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195章

作者:臊眉耷目

他见与公孙瓒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可调和,便也不再对其抱有幻想。

袁绍以麾下的颜良和文丑为大将,集冀州和河北之兵,兵发广安,与公孙瓒和刘虞两家对峙。

于是乎,河北战场以界桥为中心主战场,汇聚了以袁绍,公孙瓒,刘虞三家为主要成员的鼎足之势。

……

南面战场的情况似乎更加复杂。

蔡瑁和张允率领荆州军北上,直奔宛城而走,意图夺取袁术的老巢南阳郡。

袁术得知蔡瑁出兵来讨伐自己勃然大怒,

他以刚刚投奔其麾下的沛国建平长刘勋为大将,纪灵为先锋,在宛城集结重兵与蔡瑁交锋。

蔡瑁此番出征,本来是信心满满,因为他知道袁术的兵马虽多,但却分出去不少在汝南郡和丹阳郡与袁绍的附庸周昂和周昕对峙,连最能征惯战的孙坚军也已经被派往了吴郡,

在蔡瑁看来,此刻的宛城应属空虚,若是正面对战,他定能攻破。

但蔡瑁显然是小瞧了袁术的能力。

沛建长刘勋和大将纪灵,暗中从淮南调集了三部重兵支援宛城战场,在蔡瑁军北上入南阳郡境后,他们便立刻主动出战,凭借地形与军械之利,与蔡瑁在宛城以南的穰县与蔡瑁军接连交战了两阵。

这两阵厮杀,蔡瑁军皆是处于劣势,被袁术军死死压制。

打的蔡瑁的信心都有些动摇了。

接下来,袁术本想毕其功于一役,用南阳郡全部的战力彻底将蔡瑁打回襄阳,却不曾想到袁绍麾下的第一号小弟——东郡郡守曹操此刻竟率军奔着南阳郡杀了过来。

先前,因兖州刺史刘岱参加了讨董联盟,故而董卓改换门庭,用天子旨意,任命京兆人,有‘三休’之名的金尚在京兆本土招募人手,前往兖州代替刘岱为刺史。

金尚声名素著,与汝南袁氏亦颇相善,多有交集,袁术得知其被任命为刺史后,便派人去联合了金尚,表示愿意派兵支持他在兖州替刘岱上位。

袁术的意图是以金尚为刀斧,对付袁绍的在兖州的那几位小弟。

但很可惜,金尚虽然是京兆名士,又有家族背景作为支撑,但其军事水平委实不济,

他前往兖州后,还没等站稳脚跟,便被从东郡南下出兵的曹操杀了个人仰马翻,一战便击溃其众,其本人亦是差点丢了性命。

无奈之下,金尚只能是率领自己的残部,南下直奔南阳郡而走,去依附于袁术。

听闻金尚将曹操的兵马引到了南阳郡,袁术不敢大意,他不再对蔡瑁的军队过分用强,而是采取保守态度,将兵马分为两部,一部对峙蔡瑁,一部与率兵进入南阳郡境的曹操进行对峙。

如此在南阳郡境内,以袁术、曹操、蔡瑁三人的军队为竞争对手,开始了争城夺地的大战。

而就在袁术和曹操等人围绕着宛城彼此交锋时,樊城的贾龙也集合手下的川蜀旧部,以严颜为先驱,按照原定的计划从襄阳直奔房陵县杀去。

房陵县作为汉中和荆州的缓冲地带,一直以来驻军就不多,贾龙出兵之后,几乎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夺下了房陵县。

而这半年以来,刘焉因为长子刘范在荆州,二子刘诞在长安,受制于人,身体愈发不佳,一直亚健康状态,

而犍为郡守任岐则是乘机在川蜀集合本地的豪族进行反叛,与刘焉麾下的东州士军和青羌兵几番交手,可惜却一直处于劣势。

现刘焉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本想集结力量消灭任岐安定后方,谁曾想贾龙却突然出兵房陵,兵峰直指汉中。

汉中地域广大,人户殷实,且又是川蜀门户,贾龙若是拿下了汉中,与任岐里应外合,则益州必危。

刘焉不敢怠慢,他不再集中兵力去强攻任岐,而是派遣了天师教与五斗米的张鲁和张修,同时率领麾下的教众,集合兵马北上去取汉中太守苏固,让他们务必迅速拿下汉中,固守城池,千万不能让贾龙抢先了一步。

贾龙当初带出益州的那些蜀军,如今已是仅剩三千人,若是仅凭这些兵马去与汉中郡守苏固以及蜀中二教的教主交手,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在事先,刘琦已经请刘表置书给一人,让他南下会和贾龙,帮他在汉中的东面诸县站稳脚跟。

这个人,就是目下坐镇于雒阳的六旬储君——陈王刘宠。

刘宠麾下有数万兵将,且大多为弓兵,极是善射,放眼天下少有能与之比肩的弓弩营。

刘焉谋反的罪证目下已经由朝廷坐实,刘宠身为诸侯王,又为储君,在这场中原大战中出兵助贾龙伐汉中,也在情理之中,并不会惹人非议,

而陈王这个人也有些小心思……他与其到南阳郡与汝南袁氏正面相抗,倒是不如相助贾龙夺取汉中来的省力,

于是刘宠便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刘表之所请。

于是,在汉中的东西部诸县,爆发了以贾龙,刘宠,张鲁,张绣,汉中太守苏固等人的多方混战。

第二百四十二章 刘琦见太史慈

除去河北,汉中,南阳郡等各处战场外,另外一处被开辟的战场,就是目下由袁术军的陈兰和雷薄与袁绍附庸的周昂交锋的汝南郡。

本来陈兰和雷薄在与周昂的交锋中已经占据了上方,但兖州方面,刘岱、鲍信等人已经聚集了麾下的兵马,从兖州境直扑豫州。

如此一来,双方的战力彻底开始向周昂一方发生了倾斜。

刘岱便也算了,但济北相鲍信麾下的士卒战力非凡,与袁术的兵马交手,不但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还能够占据主动,屡次将陈兰和雷薄击败。

眼见陈兰和雷薄要被赶出豫州,九江郡内的寿春城中,刚刚投靠袁术的那些淮南系将领出兵增援了。

淮南系将领中,以本地知名豪将张勋,桥蕤等战将为首,率兵直扑汝南郡。

如此一来,战斗胜利的天平又开始向着袁术军一方倾斜,汝南郡中双方的战事又陷入了胶着的状态中。

而与此同时,刘琦的兵马也已经抵达了江夏郡。

虽然只是身处在中原大战中的一处战场,但是各处的战况,也是由荆州的斥候不断的向刘琦进行禀报。

如今众诸侯郡守纷纷参战,仅靠刘琦这一面战场胜利完全没有作用,必须得是各处战场均取得胜利才算是成功。

所以他要不断的知道讯息。

刘琦的兵马抵达至西陵县后,黄祖已经将江夏郡的郡兵集合完毕。

黄祖乃是名臣黄香之后,属名家出身,其家族昔年亦是与山阳刘氏有通家之好,故刘表去年入荆州之时,便先往江夏,请黄祖协助收拢西陵诸豪,帮他收服江夏诸豪。

故而就两家的关系而言,刘琦也得叫黄祖一声叔父。

“小侄刘琦,见过叔父。”

黄祖急忙道:“贤侄儿不必如此,你我两家份属本家,且此番你还是奉命总领东征之军,论及身份,也当是黄某敬你才是。”

刘琦笑道:“叔父乃我长辈,致礼也是当然,上次襄阳城匆匆一晤,不曾向叔父多多讨教,刘琦深感遗憾,今日复得再见,刘琦甚感安慰。”

刘琦的话很是令黄祖受用,他在城外帮刘琦安排兵将们驻扎在营地,然后邀请刘琦进了西陵城。

进了西陵城郡守府,刘琦遂向黄祖询问汝南战场诸事。

黄祖将他麾下斥候在汝南的情报大致给刘琦诉说了一遍之后,遂问道:“贤侄,依你之见,咱们目下应该如何,是进驻汝南郡与袁术军和袁绍军交战,还是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然后再见机行事?”

刘琦认真的思索了一会,道:“权且按兵不动,等待吴郡那边的人与我回信,在做定论。”

黄祖闻言奇道:“为何要等吴郡那边的消息?”

刘琦遂将自己和刘表想要召刘繇入荆州的事情向黄祖大概诉说了一遍。

黄祖听完后,开始细细沉思。

在黄祖心中,这件事实在是有点扯,且不说刘繇愿不愿意来荆州,单说孙坚那面,哪可能轻易放刘繇来此呢?

但事实却令黄祖打脸了。

数日之后,从吴郡赶来的太史慈,要求面见刘琦,说是代表刘繇求见。

刘琦和黄祖率领一众麾下诸将在正厅接见了太史慈。

太史慈风尘仆仆,一脸沧桑之色,挂着黑眼圈,眼白中充斥着血丝,看样子似乎是有日子没有好好休息了。

刘琦问他道:“你叫什么名字?”

太史慈挺直了腰部,向着刘琦拱手言道:“禀府君,末将乃是正礼公麾下军司马太史慈,奉府君之命,特来向府君求援,恳请府君念在同盟之谊,想办法接应正礼公入荆州。”

刘琦听了太史慈自报家门,心下微微一惊。

“你叫太史慈?”

太史慈拱手道:“正是。”

刘琦慢慢的点了点头,道:“你从吴郡冲出重围来此,带了多少人马?”

太史慈朗声言道:“连末将在内,共计三十一骑从吴县突围,但中间被孙坚军伏击,折损了十人,目下共计二十一人来了西陵城。”

在场众人闻言不由皆惊。

三十一人从孙坚的包围圈中冲突……竟然还能剩下二十一个?

这厮定是在吹嘘吧!

黄祖在旁边哼了一哼,道:“伯瑜,此人所言未免夸大,我看定是细作无疑。”

太史慈忙道:“我有刘府君亲笔縑书,上面亦有其印,如何要说我是细作?”

黄祖冷冷道:“孙坚军乃是天下强军,能征惯战,你不过是一无名下将,如何能轻易突围?这当中定然有诈!至于刘正礼的手书,只要有心,想要模仿亦是不难。”

太史慈正色道:“府君不曾见过我的本领,如何能说我是无名下将?”

刘琦微笑着道:“也难怪诸人不信,你且将你是如何从孙坚军中脱逃出来的,细细讲于我们听。”

太史慈深吸口气,遂将自己是如何从孙坚的包围圈中脱逃出来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向着刘琦叙述了一遍。

待说完之后,众人纷纷互相交头接耳,暗自议论。

黄祖不屑道:“这等拙劣谎言,却也好拿出来糊弄我等?孙坚军何等强军,岂会只派一队骑兵尾随追赶?简直可笑。”

刘琦却是道:“你适才说你会左右开弓?”

“是”

“好,那你给我演练一番,若是果有此技,我便信你的话。”

太史慈义正言辞地道:“愿意一试。”

说罢,他转过身,当先向着厅外走去。

刘琦亦是站起身来,带领麾下诸将尾随太史慈出厅。

黄祖急忙起身,走到了刘琦身边对他道:“伯瑜,你当真相信此人?”

刘琦微笑道:“我相信此人说的是真的。”

黄祖惊诧道:“此人所言皆是漏洞,如何能信?”

刘琦微笑道:“我若是说,我跟孙坚有交情,叔父信吗?”

黄祖闻言一奇。

刘琦随即将自己也曾给孙坚写过信的事情对黄祖叙述了一遍。

“而且孙坚已经派人给我暗中回信了,其言在包围吴郡的过程中会暗中放送信人出来,确实是与太史慈之言暗和,翌日我若要接刘繇入荆州,他亦是不会阻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