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01章

作者:臊眉耷目

待蔡瑁走后,刘表便招来了一名侍从,道:“取笔墨来,老夫要给吾儿送信。”

……

旬日之后,南郑这边,刘琦接到了刘表送给他的书信。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询问他,这汉中太守,若是要由文聘担任,到底是行还是不行。

刘琦的回答自然肯定的,同时他也告知了刘表——就算是刘表派遣文聘前来汉中郡,最后他一样会派出自己麾下的猛将前往襄阳,听从刘表之命,绝不会让南郡的宗族乱来,谁也不可能夺取刘表的兵权,这一点但请他放心。

该说的话说了,该写的信写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刘表的最终回复。

汉中距离襄阳的距离较远,刘表的任命就是下来了,从荆州那边来上任的郡守抵达南郑,怕是也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刘琦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父亲最后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就目下的形势看,只有让文聘镇守汉中他才会放心,而文聘一旦离开襄阳,毫无疑问,就是自己手下的精将们前往襄阳替刘表分忧的时刻了。

至于应派往荆州何人,刘琦的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

最为合适的人选,毫无疑问,就是太史慈。

……

当刘琦将自己的想法对太史慈诉说了一遍之后,太史慈有些沉默了,他并没有着急向刘琦作答。

少时,方听太史慈慢慢言道:“府君,其实末吏还是希望能够跟在您的身边。”

刘琦摇了摇头,道:“只是跟在我的身边,未免太局限了,子义,咱们这些人都是要成大事的人,不可肆意耍小性子,如今整个荆州,襄阳的中军乃是我军最强也是规模最大的军队,你前往襄阳助严君领兵,不但从此可一举进入襄阳上层,同时也对你个人的履历有莫大好处,”

“君不见文聘便是出自襄阳中军,得到了严君的信任后,目下就已经有资格独挡一面,坐那一方郡守……子义,你是我目下最勇武,最善谋,最精通兵士的左膀右臂,你若是能够前往襄阳,我相信不出两年,你在荆州的地位和声望,怕是不会在黄忠和文聘之下,此举对你好处甚多,难道你不明白我的一片苦心么?”

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加蜀人的权力比重

太史慈不是愚钝之人,更非莽夫,相反的,他是个彻彻底底的聪明人,从他当年在雒阳办的那件事诓骗青州刺史信使的事情看,就足矣说他是个心思狡诈之人……心眼儿多着呢。

这样的聪明人,是不可能不明白刘琦话语中的深层次含义的。

可既然明白,那他为何还要这般扭捏,表现出一副不愿意去襄阳的样子?

这是因为太史慈是明白分寸的……刘琦让他去襄阳,是提拔他,重视他!他心中很是清楚,凭心而论,他也非常愿意去襄阳走更高的仕途,毕竟人活在世,谁都想做个人上之人,好好的干出一番大功业,谁也不想庸庸碌碌的过完这难能可贵的一生。

去襄阳发展,很有可能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然话虽如此,可刘琦算是太史慈人生中的贵人,是让太史慈走到今天这个高度的存在,也是他心中早就已经认定的英雄主公……就算是刘琦要让他去襄阳,太史慈也一定要表现出不想去的样子——这是主公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明哲保身之道。

聪明人,普遍都知道怎么活才能活的更好,走的更远。

听完刘琦的一番诚恳话语之后,太史慈遂冲着刘琦长长作揖,道:“府君之思,慈甚明之,府君此法可谓是一举两得,既可让慈在荆州走的更高更远,而慈到了襄阳,亦是可以替府君守住一份襄阳中军的基业,这是对府君和对慈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刘琦很是满意的感慨道:“子义瞬息之间,便能想的这般通透,着实令人赞叹,此去襄阳代替文仲业、非你莫属。”

太史慈却无丝毫得意之色,认真地道:“慈当初从刘繇麾下投奔荆楚,非为其他,实为府君尔,今既已经是得偿所愿乃遇明主,并不应再思其他,慈情愿一生相伴府君左右,鞍前马后供君驱驰……今若是去了襄阳,实非慈所愿也……”

“既然是为我所用,那在我鞍前马后和去往襄阳任职,又有什么不同?子义,我们今后是要做大事的,难道还能一辈子腻在一块不成?”刘琦开导他道:“大丈夫,便该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休做小女儿态,莫让我瞧错了你!”

太史慈闻言颇是无奈的笑了笑。

“既然府君已是这般说了,那慈便只能领命了……慈在襄阳,一定尽心竭力的辅佐刘荆州,绝不让那些心有歹意之徒对刘荆州不利,襄阳那边若是有些什么事,慈定然是第一时间派人告知府君,府君放心,有慈在,便有刘荆州在,也有襄阳的中军基业在!”

“好!”

刘琦伸手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笑道:“先有黄汉升,又有文仲业,如今子义又前往襄阳任职,依我看过不了多久,子义便会成为咱荆州继其二人之后的又一名将!实乃我荆州之大幸!”

……

又过了一段时间,襄阳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刘表经过了认真的考虑之后,任命贾龙为上庸郡守,张卫为西城郡守,蒯祺为房陵郡守……而襄阳的重将校尉文聘为汉中郡守,即刻走马上任。

这份任命在整个荆州的士族群体和官宦势力中,都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但议论的重点并不是在文聘身上。

毕竟文聘目下属于刘表的心腹大将,由他就任汉中郡这个紧要关口太守之位,很是合乎情理,没什么可以议论的。

众人主要谈论的点是在蒯祺和张卫的身上。

这两个人的身份实在是太低了。

一个不过是降将张鲁的弟弟,而另一个就算是蒯氏中人,却不过是蒯良和蒯越的一个子侄儿辈,无甚名声威望,如何能够担当一郡之长?

但刘表偏偏就是这样做了,也不多解释。

众人虽然多有猜疑,但面对已经板上钉钉的命令又能有什么办法?

大家最多也不过是嚼嚼耳根子,随意发发牢骚罢了。

但明眼人却都能够看清当中的猫腻。

张鲁虽然只是一名降将,但他毕竟是一教之主,其教徒遍布蜀中,天师教在民间的声望太高,山阳刘氏初定汉中必须要给其好处,这是纯粹的以利换利。

至于蒯祺的房陵郡守,也是山阳刘氏为了拉拢蒯家而所做出的好处,拉拢而已。

不过蒯家人那么多,刘表不敕封别人为房陵郡守,单单拜了蒯祺这么一个后辈……这当中也自然是有他的鬼心思,也是刘琦暗中提醒他的。

岁数大的都太滑了,不靠牢!也只是有岁数小的外放出去,屁都不懂,暂时没甚威胁。

刘表的委任到了南郑之后,刘琦也不耽搁,立刻按照刘表的指令让这蒯祺,贾龙,张卫三个人分别前往治所上任。

而与此同时,刘表也派人写给了刘琦一封密信,让他派遣一名有能力的亲将,前来襄阳助自己领军。

毫无疑问,刘琦自然是派遣太史慈前往。

以太史慈的能力和刘琦对他的举荐,想来到了襄阳,他便可以直接代替文聘,接替其空缺出来的校尉之职。

太史慈离开了之后,刘琦针对麾下空缺出来的位置,将‘地水’两营重新划分,各部将领直接向他进行对接,他将军权全部收拢,在其所统领的兵将中,不设单独的划权之将,所有的常规军务指令,全部都由他做一言堂。

而下一步,他又下令打开南郑府库,暗中支持张鲁在汉中境内搭建义舍,善待四方来人。

虽然义舍在名义上对外是以张鲁天师教的名义建造的,但心里明白点事儿的都知道,这当中绝对是有官方的手笔、

但就算是,目下也没有能够拿的出实质性的证据,那些对此事不满的人也不好说他刘琦什么不是,最多不过去骂骂天师教而已,与他刘琦无干。

而来过义舍进行登记的往来之人,其身份和目地以及其目下居址,皆会按月统一呈报当地郡署,并由郡署统一向最高长官进行汇报,然后针对义舍中人,当采取何种行事,自然也会由最高长官进行定夺。

对于刘琦而言,这不过是现在南郑这里进行一下义舍的试点,若是果然能够执行,那他回头便带领天师教的人东迁至南阳郡,然后再让天师教以传教的名义,在南阳各地广开义舍,届时便是刘表对此不满意,但他只要将事情推到天师教的头上,刘表怕是也说不出什么的,毕竟人家那是宗教的行为,与政治无干……

义舍的事情议定妥当之后,刘琦遂又找了那六名益州降将,乃是甘宁、沈弥、娄发、吴懿、雷绪、吴堀六人。

这次谈话的目地很简单,刘琦已经下定决心,要对他们六个人委以重任。

前番给了吴堀,雷绪,吴懿三个荆武卒别部司马的位置,实质上也不过是虚职而已,

荆武卒乃是刘琦的亲卫军,所有兵卒皆有典韦统领,这三个人在荆武卒中,根本就是绣花枕头摆着看的。

而且当时刘琦的目地,也不过是为了考验他们一下而已,看看他们到底愿不愿意站到自己这边,还是依旧模棱两可的左右摇摆。

但事到如今,汉中已经攻克,对他们三个人的考验期也已经过了,他们三个人表现的还算是让人满意——至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吴堀、吴懿、雷遇三个人,已经是很明确的站队在了刘琦的一方了,虽然这当中也有被逼迫的性质。

再加上甘宁,沈弥,娄发三个人……刘琦觉得,是时候在自己的麾下扩大一下益州系人才的人数比重了。

如此对日后彻底平复益州并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一方势力可以去平衡一下荆州系人的势力。

刘琦来回看着六个人,道:“六位都是益州系人……当然,你们当中也有人曾是东州士,但既然是已经举族迁移到了益州,那我就认为你们算是益州本地人了。”

说罢,刘琦来回看着六人,道:“我想在汉中,招募一支由益州当地人组成的军队,并由你们六个人助我进行统管,作为我军中的一部,不知公等可愿?”

吴懿一听刘琦要用蜀人组建军队,心头不由一颤。

怎么感觉这架势……似乎他们这些益州降将的出头之日,要来了呢?

其他的人也是针对此一点各有所思,反倒是甘宁大剌剌地道:“敢问府君,府君想要让我等为您组建蜀人之军,那我等六个,谁人为正,谁人为副?这个需得事先说清吧?”

第三百八十二章 严颜的反感与顾虑

看着甘宁这幅有点发混的样子,刘琦不由暗自叹息。

人是个英才,就是太年轻了,身上的那股子匪气和混气怕也是没有完全消除。

这小子说话真直接,还问自己谁为正,谁为副……你就直接说你想当这支蜀军的主将不就完了?哪里还那么多的废话?

可惜,就你目下这个状态,我还真就不能用你。

沈弥和娄发,似乎早就习惯了甘宁的这幅以自我为中心的臭德行,都是耷拉着脑袋没说话……反正这两个人昔日都是甘宁手下的人,如今到了刘琦怕是也逃脱不了这个宿命,今后可能也就是一辈子让甘宁骑在他们头上了。

但吴懿,吴堀,雷遇这些东州士,却未必肯服气他。

却见雷遇迈步出班,对刘琦道:“刘府君,谁为正,谁为副,这事好说!末吏认为,这种事自然是以本领定输赢,手底下见真章!”

刘琦没搭腔,心中暗道:这雷遇真是异想天开了。

什么手底下见真章?这种事自然是自己说了算的!

甘宁乐呵呵地看向雷遇,道:“承蒙诸位这般看重,既如此甘某便当仁不让了,今后诸位在某家手下,当齐心协力,为府君尽心尽力,切不可怀揣过多心思才是。”

这话里话外,似乎就是认定了自己是这支还未成立的蜀军首领一样。

雷遇闻言先是愣住,然后不由怒了。

他看向甘宁喝斥道:“甘兴霸,君此言何意?某家适才是说‘府君若欲以我等统领益州兵将,这主将为谁,当以本领高低决定’汝莫不是听不懂我说话?”

甘宁一副疑惑不解地神情:“正因如此,所以某家才站出来应承的啊?难道雷公说的人不是某家?”

甘宁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是认真,那模样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让人又爱又恨之感。

雷遇咬牙道:“原来兴霸言下之意,你咱们几个人中,属你本领最高了?”

甘宁没搭腔,只是哈哈一笑。

“哈哈哈~啊嗯!”

这笑声很魔性,笑的让在场几个蜀人的脸都红了……这厮摆明了就是承认了!

忒不要脸。

雷遇气道:“甘兴霸,汝休要无礼!汝昔日不过蜀郡一寇,靠着家族势力在军中得了官职,实不过一浪荡子弟,汝哪点能比我等要强?”

甘宁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轻轻的摇动了一下腰胯,发出了一阵‘叮铃叮铃’的响声。

“自是哪都强的。”

这话虽然不带脏字,但却比骂雷遇祖宗十八代都要狠。

他今日若是认怂了,怕是今后在甘宁面前无论如何都抬不起头来。

雷遇冲着刘琦拱了拱手,道:“府君,末吏恳请出帐,与甘君过上两手,以应适才甘兴霸之言!”

刘琦面无表情地道:“有这个必要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