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3,暗海 第179章

作者:神想出去浪

三哥并没有挽留,在他看来,刚刚出狱的人,第一晚就应该在家里睡,赖东林刚刚出来,安小海带他回家睡才是对的。

跟三哥约好了第二天见面后,安小海带着坤记和赖东林打了个车往回赶。一路上,赖东林都没怎么说话,心事重重的。

安小海也没有过问。

赖东林心里在想些什么,安小海大概知道。

赖东林也被安置在了乐仔家那栋房子里,当坤记带着赖东林参观完他的房间,彻底安顿下来后,赖东林终于问出了那个盘桓在他心中已经一整天的问题。

“坤记,你有想办法帮我去看过那个保险箱了吗?”

“这个……”

坤记看向了安小海,安小海冲着坤记轻轻点了点头。

“没有,我没去看,老大不让我去。”

“老大!”,赖东林的目光转向了安小海。

安小海咬着牙深吸了一口气,拿了张椅子在赖东林对面坐了下来。

安小海本来不想在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不过看这个样子,如果今天不把这事儿说清楚,赖东林估计睡不着觉。

“阿赖,忘掉那个保险箱吧,那就是个圈套。”

“圈套?!”,赖东林一时间呆住了。

“阿赖,你仔细想想,胡海空这么精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自己把自己的犯罪证据收集好,而且都放在了一个保险箱里,更要命的是,还让你给知道了。

这不是找死吗?

你现在已经清楚了,你之所以会搞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拜他所赐。

胡海空既然早就想好了要坑你,要把你扔出去当替罪羊,他怎么可能不防着你?

你信不信,只要坤记前脚打开那只保险箱,后脚,胡海空就能把你们两个人再送回去。

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这……”,赖东林看着安小海目瞪口呆,好一阵子后,赖东林颓然一叹,用手捂住脸,泪水奔涌而出。

“阿赖,不要难过,好在我们识破了他的诡计,不会去上这个恶当了。

其实呢,我们已经在计划对付胡海空了,之所以一直没动手,就是在等着你出来。有了你,我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针对他的计划,给他致命一击!

安小海站起身来:“今天有些晚了,折腾一整天了,你先休息吧,明天再说。

明天,你给我们好好的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胡海空的一切,然后,我们就一起来制定对付他的方案。

这样该放心了吧。”

“老大,不用等明天!我不困!也一点都不累!我现在就讲给你听!”,安小海的话让赖东林精神大振,立即满怀希冀的看着安小海说道。

“那…也行吧,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你先把胡海空的详细情况跟我仔仔细细说一遍,越详细越好。你先说,我有什么不明白的会问你的。”

安小海内心轻叹,苦笑着再一次在赖东林对面坐了下来。

第234章 大人物的发家史

“老大,我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起?”

“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你刚刚进入海空集团的时候。”

“那内容可能有点儿多,我拣重要的说吧。”

“不,你不要管重要不重要,把你经历的,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尤其是一些可疑的细节,明白么?”

“明白了!”,赖东林咬着嘴唇点了点头,在心里整理了好一会儿后才开始了讲述:

“海空集团,并不是做房地产起家的,在做房地产之前,他们的核心业务,是资产拆分买卖。”

“什么叫资产拆分买卖?”,赖东林才刚开始说,坤记就已经忍不住插嘴了。

“就是把一些优质资产买下来,拆分开来后,再卖出去。”

“啊?还是不懂!”,坤记一脸茫然的摇头。

“阿赖,解释一下吧,我想听听他的操作方式和过程。”

“是这样的,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国企就慢慢陷入了困境。

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国企所在的行业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的国企大多是大而全的,部门、单位太过于庞杂,需要养活的人也太多了。

因此,许多国企,虽然主营业务这一块是赚钱的,但平摊到其他产业中去,账面上就亏损了。”

安小海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个年代的国企大多数就是这个样子的。

拿一个钢铁厂来举例,它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一条钢铁生产线,而是与之相关的诸多产业都在其中。

除了炼铁、炼钢、焦化、线材等主要生产部门以外,还会有一系列附属企业,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等等与生活相关的一切,甚至有些企业还会有自己的汽水厂、冰棒厂。

一个大型的国企,就像是一个独立王国,只要加入其中,就能解决这一辈子所有问题。

这样的企业,负担可想而知,就算主营业务是赚钱的,但与其他部门一分摊,就很难说了。

“胡海空他们,就是寻找一些像这样的长期亏损的国企,注资进去,或者干脆把它买下来,取得实际控制权后就进行改制,把各种与主营业务关联弱的部门剥离出去,变成单独的公司。

然后再经过一番包装,把这些公司再一个个的卖出去。

他们最开始就是做这个的,胡海空把我请到他那里去,最开始就是负责资产清算和打包重组的。”

“你经手过的这方面的业务有哪些?能说说吗?”

“当然可以,我经手的这方面业务一共有两个,一家是海东电器厂,一家是深海造船厂。”

“才两个啊?”,坤记有点疑惑。

“两个,不少了!”,赖东林摇了摇头:“这样的业务牵涉面极广,需要调动的资金、关系都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而且在处理过程中还必须十分小心谨慎,一个操作不好就容易激起民愤,一旦激起民愤,基本上就运作不下去了。

所以像这样的业务,运作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当然,一旦操作成功,利益也是极其巨大的。

海东电器厂和深海造船厂这两单业务,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持续了六七年,才算彻底结束。到最后,这两单业务也为海东集团带来了至少上亿的利润。

胡海空就是从这两个项目拿到第一笔钱后,才开始进军房地产的。

据我所知,他这一块业务也一直没断,只不过后来就没让我参与了。”

说到这里,赖东林轻轻的舒了一口气,这才接着说道:

“当然,资产拆分打包的买卖,胡海空从中攫取到的利益,并不只有账面上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许多隐性利益。

比如说,海空房地产集团开发的第一个楼盘,深海花园。那片地皮,原本就是属于海东电器厂的,只不过是挂在了海东电器厂的一个附属企业头上。

胡海空一眼就看中了那块地皮,他暗箱操作了一番,在最后拆分发卖时,用极低的价格把那家附属企业买了下来,那块地皮自然就到了海空集团名下。

当时,有人看穿了胡海空的小伎俩,还组织人闹过一场,但后来还是被胡海空搞定了。”

“他是怎么搞定的?你知道吗?”

“不清楚”,赖东林摇了摇头:“我当时正在忙着清算深海造船厂的资产,已经不负责那一块了。

不过,我隐约知道一些,胡海空是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才摆平的。

我当时没去深究,那时,我还是一心一意想着要报答胡海空的知遇之恩。”

赖东林说到这里,咬紧了牙关。

“没关系,阿赖,如果你判断的没错,这事儿肯定小不了,只要他们做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我们找时间去调查一下就是了,你接着说。”

“好的”,赖东林点了点头:“经过几次资产拆分买卖后,海空集团手上就有了一定的流动资金。

于是胡海空就把目光转向了房地产市场,拿着手上的资金,买下了不少地皮。

我当时觉得,我们应该主要拿居民用地,可胡海空不同意,他主张拿商业用地,盖商业地产,我跟他还因此有过不少争论。

不过从结果上来看,胡海空是正确的。

深海市的经济发展得太快了,海空集团几处商业地产都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国强南路的那几栋建筑,刚刚建成就为整个海空集团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大额收益。

在这一点上,我是很佩服他的,他在这一块的眼光很独到。”

“呵呵!”,安小海心中冷笑。

胡海空的眼光能不独到吗?他背后可是有省级大佬在帮着操盘的!

“你呢?你当时负责的是哪一块?”

“融资。

那时候,海空集团虽然通过资产拆分买卖赚了不少钱,但这些钱相对于房地产开发的投入,还是捉襟见肘了。

尤其是,海空集团从一开始,摊子就铺得很大,拿地都是成片成片的拿,资金缺口非常大。

我当时负责的部分,主要就是与各种金融机构谈判,搞资金。”

“胡海空当时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哪些?”

“主要是银行,除了用地皮在银行抵押贷款以外,胡海空还会让我设计一些金融产品放在银行出售。

不过我觉得,这些都只是胡海空表面上的资金来源渠道,他应该还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

胡海空胆子特别大,操作方式也非常激进,有好几次,海空集团都面临了资金链断裂风险,那时候,我都觉得危险了,急得不行。

可胡海空一直很淡定,而且每次到了关键的时候,他总是能想办法借到一笔很大的钱,顺利渡过难关。

每次都是如此!”

“那你知不知道,胡海空到底是在哪里搞到这些钱的?”

“从哪里?…”,赖东林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抬起了头:“地下钱庄,我觉得那些钱多半是从地下钱庄里借出来的。”

“何以见得?”

“因为这钱来得非常诡异,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任何相关合同,也找不出任何抵押物,正规的金融公司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所以我觉得,只有可能是地下钱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