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82章

作者:臊眉耷目

而刘琦则是以杨家人的名义,将杨柏捐赠万万钱作为军需的事情,通过黄忠、荀攸等人在军中宣扬,勉强安定了军心,而杨松也被刘琦释放了出来。

刘琦并没有为难他,只是好吃好喝的让他在牢中安养了几日而已。

杨松出了牢狱之后,再次见到刘琦之后,远远没有了当初的拘谨,他声泪俱下地向刘琦表示忠心,并发誓一定会重新做人,为刘琦效死力云云……

虽然他的身体没有受伤,但任凭谁都能看得出,他的心这一次伤的不轻。

刘琦和颜悦色地安慰了杨松,并告知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另外,他还委任杨松为他的典学从事,负责益州的学政工作。

而杨柏则是受任为文聘的治中,留在汉中辅佐文聘。

之所以要给他们提职,也是刘琦在遵守着这个时代规矩的表现,毕竟杨柏捐了万万钱军资,按照先帝时西园的规矩,自己多少也应该给他们兄弟都封一个官职才是。

大棒和甜枣,要双管齐下,才会恰当好处。

……

秋天已经逐渐过去了,天气渐渐寒冷,时至入冬。

转眼间,时间就要进入公元194年了。

而刘琦眼瞅着也即将步入二十二岁的大关。

荆州那边,传来了杜嫣产子的消息,但刘琦现在没有时间回去。

他还要在汉中处理最后一件事情。

汉中郡是前线,又有吴懿镇守在武都郡,两郡的北方是关中之地,南方则是西蜀刘焉之地,东三郡的蒯祺、贾龙、张卫三人治理的都是山城,目下也帮不上汉中郡什么忙,刘琦若是要返回荆州,则汉中前线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可以抵挡关中和益州的两面压力才行。

故而,继续在汉中开展屯田之策,就非常必要了。

黄巾军马相在蜀中兴风作浪时,曾在汉中郡遗留了不少荒地,后来被以杨氏为首的强族兼并,前汉中郡守苏固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无所谓。

毕竟这在大汉朝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眼下时局不同,刘琦坚决不允许。

无主的土地,不允许任何人强占,全部收公用以军屯,哪怕就是租庸调,也绝不能放给这些豪强。

所以,刘琦需要在汉中留下来,对军屯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布置。

第五百零三章 妾的数量

冬日的气温逐渐降下来了,虽然天气转凉,但阳光照射在人的身上,还不会让人感觉非常刺骨,说明这天气还未到寒冬。

而已经被任命为益州牧的刘琦,亲自前往武都郡劝农。

汉中郡本来就是大郡,治所南郑更是高祖当年起事旧地,历史悠久,人口和经济相比中原并无太多逊色,只要文聘能够派兵稳守关口,并致力于农桑军屯,刘琦觉得汉中作为西南前沿阵地的发展前景不会太差。

现在关键的地方在于武都郡。

这个地方确实的是太落后,人烟太少,太过荒芜了,谁拿在手里,便都如同握了一块鸡肋。

好歹也是一个郡,可郡内所余的人口不过八万余人,还没有刘琦所统领的兵多。

这样的人口基数,说武都郡是鬼城委实一点毛病没有。

吴懿麾下有数千兵将,如今都屯扎于下辨县。

由于人丁凋零,这里的空田极多,望族几乎为零,有能力有本事的都往南或往北逃出去了,说也不想留在这鸟不拉屎的地界。

现如今还敢迁移至武都郡谋生,也就只有一些从凉州陇右那边迁居的羌人或是氐人了。

他们之所以来此,是因为在先秦时期,这里曾是氐人的居住地。

汉人不稀罕居住的地方,羌民和氐人还是愿意搬迁回来的……条件再艰苦也不怕,因为他们生存的条件本来也就不怎么样。

能像是汉朝一样繁华的地域,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少数。

……

“按照明公的吩咐,从关中来的羌民和氐民,每家每户我都予以安顿,还派人教他们种植之法,还分发给良种在郡内的无主荒田中开垦耕种,与我郡署四六分粮,且屯且守。”武都郡守吴懿认真地向前来视察的刘琦做汇报。

刘琦认真地听着,道:“有什么物资需求,或是人手需求,你可以直接向汉中的文仲业索要,我已经跟仲业打好了招呼,他汉中郡从此与你武都郡互为唇齿,你们彼此相互扶。”

吴懿拱手道:“谨遵公子之命。”

刘琦看着忙忙的旷野,道:“武都临近陇西,而陇右之地向西,则羌人遍地,如今董卓余部在关中划地自居,早晚都会与凉州的马腾和韩遂有所冲突,届时整个凉州都不会太平……以武都的地理位置看来,以后数载之内,羌族人必大批进驻,届时你好好把控,用羌民充斥武都,固守边地。”

吴懿认真道:“吴某定然谨慎操办此事……只是,就算是有办法让羌民屯田,但武都郡地界寒冷,各县屋舍又少,冬日一到,羌人若无厚衣,又无取暖之道,观我汉人御寒有道,恐引起哗变。”

刘琦伸手招呼吴懿,道:“你随我来。”

吴懿随同刘琦来到田陌间的一处小屋,那是刘琦抵达武都后,命手下军士连夜在此搭建的。

以后世的角度而言,这小土屋的面积,恐怕连十平米都不到。

小小的屋子分内外两间,里面搭建着土炕,外面则是有灶台,而那土炕内的烟道则是埋在了地里,和灶台相同,一旦造饭,则土炕亦是很热很暖和。

这便是当初刘琦上雒时,在阳人住过的火炕烟道连灶台。

如今他又经过合理的更改,将烟道以更科学的方式埋入地壁之中,如此在做饭的时候,就可以使睡觉的火炕变的暖和,从而达到御寒且还不会被呛死的目地。

吴懿感受了一下火炕的温度之后,口中赞不绝口。

刘琦对吴懿道:“子远,日后陇右迁移来的人,不论是羌人还是氐人,都让他们依照此法建造房舍,如此冬日可抵抗寒冷,另外荆州境内近些年来发现了不少石墨矿山,我年底回了荆州,便会吩咐人每到冬日,便择选一批上好的石墨送到武都,由你代表我统一分发过冬……如此,室内用火炕,室外可用石墨,再加以军屯,如此便算是不愁吃穿了,武都郡内逃荒的外族,则可不反了。”

吴懿拱手道:“末吏领命,只是使君,末吏有一事不明,还请使君指点。”

“你说。”

“武都乃是荒蛮之地,关中百姓若是南迁,必往汉中不会来此,诚如使君所言,迁往武都之人,必为凉州亦或是关外的羌氐外族,他们久居边塞不归王化,使君若是怕他们反叛,那末吏就派人谨守边塞,不让这些羌胡入境便是了……可使君偏偏要让他们进入武都,他们来了,咱们还要费心与他们周旋,生怕他们不归王化,随时都会叛了……”

刘琦道:“我非博爱之人,这些羌氐之人我之所以让他们入境,只是想要用他们作为屏障,抵御凉州军阀的入侵。”

吴懿闻言一愣。

刘琦为他解释道:“若从关中进攻汉中,则只需文聘派人把守斜谷道和阳平关,凭借山川之险便可据十万之众,但若是从凉州入蜀,则必过武都郡……武都郡是荒蛮,但它也是我们眼下和凉州的一个缓冲地带,若是凉州兵马进攻汉中或是从阴平进攻蜀中,这武都就是我们抵御他们的第一道屏障,我不想让处于回暖状态下的益州成为战场,唯有牺牲武都作为我们和凉州人的用兵之地……”

说到这,刘琦认真地看向吴懿道:“但武都郡若是空的,我们又拿什么阻拦凉州人的入侵,所以必须要有人在这里且屯且守,一旦发生战事,就由他们作为我汉中之民的第一道屏障。”

吴懿恍然而悟。

刘琦之所以要在武都收拢羌,氐之人,是为了要用他们作为炮灰,来保护益州境内的汉民。

刘琦认真地看向吴懿,道:“所以,子远,你要知道,你在这武都镇守,可是责任重大的。”

吴懿急忙拜道:“末吏必然谨慎守护武都之地,不辜负使君信任。”

两人正说话间,却见房间的门被打开了,荀攸快步走了进来。

“使君,南郑的文仲业送来消息,说是朝廷那面送来两道旨意。”

“朝廷的旨意?”刘琦轻轻地一挑眉:“什么旨意?”

荀攸言道:“第一道旨意,朝廷改了明年的年号,待除夕之后,改元兴平,特此昭告天下。”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么……”刘琦慢慢地眯起了眼睛,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貌似和历史上的兴平改元,是同一年的……

董卓新亡,天子返都雒阳,王允扶政,吕布为将,皇甫嵩张辽镇守长安,朱儁返朝,一切都是一番新气象。

在这种时刻改元,也是向天下昭示,刘氏江山将迎来崭新的一章。

“第二件事呢?”刘琦淡淡道。

荀攸道:“朝廷的另一旨意,便是昭告天下记,着袁绍,曹操,刘荆州,还有使君您为为有功于社稷的重功之臣。”

刘琦慢悠悠地道:“重功之臣,可有什么特殊待遇?”

“亡后可陪享陛下宗庙,并可葬于皇陵之侧,长辅君王,同时还可在宫档中独自列传,为后世传颂……”

刘琦无奈笑道:“都是死了之后的事啊,难道我们大汉朝的有功之臣,就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有点什么特殊的待遇么?”

荀攸深深地望了刘琦一眼:“有。”

“是什么?”

“大汉朝律例,官至公卿者,可有一夫两妾,但若是被朝廷议为有功之臣者……这妾的数量,可以上限到八人。”

刘琦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住了。

一妻八妾?

第五百零四章 荀攸的计策

刘琦的表情有些僵硬,倒是令荀攸有些惊诧。

对于他这种上位者来说,若是被朝廷表为有功者,可纳八妾……这应该是好事才对。

为何他会露出这种表情呢?荀攸很是不解。

这个时代,像是刘琦这种地位的男人,所拥有的女人一般都不会少,当然这些女人大多上不得台面。

不仅仅是朝廷的公卿,有些地方的豪强首领,乃至于以兼并土地为主的坞堡主人,他们所拥有的女人数量,也绝对不止两个、三个,但终归都是没有名分,见不得天日的,跟后世的非法同居的差别性不大。

能够得到朝廷认定为功臣,纳妾数量增至八人者,虽然对于上位者拥有的女人数量没有实际的影响,但却会被所有的男人所羡慕,毕竟这也是一种殊荣。

别人都是暗箱操作的睡女人,唯有你特么睡的合理合法,上哪讲理去?

“使君不高兴?”荀攸疑惑地向刘琦提出了他的疑问。

刘琦沉吟了片刻,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回答高兴吧,显得他太不深沉,跟色中恶鬼似的。

回答不高兴吧……好像还有点太假,容易引起荀攸的鄙夷。

“公达,其实前番伏完来此,不仅仅是想要代替天子祭奠陈王。”

荀攸何等聪明,当下便反应了过来:“陛下和太傅,是想对使君加以掣制吧?”

刘琦轻轻地扑了扑手上的灰尘,道:“荆州乃丰乐之土,如今汉中诸郡又在我掌控之中,陛下和太傅自然是不会将我放任自流的。”

荀攸很是无奈地笑了。

这话说的倒还真不是吹。

军事实力暂且不说,若要看这个天底下谁最有富有,各州各郡的人,还真就没有能超越荆州的。

“前番使君不是已经派人知会刘荆州,请他资助朝廷新建朝堂粮秣、石料、树木等物了……朝廷现在可是找不出使君一点不忠的把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