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9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问题是,益州牧刘焉老奸巨猾,他在来到益州之后,一边着手平定马相之乱,一边欲立威刑以自尊大,连杀益州豪族之长十余人,益州震动,弄的益州本土豪族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严家也是这惶惶中之一。

其实刘表和刘琦父子一到荆州,也杀了荆楚宗贼五十五人,他们和刘焉初至地方,采取的手段是一样的,但不同的点在于,刘表和刘琦在杀人立威之后,采取了怀柔政策,联合剩下的宗族,并对其示好,安定南郡人心,并与蔡、蒯等宗族共同分利。

但刘焉却一直持续着他的高压政策,似决意要压死川蜀的豪族。

在这种被打压的情况下,严镛想要扶持严颜上位,就很难了。

但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个良机。

“四弟,吾今日听那伊籍之言,他此番入川,乃是为了替刘表与刘益州结盟,此事若成,对于咱严氏来说,或许是个转机。”

严颜拱手道:“愿闻大兄高见。”

严镛道:“吾虽不晓得刘表在打什么算筹,但其既然派人前来结盟,想来定有战事,且战事应不小……不然若是对付普通贼子,以荆州之势,又何须与益州结盟?想来定是要有大变!四弟汝到了绵竹,暂且勿回,静待时机,那伊籍若能联盟成功,四弟便向刘益州请缨随战,如此或许可令益州回心转意,重用我严加,也好日后谋上高位,光吾严氏门庭。”

严镛在未雨绸缪……以目前刘焉对待益州豪族的高压政策,严家的人再想要在往上迈一步极难,若是能够在对外战中立下大功,或许待日后严镛死后,江关都尉的位置,刘焉或能准许严颜继续来坐。

严颜知晓严镛一片赤诚,随道:“兄长放心,弟此番前往绵竹,定然自荐。”

第五十二章 天师道的卢夫人

伊籍在江关住了一夜。

次日,江关军司马严颜,便亲率百人,护送伊籍前往绵竹。

由于严颜是江关都尉的亲信,手持严镛亲印的符传,这一路上可谓是顺风顺水,不再有任何关卡对伊籍进行阻拦。

在这样的条件下,伊籍便很快的来到了绵竹。

三年前,益州的治所尚为雒县,但刘焉到了益州之后,益州正处于动乱时期,黄巾贼首马相杀死了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聚众十万,连夺蜀中三郡之地后称帝,而蜀中的豪强贾龙,在迎接刘焉入蜀后,便集合了益州的本地豪强,由他亲自率领,共同起兵击败马相,后改治所于绵竹。

其实按道理来说,以贾龙为首的益州豪强,其实对刘焉入蜀还是颇为欢迎的,不似张方,苏代,贝羽等人那样对待刘表……毕竟刘焉有名望,却无实际兵权,由他坐镇益州,对蜀中豪强来说,无疑要比那个买官而来、横征暴敛的郤俭好的多。

但事实证明,西蜀的豪强宗族错了,郤俭只是贪婪暴敛,但刘焉却是心狠手毒。

他们把刘焉当了泥菩萨,可刘焉却想当活菩萨。

这两年,刘焉联合东州士与青羌大肆扩展自身势力,并对当初迎接他入蜀的这些本地宗族,进行血洗高压政策,至今已是连杀宗首十余人,弄的蜀中本地的豪强尽皆离心。

只不过益州豪强们眼下还处在隐忍不发的状态。

伊籍到了绵竹之后,便前往拜见刘焉,向他提出了‘结盟护君’之策。

果然如刘表和刘琦事先预测的一样,心怀异志的刘焉对这个宗亲联盟并不感冒。

他只是听,然后笑,赞扬刘表忠心……但就是不表明自己之意愿。

纯属和稀泥的打法。

伊籍见此,便使出第一招杀手锏。

他向刘焉说明:联盟若成,荆益两方兵压司隶,则董卓和袁绍必皆向刘氏宗族们示好,以求拉拢,届时刘焉便可借机向董卓提出条件……让其将刘焉三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幼子刘璋送返蜀中。

对于这个提议,刘焉似乎是有些意动。

但他还是没有松口。

主要是因为刘焉在任益州牧之后,其实还是将一个儿子带入了益州,便是其三子刘瑁。

虽然他还是分外想念自己另外三个儿子,但因为有一个儿子在身边,也使得刘焉就没了后顾之忧,思想趋于冷静。

这老狐狸绝不会那么容易就妥协的。

最终,他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决,只是让伊籍在绵竹驿舍暂居,自己斟酌之后再做定论。

伊籍见这方法也没有说动刘焉,无奈之下只能告退,再寻劝谏之法。

……

回了绵竹的驿舍后,伊籍独自坐于静室,将思路略作梳理,开始认真的揣摩起了刘琦给他提供的那两个方法。

一法是像刘琦所说,向刘焉暗中示以推举之意。

另外一法,便是去找张鲁的母亲,请她帮忙居中调停。

最终,伊籍打算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

示以推举倒是好说,关键是张鲁之母……

他需要先暗中打听一下张鲁之母在刘焉面前是不是那般的重要。

……

对此事,伊籍本来是抱以怀疑态度,但不问不知道,在绵竹打听了之后,结果令伊籍大为吃惊。

本以为此事关乎州牧名声,颇难打听,但一问之下方才知晓,张鲁之母在刘焉那里得宠,已是半公开的秘密。

以刘焉的性格,他不会刻意宣扬此事,想来是有人故意把此事在蜀中扩散。

或许就是张鲁母亲自己。

经过暗中的坊间询问,伊籍知晓了张鲁之母卢夫人现为天师教中的治头,其地位超然,在教中仅位列系师张鲁之下。

据说天师教的系师张鲁能够被刘焉任命为司马,并被其器重,凭的全是卢夫人在刘焉面前的美言。

坊间传闻,那卢夫人虽年纪颇大,但驻颜有术,几十岁的人了却还有少妇一般的容貌,且常往刘焉的府中走动……

这个常往刘焉府中走动,个中意思便耐人寻味了。

一介女流,也不参政议政,天天往刘焉的府邸跑干什么?

绵竹城中流言不少,把卢夫人和刘焉之间的事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有基于此,伊籍最终下定决心去拜访这位卢夫人。

就算是流言不足为信,但空穴从不来风,定是有出处的,就看以讹传讹的程度而已。

决心已定,伊籍便携带刘琦送给他麟趾金,前去拜会卢夫人。

……

卢夫人身为天师教的治头,又精通命理,擅长图谶,属于川蜀的公众人物,她的居舍并不难找。

当见到卢夫人的一刻,伊籍方才知晓传言不虚。

据说,这位卢夫人乃是永嘉元年生人,仔细算来应是四十有五了。

可观其样貌,虽不似传说中的那般玄乎,却也是像三旬许人。

着实是保养有术。

伊籍以荆州使者的身份向卢夫人问候,执礼甚恭,随后又奉上麟趾金相赠,言乃是刘氏父子让他带入川中的拜会之礼。

卢夫人见了麟趾金,对伊籍的态度随热情了许多,

她和蔼微笑:“民妇久居川蜀,与刘使君从无交集,刘使君托先生携这般厚礼相赠,民妇受之有愧。”

伊籍道:“刘使君与公子,久闻天师道威名,如雷贯耳,让在下此番入川,定要当面赠礼于夫人,非为其他,仅示使君父子对天师教的相敬之情。”

卢夫人听伊籍夸赞天师道,心下自然开心。

“先生这话说的客气,民妇也久仰使君父子大名久矣……不过,刘使君父子若想亲善天师道,为何不访吾儿公祺,却独独却要让先生见我这老妇?”

面对卢夫人的疑问,伊籍镇定自若。

“张师君虽为系师,但年纪尚轻,道法未必高过夫人……川蜀谁人不知,自打嗣师仙去之后,天师教能有今日之盛,全赖夫人坐镇,发扬教义,真可谓女中英杰,使君父子虽远在荆楚,却也闻夫人贤名,故特意吩咐在下入川后,要先拜夫人,再拜系师。”

卢夫人闻言笑了,虽然知道伊籍是吹捧之言,但她依旧很开心。

“先生真是好一张利嘴啊,不过民妇虽为女流,却也有自知之明,公携厚礼而来,定是有事……不妨直说,让民妇仔细斟酌。”

伊籍见卢夫人行事颇大气,也就不弯弯绕绕,就将刘表欲与刘焉结盟之事,给卢夫人大致说了一遍。

卢夫人听完之后,略有犹豫。

“先生想让民妇去劝刘益州应盟?”

伊籍道:“此乃忠君之举,且对荆益两州都有莫大好处,实有百利而无一害!”

卢夫人闻言微笑不语。

她的态度很明显,这事对汉室有没有好处她管不着……主要是这事对她能有什么好处?

伊籍的眼光毒辣,自然晓得这妇人的用意。

“伊籍来时,公子曾言,联盟之事若成,事后定有重礼相谢为一……另外,公子听闻昔日巴人信奉巫教,淫祀害民,多有恶行,幸得天师道在蜀中传道,扬黄老之学,有教化之功,使的西蜀巴人向善,”

“如今荆楚之地虽日渐昌盛,然荆南亦有武陵蛮尚武成风,蛮智未开,又有山蛮杂居于边境,若能犹如蜀中巴人一般,得天师道教化向善,安定郡民,以乐太平,诚可谓是荆州之大幸也。”

这话便算是准许天师教到荆州传道了。

卢夫人听到这,眼眸中光彩大盛。

她既是一教治头,脑中每日想的自然是如何将天师教发扬光大,如今伊籍的许诺,对她来说可谓正中命门。

卢夫人沉吟半晌,终于答应了。

“刘君父子既有此心,天师道感激不尽,民妇也自当为荆益联盟,为汉室昌隆尽上一份力。”

伊籍见卢夫人答应,不由大喜过望:“有夫人相助,此事必成。”

第五十三章 刘焉应盟

绵竹县,州牧府内。

刘焉正斜躺在软榻上,半瞌着双眸,其身旁有两名侍婢,一名替他捶腿,一名给他揉腰,可谓是享受至极。

六十多岁的人了,再不好好享受一下,再过些年怕是也没什么机会了。

但此刻的刘焉,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着。

这几日,他一直在思考着应如何回复伊籍。

说实话,这个联盟的好处,刘焉心中也明白,若是能够以此为契机,将他那三名在雒阳随驾的儿子召回蜀中,对他而言却是天大的好事。

可同时也有几个弊端。

一是自入蜀平定了黄巾贼马相后,刘焉就一直在极力的打压蜀中的豪族,如今已是有十几名豪族首领被杀。

刘焉心中自然也明白,益州的豪族眼下对他是何等的仇视,当初协助他平定黄巾的豪族代表贾龙和任岐,眼下就多少有些动作。

刘焉心中明白,只是不说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