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又道:「录取结束后,工学还没有建好,可以暂时借用原来的太学,尽快要把先生安排好。」
「卑职明白,现在丹学教授不好找,能不能让腾空真人暂时兼任!」
「可以,回头我给她说一下。」
两人又探讨了片刻,刘晏告辞了。
刘晏刚走,杜佑进来道:「殿下,刚才姚春山来报,说殿下吩咐他做的大钟已经完成了!」
李邺大喜,立刻吩咐,「备车,去军械司!」
大钟自然是指重力钟,李邺把它托给了军器司机关署,署令便是姚春山,姚春山年近六旬,是这个时代的机关大师,当年飞龙的密室就是姚春山完成,只是他发下毒誓,有生之年绝不碰密室,飞龙才饶过他一命。
重力钟由姚春山这样的机关大师来制造是最合适不过。
李邺来到军器司机关署,见到了姚春山,出乎李邺的意外,魏金城居然也在,李邺想让他发明蒸汽机。
李邺指指魏金山笑问道:「姚署令认识魏金山?」
姚春山呵呵笑道:「他是卑职的二徒弟,我一直以为他在洛阳,没想到他来长安了,还得到了殿下的重用,是他的造化啊!」
原来是姚春山的二徒弟,李邺点点头,「魏金山在替我研制一样极为重要的机器,还望姚署令帮帮他。」
姚春山连忙道:「殿下有令,卑职自当遵从,不过他也向我请教了,他最大的难点就是蒸汽将内塞推过去,又怎么把它推回来,殿下告诉他可以多设几道活门,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思路,通过活门和一条通道,把蒸汽引到内塞的背后,蒸汽又再次把内塞推回来,蒸汽随即排走,然后新的蒸汽到来,又重新走一遍,这样就不断地一来一去。」
李邺竖起大拇指,这就是蒸汽机的原理啊!
魏金城连忙道:「师父指点后,卑职大概明白了,卑职这就回去绘制图纸,把它打造出来。」
李邺点点头道:「内塞带动杆子是前后运动,你要把转变为转动,这才能带动车船轮桨轴转动,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卑职会继续研究,把它研究通透。」
魏金城告辞走了,李邺跟随姚春山来到后院,便看见后院矗立着一座两丈高的木架子,木架子内一个很大的钟摆在来回摆动。
姚春山介绍道:「这就是殿下所说的重力钟了,它的关键就是有一个‘擒"纵机构,通过齿轮与夹子的配合,将钟摆一擒一纵,一收一放,这样它就永不停止,然它摆动一次就是一个时点,摆动九百下,就是一刻钟,摆动三千六百下就是半个时辰。「
李邺点点头,「一点没错,关键就在齿轮上,它摆动一下,齿轮就要走一轮,然后小齿轮带动中齿轮,中齿轮又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走十五下,就是一刻钟,前面有钟面,大齿轮带动指针慢慢移动。」
「殿下的想法和卑职完全一致,只是现在还没有到指针这一步。」
「有问题吗?」李邺稳定。
姚春山点点头,「有点不太稳定,卑职用沙漏钟来对比,走两天要慢一个时辰。」
「关键是找到原因了吗?」
姚春山苦笑一声道:「应该是齿轮不够精密的缘故,我把魏金城找来,就是让他替我齿轮把关,他绘制的图纸特别精准,然后工匠依照图纸来打造,然
后我再进行试验,最多一个月,殿下要的重力钟就出来了。」
李邺点点头道:「重力钟完成后,你再帮助魏金城把我的蒸汽机造出来。」
李邺发现这个姚春山才是真正的怪才,他刚才几句话就说到了蒸汽机的核心技术上,不用他太可惜了。
停一下李邺又道:「若蒸汽机成功造出来,我将封你爵位!」
姚春山大喜,立刻躬身道:「卑职遵令!」
免费阅读.
第1128章 科举取士(上)
一转眼就到了科举之日,五更时分,韦皋便被伙计剧烈的敲门声惊醒了,他连忙叫醒两位同伴。
与此同时,客栈内所有士子都陆续醒来了,只听急促的脚步声来来往往,没有喧哗声,所有人都很沉默,大家忙碌地洗漱,吃早饭。
韦皋三人也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又去了一趟茅厕,回头开始收拾东西了。
其实不用收拾,他们只能带一张考券前往考试院,考券就是准考证,除了考券之外,其他任何物品都不准携带,齐王府为这次科举也算是下了血本,不仅要准备五万份笔墨纸砚,还要给每个考生准备一份礼物,一张羊皮,可以带回去给长辈使用。
当然,这也是笼络士子们的办法,有时候东西给多了,他们不会感恩,只会嫌少,反而小恩小惠更容易打动人,即使落榜了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还有一张价值几贯钱的羊皮带回去,心情不至于太差。
「我们走吧!时间差不多了。」
韦皋低声召唤一下,和两名同伴快步走出客栈。
客栈门口已经停了十几辆马车,都是客栈找来的,当然要自付车资,也不贵,每人十文钱,一辆马车坐上十人,坐满就开始启动,前往考试院了。
「别坐错了,考进士科的坐这边几辆马车!」
伙计大喊着指挥,马车上还贴着进士和明经的字样,基本上不会搞错。
韦皋三人心情还是很紧张,前几天他们被叫去吏部司登记,才知道他们三人也得了内定名额。
但内定名额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进士科必须考进前三百名,明经科必须考进前五百名,算科必须进前一千名,这里面算科比较容易,毕竟考生只有三千人,所以郭钧的把握最大,但算科只是入学考试,考上还要经过五年的学习磨砺。
这次科举一共录取两百人,其中五十人为内定,但不对外公布,所以考生们只知道一共录取一百五十人,其中三十人为进士科,一百二十人为明经科。
当然进士科要更硬一些,考中后授官从八品,明经科考中后授官为从九品,但长安科举有个最大的好处,没有吏部面试了,齐王这边没有歧视,就算相貌丑陋,有残疾,也可以躲在厚厚的书籍和账簿之中做内勤官,不需要对外。
另外,考进前五百名,还会得到一个‘科班出身"名号,别小看这个名号,在齐王的统治地域内,可以直接申请为文吏,要知道,就算是文吏也很难的。
一个县只有四名官员,其他都是吏,套在后世,就是除了县长和副县长外,其他什么局长处长都是吏,想成为吏当然也会争破头。
吏也有级别,两名押司等级最高,其次是六曹吏,再其次就是管仓库管治安的小吏了。
当然还有不少做技术的小吏,负责历法时辰,负责测量度衡,负责冶炼制器,负责育种耕作,负责造船等等,所以这次算科,大半都是来自低层的小吏。
一般学生,除非像苗春那样对技术特别感兴趣,但毕竟很少,大部学生还是要按部就班学习经文,参加进士科或者明经科。
但技术小吏不同,他们必须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懂各种基本的数学算法,一般而言,他们只能把这种技术吏当做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
但现在不一样了,齐王府开了算科,看招考章程,分明就是招收各类技术,然后学习五年,五年后考核合格授官,这让无数技术小吏们欣喜若狂,他们终于有了当官的希望。
虽然要学五年没有收入,不过只要加入研究院为助理,每天补助百文钱,一个月就是三贯钱,和他们现在俸禄一样,他们自己吃喝住宿不花钱,三贯钱也可以养家了
。
技术小吏们纷纷请假,赶来长安参考,三千报名人数中,有两千人就是来自各地的技术小吏。
其实考上的几率比较大,录取五百人,每六个人录取一人,这比进士科五百人录取一人容易得多。
考试院位于昭行坊,是新建的考试院,可以容两万人在这里参考,加上旧的考试院能容三万人,基本上足够了。
进士科和算科都在新考场,三人下了马车,他们要分手去各自的考场。
「祝大家好运吧!」
三人拍拍肩膀,各自走了。
考场分为十个区,每个区下面有两千个考位,还是很难找,所以每个区下面又分了二十个目,每个目下面有百个考位,那就好找了。
韦皋的考位在丙区十三目五十七位,他找到丙区,排队搜身后进考场,由士兵负责搜身,十分严格,连头发和鞋都要搜,这时,一名考生忽然大哭起来,他的鞋中发现夹带有大量经文纸条,当场被取消考试资格,逐出考场。
士子们望着这名考生掩面逃走,没有人同情他,毕竟考试作弊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韦皋搜身进了考场,前面是一条长长的东西方向通道,一侧对墙外,另一侧则是一条条巷子,巷子内就是一间间独立的考号,也可以说考位。
通道上方有一盏盏灯笼,灯笼上写有目数,从一目到二十目,整齐排列,韦皋很快找到了十三目,随即又找到了五十七位。
长长的巷子有一百零四个考位,其中最前面两个考位是茅厕,然后空了两个考位,这才到一号考位,这就保证了一号考位不至于和茅厕相邻。
每个考位是一间很小的屋子,有半丈长,四尺宽,进去坐在砖台上,每块砖台上铺了张羊皮,考完试,羊皮可以作为礼物带走,考券上写得清楚。
韦皋把竖起的一块木板放下来,正好搁在两侧的墙台上,墙上还有一只有编号的篮子,取下来,里面都是笔墨纸砚了,还有一葫芦清水,这是用来研墨。
考试一共考三天,第一天是贴经,进士和明经都一样,第二天考问,进士和明经就有区别了,进士是考文学,包括一篇散文,或者诗赋,明经是考问,要求对经文非常熟悉,随便一句话,要写出它的出处。
第三天进士和明经还是不一样,进士考策,题目是一个难题,要求对这个难题进行出谋化策,写对策;明经是考论,写几段经文,要求写出它的理解。
考试实行百分制,第一天考试占二十分,第二天考试占三十分,第三天考试占四十分,书法和卷面占十分。
「当!当!当!」
预备钟声敲响了。
免费阅读.
第1129章 科举取士(中)
随着预备钟声敲响,考官把试卷和题卡一起发了下来,士兵发一张长纸条和一点浆糊。
这个时候,每个考生必须先把姓名籍贯写上,然后用纸条抹上浆糊后将姓名栏糊住。
还要在左上角写上蓝子的编号,这是为了归集卷子,到时候把三天的考的卷子归集在一起。
这些注意事项每个考生的考券上都有提示,大家都很熟悉了。
然后考生可以看题了,试题卡上一共有二十道题,每道试题上只写前后几句,中间是空白的,考生就要在试卷上把空白部分默写出来。
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首先题量很大,二十题一共七千多个字,要在一个白天内写完,不得写错,写错或者修改都要扣分,写错一个字扣一分,修改涂抹扣半分。
所以必须非常熟练,不能停顿太久,否则时间不够,而且要全神贯注,不能分神,防止写错。
一炷香后,正式考试的钟声敲响。
整个考场上只听沙沙的笔声,所有人都在全神贯注,低头默写。
考试时间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整整四个半时辰,中午吃饭安排两刻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但很多士子宁可不吃饭,也要抓紧时间把上午答题检查一遍,或者把遗漏补上。
一声云板敲响,这是提醒考生,还有半个时辰了。
苏惠和郭钧笑着点点头,「都挺满意的!」
「当!当!当!当!」
监考官开始收卷,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写了,必须停笔坐好,把考卷和题卡整齐放在桌上,如果监考官走到考号面前,看你还在写,就直接过去了,想交卷都没有机会,这是历年考场规矩,不是李邺定的新规矩,一直都是这样,每个考生都很清楚。
苏惠和郭钧已经在大门外等他了,郭钧虽然是算科,但贴经一科也是必考,这是基础,任何读过县学的士子都能答得出来,就是熟练和不熟练的区别。
有些小吏就没有读过几天书,如果他们也想参加算科考试,那就真没办法了,这也是李邺的基本要求,他招的是工程师,不是工匠。
一般都是要上茅厕,由士兵陪同去茅厕。
中午时分,考场管一顿饭,很简单,两个带肉馅的馒头和一碗汤。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细节,试卷上墨干要一点时间,如果考官没到你的考位,你还在写,很有很可能最后墨迹未干,收卷后把卷子给污染了,每年都有这种情况。
时间渐渐到了傍晚。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