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26章

作者:高月

  他其实也是想亲眼看一看李邺,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强大。

  而这一刻,魏纪中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个目光如刀一样年轻王爷才是大唐天下未来的主宰,自己能得到这个机会站在他面前,自己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

  可是这又意味着对主公的背叛,他内心一阵挣扎,对未来前途的渴望最终融化了他对田承嗣的忠诚,他鼓足勇气低声道:“殿下能否给卑职一个机会?”

  “田使君正是此意,田使君说,看得出殿下没有赶尽杀绝的意图,那不如谈一谈怎么收场?”

  魏丰笑了起来,“只要田承嗣退了,李宝臣独木难支,他也会老老实实撤退,殿下不用担心。”

  李邺没有跟随李宝臣北上,他命令席万里率一万骑兵远远跟随李宝臣,直到他退出邢州。

  不多时,亲兵将魏纪中领进了行军帐,魏纪中躬身行礼,“在下魏纪中,是魏博节度使田使君帐下幕僚,参见齐王殿下!”

  但这一丝愧疚只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随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先生回去告诉田承嗣和李宝臣,第一,我要他们秋毫无犯退出相卫四州,第二,我只给他们五天时间,从明天早上算起;第三,回去告诉李宝臣,如果他不接受我的方案,想继续强占洺州和邢州,我会输送给朱滔一万桶火油,让他好好再尝一尝烈火焚城的滋味。”

  “李宝臣会听他的话吗?”李邺又问道。

  魏纪中加快速度,向等候着自己的手下和马匹走去

  李邺独自在帐内研究沙盘,虽然魏丰做谋士很不错,但李邺决定还是把他留给雷万春,雷万春容易头脑发热,确实需要这么一个冷静睿智的幕僚在身边。

  “正是!是李辅国的安排,田承嗣为了赚李辅国的人情,实际上他和皇长孙没有任何交集,同时也是为了嫁祸给李希烈,让朝廷先对李希烈下手,这是田承嗣最擅长的手段,一举两得。”

  李邺从彭海盐那里便知道,李适根本不是李希烈刺杀,只是被人栽赃,他就怀疑是田承嗣,虽然田承嗣没有刺杀李适的动机,但李辅国有,李辅国借田承嗣的刺客下手,那就顺理成章了。

  “去吧!到时自然会有人来找你。”

  李邺笑着点点头,“如果先生不愿见他,可以先回避!”

  刚说到这,帐外有亲兵禀报,“启禀殿下,田承嗣派幕僚魏纪中求见!”

  他开始觉得自己效忠田承嗣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李邺很清楚,李宝臣最大的威胁就是北面的朱滔和朱泚兄弟,谁让他趁幽州内乱,强占了属于朱氏兄弟恒州和定州?

  相信一万桶火油如果落在朱氏兄弟手中,足以让李宝臣夜里睡不着觉。

第1043章 收复四州

  进入了魏州境内,田承嗣稍微安心,他见天色已晚,便下令军队就地驻营休息,又派人去附近村落买一些猪羊。

  大帐内,长子田维担忧地对父亲道:“李邺如此强势,将来他如果上位,怎么可能放过我们?相比之下,孩儿觉得现在的朝廷更适合我们生存。”

  田承嗣叹口气道:“你说的话也有道理,为父何尝不知道?时也运也,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清,眼下扩大地盘,积累实力才是王道。”

  田维小心翼翼又道:“孩儿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开始关注齐王,向长安派出情报探子,了解李邺的一举一动,将来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应对之策!”

  儿子这个建议不错,田承嗣点点头,“你说得对,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情报很重要,这件事你来负责,先安排商人经商,了解长安的大众情况,然后再一步一步深入,切不可急功近利,被他们内卫发现。”

  “请父亲放心,孩儿绝不会大意。”

  在田承嗣军队返回魏州的同一时刻,李宝臣率领军队也抵达了邢州,目前邢州由李宝臣的兄弟李宝正率领一万军队驻扎。

  听说兄长要撤出邢州,李宝正大感愕然,他急道:“李邺不过是威胁而已,兄长被他几句话威胁就认怂,传出去会被人笑话,我们占据邢州,我不信李邺会为一个邢州大动干戈,他的后勤补给什么都不方便,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他的骑兵能坚持多久?说得难听一点,几万匹战马,一天都会坚持不下去。”

  李宝臣摇摇头道:“你太小看李邺了,他根本不会出一兵一卒,就能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李宝正愣住了,“兄长这话什么意思?”

  “你看不懂形势啊!”

  李宝臣叹了口气,“这次在卫州,你那个岳父差点把我卖了,你知不知道?”

  李宝正茫然地望着兄长,李宝臣又道:“李邺率大军杀来时,田承嗣明明知道是李邺的军队,却没有告诉我,让我以为是朝廷的军队,准备迎战,对方可是五万骑兵啊!幸亏李邺不想灭我,放了我一马,给我下了战书,我才侥幸逃过一劫。”

  “但田维也在啊!田承嗣不怕儿子也被灭吗?”

  “田承嗣派人通知他儿子紧急撤军,他连儿子也隐瞒了,就是怕他儿子说漏嘴,你明白了吗?田承嗣是想借李邺的军队灭了我。”

  说到这,李宝臣心有余悸道:“后来田维告诉我,他父亲要求他五天后撤军,我才明白了田承嗣的险恶用心,他一直怂恿我去攻打莫州,就是要把朱氏兄弟的祸水先引到我这里来,说不定是想联手朱滔灭了我,瓜分我的地盘。”

  李宝正倒吸一口冷气,“所以大哥决定撤军!”

  李宝臣点点头,“伱现在明白了吧!我并不是怕李邺,我怕的是田承嗣和朱氏兄弟联手,而李邺也看得很透彻,他说要给朱滔一万桶火油,就是在威胁我,如果我不服从他的安排,他就会利用朱滔和田承嗣来对付我。”

  “我明白了,我支持大哥撤军!”

  “立刻撤退吧!”

  想了想,李宝臣又叮嘱道:“注意维持好军纪,我不希望李邺找到攻击我的借口。”

  “我一定照办!”

  当天晚上,李宝臣兄弟也率领三万军队撤离了邢州,向冀州方向撤退了。

  李邺此时却在黎阳仓,在信任副管事曹山的陪同下,查看物资的情况。

  一间库房打开,库房很陈旧了,里面堆积的物资更是陈旧,都是旧皮甲和皮盔,足有十几万套,层层叠叠,堆积如山,很多都生霉了。

  “这应该是开元年间的盔甲,殿下请看这个!”

  曹山拾起一块入库牌子,李邺接过细看,是块木牌子,上面斑驳看不清,但仔细看,还是大致辨认得出,开元七年入库。

  “是有些年头了!”

  曹山很巴结齐王,爬上去拎下一捆皮甲,打开给李邺细看。

  李邺接过一件皮甲,仔细打量一下,下端到膝盖,皮甲虽然长满霉斑,但很完整,而且霉斑可以刷掉。

  李邺又稍稍用力扯一下,缝线都朽了,纷纷脱落,但皮子却很结实。

  “不错,可以翻新!”

  这些翻新皮甲当然不是给正规军使用,而是给民团士兵使用。

  “都是皮甲,没有铁甲吗?”李邺又问道。

  “有铁甲,在另外两座仓库内,而且数量不少,比皮甲还多,锁子甲、鱼鳞甲、明光铠都有。”

  李邺又来到另外一個大仓库,里面各种兵器同样堆积如山,至少有几十万件之多,不过兵器基本上都有损坏,只能回炉后重铸,也是开元年间入库的兵器。

  那是大唐最繁盛的时候,难怪这些旧兵器朝廷看不上了。

  “启禀殿下,这样的兵器仓库有十几座,大概算下来有三百多万件旧兵器,朝廷的旧兵器基本上都堆在这里。”

  “其他人没有兴趣?”李邺笑问道。

  曹山摇摇头,“反正朝廷没有兴趣,安禄山也来看过,他也没有兴趣,听说史思明倒是很有兴趣,但后来也不了了之,估计因为都损坏了,要是崭新的兵器,早就没有了。”

  李邺心中迅速估算一下,重新回炉一般要折损两到三成左右,就算折损三成,那还剩下七成,那就是两百多万件兵器,有了这三百多万件旧兵器,他可以不用再耗用铁铸造兵器了,可以用来铸造农具,促进农业的发展,意义非同小可。

  李邺的心热了起来,这可是战略物资啊!

  想到还几百万斤铜铁,他心中更加急切和期待,连忙问道:“还有铁锭和铜锭在哪里?”

  “就在前面,殿下请跟我来!”

  两天后,上千艘货船抵达黎阳仓,开始将旧兵甲和铁锭、铜锭等物资搬上船,光铁锭和铜锭就有数百万斤之多,一趟可走不完,李邺又下令用皮筏子参与搬运。

  好在三门峡的水下礁石已经被炸毁,船只都能顺利通过,十天后,李邺和薛嵩告辞,率领大军返回了长安。

  消息早已经传到了洛阳,让天子李亨心中很不是滋味,居然没有一次激战,不死一兵一卒,就把藩镇军队赶出了相卫四州,简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亨有点后悔了,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朝廷出兵六七万人,一样把田承嗣和李宝臣的军队赶出相卫四州,何苦要去求李邺?还白白欠他一个人情。

  ——

  【今天老母亲脚痛,给她去买药,折腾了一个下午,不好意思,今天还是两更,明天三更!】

第1044章 两座县城

  李亨负手站在窗前,铁青着脸听取兵部侍郎柳浑的汇报。

  “启禀陛下,齐王从黎阳仓共运走旧盔甲三十万套,损坏兵器三百二十万件,粗铁四百万斤,粗铜两百万斤,大概就是这些。”

  “你忘记粮食了?”李亨冷冷道。

  “启禀陛下,微臣特地核实,他们没有拿走粮食,黎阳仓的四十万石粮食安然无恙!”

  听说李邺没有拿走粮食,李亨的脸色稍微和缓一点,当即喝令道:“立刻安排,把黎阳仓的粮食全部运到洛阳来!”

  “微臣遵旨!”

  柳浑行一礼,起身退下去。

  李亨又对站在一旁的裴遵庆道:“朕原本是希望李邺能全歼入侵相卫四州的藩镇军队,但他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让田承嗣和李宝臣的军队全身而退,朕很不满意,李邺还擅自搬运走了黎阳仓的物资,让朕更是无法接受,所以朕不打算把晋江县和东海县交给李邺了。”

  裴遵庆大惊失色,连忙道:“陛下万万不可这样做,之前的约定是要求齐王收复相卫四州,但具体怎么收复我们不管,齐王不愿大动干戈,给百姓带来兵灾,采用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这其实是好事啊!陛下出尔反尔,恐怕会严重影响双方的关系。”

  李亨冷冷道:“擅自运走黎阳仓的物资难道就不影响关系?”

  “陛下,那些废旧兵甲开元年间就堆放在黎阳仓内,实际上就像垃圾一样,连军器监都不愿处理,齐王把它们运走,朝廷并没有什么损失,尤其他没有运走粮食,他完全可以用补偿军粮的名义把粮食运走,但他还是把粮食留下,足见他顾全大局,请陛下明鉴!”

  崔涣也提醒道:“倘若陛下失信,恐怕齐王会自己派军队去取,那时就不是两个县的问题了。”

  杜鸿渐也道:“微臣一直很担心,如果齐王以讨伐叛逆为名,剿灭李希烈,占领了江淮,会不会彻底切断我们和江南的联系?微臣能想到,对方也能想到,陛下最好不好给他们找到出兵理由,两个小县而已,陛下出尔反尔,影响了声誉不说,还会给对方找到出兵借口,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亨只是说说气话而已,李邺出工不出力,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他心中十分不满,他当然知道为两座小县出尔反尔,会得不偿失。

  见众人强烈反对,他只得点点头道:“就这样吧!通知对方进奏院,让他们齐王去接手东海县和晋江县。”

  停一下李亨又补充道:“明确告诉对方,这不是划给齐王府的土地,这是朕赏赐给齐王个人的封地。”

  李亨打了一个擦边球,两個县封给齐王李邺个人,实际上还是属于朝廷。

  从卫州返回长安很近,李邺回到长安第二天,便接到朝廷的消息,天子已经同意把东海县和晋江县转交给自己。

  李泌对李邺笑道:“这两座县是天子赏赐给殿下个人的封地,和齐王府无关,天子还真是小心眼啊!”

  李邺淡淡笑道:“要看对什么人了,他封给手下大臣,确实是换汤不换药,但封给我了,那就和封给齐王府没有区别,县官肯定要效忠我,若不效忠我,我就直接换掉,换上新的县官,然后州刺史想过来巡视,得先向齐王府申请,若胆敢擅自闯入,那就别回去了。”

  “殿下要驻军?”

  “那当然,不仅要驻军,还要大量囤积粮草物资,还要购买添置大型船只,现在朝廷无暇顾及沿海,这恰恰就是我们的机会。”

  李泌沉思片刻道:“卑职知道江都和明州各有一支朝廷的水军,基本上处于一种半休眠状态,闲置无用,而且船只都是开元天宝年间留下的大船,几乎都是三千石以上船只,五千石和一万石的大船不在少数,如果殿下能把它们搞到手,确实是一个机会。”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我就在打它们的主意,不过我要先搞到港口,有了基地,再想办法搞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