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07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皱了皱眉,心中暗道,刘宠之所以执意北上,难道看重的就是这次机会?

董卓离开长安,而有部分朝野之权已经被汉室旧臣重新掌控……说起来,这倒确实是个良机,毕竟董卓在长安城内外,靠的全是兵势威压,除了他麾下的西凉兵将外,剩余的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等着在暗中能够阴董卓一把。

直等着墙倒众人推呢。

董卓离开了长安,那这些想要谋害董卓的人,便会在私底下串联的更加紧密。

说不定,刘宠便也是被串联的人之一。

就在刘琦沉思的时候,却见法正突然说道:“府君,在下有一事,想要向府君相询,只是不知府君是否能告知以实情?”

刘琦微笑道:“孝直想问什么?但问无妨。”

法正正了正脸色,认真地道:“敢问刘府君,陈王刘宠意欲何为?”

刘琦没有想到法正一语便问到了事情的关键上,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之情。

根据刘琦麾下探子的回报,刘宠现在屯兵于丹水,意欲北上直返雒阳。

但刘琦知道,眼下刘宠的行军举动,完全就是在迷惑关中人的眼睛,他根本就没有想回雒阳,而是打算在合适的时机,从丹水沿上商雒进入京兆尹,然后直奔长安而走。

虽然路程有些绕远,但眼下刘宠的行为确实是用来迷惑董卓。

但董卓真的会上当么?

刘琦深深的望了法正一眼,笑道:“陈王言东都雒阳不可长时间无人镇守,因而从我这里请辞返回雒阳镇守,剩余的事,刘某一概不知。”

法正对刘琦的话并没有做出反驳,他只是淡淡言道:“府君大可不必瞒我,如在下所料不错,陈王此番北上必有图谋,雒阳之地虽为陈王镇守,但其经营并上心,足见陈王之志应不在此……如今董卓郿邬建成,从长安搬迁,西凉军诸将各自为政,而朝中士大夫各怀心思,如我所料不差,陈王此番北上,必然是有朝中有人与他联合,请他起兵救驾。”

若是可以,刘琦真想给法正点一个大大的赞。

猜的也未免太准了。

虽然历史上的法正在性格上有些重大的缺失,但不可否认的是,法正这个人确实是有奇谋的人,他思维的敏捷度和正常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先生之思,着实是奇之又奇,不过陈王虽是我的盟友,但毕竟与我份属两势,他的事情,我并不能完全管的到。”

刘琦说这话的时候,虽然是面带微笑,不过听了法正的话,他的心中陡然对陈王之事升起了些许不安。

就算是他跟陈王不熟,然毕竟陈王也是护君联盟之中重要的一员,不可随意放弃。

若是陈王真有不测,对护君联盟的实力怕是会有深层次的影响。

到时候,真正具有实力的宗亲,便只有刘表和刘虞,一南一北怕是难以照应。

更兼黄忠和荀攸此刻亦在陈王军中。

“孝直,子敬,我对二位之能深以为赞,心中敬佩之至,我想留二位在我军中,在我麾下权任掾史之务,待日后有了功绩,我对二位自然会委以重用,如何?”

法正和孟达互相对望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出了喜色。

孟达首先对刘琦表示忠诚,道:“达在这里,多谢府君厚意!我等一定恪尽职守,为府君效力。”

法正亦道:“愿效犬马之劳。”

刘琦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我有二位相助,何愁益州不定?大功不成!”

……

就在刘琦招揽了法正和孟达的期间,汉中的郡守府,卢夫人又乘着辎车前来拜访。

守门的侍卫言刘府君不在,卢夫人说想在院中稍等,有要事相告,还请务必通融一下。

守卫的侍卫也知晓卢夫人最近经常来找刘琦,且知晓其在天师教中的地位很是不俗,乃是重要人物。

在禀报了当值的许沂后,侍卫便将卢夫人引至郡署的正院,让她权且在凉亭中等候。

卢夫人来到院中,环顾四周,突然看到花园的凉亭中,正有一名气质极佳的女子,正端着书简,认真的端详着。

“这郡署花园中,何时多了女眷?”卢夫人略有疑惑地向着凉亭走了过去。

待离近了,卢夫人不由有些哑然。

她活了四十多岁,也见过不少漂亮女人,但像是这个女子这般有气质的,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只看她坐直腰背,一手蜷指微点下颚,神态淡雅,从容的翻阅着手中简牍的样子,卢夫人就有些自惭形秽。

这年头,经卷珍贵,便是承继家业的男子也少能读上几卷经,更何况是女人?

但不知为何,眼前的这个女子,在气质上就给了卢夫人一种读书破万卷的感觉。

卢夫人想开口问问她,但张了张嘴,却不知改如何问,犹如哑巴了一般。

蔡琰听到了声音,从书卷上抬起头,看到了一脸疑惑,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开口的卢夫人,微微一笑,善意地问她道:

“这位婶婶找谁?”

卢夫人:“……”

第三百九十一章 老女人与小女人

蔡琰的话若是换成别人说出来,卢夫人或许早就怒了,就算她已经是大龄的四旬妇人,但这些年却保养的极好,面容姣好犹似三旬之人。

但面对着蔡琰,不知为何,卢夫人偏偏就没有任何脾气。

因为她能通过蔡琰的表情看出来,这个姑娘确实是没有任何恶意的。

她的表情,笑容显得非常的和善和煦,那种让人心折的书卷与知识的气息下,又有一种让人难以言状的亲和力。

卢夫人楞了片刻之后,方才稳定下了心神。

她冲着蔡琰执了一礼,善意道:“民妇是天师教治头祭酒卢氏,未知姑娘芳名?”

蔡琰在坐塌上一侧身,让过了卢夫人的礼,同时自己亦是站起身来,向着卢夫人回礼道:“原来是天师教的卢夫人,小女子蔡琰,久仰天师教卢夫人的大名,今日一见,真是荣幸之至。”

卢夫人万万没有想到,在眼前的这个女子,居然就是名士蔡邕的女儿蔡琰……那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女。

难怪气质居然这般绝佳,原来出身这般不俗。

蔡昭姬的气质,用后世话讲,便是知性的长腿美女……黑丝袜戴眼镜的长腿老师那种。

卢夫人发自内心地感慨道:“久闻蔡中郎与蔡大家父女才名冠绝当世,今日得见蔡大家,卢某亦深感荣幸,不想大家不但学识冠绝天下,容貌竟也生的这般美丽,着实是才貌双绝,让人敬佩。”

蔡琰很是自然地回答道:“夫人此言过赞,小女子愧不敢当,夫人今日来此,莫不是找刘府君的?他和文府君出去办事了,还未曾回来,夫人还需多等候一会。”

卢夫人闻言点了点头,微笑着道:“那蔡大家在这里,又是所为何事?也是有事要见刘府君吗?”

蔡琰浅浅地笑道:“不是,小女子只是领府君之情,暂住于郡署。”

“住这?”

卢夫人楞了好半天后,终于我无奈地一笑,自嘲自讽的叹息道:“难怪,难怪!”

说到这,却见她又突然抚掌,哈哈乐道:“唉,着实民妇自视甚高,空做他人笑柄了。”

一边说,卢夫人一边都要乐的背过气去了,

她的表现让蔡琰颇有些不明所以,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也好理解,卢夫人一向自视甚高,虽然年过四旬,但以为凭借自己的驻颜的容貌,足可以勾引到刘琦,届时她再向当初自己掌控刘焉一样,通过枕边风来控制刘琦,以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

只是这个机会,卢夫人一直没有办法在刘琦的身上实现,她一直对此非常的苦恼,甚至一度认为是自己的魅力不足,才导致如此的结果。

但是直到今日看到蔡琰之后,卢夫人才恍然大悟,因而方才不顾仪态的哈哈大笑。

并非自己魅力不足,也并非自己年华老去,而是这天底下的男人,谁若是有了像蔡琰这么一个红颜知己,怕是对其他的女人便都不会感兴趣了。

卢夫人伸手摸了摸自己腰间带来的那捆迷人之香,心中越发觉得自己的举止太过好笑,没弄明白情况,就枉自使计。

便是用了这个东西,又有何用?刘琦怕是也不会正眼看她。

其实也能理解的。

若是换成自己是男人,有了蔡琰这样的有内涵有气质的女人之后,对于自己这等中年妇女,怕是怎么都不会有兴趣了吧?

但事实上,卢夫人猜错了。

刘琦不碰她并不是因为蔡琰,同时蔡琰和刘琦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像是她想的那般不堪。

只是蔡琰对卢夫人说自己住在郡署,不由得卢夫人不心中多寻思。

她主观的就认定了蔡琰与刘琦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

不过卢夫人这个女人有一点与常人不同,那就是心胸开阔,并不小肚鸡肠,是一个干大事的料。

她此刻是真心觉得自己比不上蔡琰,因而决定放弃勾引刘琦的计划,可她并不嫉恨蔡琰。

相反的,她倒是觉得蔡琰知书达理,气质不俗,温婉可爱,很是惹人喜欢。

笑过之后,卢夫人抬手擦了擦自己笑出的眼泪,摇头道:“一时想到些可笑之事,控制不住,让蔡大家见笑了,还请蔡大家勿怪。”

蔡琰微笑道:“只是不知何事竟惹的夫人这般快慰?”

卢夫人摇头道:“此事说来太过羞人了,咱们还是谈谈蔡大家你吧?蔡大家身为中郎之女,不在父亲身边尽孝,为何出现在这汉中之地?若是蔡大家愿意,不妨与民妇说说如何?”

蔡琰自打到了荆州,后在长沙学宫攥书,平日里少与女流打交道,后来认识了蔡觅和杜嫣,才算是有了两个新的知己,只是后来蔡觅去了新野,杜嫣最近更是因为怀孕即将临盆,因而暂时不能与自己往来,弄的蔡琰很是寂寞,平日里虽也有说话之人,但大多皆为男丁,不能谈些女人之间的真心话。

如今卢夫人一脸慈祥的询问她,其一张脸上尽是关怀之情,惹得蔡琰心中竟然涌起了久违的暖意。

蔡琰深吸口气,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将刘表通过刘琦,向他父亲蔡邕索要典藏开始讲起……

这一说之下,竟然是说了整整小半个多时辰,竟把蔡琰也给说的口干舌燥。

卢夫人一直微笑着不曾打断话茬,只是谨慎的注意着蔡琰的表情。

卢夫人也算是老江湖了,她很快的就发现了些许弊端。

只要是一说起刘琦的那些趣事,蔡琰脸上的笑意就会多出几分浓浓的笑意,眼眸之中的流光神采,也似乎就多了几分。

可一旦说起蔡邕,蔡琰眸中的神情就多了几分落寞,脸上亦是平添了几分担忧之情。

待蔡琰说完之后,却见卢夫人眼珠子一转,暗暗计上心头。

她的心中开始琢磨出了一条比勾引刘琦上自己的床更为有利的计划。

蔡琰被卢夫人这般宠溺的对待,一时间竟多少有些异样的感觉。

她母亲去世的早,很早就失去了母爱,如今十几岁的年纪,却还得遵照父命背井离乡,此刻有一个年纪大自己二十余岁的女人以长辈的语气宠溺和安慰自己,不知为何,蔡琰的心中竟有一种久违的温暖之感。

“好姑娘,你既出身于经学大家,那想必也是多少通晓些谶纬之道了?”卢夫人柔声问蔡琰道。

这个年头,谶纬之学不算是迷信,对于很多经学世家来说,反倒是一门必备的学科,很多士林中人,甚至还有专门钻研谶纬之学的人,将其单列为一门士人学科。

毕竟在这个科技不发达、很多自然事件无法用物理和化学来解释的年代,谶纬之学就变成了很多人用来解释未知的手段,属于一种玄之又玄的高大上技能。

蔡琰额首道:“略知一二,只是不曾知晓甚详……听闻夫人所在的天师教,乃是善断谶纬的大教?天师、嗣师、系师皆为神仙中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