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金牌县令 第135章

作者:板面王仔

“还跪什么!我等已经颜面尽失了,真跪在半山坊恐遭天下人耻笑啊!”

“难道就让方正一那小人继续这么嚣张下去吗?”

“半山坊是太子管理的跟方正一有什么关系!此等小人,我骂死他!”

“对对对!”

景帝扫视着人群,突然眉头一皱:“杨英才呢?”

知道内情的人红着脸,小声道:“杨大人身体不适...被送去医馆了。”

“好!那诸位爱卿,立刻决断吧。”景帝嘴角带笑。

折腾了一番下面的翰林,感觉还是挺舒心的。

不得不说.....方正一这家伙的法子比直接杀人还痛快.......

第170章 太子建言

翰林们都是垂头丧气。

事到如今,领头人都已经不在了还闹什么闹。

沉默良久,人群中零零散散的传出声音。

“臣,惭愧,请陛下责罚...”

逐渐,说的人越来越多,连成一片。

方正一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幕。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我方正一站在道德点,抱着至高权力的大腿,想搞我?

也不瞧瞧有没有那个本钱!

景帝也是有种想笑的冲动,但是本能让他极力压制着,淡淡开口道:“此事算在你们一时糊涂,朕可以既往不咎,若有再犯,朕决不轻饶!”

“都回去吧,明日照常上朝。”

郭天养也松了口气。

陛下的性子果然是变了....这次除了严国安等人竟然没有见血。

好事...大好事啊!咱家晚年有福了!

人群渐渐散开,直到院子里只剩景帝跟方正一几个亲近之人。

景帝道:“方卿,你做的很好,朕本应该给你嘉奖,不过.....你初入朝堂根基不稳,就以后再说吧。”

方正一也不是很在意,太子被自己带在身边还要什么官。

给我官我都不当!

能力越大,推卸的责任就越大!

“臣多谢陛下厚爱,愧不敢当!”

一旁的李元照不乐意了,嚷嚷道:“父皇!我也有份啊!”

景帝笑呵呵:“对,太子表现的很好,不过,你难道想让朕封你个官当当?”

“不要官,给银子就行!”

景帝笑容僵住了,顿了一下,淡淡道:“朕累了...摆驾回宫吧。”

说完转身就走了。

方正一跟李元照目瞪口呆的看着景帝的背影........抠!真抠!

..................

次日上朝,朝堂上已然恢复了平时的秩序。

除了拄着拐的杨英才显得很不和谐。

本来腿是没事儿的,但是半路风湿突然犯了。

疼的嗷嗷直叫,混混们竟然当他是腿断了,拉到医馆便告诉了郎中。

郎中也是个糊涂人,直接就给包上了。

本来杨英才回到家后还想解开,但是一想到没脸了。

不如索性装病算了....总不至于那么尴尬。

谁能对一个病人太过苛责呢?

于是第二日他就一瘸一拐的来上朝了,只不过时不时会用眼神刺向方正一。

此刻朝堂上景帝拿着奏疏仔细的看着。

奏疏是张时上的,议题还是关于南方粮荒。

景帝看罢,命郭天养开始读了起来。

内容倒也没什么新鲜的,都是前些日子跟方正一争论过的,无非就是开仓放粮,平抑物价具体的分配细则等等。

待郭天养念完,景帝开口道:“诸卿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来议一议。”

“此事事关重大,地方已经给朕连上三道奏疏催促开仓放粮之事。”

“若是再拖下去,只怕会引起民变,今时不同往日,建江水患影响甚大,诸卿尽管进言献策。”

方正一急不可耐的跳出来,想要再努力一把。

“禀陛下!臣认为压制粮价之举不可行!放任自流方为良策。”

“平抑粮价,粮商无利可图,富裕之地的粮食便极难流动到灾区。”

“地方官府亦无征粮之法,就算有也怕是执行不力,恐难奏效....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开放高价,使粮食流动起来。”

“非但如此,还要尽量将消息传播到各处...到时粮商闻风而动,便能使灾民撑到秋收。”

红薯是指望不上了,现在只能指望市场。

“臣反对!”

不等张时先说话,一大群翰林先站了出来。

“依照方大人所言,鼓励高价,必定人心惶惶,百姓望粮兴叹到时还买不起粮该如何?”

“若是粮商聚往一处,供给大于需求,粮价下跌是必然的。若是天下无粮,粮商也就不会前往灾区,最坏也是保持现状,试问地方粮仓的存量能挺多久?”

又有人反驳道:“此举必然导致有人囤积居奇!有人趁此大发国难财又当如何?难道方大人就愿意让灾民眼睁睁的因为有粮而饿死么?”

方正一摇头道:“囤积居奇一事一定会发生,但是粮商不远千里而来,仓储运输的成本未必驾驭的住。”

“若是大部分人都饿死了,那得利也就无从谈起。”

“更何况若真有人能一家独大,不为图利只为看着灾民饿死,难道官府就无所作为吗?”

“粮商动向地方官府必然要严密掌握,囤积居奇也要主动打击,如此总要比向当地富户征粮简单的多!”

“简直胡言乱语,现在已经是时不我待!哪有时间等待粮商前往灾区,就地征粮,平抑粮价方为上策。”

“..............”

景帝看着下面吵的不可开交一时也有些头疼。

方正一说的有些道理,但是自古以来救灾之策都是如张时所言,或许效果不是很好,但足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但有些时候,符合本能的想法往往未必是对的。

下面正吵的热闹的时候,默默在一旁的李元照开口了。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朝堂霎时间安静下来,一向在朝堂上不怎么说话的太子今天怎么突然发言了?

景帝笑了:“哦?太子有何高见,说来让朕听听。”

“儿臣认为就算平抑粮价,也未必能平抑的住。”

“所以此法....不可一用。”

张时急道:“太子这说的什么话?难道官府说话都不管用,天下之人岂不是要造反?”

“不!假设灾区粮价现在为二两一斤,官府强令之下粮商售卖二十文一斤,那么只会发生一件事,就是百姓无粮可买。”

“那么此时何人能买到粮呢?一定是有关系的人才能买到粮食,粮荒愈演愈烈,有关系的人一定会趁此机会大加屯粮,可是百姓中又有多少人能有关系呢?”

“再者说,若本宫是粮商便直接不卖粮了,索性卖碗,买一只碗就送一斤粮食,免费送粮你总不能管吧?到时官府又该如何管控?”

“民间的应对之法层出不穷...本宫这些日子早已经见识过,所以...平抑粮价未必能行!”

...............

pS:单位直接用斤了,用这方便大家看着也方便一些

第171章 桃源县的底色

景帝惊讶的看着李元照。

没想到短短一段时间他竟然成长了这么多,考虑问题也周全了许多。

看来方正一还真是用心教他了!

方正一也惊讶了。

太子果然天赋可以啊,放养的都有这种领悟能力,看来市场教做人的效果就是好。

以后自己可以放手到处浪了,不如把其他工作都丢给太子算了。

美滋滋!

此时张时当然不服,自个儿一把年纪粮荒都见过几次了,竟然被太子跟方正一连连反驳。

当即高声道:“殿下所讲有理,但是不够周全。”

“粮乃国本,大景各地大大小小的粮商都记录在册,官府命令放粮莫敢不从,若是徇私枉法着无异于自寻死路。”

“二来,官府禁绝所有与粮相关的活动即可,粮商只可卖粮不许与其他物品搭配销售或赠送,强令之下便无隐患。”

“这些方法早已例行多年,殿下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