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板面王仔
这家伙虽然嘴上不着四六吧...但是论起诗词,那是真滴牛批。
大家都福气,甚至还有人在家中暗暗揣摩。
尤其是他还有不少残诗残词...这补全方正一的残词,可是某些上流小圈层的独特爱好。
虽然大家明着都不说。
方正一闭目狂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大漠孤烟直..春蚕到死丝方尽....
嘶,只有两句,凭他的储备还是能应付上的!
以前用过的肯定不能再用否则不是露怯了么?
写点啥呢?
景帝等人倒也没催。
心知这绝好的诗句需要灵感跟时间来酝酿,一会儿方正一肯定有惊人之作。
等了五分钟,方正一双目一睁,拍手道:“有了!”
“快说!”景帝兴味盎然的道。
“苟利国家生死以...家族传承吾辈责。”
众人细细品味。
上半句挺好,但是下半句可就差着意思了...
方公子摇头晃脑:“陛下,臣这两句既又大家又有小家,正好激励学子。”
“实不相瞒,这句话臣每天都会在心里反复,想来用到这里正合适不过,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也好。”
景帝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在左右牌匾上挥毫写下。
待写完,再次一片掌声响起。
杨风帆伸手躬身:“请陛下入内检视。”
景帝迈步走入学堂中,群臣紧随而入。
虽名为学堂,但是这面积已经不逊于许多大型书院。
学堂内的设施是极为完善的,毕竟都是为一些小小少年准备的学堂。
许多家长无心照看,在这里一待便是一天。
所以花园,操场,食堂,书馆,校舍无所不包。
甚至还流出了商贾在校内经商的档位。
每一处建筑,桌椅都是簇新的,虽然用的不是什么名贵材料,但是一丝一毫之地也觉不含糊。
这一逛,就逛了一个时辰。
景帝不停发问,杨风帆也是一直在回答。
直到最后走出学堂外,景帝感慨道:“果真是用心良苦,不知修建这学堂耗费了多少银两?”
杨风帆道:“这地是县里的地,不过用的材料都绝对扎实耐用,所以修建学堂的费用总共耗费了一万七千两之多。”
许温书问道:“光修建一所学堂便花费如此之巨,那么去岁的岁入平万县到底是多少?为何没有及时上报。”
杨风帆思忖道:“下官未能及时上报也是心有苦衷。”
“诸位有所不知,自从平万县商贾海量涌入之后,这税收的重点就已经由田税转为了商税,田税好收可商税终归是有些麻烦,商贾人多复杂,每家每户账期还都有不同。”
“下官若是赶在他们清账之前收税,恐引起恐慌,另一方面许多人其实家底薄弱,只能等收到款子再行交税。”
“据目前的情况来讲,县内所收商税加上田税等其他一些税目,总共大概在五十六万两左右,但是据下官估算,去年的整体岁入不会少于七十万两。”
不少于七十万两!
区区一个平万县?
群臣再次被震撼,许温书听的直打牙颤....这是在是太可怕了。
相比于以往恐怕翻了几番都不止....对上新樟县更是碾压!
最重要的是他当着陛下的面说这种话,绝对不可能在撒谎,更不可能造假!
景帝也是呼吸急促了几分,又详细向杨风帆询问了起来。
孙盛脸色惨白无比,如丧考妣。
本来就够惨了,现在杨风帆的政绩如此出众,等会等待他的命运还不知倒霉成什么样。
又过了十多分钟,景帝意犹未尽的结束了问话,接着面色潮红的道:
“卿朕乃朕之股肱,能有如此成绩,朕心甚慰...来呀,下旨,平万县令杨风帆,劳苦功高政绩卓然,着升任横江府同知,至于平万县令的人选,吏部自行斟酌。”
连升两级!
杨风帆不可思议的抬起头,脸上带着无比的喜悦...
虽然他从翰林中下放到地方作为县令,可是这升任一府之地的长官也是有实权的。
更重要的是,看陛下的态度,之后肯定还有安排啊!
想到此处,杨风帆忍不住感激的看了方正一一眼。
自己舔了好多年...果然没白舔。
有志者事竟成!
......
第890章 拯救孙盛
李岩松等老臣则是默然了。
他们并不反对景帝光速提拔杨风帆,毕竟人家政绩摆在这,如此闪耀的成绩谁都挑不出毛病。
只是升了个五品官倒也不算什么。
可是同知这个位置加上他现在的做法,感觉多少有些微妙。
陛下肯定是有意继续扩大宽商的范围。
沿途所见,宽商似乎没有展现出想象中的负面影响,反而有了许多积极影响。
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地方想不透....但陛下一言九鼎,只能默认此事。
景帝说罢,看向孙盛,平静道:“至于你,你觉得朕该如何定夺?”
孙盛脸上血色尽数褪去,深深一拜,哀道:“臣自知有愧皇恩,罪孽深重只求速死!”
景帝冷笑道:“速死?凭你的罪责还犯不上一个死字,你这么想死是想给朕留一个弑杀之君的名头?”
“臣不敢,一切由陛下圣裁。”孙盛慌张辩解。
景帝哼了一声,指着他对众人道:“此等闭目塞听,闭关自守之昏官,虽非百姓灾祸之主谋,但却是灾祸横起之主因,多少因他家破人亡,你们说,朕该如何定夺?”
景帝目光掠过众人,最终第一个定在了杨英才身上。
杨英才脸皮抽搐了几下,心中叫苦不迭。
他是最不愿意说话的...可奈何陛下盯上他了!
眼下只能当断则断,断个痛快!
杨英才咬咬牙道:“臣..臣认为孙盛虽然罪不至死,但祸害百姓无数,其罪不可轻饶,所以应当将其贬为庶民,朝廷永不叙用!”
轰!
孙盛五雷轰顶...跌坐在地。
贬为庶民,永不叙用?
他从来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景帝不可能杀他,他心里清楚,只是该卖惨的地方还是要卖惨。
按照他心中预想,直接一贬到底已经是最坏的结果了,可是现在竟然还加了一条永不叙用。
而这个建议还是从自己最钦佩的长官口中说出。
他半生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入朝为官,如此下来跟杀了他有什么区别?回家也已是无法做人了....
虽然已经遭遇了一次背叛,但是又挨了一记落井下石。
孙盛真的是心如刀绞了....
“其他人呢?”景帝问。
群臣陷入沉默,大家也都感觉不好回答。
罚的确实重了些,但重要的是陛下的态度,陛下正生气,总不好对着干。
一个小县令,怎么罚不行啊?
孙盛绝望的看着众人,撕心裂肺。
忽然一道声音传来:“陛下,臣觉得判罚未免有些不公,他本意是好的只不过执行出了问题。”
“倘若对孙盛如此苛责,恐怕以后的官吏就再无人敢锐意改进,也无人敢勇于担当了,反倒可能助长了懒政之风!”
这道声音,仿佛在黑暗中投下了一道无比炫目的光柱。
孙盛那颗还未死绝的心再次活了过来,目光赶忙朝声音追寻过去。
动念之间,他呆住了。
方正一?!
千算万算,也没想到会是方正一帮他说话,难道他不知道翰林院选他出来就是专门来跟他作对的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一定知道,可是为什么又要帮我说话?
孙盛的脑子乱成一团浆糊。
不只是孙盛,杨英才脑子也乱了,还恨的牙根直痒痒,凶恶的眼神毫不掩饰的射向了方正一。
你方正一什么意思!孙盛是老夫的人,你现在跳出来整这一出,故意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