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81章

作者:高月

  “已经从南面进入嘉州了!”

  白孝德当即道:“速去通知王都督,在玉津县一带拦截,我们骑兵也会全力配合,另外要提醒他,殿下不允许杀李璘和他的子孙。”

  一队斥候骑兵又调转马头疾奔而去,白孝德当即下令队伍集结,列队缓行。

  龙游县也就是今天的乐山,大渡河在这里注入岷江,水量变大,江面也变宽,不过水面也变得十分平缓。

  入夜,李璘的船队速度变慢了,缓缓在江面上航行,所有船只都挂上灯笼,以防止夜间相撞,一般夜里船队都要靠岸休息,但李璘不允许,他担心岸上有追兵,靠岸休息会被追兵袭击。

  就在这时,船队忽然停下来了,李璘在熟睡中被一阵大喊大叫声惊醒,忽然船身一晃,居然停下来了。

  他连忙披上衣服问道:“出什么事了?”

  一名宦官在外面禀报道:“王爷稍候,我们也在打听消息!”

  李璘心中着实不安,怎么回事?不会是遇到追兵了吧!

  这时,有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一名侍卫在船舱外急声禀报道:“王爷,前方江面上有船只拦截,听说数量很多,都是军船!”

  李璘顿时吓得面如土色。

第958章 优势在彼

  李邺之所以在击败李璘军主力后没有立刻追赶,便是他已得到消息,王汝孝的水军船队已进入巴蜀,水面有战船拦截,陆路有骑兵追杀,除非李璘能飞上天,否则他无路可逃。

  王汝孝年约五十岁,身材不算高,但异常壮实,他有三个儿子,个个都是水军骁勇之将。

  和季广琛不同的是,王汝孝为人比较踏实,没有脚踏两只船,他当年认定了李邺,便一直效忠至今,只是他比较低调,很少显山露水,但只要李邺需要,他就会立刻站出来,从送车船到陇右,从出兵支援洛阳等等,都表现出了他的认真、忠心的一面。

  他的忠心自然有收获,李邺第一次授予的十名县公,他就是其中之一。

  王汝孝带了两百艘战船,一万两千人,看起来兵力和李璘军相差无几,甚至船只还少了一百艘,但王汝孝的军队是真正的水军,个個都能跳入水中掀翻对方船只那种,而李璘军队只是普通步兵,很多士兵甚至不懂水性,两者有云泥之别。

  刚刚开战没有多久,李璘的船队便纷纷失去了控制,原因是船夫都跳水逃命去了,没有了船夫,李璘军船队只能在江面上打转,很快便被荆州水军战船拖去岸边。

  王汝孝的三千石战船盯住了李璘的船只,两艘大船靠近,王汝孝率领百名荆州水军士兵跳上了对方大船,李璘的数十名亲卫出来迎战,但船只摇晃得厉害,侍卫们站立不稳,被水军士兵一一砍翻落水。

  王汝孝手执盾牌短矛冲进了船舱,只见船舱内灯火通明,坐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为首是一名四十余岁的王爷,冷冷地看着自己。

  王汝孝一眼认出了对方,正是李璘,王汝孝当年就是李璘的手下,被雷万春骗到洞庭君山剿匪被俘虏,由此投降李邺。

  王汝孝放下盾牌,抱拳道:“卑职参见王爷!”

  李璘半晌冷冷道:“我说是谁,原来是王将军,你是奉命来取我性命吗?”

  “卑职不敢,奉齐王殿下之令,护送王爷一家回成都。”

  李璘听说齐王李邺不杀自己,一颗心放下了,他点点头,“我和家人会呆在船舱内,希望你的士兵不要来打扰!”

  王汝孝退了出去,命令船队靠岸停泊。

  一艘艘大船靠岸后,士兵们纷纷跳上岸逃命,但两万骑兵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士兵们根本逃不出去,面对杀气腾腾的骑兵,士兵只得纷纷跪地投降。

  天渐渐亮了,战斗也已结束,除了少量负隅顽抗士兵被消灭外,其余九千士兵全部投降,所有财富物资全部被缴获,包括李璘装满了三艘船的财富。

  王汝孝将李璘一家三十余口人转移荆州水军三千石的大船上,船队开始出发,返回了成都,九千战俘也是坐船返回。

  李邺已经在成都码头上等候多时,大船靠岸,王汝孝带着儿子上前来见礼,李邺重重地安抚他们一番,让他们休息几天后再返回荆州。

  这时,李璘被带了下来,李邺微微抱拳笑道:“宣州一别,已有五载,王爷可别来无恙?”

  李璘冷冷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没什么好说得了,你要杀就杀吧!”

  李邺淡淡笑道:“王爷不用担心,我会礼遇王爷和家人,会把你们送回长安。”

  说完,他命令士兵将李璘全家带去军营软禁起来。

  这时,白孝德走上前,将一只大木盒子递给李邺,“这是在李璘的随身行李中搜到!”

  李邺打开,果然是六枚玉玺,除了受命宝以外的五只玉玺都在,李邺点点头,有了它们,就可以和李亨谈判了。

  当得知李邺已经事先率军杀进巴蜀,李亨足足呆坐了一炷香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还以为自己接受李光弼的劝说,总算能够抢在李邺之前占领巴蜀,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好像还不止一步,太上皇驾崩消息传来,对方就下手了。

  这下子,李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发呆了半天,他才派人去把韦见素宣召前来。

  他总觉得既然韦见素是他和李邺之前的桥梁,那么韦见素应该清楚自己该怎么办?

  不多时,韦见素匆匆来到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李亨冷冷道:“李邺率领十几万大军抢在朝廷的前面杀进了巴蜀去了,韦爱卿知道吗?”

  韦见素摇摇头,“回禀陛下,微臣不知!”

  “但你也能猜得,对不对?”

  沉默片刻,韦见素点点头,“这很符合李邺的风格,微臣确实不奇怪。”

  “他是什么风格?”

  “陛下一直在盯着李璘,其实李邺也是一样,所以太上皇驾崩消息传来,他就立刻出兵了,这是他的优势,陛下输给他一着也很正常。”

  “优势?朕不懂你的意思!”

  韦见素叹口气道:“太上皇驾崩,陛下首先想到的绝不是出兵,而是悲痛、为太上皇祈福,为太上皇守灵,这是为人子、为人君的必然,为太上皇安灵七八天后,然后陛下才考虑巴蜀,但又不能马上出兵,因为出师无名,陛下要下旨废除皇太弟,要追究十四郎不孝之罪,有充足的理由后,陛下才能正式出兵,这时候距离太上皇驾崩已经半个月过去了。

  但李邺不需要这些繁琐的过程,更不需要考虑太上皇,他只要得到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他就立刻出兵了,甚至已经早早屯重兵在兴州,陛下,这就是他的优势,他没有朝纲伦理的负担。”

  李亨叹息一声,“韦爱卿说得对,他确实比朕有优势,但问题是,现在朕该怎么办?”

  韦见素躬身道:“陛下,微臣昨天得到一个消息,刘晏已经从陇右出发前来京城,或许就是来和朝廷协商巴蜀的后续处理方案。”

  李亨一时沉默不语,韦见素又劝道:“陛下,李邺出兵剿灭十四王爷,其实对朝廷未必是坏事,如果朝廷出兵,至少要动用二十万大军,还有巨大的财力物力,朝廷本来就财政紧张,这么大的负担,朝廷恐怕也难以承受,既然李邺愿为朝廷分忧,陛下何乐而不为?”

  李亨很无奈道:“他愿出兵为朕分忧,当然是好事,可朕就担心代价太大。”

  “这就要双方协商谈判,等刘晏到来后,再和他好好谈一谈吧!”

  李亨很无奈,他下午和郭子仪谈了片刻,郭子仪也认为这个时候再出兵不现实了,除非是河陇军在巴蜀全军覆灭,位子空出来,朝廷才有出兵的机会,可问题是,如果连河陇军都全军覆灭,那朝廷军队还能有多少胜算?

  “那朕就再耐心等一等!”

第959章 再谈交易

  黄昏时分,一队送信骑士风尘仆仆来到独孤明府宅,很巧,独孤烈正好在后堂和独孤明商量家族事务。

  这时,管家在堂下道:“老爷,府外来了一队送信人,说是从成都过来,为齐王殿下送一封信。”

  独孤明点点头,“请为首之人客堂稍候,我马上就来!”

  独孤烈听说有女婿的消息,便道:“三弟,你先去吧!看看有什么重要之事。”

  “那兄长稍坐片刻,我去去就来。”

  独孤明起身,很快便来到了中庭的客堂,为首送信人上前单膝跪下行一礼,“卑职刘瑜,是齐王殿下亲兵校尉,奉殿下之令,给驸马送一封信。”

  说着,刘瑜把一封信呈给了独孤明,独孤明接过看了看,果然是李邺的亲笔信。

  独孤明又问道道:“刘校尉还有什么口信吗?”

  刘瑜躬身道:“卑职带了五十名手下一起前来,不光是送信,还带来十五口大箱子,就在府外,殿下说,箱子很重要,请驸马收好!”

  独孤明连忙让管家去把箱子先收下来。

  不多时,管家回来禀报,“老爷,箱子收下来了,一共十五口大箱子,封条完整!”

  独孤明点点头吩咐管家道:“带刘校尉和手下去休息,好好招待,再赏每人十两银子!”

  “谢驸马赏赐!”

  管家带着校尉刘瑜走了,独孤明又匆匆来到后堂,把信递给独孤烈。

  独孤明没有拆信,他把信先给长兄过目,毕竟李邺是兄长的女婿,要不然兄长心中会不舒服。

  独孤烈微微笑道:“都是自己兄弟,其实也无妨,估计阿邺有事请你帮忙。”

  独孤明笑道:“把巴蜀这块肥肉抢到碗里是一回事,但想舒舒服服吞进肚子又是另一回事了,文攻武略,缺一不可!”

  独孤烈打开信看了一遍,点点头笑道:“他果然是想舒舒服服把肉吞进肚子里,信中说,他已经歼灭了李璘的军队,抓住李璘一家,接下来就是和朝廷交涉了,你自己看吧!”

  他把信又交给独孤明,独孤明匆匆看了一边信,脸上微微露出一丝为难。

  “大哥,阿邺想让我再去找李辅国,我真有点不情愿啊!”

  独孤烈点点头,“想必邺儿也不愿意,但做大事者,有些事情就算不愿意也得做。”

  独孤明叹息一声,“我当然也能理解,可十万两黄金,是不是太多了?”

  独孤烈微微笑道:“这又不是米饭,吃到肚子里就没了,只是暂时存放在李辅国等人的私库里罢了,早晚还是会抄家回来,阿邺绝不会放过他们。”

  停一下,独孤烈又道:“阿邺还提到十五箱字画,是什么意思?”

  “那是阿邺用来贿赂天子的,估计是太上皇留下的宝物,东西已经送来了。”

  独孤明连忙到门口吩咐一声,不多时,管家带着一群家丁把十五口大箱子抬进内堂,众人退了下去。

  箱子上都有封条,都很完整,独孤明不好打开,但还有一只匣子,应该是目录,不过匣子上也有封条,独孤明拾起匣子看了看,对独孤烈道:“我猜得没错,都是芳林阁藏物,太上皇的宝贝。”

  独孤烈眉毛一挑,“那岂不是有王羲之父子真迹?”

  独孤明点点头,“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应该有五件,还有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的作品,我记得芳林阁字画藏物是三百三十三件,比较容易记住,应该都在这十五口大箱子里了。”

  独孤烈笑道:“为了吞下巴蜀这块肥肉,阿邺可是绞尽脑汁,无不用其极啊!”

  独孤明微微笑道:“贿赂了天子,又贿赂了阉党,却不给文官们一丝一毫好处,大哥不觉得这是在分化天子和朝臣的关系吗?”

  独孤烈点点头,“是有一点,不过朝臣不会对天子有意见,只会把所有仇恨都集中在阉党身上。”

  “那十五箱字画就交给大哥了,由大哥交给天子吧!我来负责阉党那边。”

  独孤烈欣然道:“明后天我找个机会给天子送去。”

  次日中午,独孤明得管家消息,李辅国请他过去一叙。

  他昨天晚上派人送去一张拜帖,但李辅国在宫里当值,昨晚就没去成,估计现在回来了。

  这其实比较微妙,李辅国和独孤家族有宿怨,之前阉党想谋算独孤家族的财产,双方斗得很激烈,由于李邺出手,阉党便没有成功。

  双方关系一直很僵,独孤明现在忽然要拜访,那肯定是和巴蜀之事有关,李辅国便心领神会,请独孤明过去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