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金牌县令 第317章

作者:板面王仔

“陛下,油灯伤眼,天下多少百姓都视物不清。眼镜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造价实在不低,寻常百姓怕是买不起。”

“正好卖给富人,再用富人的钱补贴给穷人...如此也算好事一桩。”

景帝轻笑一声,抬起头:“呵,朕还以为你是无利不起早,这次卖给内阁赚了多少钱?”

无利不起早?方正一暗中翻了个白眼。

自己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算是无利不起早。

可是事关百姓民的事上自己可没打算多赚一分银子。

我只搞有钱人好吧!

作为一个纯洁的上进青年,这点理想还是有的。

“回陛下,还没卖完,臣来时一共只卖了三千六百两,三百两一副。”

三百两!

景帝惊讶道:“这东西竟然这么贵!那你打算卖给普通百姓多少钱?”

“臣还没细算过,但我觉着怎么着也得一两吧。”

“........”

景帝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三百倍啊!卖给百姓肯定也不能亏本卖。

也就说卖一两还有利润可赚。

还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景帝不由自主摘下眼镜看了看,眼角抽动两下。

“你当那些人是傻的么?今日你给他们卖三百两,明日一两银子的眼镜上市该如何收场?”

“跟茶叶一样,卖品牌!顶级的品牌才卖三百两,寻常的便宜卖。”

原来又是这个套路......

景帝沉默了半晌才缓缓开口道:“你..这赚钱的本事今天又让朕开了眼了,朕都有些想将你调到户部了。”

方正一露出笑容。

这眼镜算啥!钻石才是真正的暴利!

现在县里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玻璃钻石的流水线,拿东西可比制作眼镜还要容易一些,还不用适配。

现在钻石工坊跟印钱机器也差不多。

不过景帝一直没有打算让他去户部他很早也好奇过这个问题。

就算起初让他入了詹事府可是去户部兼职也无不可啊?

自己利用职务之便说不定还能给桃源县行个方便。

如今景帝这一提他倒又把这茬想了起来,于是问道:“那陛下为何不把臣调到户部?”

景帝戴上眼镜,看向他端详片刻:“你觉得你能胜任户部官职么?”

“能...吧。”方正一迟疑了,又觉得摸不准皇帝的态度。

问这话什么意思?就算官职高的胜任不了,品级低一点的也可以,有什么不行的?

“不,你不能!”景帝毫不犹豫的回答,随后无奈的撇了他一眼。

你小子还真是没有一点自知之明!

“你每到一处就动作极大,搞得到处鸡飞狗跳!”

“户部乃掌管天下户籍财经之所,现在虽然暂时国库空虚,但是钱不是最重要的,朕要的是稳定!”

“你在桃源县,半山坊甚至在全京城再怎么折腾朕都可以容忍。”

“如果让你这等人到了户部,朕以后就不必睡觉了!”

方正一本能的想辩解一番,但是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是这样,自己确实没少折腾。

不过搞钱嘛!哪有不折腾的!

所谓富不过三代,稳定的富是不存在的,只能稳定的穷。

"这些银票你收回去!到了朕面前就掏银子,你把朕这里当什么了!?”

方正一仔细观察着景帝的表情,随后一脸严肃道:“陛下!您可是真的误会臣了!”

“陛下在臣心中一直是洞若观火,慧眼如炬,区区一点小利岂能迷惑陛下?”

“只不过售卖眼镜太子殿下也有出力,这是殿下那部分,臣怕殿下年轻乱花钱,所以恳请陛下替太子保管!!”

景帝思考片刻,平静道:“嗯,有道理!方卿有心了!”

说完摆了摆手,一旁的太监立刻上前收拢了银票。

虽然语气很平静,但是景帝眼里那一闪而逝的喜悦还是成功被方正一捕捉。

方正一不由得心下暗笑。

看来这占小便宜这事哪怕高贵如景帝也没法免俗。

虽然钱不算特别多,但是白拿钱谁不高兴呢?

当然可能太子要不高兴了....

“那...陛下若无事臣就先行告退了,太子那边臣怕他忙不过来。”

“等一下,你不能走,朕还有其他事要跟你说。”

方正一刚挪动屁股,又稳稳当当坐了回去。

景帝拉着张脸:“怎么?那么着急走,看见朕让你如坐针毡了?!”

方正一保持沉默。

依照景帝最近这段时间的表现,自己说什么都是错,不如闭嘴来的好。

见他不说话,景帝面露不屑,随即屏退左右。

大殿中只余两人后,景帝才开口道:“此时召你前来,是有正事要说。”

......

第375章 朕最看不上胆小如鼠的男人

正事?什么正事能跟我联系在一块。

现在每天上班下班,生活很规律,开心的不得了。

可别没事给我找事啊!

方正一开始惴惴不安。

“北戎使臣最近还在商议通商一事,但是帕巴派出了不少人在京城中打探。”

“其中就包括你!你之后如果再碰到他说话谨慎一些。”

“还有,给帕巴准备的那些回赐不能让他们换成银子,你打算怎么做?”

方正一心下大定,原来是这事。

这都好说,自己早有准备算不得什么。

“陛下,回赐中最值钱的无外乎大品天仙茶跟钻石。”

“钻石问题不大,臣赠送的那些钻石北戎贵族内部应该就能消化的了,或许还不太够用。”

“至于大品天仙茶...之后只要对外宣称茶叶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价格自然应声而跌,陛下尽可放心。”

景帝点点头:“如此甚好!”

“还有一件事,刘洵一案有了些眉目,但此事还是非常棘手。”

“京城之内没找到任何线索”

“东厂在建江查了许久,审问了不少当地官员均一无所获!不过他身边有一人名叫卫山你应该知道吧。”

卫山?方正一快速回忆了一下,很快回想起来。

他是刘洵的狗腿子,当初去建江也是最早接待自己的人。

“臣记得,但是臣当初并没有从卫山口中得到太多有用的线索,难道厂卫问出什么线索了么?”

景帝轻叹一口气:“厂卫由上自下一一排查,直到排查到卫山头上才算获得一点线索。”

“根据卫山所言,刘洵平日与当地盐商交往甚密。但是东厂排查过盐商,并没有发现问题。”

方正一反问道:“那岂不是一无所获?”

景帝摇了摇头:“自古以来盐商与地方官员贪腐大案不断,东厂一无所获才是问题所在之处。”

“似刘洵这等人为财而死,与盐商之间的关系太干净反而让朕觉得另有蹊跷。”

“此中必有问题!”

说着景帝眉头开始渐渐皱起:“此案如果只是寻常的贪腐案,哪怕是贪墨了救灾钱粮也算不得什么。”

“但一旦与盐政发生关系,那就是天下第一大案!我大景国库一半以上的收入皆是从地方盐政中来,这一点你不会不知道吧。”

方正一面色凝重的点头。

开玩笑,这种事我当然知道了!

盐是生活必需品,不吃人就垮了。

但市面上的盐却卖的非常贵,四钱一斗。之所以价格如此高昂,一是盐的产量上不去,二是运输成本高,三就是税负太重。

想起没钱吃盐的时期,那时每日吃的东西都是清汤寡水,方正一想起来就恶心的不行。

哪怕后来他薄有家资也不太舍得买盐,还是费了不少功夫买的便宜私盐。

私盐价格就低廉许多,比官盐便宜一半。

到现在县里用的还是私盐,而且桃源县的私盐因为买的多,还能再便宜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