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段秀实告退走了,李邺回到书房,在微型沙盘前沉思不语。
他了解天子李亨,天子对自己戒心很深,不到迫不得已,他绝不会向自己求援出兵。
如果天子不肯向自己求援,那么解决即将爆发的相卫之战只有一个办法,和李正已和解,怂恿李正已出兵棣州,直插田承嗣的后背,逼田承嗣撤军。
然后郭子仪军队撤回来,支援相州和卫州,这样就能保住薛嵩,可以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李邺依旧在负手沉思,这里面会有多少自己的利益?
正如李邺预测,田承嗣和李宝臣在联姻后没有多久,两人便同时发动了对薛嵩的进攻,田承嗣率领三万魏博军进攻相州,李宝臣同样率领三万成德军攻打邢州。
这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瓜分方案田承嗣吞并相州和卫州,李宝臣吞并洺州和邢州。
这也是田承嗣把冀州让给李宝臣的意义所在,相州和卫州平原辽阔,土地肥沃,而洺州和邢州山区比较多,面积也稍小。
薛嵩只有两万军队,面对对方六万大军的强势进攻,两万军队根本无力抵抗,连战连败,短短几天时间,薛嵩便丢掉了邢州、洺州和相州,军队损失大半。
他率六千军队撤退到卫州汲县,汲县是卫州州府,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而深,易守难攻,再加上薛嵩撤退时,从黎阳仓运来大量粮食,使他能够坚守几个月没有问题。
薛嵩一面动员城内百姓参军,一面派人赶往朝廷情急求援。
田承嗣和李宝臣联手进攻薛嵩也同样震动了朝廷,一旦田承嗣夺取卫州,和洛阳的直线不到三百,只隔一条黄河,田承嗣可以从水路直接杀进都畿道。
天子李亨急了,紧急召见重臣商议对策。
裴遵庆率先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要援助,微臣建议立刻出兵三万进怀州,从侧面支援汲县。
不料裴遵庆的方案却遭到了鱼朝恩的反对。
“我想提醒裴相国,整个都畿道的兵力只有八万,而守卫洛阳至少要五万军队,其他三万军队都在守卫重要关隘,东面的汜水关,西面的函谷关和陕县,南面的伊阙关,北面的河阴等等,其实这三万军还远远不够,光陕县和函谷关就用去了两万人。
裴相国一句话不费力,调三万人去怀州,那洛阳的关隘就没有军队守了,如果调守卫洛阳的军队去,洛阳只剩下两万守军,我们夜里都会睡不着的。”
虽然鱼朝恩让人憎恨,但他这番话却有道理,天子李亨立刻否认了裴遵庆的建议。
“都畿道的八万军无论如何不能动,我们再想别的办法吧!”
相国崔涣道:“陛下,要不然让田神功派军支援.”
“不行!”
不能崔涣说完,李亨一口便否定了,“河东一共只有五万军队,云中防御回纥需要三万军队,雁门关和井陉各有一万军队,根本抽不出军队支援。”
就在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韦阁老紧急求见,他说有破敌之策!”
第1036章 两个方案
不多时,韦见素走进了御书房,躬身行一礼道:“陛下可是为相卫之事忧心?”
天子李亨点点头,“一点没错,朕确实为此烦恼,爱卿可有好的建议?”
“陛下,微臣今天收到一封齐王的快信,他在信中提到两个方案,请陛下过目!”
李亨连忙接过信细看,果然是李邺写来的亲笔信,李亨看完信,脸色颇有点复杂。
裴遵庆忍不住问道:“陛下,齐王怎么说?”
李亨缓缓道:“他说田承嗣和李宝臣联姻,他就知道这二人是要联手夺取相卫四州,他提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是他愿意以朝廷军队的名义出兵八万,从蒲津关出兵怀州,击败田承嗣和李宝臣,恢复朝廷的相卫四州,作为交换条件,他想问朕要海州的东海县和泉州的晋江县,他想要两个海港做海外贸易。”
众人听得有点呆住了,崔涣又问道:“那他的另一个方案呢?”
“他的另一個方案,就是建议我们和李正已讲和,把郭子仪的军队撤出来,北上支援薛嵩,李正已很可能也会出兵棣州,背刺田承嗣,田承嗣就会不得不撤军。”
鱼朝恩笑道:“陛下,第二个方案不错啊!棣州本来就是李正已的势力范围,被田承嗣抢走了,吃这么大的亏,李正已岂能善罢甘休?让他们自相残杀不好吗?”
李亨点点头,又问裴遵庆道:“裴相国的意见呢?”
裴遵庆躬身道:“陛下,微臣支持第一个方案!”
李亨一怔,“为何第二个方案不好?”
裴遵庆冷冷道:“朝廷怎么能和藩镇讲和?那岂不是承认他占领了齐、密、莱、登四州合法了吗?”
崔涣也道:“微臣也支持第一个方案,就算田承嗣吐出相卫二州回撤,那洺州和邢州怎么办?不如让齐王出兵,就算灭不了河北藩镇,也能狠狠教训他们的嚣张气焰。“
这时,杜鸿渐也道:“陛下,微臣也支持裴相国的意见,如果齐王能击败田承嗣和李宝臣,也能敲山震虎,逼李正已吐出齐密四州。”
李亨有点动心了,他吩咐道:“把地图拿来!”
片刻,两名宦官拿来一份大唐地图,铺在御案上。李亨仔细看了看海州,他忽然发现,东海县竟然是一座岛。
“东海县悬于海外?”
元载点点头,“陛下,微臣年轻时游学去过东海县,它确实悬于海外,和陆地有一条很狭窄的海峡相隔,对岸是朐山县。”
“东海县有多大?”李亨又问道。
“就和一个普通县的地域差不多,包括乡村,而且中间都是山,只有沿岸一圈可以利用。”
李亨又看下方的泉州晋江县,那里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海港,叫做刺桐港。
李邺要这两地,确实是为了做海外贸易,还好,他没有要大唐第一港,广州港,也没有要江南大港明州港。
想到这,李亨点了点头,“就采用方案一,按照他信上的条件来实行,朕唯一的条件,他们必须以朝廷军队的名义出战!”
李亨当即下了一道旨意,命人十万火急送往长安。
朝廷抗疫的大本营设在陈州的项城县,李岱率领数十名官员,几百名医师和上万军队进行防疫。
长安运来的第一批粮食物资已经送到项城县,李岱和所有人一样,戴着口罩,手上也戴着鹿皮手套。
口罩和手套是长安送来的最及时、也是最重要的防疫装备,深得医师们的赞许,太实用了。
李岱当即拿出数千匹细麻布,组织数千女子缝制口罩。
首先是要把军队疫情控制住,李岱下令扎了四座大营,一座健康营,一座缓冲营,一座观察营,一座疫病营。
目前军队感染疫情人数大概是六千人,和病人有接触的士兵有三万人左右,其他都是健康士兵。
很多医师都参与过天宝十二年亳州大疫的救治,都有经验,病人上吐下泻,头痛腹痛,浑身乏力、干咳、身体发烧,病情完全一样,还是伤寒。
天宝十二年的疫情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次淮河发水,疫情又出来了。
药材有限,但老姜很多,所有健康的士兵每天都喝姜汤,要用石灰水洗手,要喝开水。
最严格的是观察营,三万多士兵每人蹲在一个石灰画的圈里,有点像画地为牢,每天有人来送饮食,并观察情况,根据经验,只要三天内没有发病,就可以视同没有被感染,送去缓冲营居住。
缓冲营则住在帐篷内,十人一帐,再呆三天,都没有发病,就可以回归健康帐了,如果有人发病,病人去疫病营,同帐其他人返回观察营。
但运气还不错,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漏网之鱼。
这天下午,李岱匆匆来到颍州汝阴县以南三十里处的民营内,这里是整个疫病最严重的地区,有二十余万人,包括颍州本地人和淮河对岸寿州逃难来的百姓。
战争暂时停止,李希烈率军撤退去了庐州,百姓们自发搭建了一座浮桥,无数难民向颍州涌来。
为了让颍州百姓不北窜,朝廷在汝阴县扎下十几座大营让百姓临时居住,并每天赈粥。
治疗也和军营一样分级管理,分成疫病营,缓冲营和健康营。
相对于军队的井然有序,民营就显得十分混乱,很多家庭都不愿分开,要和亲人呆在一起。
不断有全家人一起感染,被送回疫病营。
疫病营内到处哀嚎遍野,不断有大车拉着死去的人,送去焚烧区火化,连着死者的个人用品一起烧掉。
李腾空带着数百名道士在忙碌救助染病的人,他们用大锅熬制药汤,用柴胡、麻黄、桂枝和甘草一起熬汤,很多病人病情都有好转,虽然还是乏力,但上吐下泻止住了。
好转后就去另一边居住,开始喝粥,很浓稠的粥,调养身体。
这时,一名女徒弟拉了一下师父李腾空,指指远处大帐,李腾空见远处有人向自己招手,便起身走过去。
李腾空在大帐门口洗了手,把口罩和手套都扔进石灰水清洗消毒。
她走进大帐,却见兄弟李岱在帐中。
“五郎,你怎么来了?”
李岱笑道:“听说大姐在这边做得不错,我过来看看。”
李腾空喝了口热茶问道:“军队那边控制住了吧!”
李岱点点头,“已经控制住了,感染了六千四百余人,死亡两千多人,我们的观察营已经没有人了,健康士兵都撤去宛丘,我们的防疫也开始转到颍州这边了,听说大姐药很有效果,能推广一下药方吗?”
第1037章 取舍之间
李腾空笑了笑道:“方子很简单,就是柴胡、麻黄、桂枝和甘草熬药汤,每天喝三次,一般三天就能见效,主要是吐泄停止,然后继续喝药调养,我们已经耗用了上万斤药材,希望官府赶紧接手。”
李岱眉头一皱道:“大姐哪里来的这么多药材?”
“你儿子给了我十万贯钱,我们从江南和荆襄购买药材过来。”
“原来如此!”
李岱点点头又问道:“板蓝根和金银花有用吗?我们有很多。”
“当然有用,用来熬汤,让没有感染的人每天喝它,有一定预防作用,还有就是喝开水,用石灰水勤洗手,最好能带口罩,最需要就是口罩。”
“口罩我已经安排人缝制了,过两天就有大批送来,大姐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还有就是隔离营、观察营和健康营太少,尤其是观察营,二十几万一批批去观察,几十万人,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们?”
“我明白了,我现在就加大力度。”
李岱当即下令搭建更多的观察营和健康营,健康的人都送去陈州。
中原的防疫在如火如荼进行,这一次疫病发现得早,朝廷应对及时,更重要有长安那边的全力支援,保证了药材充足,再加上很多医师和病人都经过天宝十二年的大疫,都有经验了,各县各乡各村都组织民团在官道上拦截,不准任何人入境。
虽然有点过份,但确实是血泪教训的总结,应对十分有力,所以疫病没有传播扩散,主要发生在颍州,亳州和陈州也有一点,主要在南部零星发生,没有大面积扩散。
这时,朝廷的注意力转到了河北,河北战事已接近尾声,田承嗣和李宝臣大军推进迅速,完全占领了相州、洺州和邢州,最后的卫州只剩下一座汲县,被四万田李大军包围。
田承嗣现在根本就不理睬朝廷的态度,惹他恼火了,下次连怀州一起夺取。
此时,天子李亨只能眼巴巴等着李邺的出兵,目前李邺出兵到哪里了,他一点消息都没有,让他着实焦虑不安。
李邺亲自率军八万人同样推进迅速,大军已经进入怀州,粮食后勤补给是利用五百艘千石车船从黄河上进行补给。
车船当然是从陇右调过来,李邺大军从陇右出发来长安的同时,五百艘车船也同时从金城县沿着黄河出发了。
这天傍晚,李邺率领大军抵达温县,远远便看见了在黄河边扎下大营,船队提前一天抵达温县,随船的五千士兵将帐篷和粮食运上岸,扎下营帐。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