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40章

作者:高月

  李邺一怔,原来母亲不知道金山灵已经死了,他沉吟一下道:“母亲没有问过枋儿吗?”

  裴三娘摇摇头,“我没有问,我想这件事应该问你。”

  李邺叹口气道:“他母亲已经去世了,撒马尔罕暴发内乱,她母亲和数千人一起殉教了。”

  “什么?”

  裴三娘瞪大眼睛,顿时怒道:“你为什么不阻止?”

  “娘,我知道时已经.”

  “别给我说这种话!”

  裴三娘愤怒地一挥手,“你是普通人吗?你是大唐皇帝,你不让谁死,谁会死?别当我是三岁小孩,我知道,是你不喜欢孩子他母亲了,嫌她年纪大了是不是?”

  李邺也急了,“娘,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儿子存在,金山灵不肯回来,献身给祆教之神,我也就随她,我们就算各走各的路了,但我知道还有这个儿子的时候,距离金山灵去世只有半个月了,我就算发鹰信到碎叶也要近半个月时间,可从碎叶赶去撒马尔罕还要二十天时间,怎么可能来得及?更重要是我不知道她已经决定殉教!”

  裴三娘脸色和缓一点,“关键是你做了没有?”

  “我当然做了,我当即写了一封信给金山灵,让李成华交给她,我主要想问儿子的情况,但信才到张掖,她就殉教了。”

  裴三娘慢慢消了气,“看来是娘错怪你了,我以为他母亲是被逼迫自杀!”

  李邺叹口气道:“娘,祆教从来把以火焚身视为崇高的归宿,金山灵早在五年就在布局了,她把圣女会七十年的财富全部转走,隐藏在山洞内,然后把儿子交给李成华,她就是准备和圣女会同归于尽,有人逼迫她下台,但她不肯,她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

  “那圣女会的财富呢?”裴三娘一下子回归了本色。

第1417章 嫡庶有别

  “娘,金山灵把地图和钥匙给枋儿,是一只吊坠,后来枋儿发现了秘密,就把吊坠给了李成华,李成华率军队赶去山中,把财富全部取出来了,现在正在运回来的路上。”

  “哦——,七十年积累的财富,一定不少吧?”

  李邺点点头,“五千万枚金币,还有一千多万两白银,但白银今天已经运到了。”

  裴三娘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么多金银,大唐发大财了。”

  “是啊!相当于大唐十几年的财政收入,这些金银确实能改变大唐的国运!”

  裴三娘笑了起来,“看来枋儿是个善财童子,给你带来财运,你要好好待他。”

  “娘在说什么呢?他是我儿子啊!”

  裴三娘哑然失笑,这时,她想起一事道:“你下午有时间去一趟兴庆宫,你爹爹找你有事!”

  这时,清羽快步走出来,小声对婆婆道:“大姐估计夫君还没吃饭,让我来安排夫君用膳!”

  裴三娘点点头,“我们都吃过午饭了,清羽赶紧带你丈夫去吃饭!”

  清羽拉着李邺的手走了,裴三娘干笑一声道:“还是孙子宝贝,我就不管儿子了。”

  她转身回宫去了。

  吃过午饭,李邺随即来到了兴庆宫找父亲。

  书房内,李岱让儿子坐下,笑道:“带你母亲去天下转了一圈,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考察教育,本来写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但行李太多,我一时也找不到,先和你谈谈吧!找到了再给你。”

  李邺笑着点点头,“事情不急,父亲慢慢找!”

  “急也急不来!”

  李岱笑了笑道:“之前我记得你给我说过,你想在县学分流,一半继续读文学,一半分流去学技术,没错吧!”

  李邺点点头,“这一直是我的想法,迟早会实施。”

  李岱沉吟一下道:“说实话,我刚开始不理解,考察到一半后,我就忽然理解了,以前是读书人少,让本来就少的读书人去学技术,简直太浪费,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既然普及了教育,人人都读书了,那就不存在读书人少这个问题了,让一半的孩子去学技术完全可以啊!给他们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

  现在我认为一半人学文学都太多了,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人搞儒学,最后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朝廷可没法养活他们,应该让八成的人去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

  李邺微微笑道:“父亲看到了问题的根本,那就是读书的人多了,事实上,小学堂读完,大部人都不会再读了,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贫家子弟都能读完五年小学堂,不管男女。

  但到了县学这一级,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了,富贵人家当然希望儿子去当官,这个我们勉强不了,不过我们能引导,要让所有百姓都明白,学技术一样能当官,而且当官可能性更大,这样,至少有一半人家都会让孩子去学技术,哪怕当不了官,也能当吏当差,甚至还能开工坊挣大钱。”

  李岱点点道道:“我建议鼓励私人办学,我去金城参观了兰州造船学校,这就是十年前独孤家族办的造船学堂,他们捐给了州衙,改名兰州造船学校,十年来培养了几千名造船匠,这里面至少一半都被东南沿海或者沿长江的大船场高价挖走了,剩下的一半支撑起了兰州的造船业,现在兰州能造五千石的大船,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造船大州,改变了整个黄河的水运。

  另外在兰州造船学校的带动下,整个天下出现了四十多家造船学校,学生超过万人,大唐必将成为历朝历代造船业最繁盛的朝代。”

  行万里路,读万里书。

  李岱曾是文官的领袖,是李邺教育改革的最大反对者,李邺便让父亲亲自出去看看,李岱去了金城县,亲眼看到了造船学校给整个西北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前的皮筏子没有,变成一艘艘大船,整个大唐的造船业都被它带动起来了。

  李岱又在江南看到了不少茶校、丝绸学校等等技术学校,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它们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带动了江南地区发展。

  李岱感触极深,从前他在文官的角度上看问题,十分敌视技术对儒学的侵蚀。

  而现在他是作为太上皇是从统治阶层看问题,他终于顿悟了,儒学是为大唐的兴盛建立秩序,而技术人才才是大唐兴盛的根本。

  他现在全力支持儿子的教育改革方案。

  他拿出一份折子递给李邺,“这是我写的一份教育思路,你有空看看吧!”

  李邺笑着点点头,“我回去慢慢看,父亲对新孙子李枋感觉如何?”

  李岱淡淡笑道:“我觉得还是你母亲的话一针见血,她说又来了一个李楠!”

  李邺哈哈一笑,“他们二人的关系应该不错吧!”

  “还行,两人性格相仿,爱好一样,我还没有给他们介绍,两人就自己认识了,聊得了一个多时辰。”

  说到这,李岱肃然对李邺道:“你要考虑好,现在李枋变成了长子,你要分清庶长子和嫡长子的区别。”

  李岱之所以提醒李邺,是因为李邺自身的经历,他也是私生子回归家族,最后取代了李环。

  他担心李邺在子孙后代上再犯同样的错误。

  李邺点点头,“我决定封他为蜀王,培养他好好读书,将来让他主管教育和修史。”

  “你不打算让他主管西域?”

  李邺摇摇头,“我会用铁牌立下一个规矩,自我之后,所有的皇族不管地域,只管行业,除了海外。”

  李岱沉思片刻,渐渐明白了儿子的深远意图。

  入夜,李邺趴在床上,妻子独孤新月给他揉捏双肩和后颈。

  “听说李成华给你进献了一个绝世妃子?”独孤新月笑问道。

  “你若不喜欢,我可以拒绝!”

  “想哪里去了,现在整个朝廷都在指责我不给你纳妃,我的压力你哪里知道?有新妃子要来我求之不得。”

  李邺笑了笑道:“是不是大家都想到了独孤伽罗?”

  “你怎么知道?”

  李邺嘿嘿一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也突然想到了。”

  独孤新月狠狠敲了丈夫的头一下,“我能和独孤伽罗比?独孤伽罗只允许隋文帝娶了一个宣华夫人,还是因为政治需要,你娶了几个?”

  李邺不吭声了,半晌道:“娶石国公主也是政治需要,我需要降低吞并拔汗那、控制石国的政治压力,同时笼络河中诸国。”

  “上次郭子仪劝你纳那一对新罗公主呢?你怎么不说政治需要了?”

  李邺叹口气,“确实是政治需要,我答应了,只是两个新罗公主都才十五岁,等十七岁时才会进宫。”

  独孤新月语重心长提醒道:“夫君,这样的话后宫异族比例太高了,不行的,还是从世家中选秀吧!这是大唐惯例。”

  李邺沉默片刻道:“来日方长吧!”

  独孤新月岔开话题笑道:“夫君打算怎么安置枋儿?要给他建府吗?”

  李邺摇摇头,”现在不是建府的时候,我决定让他住在兴庆宫内,在兴庆宫内好好读书,等他二十岁时,给他娶妻成家,然后独立建府!”

第1418章 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是辽东三大靺鞨部落之一,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目前已经灭国,粟末靺鞨作为一个民族已经消失,所有人改籍为汉。

  还有一个白山靺鞨,一部分被新罗人杀光了,另外一部分加入了渤海国,最终也改为汉籍。

  现在只剩下一个黑水靺鞨。

  辽西都督张典从天子那里接受了两大任务,一是建立辽西牧场,成为朝廷的七大牧场之一。

  朝廷的七大牧场是朝廷的一个远景规划,实际上已经在实施了,目前两大牧场已经建立起来,河西牧场和河湟牧场,另外还有正在实施的辽西牧场和云中牧场。

  再有三大远景牧场,鲸海牧场、金山牧场和伊丽牧场,这里面的鲸山牧场就是今天的北海道牧场,目前只有极少数毛人居住。

  七大牧场一旦建立,将对军队和百姓供应大量肉食,将彻底改善唐朝普通人的饮食结构。

  而灭掉室韦部和黑水靺鞨是张典第二大任务,没有了室韦部和黑水靺鞨,就没有了宋朝的惨痛历史。

  按照朝廷平胡十六字方针,‘铲除贵族,汉化平庶,齐民编户,分而治之’。

  张典的第一个目标就对准了黑水靺鞨,黑水靺鞨一共分为十个部,其中六个部已经被渤海国吞并了,还有三个小部落生活在库页岛上,而最大的黑水部则生活在黑水南岸,以打鱼行猎为生。

  黑水部虽然是最大一部,但人数并不多,只有六千余户,不到三万人,分为六个小聚集部落,分布在三百里范围内。

  黑水靺鞨人口起不来的原因还是和寿命有直接关系,出生率虽高,但夭折也厉害,十个孩子最后能活下来三个,其他都会因病夭折。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寿命很短,贵族能活长一点,四五十岁可以,但低层的民众基本上活不到四十岁。

  但就是这么一支很不起眼的小渔猎民族,在两百年后竟然能灭掉辽国、灭掉北宋。

  这天上午,十支唐军千人队,从六个方向包围了黑水部,三百里范围内,十支唐军同时对靺鞨黑水部发动了进攻。

  宁静的部落内突然杀进无数唐军,顿时哭爹喊娘一片大乱。

  女人带着孩子跌跌撞撞躲起来,男子奋力抵抗,却被唐军士兵毫不留情砍掉了脑袋,各个聚居部落都是一片大乱。

  在最大的一个聚居部落内,大酋长乌素可蒙正和几名长老商量对策,他们已经连续接到两次唐军的迁徙通知,要求他们立刻迁徙到从前的契丹人居住区。

  乌素可蒙当然一口回绝,在他们看来,被强行迁徙和灭国没有区别。

  但乌素可蒙也知道唐军的可怕,他心中十分焦虑,急于寻找解决方案。

  “辽东各部都灭了,现在终于轮到我们黑水靺鞨,我打算率领部众向北迁徙,大家觉得呢?”

  一名老者缓缓道:“北方太冷了,比我们这里还要冷得多,冬天根本没有生存,我在北方呆过一年,冬天就差点冻死了。”

  “那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