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64章

作者:高月

  李邺当然也知道,占城稻在北宋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一年两季,但是它的适应力强大,适应了福建那边的气候和土壤。

  「我明白你的担心,但这种双季稻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产、早熟、耐旱,适应力非常强,生长周期短,亩产超过五百斤,取代目前南方的晚稻,那就一年能产两季,必然会对我们的粮食产生深远影响。」

  韦清月眼睛一亮,现在江南实行冬小麦加上晚稻,小麦一亩两百斤,晚稻也不过四百斤,一年收成六百斤,如果新稻试种成功,那么一年每亩地的收成就有近千斤,在粮食方面确实是一个产量的飞跃,对整个大唐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韦清月毫不犹豫道:「卑职愿去泉州培育新稻种。」

  李邺点点头,「我把农学放在泉州,你出任泉州农政兼农学学正,全面负责培育新稻种和其他农产品,可能要辛苦你,你要

  赶春耕,希望你尽快出发,你的家人我会派专人送去泉州。」

  「卑职愿为殿下分忧!」

  李邺随即让一名吏部司的官员把韦清月领去就职,然后派人护卫他这两天就出发赶去泉州。

  ===

  【今天只有两章,见谅!】

  免费阅读.

第1113章 布置任务

  房间里还剩下魏金城和王展,李邺笑着对王展道:「历朝历代的君王,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我这样重视造船、重视航海,海外有太多的利益,有太多无人居住的土地。这就是我把你找来长安的原因。」

  王展笑道:「其实现在大唐的航海能力已经非常不错,据说海船去了波斯,大食商人都愿意乘坐大唐的海船来大唐广州,可惜都是民间海船,殿下完全可以发展官方商队。」

  李邺淡淡道:「现在远洋航行有两大弱点,一个是动力问题,太依赖风力,所有海船都在等待信风,想开辟新的航线,做不到,去新的海域,做不到,也不敢去,第二个问题船只还是偏小,现在普遍都是万石海船或者五千石海船,但我希望将来有五万石海船,甚至十万石海船,王使君,这就是对你的期待。」

  王展沉默片刻道:「卑职这次带到长安一只木箱,是我父亲和祖父留下造船图纸,其中就有五万石的海船,还有八万石海船的设想,但没有付诸实现。」

  李邺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五万石海船可以实际造出来吗?」

  李邺之前的荆州船队有一艘五万石的船只,但那艘船只能在长江或者近海航行,不能远航,坚固程度比海船差远了,遇到巨浪肯定会翻沉,所以它又被水军称为空心大萝卜,连李邺都嫌弃它,只坐过一次,便再也没有乘坐第二次,听说现在已经被拆掉了。

  真正的五万石海船可了不得,它不是单纯地把万石海船放大五倍,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变,技术难度极高。

  王展点点头,「我父亲在开元二十年曾经获准建造,可没有现成的龙骨,等了五年,龙骨终于有了,但朝廷财政紧张,又把这个项目取消了,但看过图纸的工匠们都说肯定能成功。」

  「有密封舱吗?」李邺笑问道。

  「当然有,现在万石大船都有,没有水密舱,太危险了。」

  密封舱是南北朝时候,南朝的造船技术突破,叫做八艚舰,把船只底部分隔成八个独立的船舱,彼此隔离密封,一个船舱被水淹了,不影响其他船舱,船只还可以继续航行。

  魏金城想了想道:「其实也简单,桨轴肯定是在吃水线上方,不管用什么材料都能堵住孔道,但就怕水浪拍打,冲击力会把堵物冲开,我们可以在孔道部位做成双层船壁,这样可以抵挡住水浪拍打,同时软木堵孔道,效果会更好,里面再做一个水槽,即使涌入少许海水,也会顺着水槽流走。」

  把水车轮桨装到海船上,并不是奇思妙想,宋元时期就大量出现了,使海船有了另一个动力,有海风时用风帆,无风或者逆风时用轮桨。

  王展愣了一下,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沉思片刻,他点点头,「应该可以,但卑职要好好琢磨琢磨!」

  魏金城默默点头,他当然知道,从九品官升为六品官,俸禄也拿到和侍郎一样,当然不是让自己来教书那么简单。

  王展点点头,李邺又笑道:「如果把车船技术放在你的五万石海船上,行得通吗?」

  李邺又对一直沉默的魏金城笑道:「打造精钢轮桨,就需要用上魏使君了。」

  「但轮桨确实太容易了,我招募你来长安,其实是另有大用。」

  魏金城吓一跳,连忙道:「这个容易,车船的轮桨就是卑职负责设计的。」

  在唐朝已经成为海船的标配,所以李邺问这个有点多余。

  李邺微微笑道:「我先考考你,海船用轮桨,孔道会灌进海水,你用什么办法堵住?」

  李邺沉吟一下又道:「你见过车船吗?」

  李邺竖起大拇指,凭他能想到在外面装一道双层船壁,这种简单实用的想

  法就非常值得人赞赏。

  「好吧!继续说我的想法!」

  李邺结束了考试,开始了正题,「还记得你说杜诗的水力鼓风机吧!我考虑反过来用,让鼓风机自动前后运行,通过连杆和曲柄带动轮桨转动,如果我们船上安装上这样的机器,那么再远的地方我们也能去了。」

  王展和魏金城面面相觑,鼓风机自己会动,简直闻所未闻。

  魏金城结结巴巴问道:「那用什么动力?」

  不愧是专业人员,一句话就问到关键处,鼓风机不会自己动,一定要动力,就像水力鼓风机用到水力一样。

  李邺微微笑道:「这就是关键了,我考虑用热气为动力。」

  见魏金城没有明白,李邺又笑道:「孔明灯为什么会飞?」

  魏金城一拍脑门道:「殿下是想烧热风,推动风箱运动?」

  李邺笑道:「我说的是水蒸气,你们家里烧开水,没见到水蒸气把水壶盖子顶开吗?」

  魏金城恍然大悟,殿下说的水蒸气。

  他低头想了想,还是一头乱麻,水蒸气推动风箱杆前进比较容易,那又怎么把杆子推回来?

  李邺当然知道他想不通,蒸汽机哪有那么容易?

  李邺便笑道:「你先别管什么水蒸气,你就给我研究风箱,把风箱研究透了,应该就会想到办法,不过我可以提醒你一点,让你少走点弯路,想想在风箱里多做几扇活门,好了,到此为止,你们可以回去了。」

  且不说李邺和两个手下的一席话会给他们带来什么的震动,李邺却没有时间考虑了,正月初七,他迎娶了独孤家的另一个女儿,独孤太微。

  严格说起来,独孤太微是没有资格这样大张旗鼓出嫁,只要王妃反对,那么任何仪式都休想举办。

  也辛亏王妃也是独孤家的女儿,她才宽容地让妹妹也能风格出嫁。

  不过就算风光出嫁,还是省下了很多重要环节。

  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婚宴,独孤家族毕竟还在守孝期,他们不能大宴宾客,也不能请宾客参加婚礼。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风风光光让女儿出门,女儿婚车能风光地在城内走一圈,只能在排场上做文章,他们用了最华丽的马车,并沿街洒钱,吸引了无数百姓前来贺喜掏钱,他们一路上散去的喜钱就高达三万贯。

  但最后只有关系密切长孙家族二十几口人和独孤家族百余口人旁观了婚礼。

  第二个取消的重要环节就是结发,结发这一环没有,这是对王妃最起码的尊重,只有原配妻子才能结发。

  喝了合卺酒后,便是撒帐,在亲人的祝福中,一对新人被送去了洞房。

  ===

  【老高一直相信蒸汽机是中国人发明,历史上记载的旱缸就是蒸汽机,中国在东汉就发明了连杆和曲柄,风箱技术极为成熟,蒸汽机的主要零件都具备了,就连烧开水也是农耕文明和疾病抗争的必然。

  这些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没有农耕文明的西方,怎么可能想到利用蒸汽来推动风箱自动运行。】

  免费阅读.

第1114章 张家报道

  天渐渐亮了,太微慢慢睁开眼睛,却见夫郎躺在一旁笑吟吟注视着自己,她忽然想起昨晚的荒唐,更是羞红了脸,连忙钻进了被子里,却紧紧搂住新婚丈夫的腰,这个男人给她带来强大的安全感和快乐,让她一时一刻都不想离开他身边。

  李邺在她耳边关切问道:「现在还疼吗?」

  太微摇摇头,「不疼了!」

  停一下,太微又小声道:「如果夫君还想要,我可以的。」

  李邺大喜,他原本就想提出晨礼,又怕太微承受不住,他楼着她,两人紧紧拥吻,很快又进入了如胶如漆的状态。

  两人起身刚刚梳洗完毕,这时,传来一声清脆的云板声响,吃早饭的时间到了。

  这是李邺定下的规矩,全家都要一起用餐,虽然今天是他和太微的新婚,但太微知道这个规矩,她不想自己搞特殊化。

  两人来到餐堂,一家人都已经到了,太微立刻被清羽拉进座位,两人笑着交谈起来,李邺回到自己的位子,望着太微谈笑自若和几个姐妹交谈,他心中松了一口气。

  太微不需要适应,她早就融入这个家庭了。

  「爹爹,给您!」

  长女星沙把一碗粥放在他面前,星沙是独孤老太太起的名字,但李邺并不满意,独孤老太太的怪癖,喜欢用星辰给独孤家的女孩儿起名,用地名给独孤家的男孩儿起名,晋阳、饶阳、平阳一堆,最要命是,老太太不管辈分,都统统按照她的癖好起名。

  其实大家都不满意,但又不敢不从,只得捏住鼻子认了,但李邺可不认,他不是独孤家的人,他可不想女儿和母亲都是星辰的名字,所以独孤老太太去世后,李邺就把星沙当是女儿的小名,重新给她起了官名,叫做鹿苹,源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次女瑶光也改名叫鹿蒿,三女秋河改名为鹿芪,其实秋河这个名字不错,李邺有点犹豫,不过如果不改名,会让杨玉环不舒服,毕竟秋河是抱养的女儿,如果不改,会让杨玉环以为自己歧视三女儿。

  杨玉环并不在意名字好不好听,关键是秋河和两个姐姐一样的名字,杨玉环就不会感到歧视。

  李邺最心疼大女儿,她原本很调皮,是个疯丫头,但读书后,她变得文静懂事,居然主动给父亲盛粥,这让李邺很是欣喜。

  李邺爱怜地搂住女儿肩膀问道:「喜欢读书吗?」

  鹿苹点点头,「我喜欢绘画,先生就教我绘画,先生还夸我有天赋?」

  「那你不喜欢什么呢?」

  鹿苹撅起小嘴道:「我不喜欢背诗。」

  李邺哑然失笑,女儿和自己一样,都不喜欢背诵。

  「宝贝画好了画,总要写几句配景的诗文吧!这个时候现翻书不一定找得到,脑海里忽然跳出来的才是最好诗文,这就是背诗的重要性了。」

  李邺循循诱导教育女儿,但小娘子却不买账,「我让爹爹帮我配诗不就行了?」

  「这」李邺一时哑口无言。

  旁边妻子新月笑得花枝乱颤,她忍住笑道:「去吧!让爹爹吃早饭。」

  鹿苹下去了,新月忍住笑意,对丈夫道:「夫君的教育方式我已经用过了,小家伙就说,让娘替我配诗,就当是娘和我一起画的,所以还是先生管得住她,必须背诗,背不出来就用戒尺,她就背出来了,还背得不错。」

  李邺点点头叹道:「父母当然是宠孩子。」

  吃罢早饭,李邺和往常一样去官房了,作为主公,他几乎没有假期。

  太微却有点不好意思,她担心几个姐姐问她昨晚之事,很显然,大家都好奇地想知道。

  好

  在杨玉环提出打一圈麻将,掩盖住了尴尬气氛,大家欣然前往棋牌房,这就是家里有四个老婆的好处,可以随时凑齐一桌。

  今天是正月初七,有是正式上班的第二天,但过年的气氛还在,所有人都比较懒散,这也很正常,就算是机器也有生锈的时候,何况人还不是机器。

  李邺此时在参谋房的沙盘前,注视着沙盘上的洛阳和河北,前天雷万春率领五万大军和三万头骆驼出发了,浩浩荡荡前往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