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19章

作者:臊眉耷目

陶谦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曹豹道:“扶应儿先出去吧,老夫有些事想叮嘱商儿。”

“唯!”

曹豹领命上前,从地上搀扶起了陶应,向着帐外走去。

在曹豹扶起陶应的一瞬间,陶应一直捂着脸的双手似乎隐隐有些下坠,露出了一点真容,但立刻又被陶应捂上,其哭声骤然间变的更大了。

曹豹却是有些发愣。

在那一瞬间,他隐隐的看到了陶应的面颊……好像并没有泪痕,上面全是干的……干打雷不下雨?

曹豹皱起了眉头,深深的瞥了陶应一眼,手中的力道也强硬了几分,硬生生的将他给拽出了帅帐。

……

当日,陶谦的使者便再一次前往荆州军大营,面见刘琦,言陶谦愿意与刘琦盟好,并愿遣上其长子陶商入驻襄阳。

这一下子,反倒是将刘琦弄的有些措手不及了。

他这一次没有对使者使脸色,而是让人好生款待来使,

随后,刘琦找来了刘晔与他商议。

刘琦一开始问陶谦要人质,压根就没想过陶谦会真的要送人质来。

他只是按照谈判的规矩,先狮子大开口,要一些陶谦根本不可能答应的条件,然后等着对方与自己谈判压价。

起始价要的高,回头能够谈成的价格,也自然高,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可刘琦实在没有想到,陶谦居然一改初衷,连还价都不还一下,一下子就答应了自己的要求。

“陶谦老儿,莫不是在跟我使计谋吧?这么轻易就把人质送来……还是长子?他那个儿子究竟是多不招他待见?”刘琦颇有些犹豫地问刘晔道:“这当中似有蹊跷。”

刘晔听了这消息也颇为惊讶,

他认真的琢磨了许久,终于开口道:“陶谦遣长子为质,便等同于受制于府君,何来阴谋一说?想来,应是他方寸已乱,再加上身边没有智谋之士为其点明我军真意,故而犯了糊涂,使君无需多虑。”

刘琦长叹口气,道:“谁曾想,居然还真弄来个质子,令人始料未及……子扬,你说这个陶商,刘某人应如何安顿?”

“施之以恩,待之以友。”刘晔道出了八个字的精髓。

“待之以友是么?”刘琦仰头看天,双眸忽明忽暗,自言自语道:“容我细思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又一位宗亲入楚

刘琦接受了陶谦的请和,暗中予以其书信,邀其为盟友,共同在丹阳郡募兵。

而陶谦在接到了刘琦的书信后,迫于形势,遂暗中将其长子陶商送去了刘琦大营。

陶商名为宾客,实为质子。

但终归是迫于形势,被逼无奈,陶谦在派遣其子入荆州营后,气的连续两日不曾合眼,根本就睡不着觉,他的胸口因为气愤甚至还隐隐作痛,躺在床榻上好几天起不来。

年纪大了,经不住生气,容易落下病根。

而另外一边,驻扎在宛陵城内的吴景也已经知晓了陶谦与刘琦之间的小动作。

得知了刘陶相交,吴景不由大感惊诧,当时便下令,着三军将士们务必把守好宛陵县,并准备派遣使者去往南阳郡知会袁术这里的消息。

陶谦此举等同于背叛袁术,丹阳郡怕是守不住了。

但吴景的使者还没等出发,其姐丈孙坚的书信便已经送到了。

孙坚的书信中的内容令吴景大吃了一惊。

其书信当中明确的向吴景提出,自己已经暗中将刘繇从吴县放走了,让吴景在宛陵城不可拦截,务必要让刘繇的兵马成功与刘琦会和。

另外,孙坚还告知吴景,让他立刻与刘琦修好,并在宛陵城自领丹阳郡守,招兵买马收服丹阳郡诸县,待刘琦和陶谦各自撤兵之后,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再入丹阳郡境内,来者不论是谁,皆攻之!

而孙坚在安定了吴郡之后,必会派兵来宛陵增援于他。

孙坚的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吴景毕竟也不是等闲之辈,孙坚的一系列动作已经说明了他的用意。

姐丈这是要自成一方势力,脱离袁术的掌控了!

吴景虽然一直隶属于袁术,但论及关系,他自然还是跟孙坚更亲近,毕竟他两个姐姐皆嫁给了孙坚,孙吴两家才是本家。

如今孙坚既有意摆脱袁术,自行割据,那吴景又岂能拖他的后腿?何去何从根本就没有思考的必要,他只能从于孙坚。

当下,吴景改变战略,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刘琦的大营中,与荆州军示以友好,并命令手下的兵将,让开宛陵的通路,允许从江东来的刘繇等人入境归楚。

……

数日之后,陶谦先命人送来了质子——即他的长子陶商。

虽然是人质,但名义上毕竟是徐州刺史的儿子,更兼其身负两家友好之重责,刘琦自当遵照礼数厚待于他。

“丹阳人陶商见过刘府君。”

年轻人站在刘琦的面前,拱手行礼道。

刘琦抬起头,认真地打量着陶谦的这位长子。

陶商年纪不是很大,但也应该是比自己大上一些,他的模样颇为俊美,颇有些儒雅之气。

刘琦站起身,问道:“君便是陶使君之子,陶氏长子?”

“正是,在下丹阳陶商,此番奉徐州刺史陶君之令,为两家友好前来,听凭刘府君吩咐,甘为府君驱驰。”

刘琦满意的点点头。

这个陶商温文尔雅,看面相就很是很善,属于那种知书达理的偏文弱型士人,听闻他自太学毕业之后,就一直没有任过实职,最终连补郎都不做了赋闲在家,属于那种还没有经过雒阳朝堂腐蚀过的俊秀人物。

这样的人,比那些已经举过孝廉的人相对要干净些。

“子度兄此来,是受陶君所使?”

陶商倒是直言不讳:“严君本欲遣二弟陶应前来,商恐其年幼,故自请代之。”

刘琦闻言不由惊诧了。

身为家中长子,就这么心甘情愿的自愿替弟弟来自己营中为人质?

这样的人是真君子?还是纯傻蛋?

“听闻陶兄自太学毕业任补郎后,便一直没有再举孝廉入京,至今与三署郎无缘,后更赋闲在家,真是过于可惜了。”刘琦摇着头,感慨道:“我大汉眼下缺的,便是如同兄这般的高义之人。”

陶商淡淡一笑,洒然道:“终归还是陶某才浅识薄,声名未至,因而不被得举,却也在情理之中。”

陶商眼下也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庸才,他总不能跟刘琦说,是他爹脾气太暴,得罪了朝中高门,害的自己举不上孝廉吧?

刘琦微笑道:“陶兄出身丹阳名门,至今却身无秩俸在身,未免有埋没人才之嫌,我欲征辟君为南阳郡郡丞,做我的副手,与我一同共治南阳郡,不知陶兄以为如何?”

陶商听了这话懵了。

他万万不曾想到,自己来到荆州为人质,竟然会被刘琦征辟为六百石郡丞,成为南阳郡名义上除刘琦外的第二号人物。

陶商呆愣了片刻,遂急忙起身,拱手言道:“陶某何德何能,岂能当此重责,万万使不得……使不得!”

“有什么使不得的?”刘琦笑着起身:“我既能请陶君来荆州,便是决定与陶氏一门结谊,彼此不防,陶兄身为陶氏嫡子,任一郡丞都已算是委屈了,只可惜刘琦能力有限,这是我所能予兄长的最高官职了。”

“不委屈,不委屈……唉,谁想府君竟这般仁义,实令陶商惭愧……惭愧之至!”

眼见陶商一脸的愧疚,刘琦脸上的笑容愈发深刻。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六百石的郡丞是郡守的副手,乃是一郡中的二把手,放在后世也是副省级。

听着好像很牛逼,但其实干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从后世穿越而来刘琦两世为人,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

越大的官,其实越好当。

官职越小,主抓的事情越具体,那这个官就越需要能力和才华。

但官职越大的人,实际上需要主抓的基础性和技术性工作越少,而在工作方面便越好干,因为他只需将要处理的事情交付于下面的人去办,而上位者只是负责统筹便可。

当大官的人,不需要多有工作能力,只需会用人便足够了。

小官玩活,大官玩人,古往今来就是这么个道理。

但看陶商这个样子,似乎也并不怎么会玩人……

没关系,刘琦替他玩。

对于现在的刘琦而言,他需要的就是一个不抓权,性格温和,什么事都以自己为尊的软弱副手……再说了,南阳郡本来也不在刘琦手里。

除此之外,任用陶商为郡丞,也能挑拨袁术和陶谦的关系,将陶氏一族彻底的从袁氏集团中划分出来。

这才是此招的毒辣之所在。

……

几日后,吴郡郡守刘繇终于率领着几千残兵败将,来到了刘琦的军营中。

刘繇满面沧桑,看样子毫无精神,显然是这段时间在吴郡备受孙坚的兵势折磨,其精神方面已经是到达了极限。

“见过族叔。”刘琦向着刘繇施礼。

刘繇惨淡的一笑,受了刘琦这一礼,

不是他托大,而是他与刘琦份属宗亲,有同宗之谊,受小辈一礼自可无不妥。

他叹了口气,道:“今番若非贤侄设谋救我出危难,刘某恐埋骨于吴县之地,惭愧、惭愧啊,唉,可叹吴郡之地,朝夕奉送于旁人,刘某真是有负陛下所托。”

刘琦安慰他:“孙坚骁勇,兵精将勇,乃天下强军,非常人所能及,族叔不必过于自责。”

说到这里,刘繇的脑海中不觉又想到了孙坚麾下兵势的凌厉勇猛……

他略略一抖,心有余悸地道:“孙文台确实厉害,此番他攻略吴郡,其志乃在江东,恐扬州之地,无人能与之抗衡。”

说到这,刘繇看向刘琦,又道:“孙文台若占据扬州,则荆楚之地,便定是他下一步所谋之处,贤侄,你和景升要早做准备才是啊。”

第二百七十五章 扬州牧的使用说明书

刘繇口中所言之事,刘琦心中自然是有数的。

扬州地域广大,比之北方两州加起来还要宽广,但其经济地域都集中在豫章以北庐江郡以东,而扬州南境的腹地,目下并未开发完善,山峦跌宕河川遍野百越安居,尚属于蛮荒之土,那里些地域自然不能够作为孙坚的政治中心。

扬州的主要政治集中在丹阳、吴郡、豫章北部,而其中的豫章郡往西北和九江郡和庐江郡接壤,而往西则和江夏郡和长沙郡毗邻,吴郡往北则是广陵国。

孙坚若要图霸,只能选择往这几个地域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