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68章

作者:高月

  很多高产量的农作物必须要出现,玉米和红薯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品种。

  玉米对北方旱田的高产影响很大,而红薯对于山区则意义非同寻常,南方多山,山区种不了粮食,那就种红薯,一亩地产几千斤,又好吃又饱腹。

  可以说,清朝早期的人口暴涨和高产农作物有着重大关联,当然社会稳定也十分重要。

  所以李邺急于发展造船业和蒸汽机,就是准备派人去美州寻找高产农作物。

  就算放宽了人头税,提高了粮食产量,还要有很多社会政策的配合,政局稳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安史之乱就使大唐减少了两成的人口。

  政局稳定这一点问题不大,现在天下平定,一些山贼盗匪可以强力扫除。

  然后就是废奴,至少可以使大唐凭空增加一成的人口。

  需要提前进入宋朝的平民社会,废奴最大的问题就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主要是权贵和世家,好在现在军方和文官阶层都不是既得利益者,此事不能拖,必须要尽快推行,防止军方大将和朝廷高官也迅速演变成为既得利益者。

  李邺今天要和众人谈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废奴。

  李邺从文书袋中取出事先准备的资料,政事堂九名成员立刻明白了,纷纷从包里取出同样的资料。

  这是李邺亲自起草的《关于废奴的建议》,属于甲级绝密文书,几天前就发给政事堂众高官了。

  众高官心知肚明,估计这才是今天摄政王召开政事堂议事的正题。

  “各位想必也知道,废奴是势在必行了,理由大家也清楚,河北需要大量自耕农,要不然荒芜的土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生机?另外奴隶也是家兵的根源,不破除这个根源,不知道下一个动乱就在什么时候发生?

  更重要是,我们需要人口,有很多奴隶,他们想迁徙去海外,但没有这个资格,这岂不让人遗憾?

  所以在税制改革后,我就要各位探讨一下废奴问题,当然我不会一刀切,今天宣布废奴,明天所有的奴隶都要释放,这样也不行。

  所以要找一个合理有序的方案,既不仓促,但也不拖沓,我给大家看的就是我提出的方案,大家如果看过,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李邺看了一眼韦见素,他是右相,应该他带头。

  韦见素呵呵一笑,“那我就简单说两句,抛砖引玉吧!”

  他清一下喉咙,缓缓道:“关于殿下提出的废奴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禁止再出现新奴隶,立刻执行,第二步是一年后,废除未成年奴隶,第三步是三年后全部废除奴隶,改为平民。

  首先我个人的态度很明确,我坚决支持废奴,包括韦氏家族,明年三月之前,所有奴隶全部转为自由民,但我不仅仅是韦氏家主,我还是大唐的宰相,我的责任不仅在家族,还在天下。”

  “韦相国说得好!”李邺非常赞许韦见素的态度鲜明。

  韦见素微微欠身,又继续道:“我对方案的建议是,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合并,所有未满十八岁的奴隶全部废除,同时停止大唐各地的人口买卖,不准再出现新的奴隶,然后一年后废除所有奴隶!”

第1296章 旁观者清

  武德酒楼的一间雅室内,李岘、裴遵庆和独孤烈对坐小酌。

  李岘忧心忡忡道:“韦见素太过于迎合摄政王了,甚至有点无耻,完全没有名相的气度,也没有名相应有的刚直,我真的很怀念原来的李相国。”

  裴遵庆这次倒没有反驳李岘,虽然他也认可废奴,但韦见素今天的表现确实让人反感。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叹口气道:“我不反对废奴,但废奴确实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得徐徐推行,让天下人逐渐认可,然后慢慢消亡,说实话,摄政王的三年方案虽然短了一点,但至少我还能接受,而韦相国的一年废奴,太激进了,会引发天下大乱,令人担心啊!”

  独孤烈一直沉默不语,废奴方案会打乱他们关陇贵族的建国计划,他们是打算把家奴带走,作为第一批居民,但这至少要五年后才能实施,所以不管是摄政王的三年方案,还是韦见素的一年方案,都会对他们海外建国产生巨大影响。

  “独孤尚书,你认为呢?”李岘又问独孤烈。

  独孤烈苦笑一声道:“独孤家族的奴隶超过万人,可以说是天下最大的奴隶主,这个问题你让我怎么回答?

  当然,废奴如果是大势所趋,独孤家族不会和大势对抗,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徐徐改革,一步一步来,先不增加新奴隶,旧奴隶慢慢地恢复自由,这样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李岘点点头,“独孤尚书说得对,我们要劝一劝摄政王,不能这么下猛药,必须慢慢调理,徐徐改革。”

  李岘连忙吩咐伙计去拿纸笔,裴遵庆摆摆手笑道:“贤弟不要急,废奴不会那么快有结果,还要继续讨论,我们再看看摄政王的态度。”

  独孤烈随即找到了兄弟独孤明,他自己也承认,在政治问题他没有兄弟看得深透,他在重大问题上经常向兄弟请教。

  书房内,独孤明静静听完兄长的的叙述,淡淡笑道:“这个李岘很快就要被贬黜了。”

  独孤烈眉头一皱,“摄政王不会这样听不得反面意见吧!”

  独孤明笑了笑,“李岘可不是什么反面意见,他是皇族的利益代表,他其实是在维护皇族的利益,之前他是坚决反对摄政王登基,汉中王李瑀的支持者名单,他排第一位,汉中王死了,他却什么事都没有。

  摄政王没有追究他,已经对他够宽容了,现在他还要再反对废奴,我相信摄政王不会再容忍了。”

  独孤烈愣住了,半晌道:“李岘竟然是出于私心,但他的名声一直很好啊!”

  独孤明摇摇头,“我没说李岘是奸臣,他是良臣,他和摄政王的矛盾不是正与邪,而是大唐的血脉正统的之争,李岘是大唐嗣统的保守派,如果摄政王是太上皇的孙子,那李岘一定会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可现在摄政王抓住李璘和李瑀政变这个把柄,对皇族全面打压,剥夺他们的关中庄园,削夺他们爵位,大哥,李岘对摄政王的怨念不可能不深,他反对废除制,就是因为皇族手中的奴隶太多了,皇族肯定又是首当其冲。”

  独孤烈点点头,“他是想利用我!”

  “准确说,他是想通过共同反对废奴这件事,促成皇族和关陇贵族结盟,一起联手对付摄政王。”

  独孤烈猛然醒悟,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险些被人利用了。

  沉默片刻,独孤烈又叹口气,“废奴太急切了,真的会严重影响关陇贵族的海外建国计划。”

  “大哥,废奴只是表象,藏在废奴下面的,是新贵族势力和老贵族势力的博弈,还有各个家族之间博弈,大家都在站队了,你看不透这一点,站队错了,莫说海外建国会成泡影,恐怕连关陇贵族都要被连根拔起。”

  独孤烈一惊,“你详细给我说说!”

  “大哥,你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李岱退出相位,推荐韦见素接任,问题就出在摄政王过于宽容,把权力让给朝廷太多,李岱担心摄政王会在最后一步上不去,韦见素的上位就是为助推摄政王登基大宝,当年韦见素可是李林甫的盟友,李岱才会信任他。

  你明白了这一点后,废奴之争你就能看懂了,那些跟随摄政王打天下的文官大将,李泌、刘晏、段秀实,还有雷万春、南霁云他们,一旦摄政王登基,他们也要跟着上位,也要获得利益。

  那么多旧权贵有关中庄园,他们不想要庄园吗?所以趁他们还没有上车时,摄政王把车上的人先统统赶下去,这些新贵族只会幸灾乐祸,拍手叫好,而不会反对。

  一旦新贵族们都上了车,都有了关中庄园,心态就不一样了,关中土地以后还怎么收回来?

  所以摄政王决定收回关中土地,韦见素那么卖力,几天就把关中庄园摸清楚了,哪怕得罪人也要火速收回庄园,短短一個月时间,关中的土地全部收归朝廷,绝不会再赏赐给大臣,这就是韦见素明白摄政王疾速收回土地的真实意图,所以全力配合他。

  废奴也是一样,一旦新贵族拥有了大量奴隶,你觉得还废得了吗?所以就要抢在新贵族没有大量拥有奴隶的时候,抢先把奴隶制废掉,伱说拖个五年十年,老贵族依旧在慢慢享受,新贵族却眼睁睁看着而得不到,肯定会出大事的,大哥!”

  独孤烈这才幡然醒悟,“所以韦见素才提出一年废奴!”

  “一点没错,韦见素是什么人,他看透了摄政王的意图,才会全力配合他,反对三年废奴,提出一年的方案,只有让老贵族们惨遭损失,才能安抚新贵族没有得到奴隶的不满。

  我相信李泌、刘晏、段秀实都会支持韦见素,这就是站队,这个关键时刻大哥看不透,跟着李岘走,那就是站队错了。”

  独孤烈叹口气,“我们还打算五年后把奴隶带去海外,一旦废奴,他们都获得自由了,我就怕他们不愿去了,对我们的损失太大了。”

  独孤明摇摇头,“大哥,明年初废奴的第一步一定会推出,不准再新增奴隶,未成年孩子全部取消奴隶身份,除非大哥现在就把他们带走,否则废奴制一出台,所有奴隶都会明白,他们自由快到了,不要说五年后了,明年都不会有奴隶跟你走。”

  说到这,独孤明语重心长道:“所以我劝大哥趁废奴制还在绝密状态,抓住这个机会,现在就把所有奴隶全部解放为自由民,他们才会对独孤家感恩戴德,再用土地把他们心笼络住,五年后,他们才会心甘情愿跟随独孤家去海外。”

  独孤烈缓缓点头,“幸亏来找你了,否则我还是一团乱麻!”

  独孤明又淡淡笑道:“大哥不妨关注一下裴遵庆,这个人才是个老狐狸,如果我没有猜错,他明年会接任右相。”

第1297章 裴老狐狸

  下午,裴遵庆回到府中,他在书房里坐了片刻,便走到门口对茶童道:“速去把三公子找来!”

  茶童飞奔而去,不多时,裴遵庆的三子裴醴匆匆赶来。

  裴遵庆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都在外面为官,其中长子裴翦出任汴州刺史,次子裴瑶刚被提升青州长史,目前老三裴醴在父亲身边打理家族生意,顺便照顾父亲。

  “父亲找我?”

  裴遵庆点点头,“坐下吧!”

  裴醴在父亲对面席地而坐,裴遵庆缓缓问道:“目前我们裴家在长安还有多少奴隶?”

  “大概有一百四十人左右!”

  “坊州庄园里面呢?”

  “坊州庄园内有三百多人!”

  裴遵庆点点头,“从明天开始,把所有的奴隶在十天之内释放,转籍为平民。”

  “啊!父亲,损失会很大。”

  裴遵庆脸一沉,“难道我不知道会有损失?”

  裴醴吓得连忙低头,“孩儿知错!”

  裴遵庆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吩咐道:“明天先把长安的奴隶全部释放,然后你再赶去庄园释放奴隶,转为平民后,和他们重新签契约,按照市价给工钱,不准刻薄他们,知道了吗?”

  “孩儿明天就安排!”

  裴遵庆这才和缓一下道:“朝廷马上就要实施废奴法令了,与其被动,还不如主动废奴,做出一个高姿态,但这是绝密消息,朝廷大臣都不知道,你不准给我外传!”

  “孩儿明白!”

  裴遵庆点点头又道:“我还要写封信给河东家族,让河东裴氏也要开始着手废奴,韦氏家族已经抢先一步了,裴家不能后知后觉!”

  三子裴醴走了,裴遵庆负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有一种直觉,一旦摄政王登基,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李岘,摄政王现在的容忍,只不过是给皇族最后一点尊严。

  裴遵庆也是浸淫官场数十年,他怎么可能看不懂大势,李岘不断在他面前批评李邺得位不正,认为他没有资格成为大唐皇位继承人,甚至暗示李邺篡位,想把他也拉进李瑀的支持名单。

  裴遵庆虽然和李岘私交不错,但关系到原则上的事情,他绝不会含糊,在关键时刻,裴遵庆拜访了李岱,透露了李瑀的企图,李岱才得以在渭南县提醒了从幽州返回的儿子。

  裴遵庆虽然是王妃的外祖父,但他从来没有用过这层关系,一是王妃并不接受他这个外祖父,其次是他感觉李邺对外戚还是有点忌惮,允许独孤家族去海外建国,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削弱独孤家族,哪怕独孤家族将来还留一部分人在大唐,实力也大大削弱了,其他关陇世家也是一样。

  因为关陇贵族对河陇军有资助大功,所以对他们不好明夺,那么就用这种转移财富的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关陇贵族建国的梦想,另一方面也是大大削弱了关陇贵族在大唐的影响力,为扶植新贵族腾出了位子,可谓一举两得。

  裴遵庆不得不佩服李邺的手腕,就这样不露声色地将盘踞北周隋唐近两百年的关陇贵族削弱下去了。

  这其实是明谋,关陇贵族知道这是削弱他们实力的大坑,他们也心甘情愿往下跳,实在是建国的诱惑让他们无法抵挡。

  那自己呢?

  裴遵庆不得不考虑他自己的仕途,他之所以能入政事堂,一方面他是先帝时的相国,另一方面,他代表了河东世家,摄政王需要平衡,就像用代表皇族的李岘入阁一样。

  可一旦摄政王登基,这個平衡就不重要了,政事堂必然会调整。

  毫无疑问,李岘一定会出局,他在李瑀支持者中排名第一,摄政王能容忍他到现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其次,韦见素很可能会退仕,韦见素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而且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将摄政王推上皇位,他便可以功成身退。

  裴遵庆关心的是,韦见素退仕后,空出来的相位,去掉李岘和韦见素,必然是他们七人中的一人上位。

  张立可能性不大,他资历不够,全凭张太后的原因才能得到左相,这就是他的顶点了,估计还能维持一届,摄政王不会做得那么明显,但上位为右相肯定轮不到他。

  独孤烈也不可能,能力不行,最多还能再维持一届兵部尚书,段秀实也不可能,同样是资历不够。

  刘晏一直是排在李泌的后面,摄政王不会把这个顺序搞乱。

  最后剩下的三人就是自己、李泌和萧华,三人都有可能,就不知道摄政王最后会提拔谁替代韦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