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实际上,王仲昇、皇甫侁和李灵曜都和阉党关系密切,他们都是被阉党提拔起来,都是阉党的人。
王思礼的军队是之前李光弼的军队,李光弼病逝后,副将张伯仪暂时统领,后来王思礼出任南征主帅,接手了七万大军,不料爆发了瘟疫,军队前后损失近一万人,六万大军被迫退守宋州。
攻打李希烈的计划取消,南征元帅府解散,王思礼出任汴宋节度使,下辖汴州、宋州和陈州三州,统军四万,张伯仪出任颍亳节度使,颍州和亳州深受疫情涂炭,不宜驻扎重兵,所以只驻扎了两万军队,主要是监视李希烈。
王思礼率领三万大军讨逆,那他的军队只剩下驻扎宋州一万人,隔壁便是驻扎徐州的王仲昇三万军队,李辅国打算让王仲昇夺了王思礼老巢,让他无处可退。
李辅国的斩草除根之计当即得到了阉党们的一致支持,程元振立刻写信给王仲昇,要求他出兵汴宋。
与此同时,十万大军在李晟的统领下集聚汜水关,即将出关一战王思礼的军队。
李晟负手站在汜水关城头,眺望远处三十里外的敌军大营,这时,他心中已经有了破敌之策。
第1149章 来瑱投效
此时李邺已经到了渑池县,密切关注着洛阳的情况,这时他已经得到了田神功被击败的消息,三万人的军队,差不多一战就能决定胜负。
李晟已率十万大军杀往汜水关,不出预料的话,也是将一战击败王思礼军队。
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三王讨逆各自为阵,翻不起什么浪花,都会被阉党一一剿灭。
李邺关心的不是军事,而是政治,他等待的时机也是政治上的时机。
一旦三王都被阉党军队击败,他出兵的时机就成熟了,三王讨逆失败,意味着三王在政治上彻底出局,没有继承皇位的希望。
很巧,就在李邺目光转向南面的来瑱军队时,来瑱居然派人给自己送信了。
刘晏带着一名士兵走进房间,士兵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卑职是襄阳来使君亲兵,奉主公之令送一封信给殿下!”
士兵取出一封信呈给李邺,李邺接过信笑问道:“还有什么口信吗?”
“还有就是要告诉殿下,蜀王李倓已经离开了,不在我们军营。”
“哦?”
这个消息着实出乎李邺意料,他饶有兴致问道:“蜀王去哪里了?”
“小人一定原话转告!”
将来怎么用来瑱,李邺已经想到了,郭昕善于经略,来瑱善于征战,两人配合坐镇河中,将是一对非常完美的组合。
刘晏退下了,李邺注视着沙盘上的梁县,他没想到三王的蜀王竟然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讨逆大业。
虽然来瑱在信中很自责,他愧对天子的重托,但李邺知道,来瑱在政治上还是太单纯了一点,他没有看透事情的真相。
可惜来瑱没有看出这一点,他效忠自己,更坐实了李倓的背叛指控。
李邺把信递给刘晏,又对来瑱亲兵道:“回去告诉来使君,我非常欢迎他加入关陇军,相信在我的麾下,一定会让他实现人生的抱负。”
这时,李邺忽有所感,一回头,原来是父亲李岱出现在帐门口。
来瑱这番话李邺完全相信,来瑱曾经跟随父亲镇守安西十年,只有安西出来的将领,才会对大唐的强盛那么向往,才会理解那么深刻。
但这也不是坏事,至少通过来瑱,自己彻底拿下了荆襄。
李邺当即写了一封信,让来瑱亲兵带回去,他重赏了来瑱亲兵,又派一支骑兵队护卫他去梁县。
李邺看透了,他有详实的情报,蜀王李倓从小就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在几个兄弟中城府最深,极善于伪装。
“听说是去投奔郭老将军了,他带了一千护卫,还有两千头骡子,满载粮食物资走了。”
刘晏看完信,他也不回避来瑱亲兵,对李邺笑道:“这是好事情,卑职建议来使君立刻率军回襄阳,有来瑱使君坐镇荆襄,就不用担心李希烈攻占荆襄。”
李邺点点头,这才打开来瑱的信,来瑱在信中说得很清楚,他要铲除阉党,恢复大唐强盛,但他在蜀王李倓身上看不到希望,他希望能够效忠自己,愿为大唐开拓西域。
刘晏的建议说到李邺心坎上,他正担心荆襄的安危,虽然李希烈进攻荆襄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概率上,只有军队切实驻扎荆襄,才能万无一失。
但他又找不到借口,便故意和来瑱大吵一场,然后把所有责任推给来瑱,他于是找到机会脱离了来瑱,去取郭子仪这颗棋子。
李倓应该看到了来瑱的三万军队攻打洛阳的不现实,他想摆脱来瑱去投奔郭子仪,寻求实力更强的郭子仪的支持。
“父亲怎么来了?”李邺笑着迎上去。
“父亲不是在和颜公切磋书法吗?”
李岱是颜真卿的忠实粉丝,这几天他和颜真卿住在一起,两人天天在一起谈论书法。
李岱苦笑道:“我是什么水平,怎么配和颜公切磋书法?我是向他请教,他在指点我写字。”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父亲的书法有自己的特点,不用妄自菲薄。”
“颜公也是这样说的,我唯一拿得出手,就是楷书还行,写了几十年楷书公文,多多少少有点体会。”
说到这,李岱问道:“你现在很忙吗?”
“现在不忙。”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出去走走,我想看看渑池县城。”
李邺点点头,陪父亲从旁边甬道上了城。
城头上的守军都是关陇士兵,将士们纷纷向李邺行礼,李邺向众人点头打了招呼,父子二人来到东城楼,李岱扶住墙头向远方望去,但这里看不到洛阳城。
“你知不知道,你差点改名叫李渑。”李岱微微笑道。
“为什么叫李渑。”李邺不解问道。
“你这一辈是水字辈,你祖父就打算给你改名,当时考虑叫李沔,沔州的沔字,但你十二叔的儿子已经叫李沔了,所以你祖父就决定给伱改名为李渑,池塘水满的意思,族牌都刻好了,这时候,方士刘处静正好来拜访你祖父.”
李邺插口笑道:“就是劝说天子迁都那个方士刘处静?”
“对!就是他,刘处静远远见过你,他给你祖父说,你身上有帝王之气,曹操兴起于邺,邺乃王者之地,不宜改名,而且渑这個字拆解是一只龟游于水中,龟为相,虽然富贵,却会限制你的前途,你祖父便听取了他的意见,保留了李邺这个名。”
李邺笑道:“我差点和渑池结缘了!”
李岱沉吟一下问道:“邺儿,你实话告诉爹爹,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我很快就会出兵攻占洛阳,彻底铲除阉党!”
“他们是该杀,然后呢?”
“然后我会请爹爹出任右相,张立为左相,或许我可以做个皇太兄监国。”
“监国只是你的过渡吧!”
“是过渡,最多三到五年,我要做一些大事,然后就水到渠成了。”
“你真要要夺取大唐的社稷?”
“爹爹,不是夺取,是继承,太上皇下旨,我有皇位继承权。”
李岱忧心忡忡道:“话是这样说,但你我心里都明白,你确实是侵占了不该属于自己的皇位,我很担心你祖父会在九泉下不安。”
李岱淡淡道:“父亲可知道,祖父留给我的遗言是什么吗?我离开长安时,向祖父告别,他已经到弥留时刻了,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是什么?”
“祖父说,希望我给他立庙号为文宗。”
“啊!”李岱惊得目瞪口呆。
第1150章 父子交心
李邺微微笑道:“爹爹太小看祖父了,他这辈子都在做梦当皇帝,他给我说过,他年轻时拼命讨好则天皇帝,就希望则天皇帝立他为太子。
天宝年间,他甚至想过发动宫廷政变,外面有哥舒翰、安禄山、安思顺这些胡人大将支持,但最后他还是没有这个胆量。
直到飞龙告诉他,我有帝王之相,他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了,所以他总说我是他的继承人,实际上指的是我能继承他未实现的帝王梦想。”
李岱长叹一声,“我真是平庸啊!从来不知道自己父亲也有这样的野心,难怪我成不了他的继承人。”
“其实父亲可以!”
李邺微微笑道:“如果父亲愿意的话,我可以拥戴爹爹登基为帝,我做几年太子。”
李岱顿时胀得满脸通红,连忙摆手,“不行!不行!别胡说,我可从没有这个想法。”
李邺收起玩笑语气,诚恳道:“我不是开玩笑,我是说真的,爹爹完全可以登基为帝。”
李岱叹口气道:“我曾经做梦,自己成为了太上皇,我从梦中笑醒,能成为太上皇,我已经很战战兢兢了。
阿邺,爹爹明白你的好意,但做皇帝,我真不想,也不愿意,你爹爹不是糊涂蛋,我知道你的背后站着很多人,你是他们的利益代表。
所以李岱这段时间一直忧心忡忡,患得患失,直到儿子说出了父亲李林甫的遗愿,自己父亲的梦想居然也是做皇帝,李岱心中的最大心结终于解开了。
皇帝不是谁都能做,他要权衡各方的利益,他要带领大唐走向强盛,我没有这个能力,也代表不了任何人的利益,阿邺,不要再给我施加压力了。”
李岱终于点点头,“太上皇可以,但你先让爹爹做几年右相国吧!这才是爹爹这一辈子的梦想,能够继承你祖父的事业。”
李岱长叹一声,又苦笑着摇摇头,“你祖父居然想做文宗,哎!有你这个孙子,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是啊!”
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一个憎恨阉党,一个效忠阉党,两人的关系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兄弟二人政见不合已是洛阳公开的秘密,但如果不谈政治,兄弟二人的关系还是非常和睦。
王思礼虽然效忠朝廷,但他毕竟也是高句丽人,他很同情兄弟为高句丽复国事业忍辱负重。
“那太上皇呢?”李邺又笑问道。
三更时分,汜水关的大门悄然开启,三支万人骑兵队驶出了关门,所有战马都用布包裹着马蹄,士兵并没有骑在马上,而是牵着战马疾行,后面跟着七万步兵,十万大军无声无息向三十里外的汴宋军大营沙区。
这里面有一点需要说明,刚刚升级为梅花卫大将军的王思义虽然是王思礼的兄弟,但并不代表王思礼也会效忠李辅国。
李邺笑了起来,“爹爹负责继承祖父的事业,我负责实现祖父的梦想!”
所以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很深的缘故,王思义表面上效忠的是李辅国,但实际上,他是效忠高句丽复国集团,他这一辈子都在为高句丽复国奋斗。
其实李岱一直希望儿子能做监国,不要夺取大唐社稷,但李岱也知道,儿子代表了整個关陇势力的利益,做不做皇帝,不是他自己说了算。
正是这个缘故,兄弟二人关系十分融洽。
十万大军距离汴宋军大营越来越近,距离大营还有两里时,大营内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警钟声,“当!当!当!当!”他们被外围探哨发现了。
李晟当即下令,“骑兵出击!”
“呜——呜——”
号角声吹响,三万骑兵翻身上马,点燃火把,大喊大叫向军营杀去。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