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另外百人则假装为巡逻队,上城去将十名士兵用乱箭射杀。
轻而易举就干掉了东城的五十名士兵。
城门开启了,埋伏在城外的五千荆襄军冲进了城内,睡梦中的六百守军几乎都没有反应过来,便被一锅全端,与此同时,看守西城门的五十名也被一网打尽,无一人逃脱。
天还没有亮,五千荆襄军便开始在东西两端峡道的险要处布下重兵,将两万支援军切断了东进之路,同时也切断了李侦三万前军的退路。
雷万春不愧是李邺培养出来的名将,他充分利用了李侦前军轻装行军的弱点,再利用三峡道特殊的地形,便将三万前军困死在三峡道上,三万前军最大的敌人不是荆襄军,而是他们自己,他们只有几天的粮食,能支撑多久?
两天后,李侦和杜清率领三万大军抵达西陵峡的出口下牢镇,队伍行走在只有一丈宽的山道上,再走两里路就进入开阔地带,那边就是下牢镇了,然后再走五十里就抵达三峡道的出口夷陵县。
但下牢镇这里有一处极为险要的地形,那就是有一段长约一里的栈道。
这时,杜清已经感觉到有点不妙了,他们一路经过的十几个村子都没有一个人,粮食、牲畜什么都没有,很显然都被转移走了。
如果说他们得到消息,自发地惊恐逃走也解释得通,但总有点牵强,应该逃得不会那么干干净净,连一粒粮食都没有留下,这点是最大的疑问。
所以杜清心中开始打鼓,但他又没有证据,不能明着说出来,只能寄希望于拿下夷陵县。
就在这时,前面士兵忽然大喊起来,李侦勒住战马喝问道:“什么事喧闹?”
片刻有士兵跑回来禀报,“启禀殿下,前方栈道没有了,兄弟们无法前行!”
第933章 峡道困狼(下)
杜清仿佛一脚踩空掉下了万丈悬崖,村庄无人不是偶然,是被人有序撤走了。
他们极可能中计了,被困在三峡道上,关键是他们只剩下三天的干粮,还能坚持多久?
他不知该怎么对李侦说,但又不能不说,杜清只得硬着头皮向前面奔去。
李侦正在查看栈道失踪之处,整整一里长的栈道全部被拆除,下面就是万丈悬崖,湍急的长江在悬崖下方咆哮。
他回头问一名有经验的校尉道:“铺设一里长的栈道需要多少时间?”
“铺设栈道不难,一里长一天就能铺好,殿下,关键我们没有材料。”
“需要什么材料?”
“需要木桩,一丈长的木桩,把它打进岩石上的孔洞内,然后再铺上木板,所以还需要木板,我们都没有。”
李侦急问道:“这附近哪里有树木?”
一名将领道:“要么就是昨晚我们路过的村庄,卑职记得那边有好多竹子,木板可以拆房子得到。”
那座村庄距离他们至少有四五十里,这一来一去就需要一天,再铺设栈道又耗费一天时间,干粮就没有了,万一前面下牢镇又没有人怎么办?
众人都很头大,回村庄太远了,不太现实,那可怎么办?
这时,一名将领头脑灵光一闪,连忙道:“可以把长矛捆扎起来,塞进岩洞里,再用盾牌做木板,这样行不行?”
众人齐声叫好,杜清走过来大声道:“不好!”
李侦脸一沉,着实有些不高兴道:“这里我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司马为什么说不行?”
杜清叹口气道:“殿下觉得栈道会无缘无故消失吗?对面肯定有伏兵等着我们。”
“万一是村民自发拆除了栈道呢?”李侦反驳道。
“殿下,这种可能性不大,一路村庄没有人也没有粮食,如果是自发撤退,肯定会有一些老人不愿走,可是十几个村庄一个人都没有,一粒粮食也没有,殿下,不对啊!”
众将面面相觑,都觉得有道理,不可能这么巧,村庄撤光了,栈道也被拆除了。
铺栈道的校尉也道:“殿下,杜司马说得有道理,普通百姓不允许拆栈道,就算是官府也不能拆除,只能修缮,只有军队才有权拆除栈道。”
李侦脸色稍微缓和问道:“那杜司马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立刻返回,和后援军队汇合,我们要立刻得到粮食补充,要不然士兵都会饿死在路上。”
尽管李侦很不情愿,但他没有选择,他们只剩下三天的干粮了,必须尽快得到粮食补充,只能先回秭归,得到充足粮食后再回来铺栈道。
他当即令道:“大军掉头返回秭归!”
三万大军又掉头往回疾速行军,他们并不知道,秭归县也出事了。
两万后援军在大将周昆的率领下,赶着粮草大车正浩浩荡荡向秭归县而来。
三峡道比较复杂,有悬崖峭壁上窄路,甚至还有人工栈道,但也有和大山和大山之间的宽阔地带,这些宽阔地带可以种粮食,养家禽猪羊,形成了不少村庄、小镇、甚至县城,还有长江码头,走陆路,也能走水路。
秭归县城就是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的开阔地带,但在开阔地带的两侧,都是数十里长的险要山道。
后援军距离秭归县城约二十里,前面道路也被堵住了,是被几百根巨木堵住了,而且几百根巨木是被三根铁链子锁住,不可能一根一根抛入长江。
被铁链子锁住,就意味着必须几百根整体一起推下长江,那就办不到了,所以必须先解开三根铁链子,才能将巨木逐一扔下长江。
周昆却没有看见巨木上面的铁链子,他当即喝令道:“上去几百人,把木头全部扔下悬崖!”
立刻用数百士兵奔了上去,地上全是树枝,士兵们也没有留意,踩踏着树枝奔跑,他们刚靠近巨木,忽然从对面射来几支火箭,‘轰!’的一声,士兵脚下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士兵们顿时惊得连滚带爬向回奔逃,无数士兵浑身是火,慌不择路,惨叫着坠下悬崖,也有士兵被挤下了悬崖,更多士兵跑着跑着,一头栽在地上,再也没有能爬起来。
三百六十余名士兵,最后逃出来不到三十人,他们都是后面的士兵,烧得浑身漆黑。
周昆和士兵们都吓坏了,纷纷后退,这时,巨木也开始燃烧起来。
忽然有士兵指着前方大喊:“将军,前面还有巨木堆!”
周昆这才发现,燃烧巨木再向东一里外,还有一堆一模一样的巨木,再向前似乎还有一堆,他的心顿时凉了,这怎么过得去?
这时,周昆也意识到了,唐军切断了他们和前军的联系,准确说是切断了三万前军的补给线,就不知道三殿下他们能不能攻下夷陵县,大军自己找到粮食补充?
万般无奈,周昆只得下令道:“撤退回巴东县!”
两万大军掉头,向归州西面的巴东县撤去,山道过不去,他们只能撤回县城等候消息,不可能一直呆在山道上等下去。
经历了两天的艰苦行军后,李侦率领三万大军又撤退到归州,此时距离秭归县还有三十里,前面十里外是兴山县。
三万大军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一段长达也是一里左右的栈道也被拆除了,他们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可回来就没有了。
众将面面相觑,所有人都意识到,秭归县投降有问题,一定有荆襄唐军埋伏在秭归县附近,否则谁能拆除栈道?
李侦眼中燃烧着怒火,他忽然回头恶狠狠瞪着杜清道:“杜司马,这怎么解释?”
杜望惊得双股战栗,尿都快流出来了,他张口半天却一句话说不出来,但他心里却如明镜,他们上了杨子霖的大当,什么兄弟争位,什么各为其主,都是编出来了,极可能是李邺的军队赶来了,接管了荆襄,杨子霖把他们出卖了。
不过大军在路上砍了上万根竹子,又拆除民房得了大量木板,倒不缺材料,李侦当即下令道:“立刻铺设栈道!”
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将一根根粗壮竹子打进岩石上的孔洞内,然后铺上木板,没有钉子,就用绳索捆绑固定,边上再做上护栏,栈道就形成了,但铺一里长的栈道需要时间。
士兵们还剩下一天半的干粮,只得拼命节俭,能够多熬几天,士兵靠着石壁而坐,每个士兵心中充满了担心,如果没有干粮,他们该怎么办?一共只有十几匹战马,哪里够他们三万人充饥。
实在不行,只能挖草根,剥树皮了,可连草根和树皮都吃完了呢?
到天色擦黑时,栈道还剩下最后几丈了,就在这时,对面忽然出现数百名士兵,一起举弩向铺设栈道的士兵射来,士兵们措不及防,纷纷被箭矢射中,惨叫声大作,数十人翻滚落下了悬崖,其他一百多名士兵吓得连滚带爬向回奔逃。
对面士兵立刻采取了行动,铺上几块长达数丈的木板,数十名士兵拿着火油罐走过来了,他们在栈道上浇满了火油,又迅速退了回去。
一刻钟后,数百名士兵举着盾牌,手执弓弩,小心翼翼向断崖处摸来,
这时,几支火箭射上了栈道,栈道上立刻燃起了大火,数百名李璘军士兵顿时被烈火吞没了。
第934章 狼子野心
此时,雷万春率领两万大军坐镇夷陵县,这次大军南下,雷万春不放心襄阳,留下五千军队守襄阳,又要求王孝汝派水军封锁淮河,防止南阳梁崇义军队偷袭襄阳。
这次雷万春困狼之计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归州刺史杨子霖的全力配合,他编的二子争权故事非常具有迷惑性,完全符合李璘掌握的情报,季广琛脚踏两只船,两个儿子一个效忠河陇,一个效忠朝廷。
若不是雷万春的到来,二子争权的故事或许真会发生,但雷万春到来后,迅速控制了荆襄军权,没有了军权的豫州刺史季江宁只得明哲保身,表示要为父守孝三年。
在襄阳建了一座父亲的衣冠冢后,兄弟二人便带着母亲,扶着父亲灵柩回老家寿春安葬去了。
算起来今天对方应该已经断粮了,探子赶回来向雷万春禀报,三万前军被困在兴山县以东约十里处的山道上。
探子当然是在峡谷南面用千里眼观察敌军的情报。
雷万春当即下令,重新铺设栈道,大军向西进发,准备去收编被饥饿彻底击败的三万军队。
三万李璘大军反复铺设栈道,无论用什么手段,都以失败告终,他们无法抵抗对面荆襄军的强弓硬弩和火油袭击,铺设了三轮都惨遭失败后,铺设栈道的材料也耗光殆尽。
李侦又派两千士兵去三十里外砍伐竹木,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所有士兵都成了荆襄唐军的战俘。
其实雷万春算得不准,三万前军拼命节省粮食,又将断粮日向后推了两天,但还是没有用。
时间又过去了一天,李侦大军最害怕的一刻终于来临了,他们彻底断粮,从早上到中午,由到晚上,三万士兵都饿得饥肠辘辘,躺在地上无精打采,眼巴巴地等待食物到来。
但更多士兵是三五成群,一群群向东而去,东面三十里外是一处山坳,这里有大片树林,至少树林能采到野菜野果充饥,说不定还能逮到一些野味。
但山坳前是无数的荆襄唐军,蒸着热腾腾的米饭和馒头,放下兵器投降,可以领到馒头充饥活命。
所有巴蜀士兵都放下兵器,脱去盔甲,义无反顾地向热气腾腾的蒸笼走去。
雷万春又让数十名士兵回去宣传,得到消息的李璘军士兵纷纷挣扎着爬起身,互相搀扶着向东面艰难走来,强烈求生欲望使他们战胜了身体的极度乏。
最后连李侦也不得不下令全军投降,给士兵一条生路。
这是一场经典的战役,李邺把它写进了培训教材中,告诫将领们在绝路上行军时粮食的重要性,只要前后一堵,就成瓮中之鳖了。
但就在荆襄唐军全力对付李璘军的同时,北方一场危机悄然而至。
在襄阳以西一百五十余里外的谷城县,五万大军借助夜幕的掩护,开始在汉水上搭建浮桥,三更时分,两座浮桥搭建完成,五万大军连夜渡过了汉水。
用战船封锁汉水其实一个系统工程,光靠战船不行,还得用大量步兵和大量斥候在两岸进行巡逻,随时掌握敌军主力的动向。
但目前襄阳已经不具备这种防御能力,他们只有五千军队,连守城都困难,何况是封锁淮河,战船也只能照顾到襄阳一线的防御。
襄阳副节度使陈景光得知梁崇义五万大军已经渡过汉水,五万大军正向襄阳杀来,谨慎有余而勇烈不足的陈景光以为是朝廷军队收复襄阳,他做出了一個事后让他无比悔恨的决定,他感觉自己守不住襄阳,便率领五千军队放弃襄阳撤离,将襄阳拱手让给了梁崇义。
朝廷对河北三镇的处置产生的巨大恶果之一,就是示范效应,让很多本来就有野心的人发现,原来朝廷的中央权力可以妥协下放,原来节度府可以成为国中之国。
在史思明的叛乱中,朝廷为了保住中原和江淮,成立了大量节度府,放权给他们自己组织军队和史思明对抗。
在史思明灭亡后,一些节度使把权力归还了朝廷,但另一些节度使看到了河北三镇的割据效应,开始也有效仿之心,野心膨胀,比如许叔冀、刘展、梁崇义、田神功等等,还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将领渐露头角,比如李正己、李希烈等年轻将领。
梁崇义无疑是其中最有野心,也最狡猾低调的一个军阀,他投靠了李辅国,不仅没有被追究汴宋失守的罪责,还被任命为南阳节度副使,李岘回朝任命为宰相后,梁崇义便成了南阳节度使。
在季广琛猝死消息传来后,梁崇义倒还不敢轻举妄动,但在儿子梁兴和幕僚军师刘本昌的不断怂恿下,梁崇义的野心也不断膨胀,以至于天子的旨意也阻挡不了他野心的膨胀。
当他发现雷万春率领主力大军南下后,梁崇义便果断向襄阳发动了进攻。
梁崇义并不血刃占领了襄阳城,他心中得意非常,城头上,梁崇义望着远方微微升起的朝霞,他竟然有一种权握天下的雄霸之心、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