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但一转念李邺便明白了,耕牛属于战略物资,由官府统购统销,不准私人插手,虽然河西产牛,但牛都送到陇右去了,陇右那边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牛,产牛之地反而没有牛卖,是有点不公平。
李邺点点头,对裴琇、李渝和韦应物道:“耕牛的事情我知道了,陇右官府那边还有一批耕牛,估计现在陇右各地官田也耕得差不多了,可以先把它们调剂给河西,价格还是官府价格。”
耕牛是战略物资,自古都是由官府定价,价格非常便宜,和一头毛驴差不多,这就对发展农业极有好处。
三人大喜,连忙感谢齐王殿下帮助。
李邺又笑问道:“还有什么难处需要解决?”
这时,另外一个老者举手道:“殿下,能不能多建一些学校,想让孩子读书!”
这就是仓禀足知礼仪了,手中有了钱,想到的都是让孩子读书。
不等李邺开口,韦应物连忙道:“学校还都在修建,需要一点时间,但开春后会有一百座帐篷学校开办起来,我们筹备了一年,先生和纸笔文具都准备联系好了,一旦先生到来,就搭建帐篷!”
韦应物的帐篷学校让李邺着实欣赏,这才是做事情的官员,先把事情做起来,不受场地影响。
众人又提出七八个困难,李邺都一一解决,时间不早了,李邺这才起身离去。
走出村庄,来到官道上,众人翻身上马,李邺笑着问韦应物道:“你们县令呢?”
韦应物连忙道:“韩县令母亲去世,他已辞职扶灵回渭州下葬了,需要丁忧三年。”
李邺点点头,这个冬天太寒冷,很多身体不太好的老人都没有熬过去,包括王昌龄。
他又回头问李渝道:“韩县令辞职有没有报去节度府?”
李渝摇摇头,“韩县令前天刚刚辞职,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报去节度府!”
李邺微微笑道:“上报的时候再写一条,我推荐韦县丞接任县令之职!”
李邺虽然是河陇之主,但所有地方官员中,他只有刺史和长史的任命权,包括县令在内的其他地方官员任命权在长史和吏部司手中,李邺可以推荐,但他不能越俎代庖任命县令。
李渝连忙躬身道:“卑职遵令!”
韦应物也着实感动,连忙抱拳行礼,“卑职感谢殿下厚爱!”
李邺摆摆手,“姑臧县的县令不是那么好当的,我估计开春后还会有河北移民归来,河湟谷地那边已经安置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向河西安置,你要有准备!”
韦应物默默点头,他也感受到了肩头的重任。
第939章 事出有因
来到军营大帐,大帐内只有李邺和裴琇二人,裴琇单膝跪下抱拳道:“卑职向殿下请罪!”
李邺没有表现惊诧,表情很平静,就像早就预料到一半,他怎么预料不到呢?每亩百文的劳务费,那可是两百万亩的军田,算下来至少有十几万贯钱的支出,这钱哪里来的?
“你说吧!我听说。”
裴琇沉声道:“支付给农民的工钱,卑职动用了应急储备钱。”
李邺点点头,他猜也是这样,河西、朔方的几个大都督府都有一笔应急储备金,这主要是距离比较远,加上冬天封路,万一出了什么紧急大事,来回请示耗费大量时间,黄花菜都晾了。
主官虽然有权力批准使用,不用通过节度府,但应急储备钱的用途是有规定的,比如突发自然灾害、突发战争、突发瘟疫疾病等等,一共十三条,里面没有一条是可以用来支付农民工钱,所以裴琇还是违规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军田铺得太多了,士兵忙不过来导致。
李邺叹口气道:“我搞不懂你为什么要扩张到两万顷军田,一年粮食产量差不多六百万石,已经能养活一半的河陇人口了,还有朔方、河湟的大量良田。”
裴琇半晌道:“殿下,这两万顷军田是历代河西节度使积攒下来的心血,卑职只是不想荒废而已,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粮食,只有一半粮田,其余都是桑麻田和油料田,现在桑麻田改为棉田。”
李邺这才反应过来,他沉吟一下道:“原来河西节度府是实行屯田制?”
“正是!”
李邺负手来回踱步,屯田制的优势要比军田制大得多,意味更多的士兵参加生产种田,不像军田制,只有少量的专业士兵种田,但屯田制也肯定会影响军队训练,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关键是怎么要把握好这个度。”
“殿下,卑职不赞成屯田制!”裴琇硬着头皮说出了心中的话。
“为什么?”李邺诧异地望着他。
裴琇叹了口气道:“卑职是河西人,深知河西汉人的宝贵,那么辽阔而肥沃的土地,汉人寥寥无几,却到处都是胡人,这一直是我们河西人最大的遗憾,终于数十万汉人涌入河西,我们这些老河西人都激动万分,去年一下子走了十几万人,卑职急了,才想到招募汉人来种军田,给他们增加收入,有了土地,有了收入,有了粮食,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汉人们才会真心留下了,现在看来花钱买工还是很有效果,很多农民都是舍不得丢掉这份收入,才决定留下不走,假如改为屯田制,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更多的河北农民来河西。”
李邺神情平静,裴琇算是心窝子话掏出来了,李邺看了他半晌,忽然淡淡笑道:“你以为军田制改为屯田制有那么容易吗?这是我在碎叶就开始实施的制度,要改变它就要有充分的理由,事关整个河陇一盘棋,也不是我现在能决定,可如果要真的改制,你现在反对再多也没有用。”
裴琇默默点头,他又道:“但卑职确实违规动用了应急储备钱。”
尽管事出有因,但裴琇还是违规看,违规肯定要受处份,可如果态度好,而且没有中饱私囊,那么处分的尺度就会有商榷余地,李邺沉吟一下道:“你写一份报告给节度府吧!算你主动坦白,就当我不知道这件事。”
说到这里,李邺目光变得凌厉起来,盯着裴琇道:“如果屁股不干净,最好立刻处理好,如果发现有一文钱落入私人口袋,这件事你会吃不了兜着走!”
离开了谷臧县,李邺带着队伍又一路西进,这次巡视河西和河湟,李邺把自己一家人都带上了,让家人也出来走走,透透气,就当是出门旅行一趟。
虽然孩子都比较小,但只要各种食宿行路条件都准备充分,其实也是比较舒适的旅行。
一共有一百辆马车,这种马车都是特制的铜轴铁轮马车,这种马车秦汉就很常见了,后世的出土文物中比比皆是,当然不是民用的木轮木轴车,那种大车特别容易损坏。
所以马车的特制之处并不在车轮车轴,而是车厢,车厢用了两层厚木制成,中间夹层覆盖了两层生牛皮,一般的强弓硬弩根本射不穿车厢,除非是守城床弩。
一方面是安全,另一方面就是保暖,使车厢内即使在寒冬里也能温暖如春,而且十几辆马车都完全一样,连三千亲卫骑兵也分不清齐王在哪辆马车上。
但他们可以将范围集中在三辆马车上,因为这三辆马车比较特殊,都装有水晶磨制的琉璃窗。
一辆是齐王殿下的马车,一辆是三位夫人的马车,还有一辆是几個乳娘带着幼儿了。
马车内的环境当然也极为舒适,俨如一间宽敞的屋子,铺着厚厚的地毯,身上也盖柔软的羊绒毯,甚至还有炭炉,炭炉固定在车上,不会倾翻,而且紧靠车壁,有烟囱把炭烟排出车外。
炭炉烧得正旺,使车厢里格外温暖,炉子上烧着香甜温暖的奶茶,盖着羊绒毯坐在温暖的马车内,喝着温热的奶茶,透过水晶窗望着远处的祁连雪山和一望无际的草场,这样的旅行当然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李邺是手握二十余万重兵,地盘沃野数千里的一方诸侯,他当然有条件给家人创造这么舒适的旅行环境。
车厢内除了三位夫人外,还有一位客人,那就是杨玉珮,她没事就往李邺府中跑,和众人都非常熟悉了,她当然不敢打李邺的主意,这是王妃独孤新月给她说清楚的,作为二夫人的姐姐,家里欢迎她随时来玩,也可以住在府上,但如果她敢有非分之念,那她就休想再踏进王府一步。
杨玉珮也有自知之明,她没有妹妹那种绝世姿容,甚至容貌和肌肤都可以不受岁月的影响,她眼角已出现明显的鱼尾纹,化妆都难以掩饰,她也知道李邺看不上自己,为了能够安稳渡过后半生,她完全收敛了。
尤其杨玉珮很聪明,虽然她曾经贵为虢国夫人,但现在在清羽面前,她也没有半点傲慢和清高,相反,她很会笼络清羽,两人经常掏心置腹,说些体己话,让人感觉她和清羽关系反而比而二夫人更好,这次她能一同参加旅行,就是清羽向夫君求情的结果。
旅途有时候会比较无聊,但女人们自然有解乏的办法,被后世人看到,保证会大吃一惊。
第940章 疑是阿三
小桌上摆放赫然一副麻将,这是李邺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改进,叶子戏实际上就是扑克牌和麻将的老祖宗,一共四十张牌,分成十万贯、万贯、索子和文四个花色,玩法也多种多样,唐朝非常流行。
李邺也是看见妻妾三人在玩叶子戏,他便突来灵感,亲自设计图样后,让工匠用竹子做了一副麻将牌,取名斗将牌,简称将牌。
斗将牌很快就由官宦夫人们传开了,老少咸宜,风靡整个关陇,现在已经在关中和长安流行起来。
四人一边喝茶,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坐在桌前搓将牌,将牌是用牛角粘合牛骨制成,旁边还有下注,其乐融融,其实上,后面十几辆马车上的侍女们也在桌前奋战。
“清羽,你这个幺鸡放出来,不就给王妃做将吗?”杨玉珮埋怨道。
“啊!我没注意到。”
独孤新月笑吟吟推倒牌,“独钓山鸡寒江雪,胡了!”
入夜,十几座大帐篷在草原上搭起来了,旷野里也点起了数十堆篝火,士兵们在忙碌地杀羊烤肉,李邺一家坐在篝火,大女儿星沙给父母表演一段欢快的舞蹈。
望着女儿娇小活泼的身躯,圆乎乎可爱的小脸蛋,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在他心中荡漾,其实这就是做父亲的感觉,孩子是他生命的延续,父女血脉心连心啊!
“嗷呜——”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狼嗷,众人都吓一跳,女儿星沙连忙跑到父亲身边,拉住了父亲的胳膊。
“没事!”
李邺笑着拍拍女儿的手,“狼怕火,咱们点了十几堆篝火把它眼睛照花了,它忍不住发点牢骚!”
‘噗嗤!’清羽在一旁捂嘴笑出声,这个解释还真有趣。
李邺感觉女儿的手有点冰凉,便笑道:“如果吃饱喝足,咱们就可以回大帐休息了!”
众人其实都有点乏了,听到李邺这样说,大家纷纷起身,有说有笑向大帐走去。
李邺把女儿抱起来,孩子能抱的时候,就多抱一会儿,等她长大了,再想抱就没有机会了。
李邺的大帐是羊皮复合帐,大帐套小帐,里面铺着厚厚地毯,保暖性极好,小帐又是子母,中间像客厅一样,周围又分布着八個小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帐,盖在轻软温暖的棉被里熟睡。
李邺和清羽睡在一起,今晚他有需求了,大棉被内,清羽侧身躺在丈夫怀中,褪下中衣,满脸通红,紧紧咬着嘴唇,不敢发出一点声音,默默地享受着丈夫把她带上云端的滋味。
次日一早,吃过小米粥配馒头的早餐后,队伍继续出发,向张掖进发。
上午时分,他们进入了张掖城,距离上一次的张掖浩劫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三年时间渐渐抚平了伤痛,商铺密集,每家铺子里货物堆积如山,大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到处是一片兴兴向荣的景象,张掖城又恢复了从前的繁荣。
李邺在张掖只呆了一天,便把家人留在张掖的齐王别府休息,李邺在张掖也有一座王府,其实就是他母亲裴三娘买的宅子,改名齐王别府,占地二十亩,收拾得非常清雅,一应家具物品俱全,随时可以入住。
安顿好家人,李邺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骑马向大斗拔谷奔去。
李邺可不敢带家人走大斗拔谷,这里是高寒山区,气候变化多端,尤其现在初春时节,峡谷内的天气说变就变,历史上,隋炀帝杨广就是初春时节,带着数万人的队伍过大斗拔谷,遭遇寒流,一夜之间被冻死数千人,就连大公主杨丽华也没有熬过这一劫,被安葬在大斗拔谷外,杨丽华的墓李邺还见过。
有这个前车之鉴,李邺不敢带自己妻女过大斗拔谷去河湟,正好自己在张掖有别宅,便让妻女呆在张掖了,他宁愿自己辛苦一点,视察完再从河湟返回张掖,也不希望家人遭遇危险。
战马昼夜兼程,一路疾速,三天后,李邺抵达了湟水县,目前鄯州总督是辛云京,有驻兵三万,也是驻军最多的一个州,没办法,鄯州从来都是吐蕃军攻打的桥头堡。
不过现在唐蕃边界已经推到大非川和黄河九曲一线了,连赤岭河谷都成了后方,更不要说湟水县和河湟谷地了。
唐蕃交战近百年,虽然吐蕃不断占领石堡城,但这也是他们的极限,吐蕃军没有杀进鄯州内部,更没有机会碰到河湟谷地,只有在安史之乱爆发,陇右军和河西军被抽走后,吐蕃军才得以长驱直入,占领陇右、河西,后来又攻占了朔方甚至长安。
不过现在他们没有机会了,三万军队守鄯州只是缓冲,让吐蕃大军一时杀不进来,很快,唐军主力会迅速赶到,不给吐蕃再度逞凶饿机会、
在湟水县听取了辛云京的报告后,李邺休息一夜,次日一早,李邺在辛云京陪同下前往大非川。
过了河湟谷地,便进入了高山草原地带,雪已经几乎融化了,草原上一片郁郁葱葱。
地域时分辽阔,他们走了整整两天都没有遇到一个人。
辛云京指着远处的河流,有些尴尬道:“那里原本有一个小部落,吐谷浑人,后来迁到西海去了。”
“这个地方挺不错的,为什么要迁走?”
“因为这里曾经爆发了激战,他们觉得不安全,就走了。”
李邺想了想道:“就是你说的去年秋天遭遇吐蕃游哨之事?”
“正是!”
辛云京点点头道:“但卑职还有一个细节忘记向殿下汇报了。”
”什么细节?“
“这支百人吐蕃游哨不是吐蕃人。”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