本人并没有来。

很显然,这位蔡家家主的鬼心眼与日俱增,在他现在没捋顺清楚刘琦和刘表的关系之前,他断然不会轻易主动与刘琦见面的。

不是他讨厌刘琦,而是他想避嫌。

但刘琦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

以你蔡家家主的身份,想避?你避的了么

“把那些给伯珪的礼品带上,我亲自拜府去找他。”刘琦笑呵呵地吩咐蔡觅。

蔡觅闻言都有点傻眼了。

她转头看了看天色……这天已经黑了,正是脱衣服睡觉的好时节。

这正值春宵的好时候,往蔡瑁那跑算怎么回事?

蔡觅略有些疑惑地道:“要不,我陪少郎君明早儿过去一趟如何?你在使君府内已经是饮了不少吧。”

刘琦摇了摇头,正色道:“不,就今晚过去,我与我妻弟好好再喝上一顿!”

……

深夜,蔡瑁刚刚躺下搂着妻子睡的正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