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193章

作者:臊眉耷目

太史慈这个时候就开始耍起了他的鬼心眼。

他故意向州使者借阅奏疏,然后乘其不备将奏疏给损毁了。

毁了对方的奏疏后,太史慈还信誓旦旦的跟对方耍起了嘴皮子,意思就是说:“其实我并不是代表东莱郡守来告状的,只是奉府君之命,来看看刺史是否派人来送告状的奏疏,如今奏疏已经损坏了,我毁坏奏疏虽有罪,但你看管奏疏不利也要受罚,既然咱俩都要受罚,还不如一起跑路如何?谁也别占谁的便宜。”

结果就是太史慈到底给对方忽悠了,两个人一起跑路。

可太史慈这个鬼心眼子甚多的熊玩意,居然中途偷偷摸摸的又跑回了雒阳公车门前,将东莱郡守状告青州刺史的奏疏递交了上去……

就因为这事,青州刺史被东莱郡守给告倒了。

那位青州刺史在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也不由长声叹:不怪己方不成事,只怪敌人实在太狡猾了。

但能当上一州刺史的,不用多说,必然是有一定的势力,且麾下也一定有可用之兵。

这口气青州刺史自然咽不下。

太史慈因为玩鬼心眼,因而驰名于青州,但换来的,却是那位青州刺史以及他身后的家族门阀不死不休的疯狂报复。

无奈之下,太史慈便奔往辽东避祸。

这一避就是四年了。

按照历史的进程,本当是在两年后,北海相孔融在得知太史慈的事迹之后,赠礼于其母以为致意,使得太史慈从辽东返回青州,但如今因为历史的车轮发生了改变,避居淮浦的刘繇提前三年出仕,他派人前往辽东召太史慈。

太史慈避难于边郡之地,本就待的苦闷,见刘繇相召,自是欣然应允。

而如今,这位当年替东莱郡守送奏疏于雒阳的英雄人物,又承担起了替刘繇引刘琦援军的重要使命了。

毕竟就履历而言,这种跑腿的活可算是太史慈的专业特长了。

刘繇将刘琦的书信给太史慈看过,问他:“子义,你觉得刘琦此言如何?”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有一副和张允相似的美髯,他身材挺拔,臂展宽长,相貌刚毅威武,以古人的审美来讲,诚可谓是一等一的美男子。

太史慈认真的思索了一会,遂道:“刘府君,此事大有可为。”

刘繇问道:“如何可为,子义且细说之?”

太史慈正色道:“孙坚军之强悍天下皆闻,便是西凉军与其交手,也不能占上风,府君麾下的郡兵,皆为近年在吴郡招募的新卒,凭借城廓之利与孙坚抗衡至今以是不易,若是再继续待下去,恐有性命之祸。”

刘繇叹息道:“此言是也。”

“那刘景升父子乃是宗亲联盟的发起之人,府君若往投之,必为所重,君不见那益州的贾龙领兵投靠,如今也是独自领兵驻于樊城?以末将度之,府君若往相投,以刘氏父子的秉性为人,必不会让府君空坐守于襄阳,他们必然会请府君独镇一方,府君届时可借荆州之力,再谋基业,岂不胜于困守吴郡待死?”

太史慈的话,可谓是说到了刘繇的心坎里,他再无疑虑。

“子义之言甚善,只是我若想要成功去往荆州,必须得猛士先行突围,奔往荆楚,引刘琦之兵东向,否则单凭我吴郡之军,若想去往荆襄,恐无胜机。”

太史慈忙道:“慈愿担此重任。”

“好,好。”刘繇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子义若往,必可成事,你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

太史慈道:“慈别无所求,只需三十骑随我同往足矣。”

刘繇本以为太史慈会索要很多的兵力,没想到他居然只要三十人,心下很是惊异。

“子义只要三十骑便够了?”

“三十骑足矣,多了反是累赘。”

“好,那某便予你三十骑。”

……

当天夜晚,太史慈便领三十骑兵悄悄的从吴县城西门而走,意欲突围。

刘琦给刘繇送信的信使入城,并没有受到孙坚兵马的阻拦,并不是因为孙坚的兵马故意放过他,而是在战前孙坚亦曾有令,围取吴县的宗旨,是只放人进,不放人出。

因此相比于来送信的信使,太史慈这三十一骑的处境还是较为危险的。

当下,便见太史慈吩咐身后的那些人道:“稍后奔西而走,诸君与我,只是一路速奔,中间切勿停留,若能冲出二十里处,便算是安全了。”

“唯!”众人一同响应。

“走!出城!”

说罢,便见太史慈用手中的长弓一敲马臀,当先纵马而出,直奔着西方奔驰而去。

那三十名骑兵紧随其后,竟是没有半点退缩之心。

一路疾驰,太史慈的脑海里也盘旋着诸多的念头,他当然不是傻子,也绝非一时托大才盲目的率领三十骑出奔,而是经过仔细的筹谋。

孙坚的兵马虽然善战,但因为对方出身南军,麾下的战马应不是特别多,即使有,想来也不过都是南马。

而己方这三十骑所乘的战驹,却是当初刘繇上任时,从青州带来的北地战驹,虽然比不得幽州和塞外之马,但论及耐力,太史慈自认为应是在孙坚军的战驹之上。

因此,太史慈估计,只要能够冲出二十里外,孙坚军应就无力继续追赶了。

一众人马奔西而行,走出大概三里之外,却见路途之中略有起伏,在翻过一座小丘之后,却见一大群的孙氏步兵正严阵以待,目光炯炯的瞪视着太史慈等一众来者。

太史慈见状不由心下一沉。

怎么看这架势,对方似是早就知道自己会率兵突围一样?

“往南改道!”

太史慈高声呼喝,当先调转了马头。

而那支孙氏军队的领军者正是黄盖。

只见他举起一只手,然后迅速一落,冲着身后一整列的弓弩手道:“放箭!”

便见黄盖身后,约有百名弓弩手弯弓搭箭,对着太史慈等一众兵将施放箭雨。

太史慈等一众人都是随身携带了盾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急忙抽盾,去挡住身后那些弓弩手的箭雨追击。

由于马匹的速度太快,只是一轮箭雨之后,太史慈等一众便脱离了对方的箭雨范围。

但即使只是一波箭雨,还是有七八名骑士因为战马被射中,而被留在了原地,剩余的人以太史慈为首却也顾及不了他们,只能是继续的快马奔驰。

但就在这个时候,耳听后方,隐隐的传来马蹄声响,却是孙氏兵马的骑兵从侧面尾随上来,紧追于太史慈等一众人之后。

天色已是昏暗,太史慈等人在平原上奔驰,而后方的骑兵队伍中,也已经燃烧起了火把,喊杀声亦是随着马蹄声紧随其后……

“贼子休走!”

“速速下马受降!”

“再不停下,便放箭了!”

在那一片喊声中,却见太史慈已经从箭壶中抽出了一支利箭,展开双臂,回转过身,准备向着后方去射。

此刻他的后方漆黑一片,即使对方的队伍中有火把,也根本看不清人。

但太史慈并无所谓,即使后面看不清人,但他依旧有自信,可以凭借马蹄的声响,和人的喊叫声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

射声!

第二百四十章 刘琦东征

太史慈此刻虽然看不清身后的敌人具体在什么位置,又距离自己多远,但却可以凭借对方的些许声音来判断敌人的位置。

昔日雒阳北军五营中的”射声营”,便是以擅长弓弩之士而组成的精锐营盘,而为其命名的”射声”二字便是代表了这个时代使用弓弩者的最高境界。

能够不用眼观,仅觅声而射者,是为射声。

而善于用弓弩的太史慈,眼下就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听着身后的马蹄声响,并耳闻那些追击的骑兵喊杀呼喝声,太史慈屏住呼吸,端稳弓身,用心掌握着坐骑颠簸的规律,然后在一刹那间,他松开弓弦,羽箭尖叫着便飞射了出去。

只听身后数十步外一声闷响,接着便似有人掉落在地上声音传来……

竟然是一箭命中!

便听后边那些喊杀的声音似乎顿了一顿,那些追击骑兵们的叫声在一瞬间好似全都消失了一样。

但紧接着,他们更大的呼喊声便随之传来。

“贼子居然敢放暗箭!”

”射杀他们!”

“大家也放箭!比比谁的箭多!”

于是乎,孙氏一方的骑兵队伍开始向着前方奔走的太史慈一众放箭雨。

但很可惜,那些骑兵的弓术并没有达到太史慈一样的境界。

别说是他们,便是昔日雒阳城中射声营中的兵卒,能够达到觅声而射的锐士,也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哪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

那些箭支射在黑暗中,基本是箭箭落空,一个人也没有射到。

而跟随太史慈一同奔驰的骑士,也仿效太史慈向后方射击,只是很可惜,他们依旧也是什么都没有射到。

可叹在黑夜中驰骋的两支骑兵,除了太史慈之外,其余之人几乎都跟睁眼瞎一样,射箭全凭瞎蒙……蒙中了就算。

太史慈眼见对方的追军中并没有射箭高手,心中大定,他再次仔细倾听,然后弯弓搭箭,一箭射出,口中大喝一声:“着!”

随着弓弦的声音响起,再次听见后方有一人应声落马。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后方的追兵阵中一声弓弦响起,紧接着太史慈便感觉到空气中隐隐有一股呼啸之声直奔其后脑而来。

身为武人的第六感促使他急忙俯下身躯,躲避后方的危机。

他的身体刚刚俯下去,便有一支利箭顺着他适才兜鍪所在的位置迅速划过。

太史慈后背的内衫都被冷汗浸湿。

好险!

后方追击的人中居然亦是有弓术强手!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稳定心神,凝神以对。

却是好久没有碰到这样的对手了!

但太史慈此刻若是知道对方的弓术好手是谁,只怕就不会这般作想了……

后方的骑兵队中,孙坚放下了手中的黑弓,脸色阴沉,如老鹰般的双眸隐隐似微微发亮,显然也是见猎心喜,兴奋至极。

江东猛虎亦善射也!

孙坚放下了弓箭,突然对着前方高声喊道:“前方善射之士,咱们今日英雄对英雄,君可敢与某以箭术一赌?汝若赢了,我便放汝自去!汝若输了,便下马受缚,某绝不杀你,如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