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119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老夫绝不会让你们在这里待着舒服!

老夫要让你们求生不得!

但眼下……还需先和那些刘氏宗亲弄好关系才是。

宗亲之中,最能惹事的,目测便是在那荆州一方,先找他们和谈。

“尔等谁愿往荆州军中,与对方详谈议和?”董卓来回打量着诸人问道。

李儒四下看了众人一圈,迈步出班,道:“相国,儒自归相国门下,尚未有尺寸之功,今愿前往荆州军军营,与刘琦小贼洽谈诸事。”

董卓眯起了眼睛,仔细的想了想,道:“刘琦……刘表的嫡子是么?端的个狡诈之徒,先生乃我身边少有的亲近谋者,不可轻动,还是留在雒阳辅佐老夫才是。”

李儒听了这话,不免有些失望。

他知道,董卓这是对他既用且防,自己在他心中,还不是最值得信赖之人。

说来也是,李儒是从董卓入京之后,才转投于其门下的,如何能与董卓的西凉旧属相提并论?

就在这个时候,吕布站了出来。

“恩相,布保举一人,可以为使。”

吕布杀丁原,投降董卓之时,董卓任吕布为骑都尉,曾与他发誓结为父子,但那毕竟不过是一种政治上的收揽之举,吕布自然也不会真的将董卓视之为父,故在外人面前时,依旧称之以‘相’,私下方称呼为‘父’。

董卓看向吕布,奇道:“奉先统御的并州兵将,皆乃是长于征战厮杀的沙场骁士,恐不堪为谈判使者吧?”

吕布道:“布推举之人,非是并州军中人,乃是雒阳南军中的司马,河内郡人郝萌,现为末将所统管,其人不仅勇力卓绝,亦有辩才,卓其为使,必成大事。”

其时,董卓在雒阳的兵将有三个势力阵营。

其中最庞大一势力便是其所统领的西凉军,当中又细分为由凉州诸大豪李傕,张济等人所统领的各路分支人马。

第二势力,便是昔日由丁原执掌的并州军,而董卓之所以能够统领并州军,全需仰仗在并州军中声望最高的吕布,否则董卓难以驾驭并州一系。

第三势便是不足七万人数,负责卫戍京师和皇宫的雒阳南北军,昔日皆由何进和何苗统领。

由于南北两军是在全国各地的壮丁中轮流招募的,人员构成天南海北非常负责,想要控制住,就必须要将其分成地域派系,交由董卓麾下各部战将分别统管,逐渐吸纳收服。

由于汉朝有浓重的宗法地域性依附特质(说白了就是老乡特别信任老乡),所以南北军中的原并州系以及司隶北部系的将官,皆由出身于九原的吕布统管。

例如,出身于并州雁门马邑,以从事身份在京中接受何进领导的张辽,便代表雒阳军中的并州一系归属吕布。张辽昔日在京中,曾因在河北募兵之功,为何进看重。

以此类推:董卓若想控制并州军一系,需仰仗吕布;同时,并州军中的雒阳一系,吕布若想完全控制,则需仰仗张辽。

厉历史上,从雒阳伊始到下邳城投曹,张辽在吕布军中其实一直都是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的,就好比孙坚之与袁术,公孙瓒之与刘虞一样(在吕布投奔张杨的前后期,张辽就已经是遥领北地的两千石太守,有开府之权,具备了作为一方诸侯的政治名义)

而目下和张辽一样,属于独立在吕布麾下的雒阳军系中,还有司隶河内系掌军者郝萌,吕布此番推荐的人就是他。

董卓听了之后,偌大的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不可,雒阳军系中人,非老夫嫡系,奉先举荐之人大大不妥,绝不可用。”

吕布见董卓不答应,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他倒不是想真心推荐郝萌为使,实在是想乘机将郝萌支出雒阳,然后去办一件羞为旁人所道的秘密事。

对于李儒或是吕布,包括雒阳一系,董卓其实都是不信任的。

眼下这个节骨眼,董卓心中所信任的人,只有西凉军一系中人。

他环视了众人一圈之后,最终把目光落在了李傕的身上。

“汝可为使!”董卓指了指李傕,肯定的道。

“啊?”李傕闻言顿时一惊。

他是西凉军的重镇大将,董卓如何可让他为使者?

“这,相国,末将恐不堪此任……”

还没等李傕说完,便见董卓随意的挥了挥手,道:“让你去便去,无需赘言!”

其实董卓也知道,用李傕为使并不合适,但值此时刻,他也没有办法了。

毕竟能够被他所信任的西凉诸将中,李傕在政治敏感度上,就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其他的一个比一个差。

历史上董卓也是以李傕作为使者,去向孙坚提议联姻的,由此可见董卓麾下可信赖的善辩之士,是多么的匮乏。

能得到他信任的凉州军人,浑身都散发着浓浓额政治菜鸡的气息。

李傕想了想,道:“相国若要我去,还请派一人协助。”

“谁?”

“讨虏校尉贾诩,现听命于牛将军麾下……”

董卓闻言皱了皱眉,道:“是他?武威贾氏,亦是儒学豪门之后……罢了,让他随你同去。”

李傕忙道:“诺……末将这便去准备。”

李儒在旁边又谏言道:“与荆州人议和,不可仅派凉州一系人,相国可在朝中,寻一信得过的经学名士之臣为副使,随同李将军同往,也算是向那些朝中士臣展现相国此番与护君之盟中人谈判之诚。”

董卓搓着双手,冷声道:“此言甚善……这人选,且待老夫细细思之,再做定论。”

又商量了一会其他的军务和政务,众人随即各自离去,但董卓却是叫住了吕布。

“奉先,你且留下,老夫有事问你。”

如此,众人皆去,只有吕布一人被董卓留在暖阁。

“奉先,老夫且问你,汝并州军中可是有个叫魏续的?”

吕布不知道董卓为何突然提起他,遂道:“此人乃布之妻兄,义父怎么问起他了?”

董卓的眼睛微眯,笑道:“听说,他前番在阳人一战,似乎是与胡轸一同为孙坚所擒了,可有此事?”

第一百四十五章 父子还是父子

听了董卓的话,吕布的心顿时一沉。

他明白,只怕是要有祸事。

吕布颇为踌躇的看了董卓一眼,拱手言道:“魏续被孙坚所擒……确有此事。”

吕布归附董卓虽仅有一年,但他心中对董卓还是比较了解的。

吕布知道这家伙表面看似豪放,实在内心多谋善断,颇有诡诈之道。

在他面前,一定要言辞谨慎,步步小心,且不能有所藏匿,才可去其疑惑,不被抓住把柄。

魏续被刘琦放回来来的事情,既然已经被董卓知道了,那就必须要赶快向他禀明实情。

想法只是一瞬间的事。

便见吕布拱手道:“义父听禀,魏续虽末将出战,被困于梁县之谷,为孙坚生擒之事确实属实,不过他并未弃节求饶,辱我军威,是彼军惧怕义父之威,并知他乃孩儿妻兄,不欲与我等结仇,故放其归雒阳,还请义父明察才是。”

董卓闻言哈哈大笑,道:“奉先之言,老夫自然是信的,当初老夫许诺以亲子待你,那自然是言出必行,绝无反复,奉先便如老夫亲儿,老夫岂能不信你?”

说罢,便见董卓站起身,拍了拍吕布的肩膀,道:“你追随老夫一年,多有辛劳,如今却还只是个亭侯,多有委屈……放心,待迁都事后,老夫便敕汝为县侯……河内诸县临近并州汝祖居之地,食邑丰厚,到时或为轵侯、或为怀侯,或为温侯,吾儿自选之!”

吕布心下松了口气,忙道:“多谢义父恩德。”

但是这口气,显然还是松早了。

却听董卓继续道:“不过老夫有些奇怪,刘琦放了魏续,若是忌惮老夫之威,那为何他不救胡轸?”

吕布:“这……”

董卓又道:“前几日,阳人城那边又有胡轸麾下的两名军侯,带着胡轸的首级返回雒阳,言魏续本是要被斩杀的,只是有那山阳人刘琦,闻魏续乃是吾儿之亲,特从孙坚手中将他保下,而那两名军侯,亦是谎报与奉先有亲,才被赦免不杀的。”

吕布听了这话,额头上冷汗直冒。

董卓这话中之意,表达的再明白不过了。

他慌忙道:“义父,孩儿冤枉,布与荆楚之人,从无往来,还请义父勿要听信他人挑拨之言!”

董卓哈哈大笑,豪爽道:“老夫如何能不信你?那两名胡言乱语的军侯,老夫当时就命人处决了他们,奉先安心,今后再有人敢随意诽谤于你,离间你我父子之情,自有为父替汝做主!”

吕布长出了一口气,道:“多谢义父!义父放心!此事孩儿一定会查个清楚,给义父一个交待。”

董卓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去吧。”

吕布千恩万谢后,方才离开相府的暖阁。

董卓满面的笑意,在吕布离开暖阁之后,却逐渐变的凝固了。

“来人。”

“在。”

“稍后吕布若领人来拜府,只需传话与他……明白了吧?”

“诺。”

董卓指了指那名侍卫,又道:“还有……今晚,让雒阳南军的张辽,到府上见我。”

“诺!”

……

吕布回府之后,立刻派人找来了魏续。

魏续见了吕布,还未等见礼,便见吕布劈头盖脸的冲他喊道:“那刘琦小儿与你到底说了什么?你不可隐瞒,务必从事招来!”

魏续听了这话大惊,哆嗦道:“我、我没隐瞒什么啊,不过就是他听说了相国和君侯之威名,怕会结仇,故不敢杀我……”

“哪有这么简单?事到如今,你还敢瞒我?”吕布执起手中的酒爵,直接冲着魏续扔去,但却被魏续躲过了。

若是不看在魏续乃是妻子之兄,吕布非上前一巴掌打翻他不可,就不仅仅是扔一爵那么简单了。

“你可知道,那刘琦不仅是没有杀你,他还留了两名胡轸的军侯性命,让他们持着胡轸首级回了雒阳,相国如今全都知道了,你若再不说实话,怕是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

魏续一听,不由吓得浑身冷汗直流。

“还有两个活着呢?这刘家小子,如何这般诡诈?原来他不只是留下了我一个人的性命……我怎么毫不知情?”

吕布气的咬牙切齿,道:“还不与我明说!”

魏续这次可不敢再有所隐瞒了。

他随即将刘琦请他喝酒,礼遇与他,并言想通过他结交吕布,日后让吕布若有不如意,可往南郡相投的种种说辞,尽皆说给吕布听。

吕布听的胸口隐隐作痛,差点没犯了心病!

真是好险,若非今日董卓出言点他,这些事若再是隐瞒下去,日后必生出大事!

吕布冲着魏续吼道:“如此大事,你初回雒阳时,为何不与我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