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58章

作者:高月

  寿王等人带头后,宗室皇族如梦方醒,纷纷上书,支持摄政王上位登基。

  紧接着,户部开始清查关中庄园,收回皇田和庄园五百余座,收为官有,所有租户都不变,重新和官府签订租约,并免租金一年。

  削爵令继续推行,所有皇族宗室削爵一级,并下令‘凡宗室皇族,无功于社稷者,不得为国公、郡王,以下为县公,新生宗室,不授爵位。’

  也就是说,宗室皇族不光亲王没有了,连郡王也没有了,而且还不能封国公,直接降为县公,然后每隔一代下降一级,新出生的宗室,也不再授爵。

  削爵收田这一招非常狠,不是说你改为支持摄政王登基就没事了,你参加了阴谋造反,不抓捕流放,没收财产就已经不错了,肯定会有惩罚,一个收田,在关中范围内的庄园全部没收,充公为官田,防止他们再训练庄丁。

  第二就是削爵,之前有削爵令,因为皇族宗室抵触强烈,所以只针对皇族宗室以外的官员,像关陇贵族、外戚重臣等等,都被削掉了王爵和国公,最高只有县公。

  当然,有功于社稷者例外,李岱虽不再是郡王,但也是正一品国公,像韦见素、李泌、刘晏这些相国,他们也是国公,还有跟随李邺南征北战的大将们,很多也封为国公,这些有功劳者不动,

  这一次李邺直接对宗室皇族下手,抓住他们叛乱造反的事情,一刀切下去,像寿王、义王、陈王这些亲王,一下子都直接降为县公了。

  而像关陇贵族在关中也有大量庄园,李邺没有直接没收,而是采用置换的方式,在河北和中原,给他们同样的土地置换,不愿置换,那就由朝廷按照市价收购。

  就是一句话,关中地区不准有私人庄园,这主要就是防范造反。

  当年李渊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夺取关中和长安,根本原因就是各个关陇贵族的庄园内都训练了大量庄丁,聚集起来就是几十万人,里应外合,自然很容易夺取关中和长安。

  像这次李璘训练八千庄丁,这还是从四万庄丁中五抽一,挑选出来的精锐,长安可是夜不闭城门,这四万庄丁直接杀进长安,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借助这次李璘和李瑀造反的契机,李邺就直接动手,扫除了关中的全部庄园。

  同时朝廷下旨,天下各地庄园、府宅,庄丁不得超过五十人,府丁不得超过三十人,不得拥有弩矛等重型兵器,一旦违禁视同造反,有特殊情况,需层层上报,由兵部批准并备案。

  政事堂内,李邺向各位相国和辅相简单叙述了河北之战和幽州之战。

  李邺缓缓道:“事实上,幽州之战并没有结束,还有回纥人后续,是战还是和,尚未得知,还有东辽契丹毒瘤,也必须在最近几年后铲除,收复辽东,还有新罗背信弃义,不断北扩,侵占了安东都护府的大量土地,也必须要狠狠教训这些贪婪小国,甚至将其灭国。

  但我有一个原则,我们必须要吸取汉唐以来的教训,对外战争不能做亏本买卖,这样才能避免汉武帝时对外征战导致国力亏空,民怨沸腾的严重后果。”

  韦见素问道:“这次殿下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契丹呢?”

  李邺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契丹的地盘不止松漠都督府一個地方,他们地盘已经很大了,包括营州等辽东之地,还北面广大地区,我们对辽东一点不熟悉,如果大军冒然杀入,很容易被对方断了后路和补给,所以我已经安排了一些幽州商人前往辽东,我的斥候跟随商人潜入辽东,掌握地形地貌,河流深度、宽度,沿岸是否方便登陆等等,为以后我们的大军水陆并进打下情报基础。”

  这时张立问道:“殿下有没有考虑联系其他辽东势力,比如渤海国,一起联手对付契丹人!”

  李邺淡淡笑道:“张相国可能没有理解我的战略意图,我攻打辽东并非是针对契丹这个势力,表面上我们是在攻打契丹,但实际上我们是在扫荡整个辽东,灭掉所有的国家,在辽东建立郡县,实行王道,所有辽东胡民,都为我大唐子民,包括所谓的渤海国,将来也不会再存在。”

  裴遵庆有点忧心忡忡道:“就怕太遥远,鞭长莫及,朝廷不容易控制!”

  李邺笑道:“所以这就是我全力投入发展技术的原因,上次我给大家说的蒸汽机,一旦成功,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情,安装在船上,一个时辰能走三十里,它可以昼夜不停,一天一夜航行三百五十里。

  我们以幽州为指挥重地,辽东有变,两三天大军就赶到了,甚至我们可以经略营州,以营州为辽东都督府所在地,任何地方有叛乱,蒸汽船一天就能杀到。”

  李邺停一下又笑道:“各位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看重水路,因为船只可以直接运输补给,陆路还要找骆驼和大车,还要动员几十万百姓,水路没有那么麻烦,上船就走了。”

  众人听得面面相觑,一天走三百五十里,可以不休不停地航行,这有点吓人啊!几天就能到江南了。

  李邺又道:“我们发明火器后,不管是对游牧军队,还是对西域的胡人,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制,简单说,我们三百人就能对阵对方三千人,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严防技术泄露,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升级技术,要加大采矿,增加生铁产量,要研究铁器,研究大车,还要增加人口,目前为止,最重要就是增加人口,各位,我为增加人口殚精竭虑啊!”

  这时,李岘缓缓道:“殿下,关于增加人口,卑职倒有一个建议!”

  “李尚书请说!“

  ”殿下,目前我们官府统计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平民,而奴隶不在统计范围内,但实际上奴隶人口的数量很大,少说也要几百万,如果我们能把这批人口释放出来,会让我们大唐一下子增加几百万人口,等于增加了十年的人口。”

  李泌也道:“李尚书说得对,朝廷也进行过调查,发现目前奴隶状态有两种形式,一种已经脱离了原主人控制,平民化了,他们大多是从河北、中原逃亡南方的百姓,另一部分依然被豪门大户控制,前一部分好办,当地官府直接登记为平民籍贯,不用管他们的来历,第二部分就是要制定各种律法规定,尤其是废奴制,一定要尽早尽快出台。”

  李泌一直是废奴制度的坚定推行者,因为涉及太多人的利益,加上李邺一直在向上走,需要各方面支持,所以废奴制度也只是偶尔刮刮风,从来没有实行过。

  现在李邺向上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加上对增加人口的现实需求,所以李泌再一次提出了废奴制的想法。

  李邺缓缓点点头道:“一步一步走,可以先通告各地官府,先给北方流民建立户籍,授予平民,废奴制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再考虑。”

第1279章 再进一步

  夜幕下,一百多辆满载货物的大车从春明门进入长安,沿着夹道,一路向大明宫驶去,这支车队从奉先县过来,由内卫秘密押送,厚厚的黑油布下,正是从桥陵运出来的七百大箱陪葬品。

  桥陵是衣冠墓,陵墓内没有一具尸体,猫狗之类也没有,所以不可能陪葬字画之类高价值艺术品,主要是金银铜钱和器皿,还有一些丝绸布匹之类。

  七百大箱没有丝绸布匹,几十年过去了,早已朽坏,也没有多少铜钱,太重、价值低,不合算,主要是金银和器皿,金银不用了,光黄金就有五十万两,白银两百五十万两。

  然后就是瓷器、铜器、玉器和珠宝,主要是这四大类,其他还有一些漆器、琉璃件什么的。

  按照李邺和李琳达成的协议,李瑀之死和桥陵盗墓事件没有一点关系,甚至桥陵盗墓事件完全被隐瞒下来,参与盗墓之人全部被秘密处死,三名和李瑀勾结的守陵官也被处死,这件事极为隐秘,连朝廷都不知道,成为内卫的秘密档案。

  桥陵内部被内卫用条石又重新封死,不是知情人,连墓道都找不到了。

  车队抵达内库,七百大箱财宝全部被送进内库,找一间空库房全部封存起来,连李邺也嫌它晦气,压根就不想开箱清点。

  一直到百年后,这笔财富才得以重见天日。

  这天中午,李邺终于见到了张太后,张太后一脸幽怨。

  “哀家就这么令你厌恶,你到现在才肯来见哀家?”

  李邺微微笑道:“回来太忙,有人阴谋反叛,一直忙到现在。”

  张太后一摆手,“哀家现在心中像火烧一样,不想听你解释!”

  她似笑非笑看着李邺,就像看着进了盘丝洞的唐僧。

  她轻轻拍手,几名宫女拉着长长的帘幕奔跑,很快,他们身边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帘幕空间。

  张太后解开腰间丝带,拉开了大袍子,一只大白羊出现在李邺面前。

  李邺叹息一声,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这句话用在张太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半个时辰后,帘幕又恢复了原样,张太后俏脸含春,双眸迷离,还在回味那种让她刻骨铭心的销魂滋味。

  李邺望着四个奔跑小宫女,张太后又走过来,坐在李邺怀中,搂着李邺的脖子撒娇道:“你肯纳沈珍珠为妾,为何不肯纳奴家?奴家比她还小几岁。”

  李邺叹口气,“我没有纳她,我只是给她播个种子,她想再要個孩子,生下孩子后,她就会搬出去生活。”

  “把我当三岁小孩呢!”

  张太后哼了一声,“你会让自己的儿子背个私生子的名声?”

  李邺一时无语,这女人太精明了。

  张太后扭着身体撒娇道:“我不管,奴家也再要生个孩子,男孩女孩都行,整天面对那个傻儿子,累得慌!”

  “你可以找.”

  不等李邺开口,张太后立刻用嘴堵住他的话头,目光幽怨地盯着他。

  李邺侧脸闪开,苦笑一声,“行了,我不说了,等你渐渐被大臣遗忘后,我给你播种!”

  张皇后眉开眼笑,“这还差不多,但奴家已经等不及了,不如明天奴家就宣布小皇帝退位吧!”

  李邺‘啪!’地拍了她一巴掌,“不准胡说!”

  张太后扭着身体,眼睛都快滴出水来,“伱这个没良心,又来撩拨人家了,”

  张太后见他没反应,恨得咬一下嘴唇,在他耳边低声道:“奴家还想要,你说怎么办?”

  李邺一摊手笑道:“是你自己把帘子拉开的,可不怪我!”

  张太后俏目一亮,连忙向小宫女挥手,帘幔又再次拉上了。

  李邺正事没谈成,只得明天让张立来说,在帘幔内胡天胡地一番后,便匆匆走了。

  下午,张立快步来到李邺的官房,躬身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李邺点点头,“免礼,请坐!”

  在对面坐下,李邺取出一本奏折,这就是政事堂草拟的《关于废除现任大唐皇帝的提议》。

  “小皇帝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张相国认为这是迫在眉睫之事吗?”

  张立点点头,“他年纪渐长,确实不太适合再做皇帝了,虽然他是微臣外孙,但亲情不能代替国事,殿下,大唐需要真正的天子,殿下总是摄政王的名义,很多事情不好办。”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我明白你们的心意,也知道大家的期盼,但在登基上位这件事上,咱们得遵守章程,没有摄政王直接上位登基的,中间还需要一个台阶,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否则就会显得很唐突,张相国明白我的意思吗?”

  “微臣明白了,微臣和韦相国商量一下,然后去面见太后。”

  张立转身找到了韦见素,和他说起了摄政王的想法,韦见素点点头,“其实我也想到了,摄政王直接上位确实有点不妥,名份上差一点,以皇位继承人的身份登基,那就名正言顺了。”

  “但叫太子,好像不妥吧!”

  韦见素微微一笑,“册封为皇嗣,同时任监国摄政王!”

  还是韦见素精明,李邺和小皇帝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那么封皇太兄,或者皇太叔之类都不妥。

  而皇嗣的意思就是皇位继承人,范围比较宽广,不一定是直系血亲,只要是宗室皇位继承人都可以称为皇嗣,可以说,这个名称就是为李邺量身打造。

  “好!等会儿我就去找太后。”

  ………

  张立以为自己会废很多口舌,没想到太后竟然一口便答应了。

  “明天哀家就下旨,册封摄政王为皇嗣。”

  张立欣然道:“你能这样识大体,让人欣慰!”

  张太后冷笑一声,“我不是识大体,我没有选择了而已,我想问问父亲,一旦摄政王登基,我还是太后呢?”

  张立半晌道:“太后恐怕就是他母亲了,你是随天子而走,天子改封王,那你就应该改封为国夫人。”

  “那我能改嫁吗?”

  张立苦笑道:“你妹妹改嫁给了陈王,一旦你没有了太后名份,按理是可以改嫁,一般也只能改嫁给皇族,但现在宗室都被削番了,也没有什么地位,改嫁给他们,还不如不嫁。”

  张太后迟疑一下道:“那新皇帝呢?我能成为他的嫔妃吗?”

  张立看了女儿一眼,他早就听到一些传闻,太后每次都是单独召见摄政王,还把贴身宫女赶出来,让人不免想入非非,大家都有意识地不往那个方向去想,

  现在太后这样一问,张立心里就明白了。

  他沉思半晌道:“你知道隋朝萧皇后吗?她被太宗皇帝从草原接回来后,便一直住在皇宫内,她事实上成了太宗皇帝的女人,但她没有名份,只要没有名份,我想很多事情就好说了,也没有会谁去管天子的私事。”

  张太后点点头,“我明白了,多谢父亲解惑!”

  ………..

  马车内,张立心事重重,没想到自己女儿居然和摄政王有了暧昧的关系,这可麻烦大了,一旦传出去,影响会非常恶劣。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摄政王尽快登基,废除女儿太后的名份,改封为国夫人,那没有人再关注她了。

  张立有时候也觉得女儿可怜,还不到三十岁,儿子又是傻子,如果她能像沈珍珠那样,再怀一个孩子,哪怕她没有任何名份,但她的后半生也有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