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68章

作者:臊眉耷目

贾诩淡淡言道:“如今宛县大火,袁术军出逃,宛县城中和周围必然是一片混乱,南阳郡中,最为富庶的家族和郡望的本家,大多集中在宛县周边,如今乘着火势,三军齐出,以救火援城为名……搜牢那些望族的本家!”

这话一说出来,牛辅和张济顿时都愣住了。

这一段时间,牛辅和张济一直没停着的让麾下的将士们出去搜牢,用以供给关中的董卓,但关中那边的消耗实在太过巨大,仅凭那些小坞堡家族中的私货,根本不足矣供养长安那边。

今年这个冬天,董卓已经几番派人来军前催促牛辅了,让牛辅这方面抓紧搜牢的进度,快些给长安那边供给财货。

很显然,董卓的胃口越来越大,张济和牛辅这些小打小闹,已经满足不了他了。

而宛城的那些家族势力最强,财货最多的郡望,自然就成了西凉军下一步的行动的目标。

但这些郡望的家族背景都太深,其中甚是有些家族数代都在不停的出两千石的高官,牛辅和张济一旦向这些家族动手,那真就是没有回头路了。

所以,即使是前番牛辅已经响应了张绣的建议要向南阳郡望动手,但他们也没敢对屯驻在宛城民间势力最为巨大的郡望动手,他们现在主要劫持的,还是那些相对势力小一些的家族。

但如今,情况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张济沉吟半晌后,道:“搜牢事关重大,还需仔细斟酌才是。”

牛辅则是转头看向贾诩。

却听贾诩言道:“南阳大族之所以不好惹,并非他们有多强的兵力,而是他们在各地域的影响力,如今袁术焚城,对我们而言正是天赐良机……我们以救火杀贼为名,驱兵杀入宛城,乘机搜牢,抢了那些财货最厚的郡望,然后回头派人散布流言,就说是袁术焚毁城池,劫掠望族便可。”

“栽赃?”张济惊诧的道:“这能行吗?”

贾诩淡淡道:“为什么不行,这天下的事,哪有什么公理对错可言,事情说的多了,那假的就变成了真的,白的亦是变成了黑的,这一点交给贾某去办,二位中郎将大可放心。”

“但终究会有人来澄清啊。”牛辅犹豫地道:“那些被劫掠的望族中人,他们自己的话,难道还不足以取信于天下吗?”

贾诩默然的看着张济和牛辅,半晌之后方才幽幽开口:“搜牢之时,但凡每攻下一座坞堡,只要堡内没有目击之人,又有谁能做出足矣取信天下之言?”

这一句话说完,饶是刚刚杀死了四千人的张绣也不有的脊背冒汗,汗出如浆。

什么叫‘只要没有目击之人?’

那些坞堡中都是各大家族的人,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计。

贾诩的意思该不会是……

“都杀了?”张绣的语气中充满着难以置信。

贾诩并没有回答,默不作声。

像是这种直接的话,你永远也不会从贾诩的嘴中听来,可他虽然不说,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你一定是会理解的,但至于该怎么做,那只是你自己的事情。

张济的吞咽了一口吐沫,咽喉部的喉结一滚,嘶哑道:“如此行事,过于险峻了吧……”

“不然,其实此言并无险恶,我军前番也与袁军交过手了,亦曾缴获过他们的衣甲,这次让士卒们去扮演袁军取搜牢宛县郡望,想来应不是难事吧。”贾诩的语气依旧平淡:“袁术已经焚了城池,若是在焚烧城池的同时,在劫财货胡乱杀人,又岂能不在清理之中,天下汉人又会特意去为他辩白?”

贾诩的语气虽然听着不痛不痒,可但凡是有些政治底蕴的人,多少都能听明白,贾诩这是要把南阳郡望的人往死里整啊!

牛辅和张济彼此对望了一眼,他们都在双方的眼眸中看到了渴望的眼神。

确实如贾诩所说,宛城只能被烧这一次,这样的乱局今后怕是再也碰打不到了,机会也不会再有了。

“另外,贾某还有一件事要与二位中郎将说明。”贾诩突然又再度开口。

牛辅机械性地转头看向他:“文和还有何谏言?”

贾诩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微笑:“难道二位中郎将,就那么甘心任凭袁术的那些辎重是被他带往淮南,亦或是被荆州军劫持吗?”

……

宛城的火势极大,再加上近几日冬日的寒冷已过,颇有春暖花开之相,春风微微吹拂,更是助长了火势的增大,整个宛县内以郡署,武库,各级官署以及周遭的民舍,仓禀全部被袁术点燃。

火势伴随着风势越来越大,侵吞了无数人的资产,城内的百姓虽然奋勇反抗,想要阻拦袁术军的暴行,但这一次的袁术却已经是下定了心思,一定要将宛城以及其周遭彻底的破坏,给荆州人和西凉人留下一个彻彻底底的烂摊子,让他们想恢复也不能将宛城完全恢复旧貌。

如此,袁术军和宛县的百姓,士族,豪强,乡绅在县城内外都发生了诸多冲突,在放火的同时,还引起了数不清的流血事件,

宛城的百姓和豪强死伤无数,这当中甚至还包括士人。

直到袁术军撤离了宛城境内之后,宛城以及其方圆数十里之地,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哭喊悲鸣之声响彻天际,南阳郡的百姓所受到的创伤甚巨,若是没有十年光景,想要将宛城恢复昔日繁荣,只怕是难上加难。

袁术军撤兵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琦一方,而刘琦一方,早在袁术行动前就已经开始北上,一行军马前往育阳附近,随时等待袁术军露出马脚。

在三军将士北上之时,荀攸已经对刘琦做出了解释……

“府君,荀某之所以让张校尉不断的派出兵马去宛城走遭查探动静,不过是为了乱袁术之心,让他们以为我军有所动作,因而在仓促之间进行准备,也好露出破绽,让我们寻觅到他们屯藏辎重之所。”

刘琦听了这话,方才恍然道:“公达先生几次三番的派斥候往不同的地方去探查,也不过是为了让袁术能够知晓我军之所为?”

荀攸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军的斥候便是再隐秘,也终归不过是凡人而已,又不能遁地飞天,他们在宛城大规模的探听消息,一次袁术没有察觉,两次亦没有察觉,但三次四次之后,若是袁术军在不为之所动,那这天下第一的名门之后,便也未免太过窝囊了吧?”

刘琦轻轻的甩动着手中的马鞭,道:“公达此言有理,袁术虽然屡遭败绩,但并不就证明他能力不够,相反的,袁术有着他的能耐和优势,前番的失败不过是其孤傲的秉性所至。”

荀攸道:“府君之言甚善。”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却见张允从前阵匹马奔驰而来。

“吁、吁!”

张允来到二人面前,调转马头,拉住马缰,与二人并行。

刘琦停住胯下战马,问张允道:“兄长,可有军情?”

张允向着刘琦拱了拱手,道:“果然是如荀主簿之言,宛城那边的袁术军一动,博望附近,果然也有袁术军从山林旧寨遗址中,迁辎重而出,奔东而去。”

荀攸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南阳郡东北地多有昔年光武留下的旧寨遗址,且多藏匿于山林之中,用以藏匿辎重最为妥当不过,只是数目甚巨,且在山林中难找,一个不小心还容易引袁军警觉,如今他们心乱自行而出,可谓正中下怀。”

说到这,便见荀攸转头看向刘琦,道:“府君,可分一半兵马,去追寻这支袁军,劫其辎重以为军需,剩余的兵马兵转南阳,佯攻袁术。”

张允忙道:“公达先生切莫着急,宛城那边有些情况,与咱们预料的有所不同!”

荀攸很显然没有想到自己所计算的事情,居然还会有所偏差,心下颇为惊骇。

张允这小子,该不是记恨自己前番的让他派人屡次空探之事,故意来跟自己玩闹的吧?

不过看他的表情却还不像。

刘琦见张允的表情很是郑重,知道事情似乎有些超乎寻常,忙问大:“表兄,可是宛城那边情况有所变?”

张允低声道:“袁术焚城了。”

刘琦:“……”

当下,刘琦急忙将兵马分为两部,一路由太史慈,李典二人率领地字营,风字营火速赶往博望那边,劫持袁术的辎重财货,能够抢回越多的辎重越好。

至于宛城那边……虽然刘琦前番已经与贾诩进行了协议,双方议定宛城将会是西凉军的疆域……但此时此刻宛地被袁术火焚,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刘琦不可能不率兵赶过去。

就算是将宛城暂借给西凉军暂居,但那里毕竟是南阳郡的首府,是刘琦早晚要拿回来的地方,怎么可能任凭袁术就这么放火给白白糟蹋了。

古代的生产力和人力有限,小到一条街道,一片民舍,大到一片乡亭,一个县城,都不是像后世那样那么容易就能在短期建立起来的,在没有机械作为辅助纯靠人力建设的时代,每一个建筑物立面都容纳的,不知是多少人血与泪,一旦损毁,有时候耗费的甚至是一代人的心血。

一行兵马逐渐接近宛县的地界,大越是尽皆,便越是触目惊醒。

此时的天色按道理应该是漆黑一片,但宛县的天空此刻却是被映照的通红,

方圆二十里内,到处都是星星点点,数不清的百姓们争先恐后的向着县外狼狈逃窜,他们有的带着包裹,有的则是连包裹都没有来得及打,只是一边彼此互相搀扶,一边哭嚎着从宛县的方向向外狂奔。

这场景不说是百分百的人间炼狱,但也差的八九不离十了。

刘琦一脸阴沉的看着那些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大批向着外面奔逃的难民,脸上的肌肉开始抽搐,眼睛亦是眯了起来,握着马缰的手上亦开始青筋暴露。

他令三军暂时驻步,然后让张允去拦截几名难民到他面前问话。

宛县内奔逃出来的难民虽然又多又慌乱,但看见刘琦的军队后,依旧是吓得四散而逃,犹如看到瘟神一样不敢靠近,即使是在逃难中,也是躲之不及。

直到有几名难民被张允派人拦截到了刘琦的面前。

一见了刘琦,那些难民直接跪倒在地,此起彼伏的连连向刘琦磕头,哭喊道:“将军饶我等性命!将军饶了我等性命!”

荀攸在一盘看的于心不忍,暗暗叹息。

刘琦则是一脸的阴沉,问道:“你们这是在躲谁?”

那些难民中,一个领头的高声道:“不敢欺瞒将军,宛县境内,现有袁术军放火不够,竟还在大肆屠杀,宛县境内已是被屠的血流成河,我等真升斗小民,真的是害怕,怕的不行啊!求将军开恩,放过我等吧!”

刘琦缓缓的抬起头,看向火势汹汹的宛城境内,疑惑道:“袁术军,放火焚城不够,还在里面肆意屠城?”

刘琦身后,荀攸突然道:“府君,此事颇有些蹊跷,末吏认为,袁术完全没有理由这般行事。”

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屠戮的郡望

荀攸的说辞和刘琦的想法不谋而合。

袁术该在南阳郡劫持的财货,他这两年已经劫持的差不多了,如今火烧宛城,也不过是为了欲盖弥彰,用以吸引荆州军和西凉军的注意力,借此让他的军队迅速的撤离。

他委实没有必要留下兵将,继续留在这里烧杀抢掠,这和他根本的目地实在不甚相同。

刘琦心中明白,这些目下在宛城为非作歹的兵将,十有八九是西凉军假扮的。

至于是谁让他们假扮的,荀攸虽然不知道,但刘琦心中大致能想明白。

牛辅和张济都是凉州的大豪强出身,常年烧杀抢掠,惯于冲锋陷阵,但论及玩这些阴谋诡计,他们两个人在这个天下怕是都排不上号。

能够借着这燃烧的大火,让牛辅和张济去假扮袁军行掠的……这种损到家的点子,想来应是出自贾诩之口。

刘琦挥了挥手,让张允驱散那些逃难的百姓,然后便对荀攸道:“先生之言,与刘某不谋而合,袁术眼下不缺粮不缺钱也不缺军械,缺粮缺钱的人,放眼整个荆楚也只有西凉军而已。”

荀攸轻叹口气,似难以理解:“凉州之人,何至于此?”

刘琦冷着脸道:“先生也在京中待过数年,从雒阳至长安,这种事情平日里想来并不少见,西凉人是什么作风,先生应是比我更加清楚的。”

荀攸一时默然。

“眼下事情紧急,西凉人乘火打劫,如此重利,已近癫狂……怕是博望那边的袁军辎重,亦逃不出西凉军的争抢范畴。”

荀攸赞同地道:“府君此言甚善,不过他们既然能够如此周密的行事,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凉州军中当有高明之士。”

刘琦心道凉州军中当然是有高明之士的,而且这个高明之士目下和我还属于是合作的关系。

刘琦虽然对于眼下这种情况门清的很,但面上多少还是要露出几分诧异之色。

“既然对方军中有高明之士,先生与我,当分头行动,太史慈和李典那边率领两营兵马去博望劫持袁术的辎重,我着张允派人护送公达先生去他们那边,万一西凉军派兵去那边劫掠,先生也可相助太史子义和曼成维护局势……宛城这边,一切自由我来安定。”

荀攸知道,眼下宛城被烧,犹如炉火一般,若是再任凭西凉军在此放肆劫掠,对于日后整个南阳郡的经济和人口的影响都是非同小可的,刘琦身为南阳郡守,不可能坐视不理。

养寇归养寇,但贼寇若是太嚣张了,也必然要剿寇,不然会被对方认为无能,日后就会欺负你欺负的更甚。

人终归是有底线的。

荀攸向刘琦拜别,其后便随同张允指派给他的那些护卫,准备向东而走。

荀攸向东打马方走出没几步,突然间似是想到了什么,转头冲着刘琦高呼道:“府君!”

“何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