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07章

作者:高月

  李邺又笑道:“从前的家奴有多少愿意跟随独孤家去海外?”

  “大概七成左右!”

  “还不错,不过让他们去开拓荒岛,恐怕有点吃力,独孤尚书还记得上次那七万天竺人战俘吗?”

  “微臣当然记得!”

  “他们确实比较能干,在长剑岛修建大唐的第一座海外城池,晋阳他们还去过,已经快要修好了,然后这七万人会转运到吕公岛,但七万人有点多了,我考虑分两万人给你们,你们回去讨论一下,怎么分配!”

  长剑岛就是今天的巴拉望岛,商人们都叫它棒槌岛,它的形状就是长条型,是商船的必经之地,唐朝商船都会在这里停靠休息。

  所以唐朝的第一座海外军城就修建在这里,准备驻军一千人。

  独孤烈大喜,他们现在进展不太顺利,就是缺人手啊!

  “多谢陛下厚爱!”

  李邺又微微笑道:“不过大唐已经废奴,须一视同仁,所以他们不是奴隶,只是战俘,五年劳役结束后,将送还天竺,你们不仅要管他们吃住,每天还要给十文钱,具体怎么交割,还是去和户部协商。”

  “微臣谨记!”

  李邺想了想又笑道:“云南那边还可以提供一些大象,价格优惠,有兴趣可以户部商量,别的就没什么了,希望早日听到你们出海的好消息!”

第1358章 出海协商

  这天晚上,独孤府后堂,几大家族济济一堂,由独孤烈负责主持这次商议,独孤明和侄儿独孤晋阳代表独孤家族,长孙南方和三子长孙曜代表长孙家族、元素和长子元策代表元氏家族,窦弦和长孙窦颖代表窦氏家族。

  另外还有于家、侯莫陈家、豆卢家、赵家、李家和宇文家等等十几家,这里的李家是指李弼的后代,而宇文家也不是宇文靖那一脉。

  他们刚刚拿到了购岛申请批复,接下来就要去户部办购岛手续。

  独孤烈对十几个家族的家主缓缓道:“今天召见了我,专门和我谈了建岛国之事,我要先敬告各位,建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长期巨大的投入,很可能会把整个家族的财产耗干,我希望各位在购岛之前好好考虑清楚,不要跟风,不要头脑发热,不要仓促做出这个重大决定。”

  独孤烈说的是实话,他们拿到一个关中大小的岛屿,中间有大片肥沃平原,他们初步核算后,至少要耗资百万贯,才能将大量物资运来海岛,还要找大量劳工建设,独孤家族是有这個财力,其他几个大家族也有这个财力,但这些小的家族就未必有这个财力了。

  独孤烈的话让众人脸上都很不自在,朝廷允许在海外独立建国,这么好的事情四大家族居然一直隐瞒着他们。

  现在他们好容易申请下来了,眼看着家族百年梦想要实现,独孤烈却又在这里泼冷水,让他们不要参与?什么意思,只能四大家族建国,不准别的家族参与吗?

  半晌,侯莫陈清冷冷道:“多谢独孤家主提醒,我们侯莫陈家族野心不大,买座几亩地的小岛,花不了多少钱,但也算是建国了,也算是给祖先一个交代。”

  独孤烈心中叹息,他其实好心提醒,既然这帮家伙不领情,自己管那么多做什么?

  “今天天子找我过去,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加快进度,为此,天子答应分两万天竺战俘给我们,另外我们可以购买一些云南大象。“

  这句话一下子让大堂气氛活跃起来,元策笑道:“我们之所以迟迟没有着手,还是劳工问题,有了天竺劳工,自然就会开始动工了。”

  长孙南方问道:“战俘就是由兵部管理吧!独孤兄应该很清楚他们的情况。”

  独孤烈点点头,“这七万天竺战俘目前在长剑岛筑城,在那里还有三百多名工匠和二十几名官员,筑城已经结束,现在在修建仓库、宿舍和官衙,还有城池排水道,附近还有淡水湖,需要把水引入城中,下个月就彻底完工了,按照计划,这七万战俘将转移到吕公岛,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两万战俘转给我们,过几天我们商议个方案,看看怎么合理分配,不过我要给各位讲清楚,天子特地叮嘱我,他们是战俘,不是奴隶,保证食宿和每天十文的工钱,五年后他们会被释放回家乡,如果不愿回家乡,也要转为大唐海外平民,从天竺和附近岛屿找些女人和他们成婚。”

  这时,侯莫陈清道:“感谢独孤兄的努力,我们想了解一下,在户部买到岛后,我们该怎么做?”

  旁边长孙南方笑道:“这件事让我孙子来说吧!他前后一直在做这件事,有经验。”

  长孙曜起身,向众人行一礼道:“晚辈略有些心得,很愿意分享给大家,买到岛后,首先要在泉州建一座商行,包括仓库、码头租赁、船只、酒楼、客栈等等,为以后人员和物资前往海岛做好后勤准备,然后就是出海去看岛,大概了解海岛位置、面积、航线等等,第三步是探岛,我们之前看岛和探岛是分开的,现在可以并在一起,找一些专业的工匠,在岛上寻找水源,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岛上没有找到河流或者湖泊,那就可以向朝廷申请换岛,还要寻找天然海港,周围有没有建城之地,还要寻找平原,看看土质如何等等,但第一步的后勤基地一定要做好。”

  这时,赵家第三号人物赵能举手问道:“一定要在泉州吗?我觉得广州是不是更近一点?”

  “赵世叔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泉州是朝廷海外署所在地,是朝廷经略海外的基地所在,我们把后勤放在这里,不过能得到很多顺道的便利,而且能得到很多重要信息,比如海盗信息,朝廷各种重要物资到货信息,对于海外岛屿非常重要,有的时候在广州等上半个月半年都没有出海的消息,但在泉州可能当天就有出海消息。”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都觉得在泉州建商行,跟着朝廷走。

  独孤烈又对众人道:“今天请大家来,只是讨论一下大方向,明天开始商讨具体怎么做,不一定在独孤府,事先会通知,大家要保持联系。”

  长孙南方笑道:“我先通知一下吧!明天上午开始讨论在泉州商行的安排,大家都早点来长孙府吧!最好天亮就来,在长孙府吃早饭。”

  众人都走了,书房内,独孤明喝了口茶对兄长道:“今天兄长说的那些话,并非无心之言吧!”

  独孤烈冷冷道:“他们没有资格建国,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能力,侯莫陈家的那点底子我不是不知道,还有于家,买座海岛就差不多把家庭掏空了,他们还有什么钱财进行后续建设?”

  独孤明点点头,“其实海岛建国是天子的阳谋,和推恩令一样,让我们心甘情愿去吞这个饵,近两百年的关陇贵族就这样在大唐消亡了。”

  独孤烈叹口气道:“你说得对,其实大家都明白,可就忍不住要吞这个饵,用天子的话说,这就叫双赢,朝廷消除了最大的关陇势力,我们也实现了列祖列宗的愿望,建立了独孤国。”

  独孤明沉默片刻道:“我觉得应该是大哥出任第一任独孤国国王,而不应该是独孤峻。”

  独孤烈眉头一皱,“他只是负责去建岛,而不是说让他当国王。”

  独孤明摇摇头,“他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这个人一旦掌握权力,就会野心膨胀,大哥应该也知道他的性格。”

  独孤烈有点为难,“已经让他去泉州了,怎么办?”

  独孤明淡淡笑道:“很简单,给独孤峻找一件他愿意做的事情,他对海外建设自然没有兴趣了。”

  独孤烈叹口气道:“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当官!”

  “那就想办法让他做官,上次我们捐出宝记柜坊,天子不是承诺给我们一个上州刺史的名额吗?至于丁忧,大哥都当了尚书,老二可一直不服气的。”

  独孤烈点点头,“好吧!回头我去找天子谈。”

  这时,坐在旁边一直不吭声的独孤晋阳道:“父亲,海岛建设还是让孩儿全权负责吧!”

  “你二叔不管,那自然是你负责!”

  独孤晋阳又道:“孩儿还有一件事要提醒父亲!”

  “什么?”

  “就是关于两万天竺劳工之事,孩儿记得父亲说过,这七万劳工在长剑岛筑城,只死了不到十人,如果这两万劳工到了其他家族手中,出现大量死亡怎么办?

  天子可是把两万劳工交给独孤家,如果出现大量死亡,父亲怎么向天子交代?”

  独孤明点点头,“晋阳说得很对,一旦小家族财力不支,肯定会残酷盘剥劳工,那必然会出现大量死亡,他们可没有责任,责任都在独孤家身上!”

  独孤烈沉吟片刻道:“你们说得对,我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怎么办?”

  独孤晋阳连忙道:“父亲,孩儿有一个釜底抽薪之策!”

  “详细说一说!”

  独孤晋阳不慌不忙道:“我们先内部商议好两万人的分配额度,比如独孤家族分配到五千人,我们就先和户部签署借人协议,上面写清楚每天保证劳工十文工钱,保证每天劳动六个时辰,保证每天给劳工一斤粮食,一条海鱼,然后再实施保证金制度,每个天竺劳工交给户部二十贯钱安全保证金,一旦有了我们这个范本,户部肯定也会和其他家族这样签约,我相信很多小家族就会知难而退了。”

  独孤明竖起大拇指,“晋阳好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独孤烈也道道:“天子也是让我和户部商量细节,我不如先把这些条款和户部敲定好,签署一个总契约,下面各家在这个总契约下再单独签约,其他家族也休想怪在我头上了。”

第1359章 观天塔顶

  李邺的内书房又搬到了望仙台,原因也很简单,皇后独孤新月又怀孕了,为了不影响皇后生育,李邺便把内书房搬到了望仙台。

  望仙台是长安大明宫的最高建筑,它的顶楼是天象台,在顶楼观察漫天繁星的运转。

  这里就是当年飞龙的静修之处,他在这里呆了整整八年,寻找天地间的秘密,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呆在观天塔楼内,除了偶然能让烈凤进去几次外,再不准任何人进入。

  观天塔楼也是大明宫最神秘的建筑,在天宝初年改造过,和配楼一起改造,把所有的窗户都封死了,只有一个入口,尤其是最后几层打造得异常光滑,没有任何着力之处,就连轻功最高明的烈凤和公孙大娘都攀不上去。

  这就保证了除了飞龙外,观天塔楼内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但李邺的内书房并不在观天塔内,而是在旁边三层高的配楼。

  这座配楼原本是飞龙的仓库,一楼放它的各种宝贝,二楼和三楼是密室,三层楼都没有窗,一楼也没有门,它和观天塔融为一体,三楼有秘门和观天塔楼想通。

  配楼内设计了非常巧妙的通风口,一点都不气闷,用坚固的青石建造而成,这三层楼内放着飞龙的最大秘密,其实就只有一卷日记,记录着飞龙转世灵魂不灭的种种心路历程。

  三层楼足足有上千个平方,竟然就只放着一只一尺长的卷轴,放在一只铁柜子里,可见这卷日记的重要性。

  这卷日记最后李邺将它和飞龙的尸体一起火化了。

  现在观天塔楼的配楼重新装修改造,成了李邺的内书房,主要是一楼开了一扇门和两扇窗户,其他都没有变。

  一楼是读书和考虑国家大事的地方,二楼是休息的地方,只有皇后独孤新月和杨玉环能上二楼,但独孤新月从来不来,二楼实际上就成了杨玉环的地盘。

  三楼是李邺的藏宝室,放置着他收集的各种珍宝,比如剩下的几颗哈里发宝石,最好的羊脂玉,他最喜欢的一些书画等等,大概有六百多件珍宝。

  另外,三楼还有两道铸铁秘门,通往观天塔内。

  实际上,观天塔大铁门已经从里面锁死了,要想进观天塔,只有李邺内书房三楼这条密道。

  自从李邺的内书房搬到了望仙台后,每次轮到宠幸杨玉环的日子,她都不会呆在自己宫里,而是来到望仙台和丈夫幽会,用她的话说,来这里幽会有偷情的感觉。

  一次激情后,李邺见杨玉环俏脸上都是细细的汗珠,心念一动,笑道:“不如我们去吹吹夜风吧!”

  “下楼去走走吗?”

  李邺摇摇头笑道:“我们去天象台!”

  杨玉环小嘴一噘,撒娇道:“太高了,我可爬不上去!”

  “我背你上去!”

  “人家懒嘛!而且我的夫君也太累了!”

  李邺拉了她一把,“走吧!”

  杨玉环只得起身道:“我穿上衣服!”

  李邺笑着摇摇头,杨玉环俏脸一红,咬一下嘴唇道:“你这个坏蛋,那有不穿衣服出门的,万一被别人看见怎么办?而且现在夜里有点冷了,风又大,你舍得人家病倒吗?”

  李邺想想也对,自己身体强壮,寒暑不侵,却忘记了自己宠妾的身体顶不住。

  他便笑着点点头,“那就多穿点上塔,上面有帐篷。”

  房间就有杨玉环的衣柜,她多穿了几件长裙,李邺也穿了一件长衫,佩了一把剑,两人牵着手向三楼走去。

  三楼,李邺开了两道秘门,推开秘门,外面是黑沉沉的阁楼,之前装修配楼时已清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李邺一手拎着灯笼,一手牵着杨玉环,缓缓向上走去,又走了几层。

  “上来吧!”

  李邺蹲下,杨玉环开心地趴在丈夫身上,搂住他脖子,笑盈盈道:“我来拿灯笼!”

  李邺把灯笼交给她,双手反抱着的腿,开始大步向楼上走去,杨玉环紧紧搂住李邺的脖子,手上拿着灯笼。

  在他耳边低声道:“我就想着夫君一直背着我走下去,不要再去和别人的女人欢好了。”

  李邺苦笑道:“小门小户可以,但我这個身份不允许啊!”

  “那那只准你背我上塔,不准再背别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