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金牌县令 第169章

作者:板面王仔

硬着头皮道:“老奴也不知道。”

景帝显然有些不高兴:“去,把那逆子给我叫过来!竟然连朝也不上了。”

郭天养点头答应,随后慌慌张张的跑了出去。

这事儿他不敢差使别人,亲自一路小跑到了东宫。

没多大功夫找到了平日里伺候李元照的宫女。

急忙问道:“太子在何处?”

宫女一愣,从袖子中掏出一封信,老老实实道:“太子殿下说了,若是有人来找他,便把这封信交给他。”

“至于殿下去哪了,奴婢也不知道。”

郭天养顿时大感不妙,颤颤巍巍的打开信,这一看心凉了半截。

跑了!人肯定提前跑了!

原来太子早就算好了,陛下肯定会派他来寻人,还给陛下留了一封信。

郭天养看完信,有些失神,随后又面色恢复如常。

对着宫女摆摆手:“嗯,咱家知道了,你去吧。”

见宫女走远了,郭天养平复了一下心情,朝着李元照寝殿的位置走去。

李元照的房门没锁,郭天养轻轻一推便打开了门。

看着桌上散乱的圣旨草稿一时间心思有些纷乱。

呆立良久,郭天养深吸一口气,酝酿了一下情绪。

随后猛地推开门跑回御书房。

一见到景帝立刻哀嚎一声:“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子跑了!奴婢该死啊!”

接着就是砰砰砰的跪地磕头,很快在地上磕出了一个血印。

郭天养咬着牙,忍着脑门上的剧痛。

心里滴着血,陛下啊,咱这辈子就骗您这一回....

“老奴该死!老奴该死,没看好太子!”

郭天养反反复复说着这几句话。

景帝惊了一下,不过很快恢复淡定,皱眉道:“起来!哭什么,太子跑哪去了?”

郭天养面露惊恐:“陛下,这是太子殿下给您留的信。”

“您最好还是去东宫看看吧...老奴..老奴不敢说!”

景帝拧着眉头,拿着信没着急看,对郭天养沉声道:“带路!”

两人快步走到了李元照的寝殿。

见门半开着景帝直接大步迈了进去。

环视一遍四周发现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灰尘,可见是有些日子没有人打扫了。

随后景帝走到桌前,看着桌上的圣旨草稿,目光一凝,身体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逆子....混账....”

“畜生!!!他竟敢矫召!这笔迹...他在模仿你!...郭天养!!”景帝登时暴怒!

郭天养浑身颤抖着跪在他身侧。

景帝满面杀机:“这上面竟然还有朕的印!尚宝监是不是由你负责!!?”

“是...是...奴婢该死,奴婢该死...”郭天养只是不住的磕头,不敢多说一句话。

景帝气的直发抖,这时才想起手上有封信,连忙抽出信纸。

里面写的是李元照胡编的盗印盗圣旨的经历,还把郭天养撇了个干净,最后说自觉罪孽深重没脸见人。

景帝看了一眼脚边不断颤抖的郭天养,心又软了。

皱着眉道:“起来吧,那孽畜...趁着你生病时盗印,留下这封认罪书他肯定是跑了,赶快派人去查,把那逆子给我追回来!”

“是...是...陛下,要不要派人追回圣旨。”郭天养小心翼翼的问道。

景帝皱着眉,闭着眼,长叹一声:“不必了...晚了,已经晚了。”

“那孽畜恐怕早有预谋!”

“朝令夕改,更是失信天下人...混账!”

快马多跑几天已经基本不大可能追上了。

如果走的是水路,那就更没有一丝机会。

闻言,郭天养哆哆嗦嗦爬起身就往外面跑。

不多时跑了回来,跪在景帝身前道:“陛下...前几日厂卫有人看到身穿红衣,疑似太子的人往桃源县方向去了,老奴已经命人传令下去追了。”

“红衣....红衣...”景帝仔细思量着,前两日见太子的情景。

从未见他穿过如此惹眼的衣服。

可见这逆子是早有谋划,如此粗糙的做派也想骗过朕?

“不,这是疑兵之计!”

“派内卫去建江追回那个逆子!他一定是去找方正一了!”

“除此之外他还能去哪,朕就知道,他跟方正一乃是一丘之貉,这两只臭虫一刻不得消停!”

景帝思考片刻便得出了结论。

郭天养瞪大眼睛道:“陛下,您的意思,难道是方正一撺掇殿下矫召?”

“绝无可能...他没这个胆子,你先出去吧。”景帝负手而立,郭天养一时也摸不清他的心思。

等关门声响起,景帝缓缓转过身。面无表情的看向了桌上的草稿。

拿起一张仔细读了起来。

看着看着,嘴角突然浮现出一丝笑意。

“兔崽子......”

第211章 你瞧不起我?

一连数日,方正一都派人去城外的施粥棚里扬沙子,搞得城外灾民怨声载道。

不过效果斐然,那些能勉强吃得起饭,混吃混喝的人少了一些。

加上方正一每日换着花样的要吃要喝,府衙的里的一小撮人也懒得掩饰了。

索性放开了之前的吃食,现在府内的饮食虽然谈不上奢侈,但是绝对比方正一刚来时吃的好得多。

刘洵看向方正一的眼光中也带上了一份别样的欣赏。

这样的极品人渣还真是罕见。

不过....人性中的缺点越大就越好利用。

这一日,方正一在户房众多书吏羡慕的眼光中悠闲的吃着点心。

不时有人吞咽一口口水,平日里这位爷的做派大家可都看在眼里。

吃的比别人好不说,还天天能弄点精美小点心。

不过好在他够挑,一般吃两口就腻了,随手赏给其他人。

这时候就轮到大家表现了。

谁表现的好一般就能收到一份甜品。

果不其然,方正一刚吃了两口枣糕,便皱着眉道:“粗糙啊...这样的吃食,本官吃了嗓子痛。”

“来...我考考你们,这粮仓的粮食还够发多久啊?答对了有点心吃!”

“十八天!”

“十八天!”

“二十五天!”

“嗯?”方正一斜眼看着那个说十八天的。

“小李,你小子这点数还能算错?每日出库粮的数字多少都记不住么?”

小李讪笑道:“大人,您有所不知,粮仓的存粮肯定是不够的,咱们不是加税了,今天就是向民间征粮的日子啊!”

“具体的数字还没报上来,但是小人觉得怎么也能多撑七天!”

“嗯!有理!这盘点心归你了,咱们在哪征粮啊?本官闲着没事儿不如出去看看。”

小李起身屁颠屁颠的接过方正一递来的一盘枣糕。

“就在城郊不远啊,今天就有一次!您出城直走个二三里地应该就能看见了!”

“上一次还是在一个月前。”

方正一笑了笑。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等到官府征粮了,里面还不知有多少猫腻,这次得给他看个清楚。

“不错嘛,知道的挺全,那你一会儿陪本官走一趟!”

小李塞得满嘴点心,点头称是。

等吃完后,二人打马来到了城外的征粮点。

此时来称粮的百姓已经排成了长队,个个面如土色,骨瘦如柴,手里拖着一袋粮食,等着官府称完收走。

收粮官挥着鞭子,在队首不停喝骂着。

百姓将袋子中的粮食倒入官斛中开始称量,这官斛中有刻度,米到了哪个位置就说明有多少斤。

收粮官见方正一来了,立刻一脸谄媚道:“方大人!您来此有何贵干啊?”

“嗯,瞧瞧,你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