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91章

作者:高月

  大概是去年夏天,他们五个人带着一百多名武士在东大街喧嚣吵闹,正好遇到一队金吾卫,双方随即爆发冲突,听说金吾卫死了七人,伤二十余人,武士也死了十几人,伤数十人,事后当值的金吾卫将军卢广安被撤职,朝廷便给五人每人一块夜行金牌,对他们妥协了。

  后来他们夜里带着上百人随意出行,金吾卫也不敢管他们,藩镇党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名的,他们动不动就杀人为乐,狂妄嚣张之极,朝廷也不敢管,连太子洗马王赞的妻女都被他们抢走过,被凌辱不说,还打成重伤,最后也不了了之。”

  “绥靖妥协只会给朝廷带来更多的耻辱!”

  独孤明长长叹了口气,又对二人道:“这次被他们杀死长孙家五郎,应该是长孙泰,左骁卫将军长孙全绪的儿子,确实有点麻烦大了。”

  这时,管家走到堂下道:“老爷,大老爷派人过来,请您去主府一趟。”

  独孤明心知肚明,必然就是长孙家的事情来了。

  他想了想道:“这件事我觉得很重要,你们还是及时向齐王殿下汇报。”

  张覃点点头,“感谢驸马提醒,我们明天一早就发鹰信去陇右。”

第977章 太白楼案

  独孤府贵客堂上,长孙南方和独孤烈都沉默不语,长孙家三兄弟,大哥长孙南方有拥立之功,封爵延安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没有出任实职,老二长孙全绪,目前出任左骁卫将军,老三长孙孝卫官任河东节度府判官。

  子辈有七人,五郎长孙泰是长孙全绪的三子,目前在国子学读书,是长孙家唯一学文的子弟,他准备过两天请客,所以今晚带着管家去太白酒楼订一间雅室,没想到遭遇无妄之灾,被李晃极其残忍地杀死。

  长孙南方满脸愤恨道:“在他们眼中,杀人就跟宰羊一样,王法还不如废纸,废纸还可以擦屁股,王法屁都不是,这次长孙家绝不忍,如果朝廷不杀这帮恶魔,那我来杀,如果关陇其他世家都不愿帮助长孙家,那一切后果我们自己承担!”

  独孤烈叹口气道:“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这帮恶魔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愤怒,但兄长也不要急,事情发生了,我们肯定要讨回这个公道,独孤家和长孙家同气连枝,长孙家遇到不幸,独孤家绝不会袖手旁观。”

  独孤烈的表态让长孙南方心中舒服了一些,他点点头,“我只是想做好最好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会是什么,长孙家主真的考虑过?”

  独孤明快步走上贵客堂,向大哥行一礼,又对长孙南方道:“太白酒楼发生的事情我刚刚听说了,很残忍,令无比人愤恨,长孙五郎被残杀,独孤家感同身受,我们绝不会咽下这口恶气,但我们也要知道对方究竟是什么人,竟敢当街杀人,还能逍遥法外?只有知己知彼,冷静理智,精心策划,才能赢得一个最好的结果,而不是最坏的打算。”

  长孙南方摇摇头,“我很清楚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确实很重要,关系到河北稳定,所以朝廷才会对他们不断妥协忍让,但这帮恶魔就可以肆无忌惮杀人奸淫,像他们父辈一样无恶不作吗?昨天掳掠大臣的妻女奸淫残害,朝廷忍了,今天又杀了关陇世家的子弟,朝廷还是要忍,那明天他们想当皇帝,杀皇子皇孙,朝廷还要不要忍?说到底,还是长孙家不重要,我不想说那么多废话了,就一句话,独孤家帮不帮我?要帮的话,怎么帮?”

  独孤烈和独孤明对望一眼,独孤烈沉声道:“我来出面,召集关陇贵族联名声讨,强烈要求朝廷严惩凶手!”

  长孙南方默默点头,“感谢独孤家主鼎力相助,如果还是不行,我们只能做最坏打算了。”

  “长孙家主的最坏打算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吗?”独孤明问道。

  长孙南方缓缓道:“血债血还,大不了长孙家族迁徙去陇右!”

  长孙南方走了,独孤烈负手走了几步,对独孤明道:“这几个恶魔的存在未必是坏事?”

  独孤明冷笑道:“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把朝廷懦弱无能彰显无遗,让人对朝廷彻底失望!”

  独孤烈迟疑一下道:“如果长孙家真的迁去陇右,那对朝廷,对陇右都会是一个重大事件。”

  独孤明清楚兄长的意思,他笑了笑道:“我们还是要全力帮助长孙家,实在帮不了也没办法,至少我们尽力了,长孙家也不会指责我们,不会影响两家的关系!”

  独孤烈点点头,“我明天晚上就召集关陇世家,但还麻烦三弟明天上午去县衙和州衙询问一下案情。”

  “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就去县衙看看。”

  次日上午,独孤明先来到太白酒楼,太白酒楼还没有开门,他在周围走了一圈,发现没有任何人谈论昨晚杀人事件,这让独孤明有点奇怪。

  这时,他见太白酒楼的虞掌柜从大门里出来,便立刻吩咐手下一声,两名手下跑了上去。

  不多时,虞掌柜被带到隔壁的武德酒楼,武德酒楼是独孤家的产业,一直在和太白酒楼争夺长安第一,彼此都比较熟悉。

  虞掌柜走进雅室,看见了独孤明,连忙上前行礼,“小人参见独孤家主!”

  独孤明笑问道:“昨晚贵店发生了杀人事件,怎么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官府来过了吗?”

  虞掌柜苦笑一声道:“赵县令亲自带人来处理,但又有什么用,明明凶手就在对面的百花院,他们也不敢去抓捕,只能压制住消息,大家都不敢说这件事,周围很多店铺也不知情。”

  “他知道是李晃所杀吗?”

  “他只是说,没有证据和证人证明是李晃本人所杀,小人估计他是想和稀泥。”

  “你们没有证人?”

  虞掌柜摇摇头,“事情发生在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梯上,小人当时在三楼安抚两名被他们欺凌的卖唱歌姬,二楼酒客也跑得差不多了,几名酒保也尽量远离他们,整个楼梯上都是他们的人,说找证人,真的没有,”

  独孤明知道,唯一的证人就是廖华,但廖华不可能出来作证,这会影响齐王的部署。

  他便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虞掌柜行一礼走了,独孤明想了想,决定还是去县衙问问情况。

  很快,独孤明来到了万年县衙,县令赵升亲自出来迎接。

  两人来到后堂坐下,赵县令又令人上茶。

  独孤明开门见山道:“不知昨晚太白酒楼杀人案,赵县令查到什么结果了?”

  县令赵升着实头大,一边是藩镇子弟,一边是关陇贵族,都是他惹不起的。

  “卑职基本上可以判定,案件的起因是长孙泰上楼时和李晃撞了一下肩膀,双方发生争执,然后在长孙泰就被杀了,就是没法确定是谁杀的,究竟是李晃,还是李晃的手下,还是其他武士下手。”

  “县令就没有想过抓李晃来县衙询问?”

  赵升苦笑一声,“我这县衙几十名衙役,还不够他们一顿狠揍,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他们打了,上次王洗马的案子,赵捕头被他们打断两条腿,现在还躺在家里呢,谁也不敢去啊!”

  “那县令打算怎么办?”独孤明又冷冷问道

  “这个案子不是卑职能审,案子已经上报京兆府,请京兆府定夺!”

第978章 联名告状

  京兆府一样无计可施,将案子推给了刑部,下午时分,独孤明从刑部回来了。

  “这个案子刑部倒是受了,但他们说积案太多,暂时还顾不上。”

  独孤烈眉头一皱,“那要到什么时候?”

  “我看了他们的编号,至少要三个月或者半年后,才会轮到这个案子。”

  独孤烈明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拖的策略,拖到三五个月后,已经没有人关注了,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案了事,从古至今的官府都很擅长这一招。

  “没办法,只能联名诉求了!”

  当天傍晚,二十六家关陇士族齐聚独孤府,为长孙家的不幸遭遇声张,他们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写下了要求严惩杀人罪犯的诉求书,由二十六家家主签名。

  表面上看是为长孙家族打抱不平,但实际上是为他们自己的命运担忧,随着独孤烈、元素和长孙南方三大关陇世家领袖的退职,他们更加被边缘化,朝廷中已经没有任何高官能代表他们的利益。

  这次长孙泰被杀,使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各個家族都摒弃了以往的恩怨,迅速达成一致。

  哪怕是蚂蚁抱成团也有不俗的战斗力,比如农民起义,何况是曾经统治隋唐两朝的关陇贵族,哪怕关陇贵族衰落成了关陇士族,也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二十六家关陇贵族的联名书很快摆上了天子李亨的御案。

  李亨不敢怠慢,当即召见五名相国以及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主官,前来御书房一起议事。

  李亨将联名书重重扔在桌上,“你们看看吧!长孙全绪的儿子在太白酒楼被李宝臣的儿子割喉而死,不知道还以为他们争风吃醋,抢女人发生了矛盾,实际上根本就不认识,连话都没有说过一句,就因为楼梯稍窄碰撞了一下,就拔刀把别人杀了,这像话吗?这简直就是恶魔,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众人都没有吭声,李亨又询问刑部尚书杜鸿渐道:“刑部对此事一无所知?”

  杜鸿渐连忙道:“回禀陛下,这是前天刚刚发生之事,微臣尚不知情,微臣回去立刻调查。”

  这时,左相李岘道:“陛下,李宝臣的儿子微臣倒是听到一些传闻,他和其他几个藩镇的人质整天在一起鬼混,自称藩镇党,在长安胡作非为,令人闻之色变,上次王洗马的妻女上香途中被他们掳掠侵害,至今神志未清。

  这次杀死长孙全绪的儿子看似一个偶然事件,其实是必然的,不是长孙家,就是其他大臣家的孩子被害,所以微臣上次建议把他们五人软禁起来,这次微臣再次呼吁,必须要将他们束缚起来,否则还会有更大惨祸发生。”

  提到藩镇党,天子李亨脸上立刻装作一副恍然的模样,“朕想起来了,杀死金吾卫的那群人不就是他们吗?”

  “陛下,就是他们,他们作恶多端,早就该被软禁起来,陛下,下决心吧!”

  怎么可能把他们软禁?签署合约中有明确了不允许监禁或者软禁人质。

  李亨半晌道:“把他们约束起来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这个案子该怎么办?”

  右相裴冕道:“陛下,微臣建议先了解一下案情,毕竟陛下看到的只是一面之词。”

  李亨点点头道:“这件案子由刑部主导,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联合调查,三天后朕要结果。”

  这是二十六家关陇士族联合上书的案子,李亨必须要给他们面子,所以动用了三司审案,同时三天内出结果。

  众人散去了,李亨沉思片刻,让宦官韩奉恩去把李辅国请来。

  很快,李辅国匆匆赶来,躬身行礼,“老奴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阿翁看看这个!“

  李亨将联名书递给了李辅国,李辅国接过看了一遍,眉头一皱,“李宝臣的儿子,有点麻烦啊!”

  李亨点点头,“朕何尝不知道呢?刚才召集这么多人,也只是表示朕很重视这件事而已,如果要杀他,金吾卫事件时就杀了,何必等到现在?”

  “确实不好动,他是人质,杀了他,李宝臣会造反,也会引发其他几镇跟着造反,朝廷现在有没有能力平叛倒是次要的,老奴就担心李邺又找到出兵机会了。”

  宦官们都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一句话就能抓住要点。

  李亨深以为然,人绝对不能杀,不能因为人质事件将河北三镇逼反。

  “那阿翁有什么好的建议?”

  “陛下,办法就是那么几个,绕来绕去逃不掉。”

  “你说说看,什么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换人质,把这帮人送回去,换另一批人质来。

  第二个办法,让他们去道歉,去长孙家负荆请罪,请求死者宽恕,这其实是最好的办法,不过估计行不通,这帮家伙估计不会道歉。

  第三个办法,象征性的处罚,比如革职,罚俸,但长孙家族估计不会接受。

  第四个办法就是抓小放大,抓几个替罪羊宰了,然后陛下再安抚一下长孙全绪,提拔他为大将军,爵位上再补偿一下。”

  李亨对第四个方案很感兴趣,如果再和第三个方案结合起来,应该是最完美的方案,既可以给关陇士族一个交代,也不会杀人质伤及筋骨。

  还是李辅国最了解自己,能帮自己解决大问题。

  第二天,刑部侍郎畅璀和御史中丞敬羽便匆匆来到御书房,畅璀将一份报告放在御案上,“陛下,这是三司会审的结果,请陛下过目!”

  “这么快就出来了?”

  “回禀陛下,案情比较简单,万年县衙那边就充分了解到了。”

  “报告朕等会儿看,你们先说说案情。”

  “死者长孙泰,在国子学读书,明天是他弱冠诞日,他打算请客,便和管家去太白酒楼订一间雅室,管家去安排马车了,长孙泰上楼去找掌柜,正好在楼梯口遇到了藩镇党一群人从楼上下来,大概有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