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51章

作者:臊眉耷目

“既如此,子师,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王允向着诸人挨个拱手。

众人分别与王允道别,然后起身返回,去招呼族人还有同伴收拾东西奔东走,少时,场间只剩下王允与侍中伏完两人。

王允看向伏完,奇道:“伏公为何还留在此处?”

伏完面色不变,认真道:“天子蒙难,伏某如何独自奔逃关东?愿与司徒共同前往陈仓,与刘琦同救天子,事若成,则功成身退,不求厚赏,事若不成,则愿意舍此残躯,与司徒一起去九泉之下,面见先帝。”

王允听了这话,大是感动。

他上前一把握住伏完的手,道:“不想我大汉还有侍中这般的忠烈之臣,吾道不孤也!”

伏完面色肃整,道:“某与司徒此去陈仓,司徒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王允叹息道:“别的倒也是没什么,董卓的兵马如今主要是在强攻长安和陈仓,对于过路的关卡倒是疏于松懈,我们此番暗中潜伏去陈仓不难,但难就难在,如何说服刘伯瑜扶保天子,挽朝堂之倾颓。”

伏完闻言大奇:“那刘伯瑜乃是护君联盟发起之人,亦是宗室之中的英杰俊秀,他兵入关中不就是为了救陛下于水火吗?为何还要咱们说服于他?”

王允叹息道:“那刘伯瑜是何许人物,老夫不知,但老夫能看的出来,他此番兵入关中,却绝不是为了救陛下的,至少救陛下于水火不是他的主要目地,如老夫所猜不错,他是为了失陷于长安城中的那数万兵将。”

伏完闻言不由沉默了,少时方听他道:“司徒是否多虑了?”

“不能不多想啊,连袁本初都将我等诓骗了,更何况那刘琦?”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伏完的语气很急。

王允捋着须子,慢悠悠地道:“先助刘琦打败董卓,然后让他派兵夺回圣驾,并拥戴天子还都于雒阳。”

“还都雒阳……”伏完一字一顿地慢慢念叨:“若是那刘伯瑜不肯呢?”

王允叹息道:“这也正是我担心的,万一那刘伯瑜不肯迎驾,或是迎驾之后,非要移驾于南阳亦或是襄阳,我等又该如何?谁能肯定山阳刘氏父子,便不是包藏祸心之人。”

“许之以利呢?”伏完谏言道。

王允无奈地笑了:“咱们现在手中,哪还有筹码可以许给他?咱们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能给他什么好处?”

伏完闻言不由沉默了。

想了好久之后,突听伏完幽幽开口道:“听闻这刘伯瑜,昔日在荆州曾纳大自己七岁之女,后又接了蔡邕之女入楚?”

王允没想到伏完会突然问起这个,疑惑道:“我亦是略有耳闻,那又如何?”

伏完眯起眼睛,笑呵呵地道:“果然是年少气盛,血气方刚啊,看来倒也是未必劝不动他!”

第四百五十五章 假文书的作用

陈仓县的书房之内。

马玄将笔从缣帛上抬了起来,然后府下头,对着缣帛上的字迹轻轻的吹了一吹。

少时,便见他轻轻的将缣帛从桌案上拿起,递给了刘琦:“请府君验看。”

刘琦小心翼翼地接过缣帛,侧身与法正一起观瞧。

法正又低头看了看董卓亲自手书的缣帛,然后又瞅了瞅马玄写的那份缣帛,赞叹道:“好文书!好功力,这字里行间的行文功力,非十年勤恳之功而不可得,这文书和董卓写的,最少有九成的相似,若非亲近之人,绝难仿效。”

马玄笑呵呵地道:“孝直夸赞过甚,不过是一点微末之功,雕虫小技而已,况且若是换成当世名儒的章草,想要模仿的这么像,只怕就是难了。”

刘琦微笑道:“董卓虽也有些学识,但好歹长于征战,少研辞赋,故而在行文书写上所用精力有限,模仿不难,我看伯常不仅是字写得像,就连这文风也相差不远,若非特殊情况,绝不会有人能看出破绽。”

马玄认真地道:“也是因为这些凉州人士说话直率,行文少有赘言不拐外抹角,所以较好模仿。”

刘琦满意的点了点头,突然道:“另一份文书呢?”

法正从桌案上取出另一份书信,递交给了刘琦——那是阎行送来过的韩遂手书。

马玄接过了韩遂的书信,将缣帛摊展开来,杵着下巴认真地研读着,少许后道:“韩文约的字体文风,和董卓大相径庭,都是粗犷之风,并不难摹,府君可让阎彦明将书信送往韩遂处,我这边再仔细研究数日,定可模仿无误!”

刘琦微笑道:“如此最好。”

通过临摹韩遂和董卓两个人的书信,在中间浑水摸鱼离间两人的关系,并施以诈降之计来破董卓的军势——这就是刘琦的策略。

虽然简单,但因为从中间传递书信的都是阎行一人,故而被发现的风险极低。

就算是被发现了,以刘琦目下的角度而言,除了对韩遂那边有些难以解释外,其他的都好说。

但此时此刻,他也不怕得罪韩遂了,因为一旦让韩遂和董卓真的搭上了线,那对于刘琦来说,恐怕就是灭顶之灾。

……

持着马玄所撰写‘假书信’的信使出发了,他一路向西,快马加鞭直奔允吾县而行。

近日来的允吾,迎来了罕见的沙尘天气,三军将士不能操练,农夫不能下田,县中的人或是躲在帐内,或是躲在屋中,都掰着手指头祈求祷告,期盼着这漫天黄沙的鬼天气赶紧过去。

韩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到了阎行派人送来的书信。

韩遂派人请来了马腾,与他一同拆阅董卓的信笺。

大致通读了一边之后,韩遂的脸色变的极为不善,接着随手将信扔给了马腾。

马腾拿起来细细读了一遍之后,亦是露出不满的表情。

“董卓老匹夫,都到了这般局面了,他居然还端着架子,就是不肯松口直接敕封你我?”

韩遂咬着牙道:“这信中虽然是许诺了我等会将应承给我们的将军之位敕封下来,但也明说了,要等我们助他从内部破了刘琦之后,才会敕以明诏……”

马腾抬起沙钵大的手掌,然后重重一落,‘啪’的一声排击在桌案之上,直把方尊和水盏都震了起来,足见用力之大。

“文约,你可莫要信他,前番出兵助这老贼,劳师动众,耗费钱粮,结果呢?事情成了之后,他姓董的直接拍屁股走人,就留下几句敷衍的话,如今又拿这套路来戏耍我们,这岂非拿你我当愚夫使唤?”

韩遂的表情不善,冷冷道:“兄弟这话说的在理,董卓把你我当成是猎犬,随便给块骨头就想恣意驱驰,咱们岂能让他如愿?”

马腾赞同道:“不错,咱们回书派人给他,让他立刻下诏书来,咱们见了天子的诏书,正式被朝廷承认之后,再帮他对付刘琦!否则,谈都没有必要谈……文约,这底线你可得守住了才是。”

韩遂深吸口气:“放心吧,寿成兄,这事我心里晓得,咱们已经上过一次董卓的当了,焉能再第二次被他算计,今番非得和他好好讨价还价一番不可。”

一直矗立在下首的那名送信使者听到这里,对韩遂抱拳道:“阎将军让我带话给韩公,公若要写书信给董卓,这送信之人切记要用谨慎精干之人,以免被刘琦或是其他豪帅拦截,如此事未成,反倒是多生祸患。”

韩遂眯起了眼睛,道:“这事儿我知晓……也无需那么麻烦,你自把书信带给彦明,让他寻机派人送往董卓军中便是,你们都是在前线临阵的,看时机自然是比我们这些在后方的要方便许多。”

“诺!”

……

使者再一次带着韩遂的信返回了陈仓的大营。

而韩遂亲自书写的那封信笺,没有被阎行送去给董卓——而是再度落在了刘琦的手中。

刘琦看万韩遂写的书信,笑呵呵地道:“韩遂这次是聪明了,不见兔子不放鹰……还是孝直有远见,没有让伯常书写过多的激烈言辞惹韩遂翻脸,反是模仿董卓的口吻这么吊着他,如今韩遂的书信来了,便可以和彦明前番给我们的那封书信作作对比,寻找我们所撰写的书信中的疏漏之处。”

法正道:“府君过赞了,区区诡诈小道而已,不足挂齿……书信中的言辞若是过激,恐惹韩遂怀疑,毕竟眼下以董卓的立场而言,得罪韩遂对他并无甚好处,咱们还需站在董卓的角度上去想这事。”

刘琦转手将韩遂的书信递给了马玄:“伯常,好生比对着,切勿让董卓看出端倪,毕竟他前番曾与韩遂私下有过书信往来,老贼心细,若是让他看出问题,可就有些不妙了。”

马玄的表情很是慎重:“府君放心,末吏一定谨慎……只是府君为何不直接在信上答应董卓的条件,引他出兵,为何还要与之讨价还价?毕竟董卓已经许诺了马韩两人四征的将军之位了。”

刘琦笑道:“还是小心一点的好,毕竟对方不是等闲之辈,况且我这几日跟彦明打听了一下韩遂这个人平日的行为作风,觉得此人秉性颇贪婪,可谓是豺狼心性,就算是董卓开出了四征将军的条件,他也未必会心甘情愿的就这么认领,咱们要么不装……但既然决定装他,便要装的像些才是。”

马玄听完之后,认真的琢磨了一会,方才下笔。

不过他并没有在缣帛上下笔,而是现在木犊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起来,毕竟缣帛的费用太高,若是行文有不当之处,就算白费了一份,很是可惜。

在这个大乱之世,不论是什么物资都是弥足珍贵的。

写完之后,刘琦和法正等人再次细读了一遍,并重新敲定了几个重要的细节,随后为了保险,刘琦又派人将阎行找来,让身为韩遂亲信的他,再次仔细读了几遍,确定找不出破绽之后,才让马玄落笔于缣帛之上……

第四百五十六章 我可劝服吕布

阎行麾下的使者,再一次悄悄的携带着书信,从陈仓的大营以探查为名而走——在诡秘的夜色下,暗中潜往了董卓在渭河之东的军营。

时值深夜,年迈的董卓早已经睡下,但在得到了巡哨称捉到一名要见他的细作之后,还是急忙起身,丝毫不顾困倦。

他并未披甲,而是穿着内衫,命人点好油灯,大马金刀的坐在帐内的首位上,等着那名使者。

少时,那人在西凉兵的看押下进了帅帐,见礼之后便将书信递给了董卓。

董卓拆开书信,只是看了不几行,便眉头皱起,颇有恼怒之色。

字体,还有字里行间的行文,包括那臭不要脸的要求——跟董卓印象中的韩遂一模一样,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有怀疑这书信不是出自韩遂的手笔。

“不但是要四征将军之位,还要凉州牧,允吾县侯?呵呵,好大的胃口。”

念叨罢了,董卓抬头看向那使者,气道:“你家韩将军临行之时可对你说了,若是老夫不答应,他又待怎样?”

那前来送信的人回答的倒是诚实:“此信非韩公亲自予我,乃是阎帅命我带往此处,亲手交予相国,至于相国答不答应,这就不是我所能猜度的了。”

董卓眯起眼睛沉思半晌,方道:“回去告诉韩遂,凉州牧和侯爵之位,他想都不要想,老夫不会给他的!该是他的,自然是他的,不该是他的东西,一样他都拿不去,若是想要……靠功绩来换,老夫许他四征将军之位,已是天赐的恩惠,当他莫不知足!答应了,诏书立刻就下!若是不应,那老夫和他便没甚好谈的了。”

那使者倒也是乖巧,点头连连称是。

董卓又道:“老夫书信一封,你转交给阎行,让他想办法送于韩遂,尽早做决定,老夫可不能这般无休止的等下去!”

说罢,随即命人研墨取笔,再次给韩遂书写了一封。

……

等董卓的书信到了刘琦手上的时候,他就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

这封信不必再给韩遂回复,只要让韩遂和马腾在后方眼巴巴的空等就可以了。

那两个贪狼在得到董卓的回复前,绝不会轻举妄动。

至于董卓这边,自己只要算好日子,直接让马玄回书信一封给他,答应他的条件,然后再引诱董卓出兵就可以了。

这布局算是初具雏形。

接下来,便是安排各部整备兵马,认真操练,准备等候一场不知道何时就会突至的大战。

又过了三天,荆州军的斥候给刘琦带回了消息,说是西华山的王允和伏完与前去与他们接洽的荆州细作一起扮做难民西迁,目下已经接近了渭水的营地……为了防备被董卓军的巡哨撞上,细作请刘琦速速派兵接应。

两名朝臣亲自扮做流民前来,刘琦自然不会视之不理,他当下便命甘宁率领白骑从陈仓急速而出,去接应王允和伏完。

甘宁不负众望,辰时末出发,申时初刻便将王允和伏完两个人带了回来。

两位重臣到了这儿,刘琦自然是要亲自迎接的。

毕竟他们不仅仅是朝中的重臣,而且就门第而言也都极为不俗,在天下士族中都极有分量。

王允自不必说,位居三公,且太原王氏亦是并州的名门望族,世代在并州诸郡担当重要官职,影响极大。

而伏完的妻子则是桓帝之女,他也算是实至名归的外戚,除去这个身份不谈,伏完本人亦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大儒伏胜之后,其家族乃是青州琅琊郡的著名经学世家。

刘琦身为党人之后,庞德公之徒,自然要对这两位名士执礼尊敬有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