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69章

作者:高月

  今晚月色极好,整个大地和山峦都被月光涂成银白色,不需要点火把照路,数里外目力清晰可见。

  其实这是云州乃至草原的常态,大部分时间都很晴朗。

  洪涛率领三千骑兵绕到北面,直接向南面的辎重营地杀去。

  三千骑兵的马蹄声惊天动地,大地也在颤抖,很多骆驼都惊恐地站起身,这个时候骑兵已经没必要掩饰了,皎洁的月光下,他们如洪水一般冲向三里外的后勤大营。

  距离后勤大营还不到两里,意外突然发生,战马惨嘶,奔在前面的骑兵纷纷栽倒,连人带马翻滚出数丈远,瞬间,数百名骑兵连人带马栽倒,地上有无数陷马坑和铁蒺藜。

  后面骑兵拼命拉拽战马,忽然,地上燃起了大火,火势是如此的迅猛,眨眼间便奔出数百丈,宽达数十丈,将三千骑兵彻底吞没。

  两边出现了无数弓弩手,铺天盖地的弩矢射进了火焰中,无数在烈火惊恐万分的士兵被箭矢射杀,最后的数十名骑兵冲出烈火,但已经被包围,士兵们纷纷下马,跪地投降。

  这时,雷万春从队伍中出来,喝令道:「停止射击!」

  一万弩手停止了射击,火势也渐渐熄灭了,地上全是死人死马,烧得蜷缩成一团,漆黑一片。

  雷万春厌恨骂了一句,「死有余辜!」

  田神玉的军队军纪十分败坏,从曹州撤往河东,一路烧杀女干Yin,恶行累累,虽然他们也是唐军,但雷万春毫不犹豫对他们下了死手。

  雷万春只放了两名年纪最小的骑兵回去报信,其他数十人全部被斩首处死。

  田神玉接到了两名幸存者的汇报,三千骑兵全军覆灭,全部被烧死,甚至连战俘都不要,田神玉一阵心惊胆战,他知道李邺军队作战外狠内宽,对外族狠毒,对汉人都比较宽容,以抓战俘为主,而这次居然把自己手下全部杀死。

  田神玉心知肚明,一定是自己军队害民太深,齐王李邺不容了,他心中着实害怕,不敢再逗留,立刻率领剩下的军队向朔方方向撤退。

  这次他不敢洗劫云中县了,如果这个时候再触怒李邺,恐怕李邺现在就不会放过自己了。

  次日下午,雷万春率领大军占领了云中县,云中县就是大同城,也是从前北魏都城平城。

  这是一座高大坚固的雄城,城池周长三十余里,城内人口十余万人,这里才是关陇唐军的后勤重地。

  按照李邺的任命,魏丰出任云州刺史,原来的云州是都督州,田神玉出任都督,同时也是

  刺史,田神玉跑了,州府没有了主官,李邺便让魏丰出任刺史。

  休整三天后,雷万春留下三万军镇守云中县,他继续率两万大军和两万头骆驼浩浩荡荡向蔚州杀去。

  长安火器火药署,李邺目光凝重地注视着两百步外的一座石屋,火药匠们也盯着石屋。

  石屋内,一名死囚正在按照李邺的命令,按照一份硝酸、两份硫酸和半份甘油的比例进行混合。

  这是极为危险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当然,如果处理好了,这名死囚也会得到特赦。

  这名死囚也是李邺特地挑选,是一名医师,因为妻子和病人私通,他便将下毒妻子和女干夫毒死。

  按理他要被判处死刑,但替他说情的人也多,李邺便给了他一个机会,如果他肯替自己配制硝化甘油,那就可以特赦他。

  李邺主要看中了他的手稳和配药精准。

  不多时,医师死囚战战兢兢走了出来,他也知道危险,做得满头大汗。

  李邺迎上去问道:「如何?」

  「已经按照殿下的吩咐完成了!」

  「什么颜色?」李邺追问道。

  「一种淡黄色的油。」

  颜色对,李邺又问道「「用瓷棒搅拌均匀了吗?」

  对方点点头,「已经搅拌均匀。」

  硝化甘油虽然很容易发生爆炸,但只要不剧烈震动或者受热,它一般也不会爆炸。

  储藏中一般没有问题,主要是运输途中,由于晃动,则非常容易爆炸。

  所以后来用硅藻土吸附硝化甘油,这就是炸药,这个时候就安全多了,除非是点火,否则不会爆炸。

  李邺进屋看了一下,屋里小桌上放着一只敞口瓷盆,里面有大约两斤左右的油状液体,呈淡黄色。

  李邺点点头,又指着旁边的两斤研磨成粉的硅藻土道:「把沙土倒进去,把它们慢慢搅拌均匀,然后你没事了,记住,一定要慢,一定要均匀。」

  众人再度退出,让医师一个人在里面操作。

  大概又过了一刻钟,医师再度出来,他的腿都在发抖,对李邺躬身道:「已经均匀混合完成!」

  李邺再次走进石屋,只见桌上的瓷盆内,原本白色的沙土变成了淡黄色,凝结成一坨坨,只要阴干后稍微用木板将它们压碎成粉末就行了。

  这就是炸药。

  李邺当即命令,「速去取一只小型铁火雷过来!」

  免费阅读.

第1123章 科举来临

  炸药比硝化甘油安全得多,除非用火药引爆,否则它不会轻易爆炸。

  但混入硅藻土的炸药威力要比硝化甘油低一些,不过安全性更重要,炸药的威力对于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以后怎么改良,那是后来人的事情。

  李邺制成了新的铁火雷,混入一半炸药。

  他让所有人都退到三百步外,注视着石屋,片刻,「轰!」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浓烟冲天而起,碎石飞溅,所有人都被震得目瞪口呆,他们见过无数次铁火雷爆炸,但威力远远不能和眼下的爆炸相比。

  这仅仅只是三斤铁火雷,竟然把石屋炸成了平地,所有人的心怦怦乱跳,这是什么新式火药,简直太可怕了。

  李邺眯了眼睛,有了黄色炸药,加上大唐工匠精湛的工艺,他完全可以横扫世界了。

  「殿下,这是新的火药吗?」几名火药匠震惊问道。

  「这是用火药制成,可以称之为炸药或者猛药都可以,以后可以用竹筒或者木筒都可以,不一定非要用铁壳。」

  「那火药是不是没有用了?」

  李邺摇摇头,「这种黄色炸药必须要用火药来引爆,另外,黄色油很危险,怕热怕震动,很容易爆炸,用沙土混合后就比较安全了,你们可以继续研究,比如用棉绒浸泡过硝油和绿矾油后,会得到另一种更猛烈的火药棉,这些可以慢慢研究。」

  李邺又对胡九龄:「安全制度是最重要的,你立刻起草,所有人都必须按照规章来做事。」

  「卑职遵令!」

  胡九龄犹豫一下又道:「卑职曾出任过少府寺的冶炼署署丞,对炼铜和炼银比较了解,卑职感觉绿矾油对冶炼金银和铜似乎很有用,卑职建议大规模制作?」

  李邺点点头,硫酸一个重大作用就是在金属冶炼上,这个胡九龄很专业,一眼就看出来了。

  李邺微微笑道:「说得不错,波斯人也使用绿矾油,他们就是用来炼金,在火器火药局下面再成立一个制油署,专门制作绿矾油和硝油,署令由你来推荐,如果你愿意兼任也可以,所需人力物力财力,我会特批,总之一句话,尽快建立起来。」

  胡九龄大喜,他当仁不让要兼任这个制油署署令。

  「卑职今天就开始着手组建!」

  进入二月份,长安明显变得热闹起来,从各地赶来的士子都陆陆续续赶来长安,准备参加下个月的科举。

  礼部司原定会有两万士子前来参考,没想到报名人数已超过三万人,还有人在陆陆续续赶来。

  城内的住宿明显紧张了,所有客栈都住满,连城外也住满了,城内客栈更是一铺难求,官府开始动员寺院安置士子,很多民居也收拾几间屋临时出租,赚点小钱。

  随着民宿的加入,住宿问题才开始得到缓解。

  西市平安客栈也全部住满,韦皋和两个朋友郭钧、苏惠在新年期间回了各自长安祖宅过年,等他们过完年回来,他们的房间已经没有了,掌柜只给他们保留了一间。

  没办法,三人只得共住一间上房。

  「你们两个快点,要来不及了!」韦皋站在门口催促。

  郭钧和苏惠匆匆戴上纱帽,各配一口宝剑,便和韦皋出门,他们三人一看就是富家公子,宝剑华丽不说,每人腰间还佩戴了一块美玉。

  三人一阵风似的冲出客栈。

  距离客栈百步外就是西市码头,每个半个时辰就有一班前往汉长安城的客船,一直到半夜两更才停止运行。

  此时河水已经解冻,新旧长安之间的临时大马车公交已经停止运行,取而代之是船只公交。

  船只确

  实要比大马车舒适得多,首先不颠簸,通风好,载客量大。

  客船公交有两种,第一种是每天卯时三刻开船,主船是一艘五百石的车船,两侧有明轮,由四名壮汉踩动,带动三十艘长客船,一次可以运输千人,六艘船队每天天不亮跑三趟,可以把超过两万人送去长安。

  每天傍晚这六支船队也会同样跑三趟,把劳累一天的底层百姓再送回汉长安城。

  另一种客船公交就是一艘三百石的车船带着五艘画舫航行,每半个时辰一趟,专门接送散客。

  韦皋三人都是在长安长大,还是第一次听说‘公共交通船",着实让他们感到很新鲜,他们当然也想尝试一下。

  三人狂奔到码头,看见船队正好要起航,三人急得大喊:「等我们一下!」

  船只缓了一下,给他们一个机会,三人跳上船,便钻进船舱,一名老妇人狠狠瞪他们一眼,「这是女舱,你们眼睛瞎了吗?」

  大马车时就有了女人专用车厢,船队也沿用了这个传统,红色画舫即为女人专用船舱。

  三人这才发现船舱里坐着二十几名女子,个个抿嘴笑着望向他们,没有一个男子,三人脸色通红,连忙又跳到后一个船舱,好在后面船舱里看见几个商人,还有几名年轻男子。

  三人这才松口气,连忙找位子坐下。

  这时,一名船夫过来售票,「多少钱?」韦皋问道。

  「三文钱一位,带行李另外加钱,一件行李加一文钱。」

  「三文钱!」郭钧一声惊呼。

  船夫以为他们嫌贵,便瞪了他们一眼,「你们嫌贵可以坐早上的长船,那个只要一文钱。」

  「不是!」

  郭钧连忙解释道:「我没有想到会那么便宜!」

  船夫呵呵一笑,「当然便宜,这船一文钱都不赚,有时还要亏本,全靠官府补贴,要不然怎么叫公共交通呢?」

  苏惠连忙摸出九文钱给船夫,船夫收钱走了。

  韦皋低声道:「我明白了,这其实就是给底层百姓坐的船,所以很便宜。」

  郭钧点点头,「有钱人都坐马车了,谁稀罕坐这种船,不过好像也很空,比较舒适啊!」

  旁边一名黑脸年轻人嗤一声笑道:「你们早上试试就知道了,人挤人,只能坐三十人的船舱挤进来五十人,臭气熏天,也幸亏女人有单独船舱,否则就惨了。」

  「原来如此,多谢!多谢!」

  这时,有船夫大喊一声:「起航了!」

  船身晃了一下,前面随即传来轰隆隆的水车声,船队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