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59章

作者:高月

  “这么晚,大将军有什么急事?”

  “陛下,微臣得到密报,这次刘晏进京,可能带来一方玉玺。”

  “什么玉玺?”

  “卑职也不清楚,但有人看见刘晏将一只和天子行宝一样的盒子交给了独孤驸马。”

  李亨摇摇头,“如果大将军没有亲眼看见,就暂时不要妄下结论,天子七宝都在太上皇手中,和李邺无关,应该只是一件精致的玉器而已,或许是李邺给独孤老太太的寿礼。”

  “陛下,如果太上皇把其中一宝送给李邺,作为双方合作的诚意,会不会有这个可能呢?”

  李亨浑身一震,还真有这个可能,但是

  “就算是七宝之一,李邺把它拿进京交给独孤家族又是什么意思呢?”

  李辅国缓缓道:“很可能是李邺不知真假,交给独孤家族鉴定,微臣觉得这個可能性最大。”

  李亨点点头,“那依你之见呢?”

  李辅国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躬身道:“恳请陛下给微臣一道旨意,微臣去搜查独孤明的府宅,把天子玉玺搜出来,独孤家族何德何能,竟敢私藏天子八宝!”

  李辅国很了解天子李亨,他对天子八宝已经有一种魔念了,如果天子知道独孤家族手中有一方玉玺,他一定会千方百计把它挖出来。

  自己便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狠狠收拾独孤明。

  李亨确实有点动心了,如果是别的家族,他或许就会同意李辅国的请求,但这是独孤家族,背后站着整个关陇贵族,不是那么好惹的,况且独孤家族和李邺关系密切,这件事处理不好,惹恼了李邺,那不是把李邺推向太上皇吗?

  李亨心中的念头转了几下,摇摇头道:“你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猜测而已,并没有真凭实据,让朕怎么批准你?”

  “陛下.”

  李辅国不甘心,还想再争取,李亨摆摆手打断他的话,“独孤家可不是好惹的,朕很庆幸他们没有支持太上皇,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李辅国无奈,只能告退,他心中暗暗恼火,他忽然发现天子不是那么好操纵了,以前这种事情,只要自己一说,他肯定会同意,今天他居然拒绝了,这好像还是第一次拒绝自己。

  李辅国心中也第一次生出了一种废除天子的念头,废除天子的种子就在今晚在他心中生根了。

  次日上午,天子李亨单独召见了陇右特使刘晏。

  李辅国来到御书房,见一群宦官站在门口,连韩奉恩也被赶出来了,他顿时恼火道:“只有天子在里面吗?”

  韩奉恩无奈点点头,“他们谈得很机密,对方要求所有人员清退,天子就把小人赶出来了。”

  “真是岂有此理,天子所谈国事,有什么见不得人?”

  李辅国十分恼火,一转头,又看见右相裴冕匆匆赶来,李辅国迎上去问道:“是天子召见相国吗?”

  裴冕连忙摇头,“天子没有宣召我,我只是听说天子在接见陇右特使,特地过来看看。”

  李辅国压低声音问道:“今天天子很诡异,竟然单独召见陇右特使,连应侍宦官都赶出来了,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右相知道吗?”

  裴冕还是摇头,“我也一无所知!”

  裴冕脸上也挂不住,他这才知道,自己昨天被刘晏耍了,刘晏明明还有别的事情,却不肯告诉自己,今天居然天子单独接见,着实让他很难堪。

  这时,御书房的门开了,天子李亨亲自把刘晏送出来,他满脸笑容,精神振奋,笑道:“请刘司马替朕转告齐王殿下,他能识大体,顾大局,维护大唐社稷稳定,朕非常感激!”

  刘晏躬身行礼,“陛下不必远送,微臣告辞了!”

  刘晏转身走了,李亨随即对裴冕令道:“裴爱卿正好在,立刻召集政事堂议事!”

  他没有理睬李辅国,转身回御书房了,李辅国着实尴尬,冷冷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李亨心情很好,一方面是李邺明确拒绝了太上皇要求合作的建议,其次是李邺告诉他一个重要消息,太上皇熬不过明年了。

  李亨简直喜出望外,只有太上皇真正去了,他才能成为名至实归的天子,那时,他也不会承认什么皇太弟了。

  而且李邺愿意用天子信宝交换延州,还同意赋税依旧归朝廷,李亨一口答应了,他知道李邺看中的是延州的火油,他对火油没有兴趣,但他更看重天子信宝,赋税归朝廷只是给政事堂一个交代。

  原来河陇进奏院一部分改造成了客栈,刘晏是担心闲人太多,信宝不安全,才把它交给独孤明保管,幸亏自己没有听李辅国的建议,才没有犯下大错。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李亨心中对李辅国埋下了一丝不满。

  片刻,五名相国都赶到了御书房的议事堂,李亨步履轻快地走进来,众人起身行礼道:“参见陛下!”

  “各位爱卿请坐!”

  李亨笑着请众人坐下,他也在上方坐下,笑眯眯道:“请各位相国前来是有几件要事商议,第一件事,河陇军已经将吐蕃军驱逐出大唐,恢复了天宝十三年界限,值得大书特书,为表彰河陇军,朕决定把延州划给朔方节度府管辖。”

  众大臣听得面面相觑,表彰河陇军大胜,却把延州划给李邺管辖,这算什么?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嘛!

  李亨见众人疑惑,便淡淡道:“延州生产重要的战略物资,火油,朕其实是把火油奖励给了河陇军,但为了防止将来发生矛盾,朕把整个延州都划给朔方节度府管辖,这件事朕已经决定了,政事堂不要再为此争议!”

  李亨当然不能说用土地换玉玺,他就找了个借口,用表彰鄯州大胜,把延州划给朔方。

  “殿下,现在官员怎么办?”

  “现在的官员继续留任,待任期届满后,由齐王推荐,吏部任命,赋税归朝廷,矿产归河陇,河陇有驻兵权。”

  税赋归朝廷这条还不错,很务实,众人便不吭声了。

  李亨又继续道:“齐王提醒朕,仆固怀恩很可能会造反,建议朝廷及早做好应对,朕虽然不太相信,但朕也觉得稍加防范一点没有错,不能等到他大军兵临城下,我们才措手不及。”

  众人顿时一片议论,刚升任左相的裴遵庆问道:“请问陛下,齐王有没有说,仆固怀恩造反的理由是什么?”

  “齐王没说理由,理由可以随便找,关键是造反的动机,他儿子死在灞上,这算是一个动机,其次对朝廷不满,认为朝廷封赏不公,也算是一个动机,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应对,这也是朕召集各位商议的原因。”

  李岘问道:“陛下,齐王殿下有没有提什么建议?”

  李亨点点头,“他建议朕用郭子仪来对付仆固怀恩!”

  这个建议众人纷纷赞成,郭子仪是仆固怀恩的老上级,在仆固怀恩军队中拥有崇高威望,他来出面应对仆固怀恩造反,最合适不过。

  不过先郭子仪还在潼关,李亨当即下旨道:“速宣召郭子仪率潼关守军进京!”

第918章 清君之侧

  五天后,泾州传来紧急消息,仆固怀恩造反了。

  仆固怀恩打着‘诛阉党、清君侧’的口号,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长安。

  这个消息如狂风一般刮过长安,使长安为之震动,主要是泾州距离长安太近,叛军三四天就能杀到。

  长安城内顿时一片混乱,城内百姓涌向米铺抢购粮食,一时间粮价飞涨,斗米暴涨到五百文。

  但好消息也随即传来,潼关主帅郭子仪率领三万军队正疾速赶往长安。

  另一个更让人振奋的消息也传开了,齐王李邺亲率十万大军已经从陇右出发,正疾速赶来长安勤王。

  虽然长安流传李邺出兵只是传闻,但事实上,李邺确实出兵了,他接到刘晏传来的鹰信,仆固怀恩参与了李珍的政变,儿子仆固玢在灞上被杀,李邺立刻意识到,仆固怀恩极可能要造反了。

  历史上,仆固怀恩是在数年后勾结吐蕃造反,最后被郭子仪平息,但现在时间可能会提前,也没有吐蕃可勾结,郭子仪能否平息叛乱也是未知数。

  尤其仆固怀恩手下是十分善战的朔方军,一旦真的忠诚于仆固怀恩,那就非常危险了,像神策军、神武军这些长安的守备军,根本就不是朔方军的对手。

  一旦长安被仆固怀恩攻破,天子可能会跑掉,但长安会再次面临浩劫,李邺绝不允许它发生。

  所以接到刘晏的消息,李邺立刻亲自率领五万精锐骑兵进入秦州最东面,驻扎在紧靠陇州的渭河北岸,骑兵从这里杀到长安,也就三天时间。

  仆固怀恩在泾州起兵的同一时刻,泾州的河陇军斥候便立刻向秦州发送了鹰信,李邺随即率骑兵出发了。

  虽然叛军出兵比李邺快一步,距离长安也比秦州近,但李邺率领的是骑兵,能用速度弥补时间和距离上的差距。

  不过仆固怀恩也有骑兵,一万骑兵为先头部队,由仆固怀恩长子仆固玚率领,直扑长安,也是巧,一万骑兵在泾阳县正好遭遇宦官将领窦先德率领的三万神策军。

  神策军从同州赶回来支援长安,被仆固玚率一万骑兵偷袭,仆固玚极为神勇,率领三百骑连杀数百人,径直杀入了神策军的指挥中军,窦先德仓惶奔逃,三万神策军随即大败,骑兵在后面追击,杀得神策军尸横遍野,投降者不计其数。

  这时,郭子仪军队杀到,接应上了败退的神策军,仆固玚这才率骑兵退回渭河以北,等待主力大军到来。

  唐军首战遭受败绩,消息传到长安,长安城内一片风声鹤唳,每座城门前都挤满数万名企图逃离长安城的百姓,但城门却不开启,哭声、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乱做一团,

  几十辆马车堵住最前面,家丁们指着城头守军高声怒骂,但守军不为所动,就是不开启城门。

  距离春明门不远处的东市,一家酒楼内依旧坐满了客人,远处城门处传来的叫喊声,酒楼内依旧清晰可闻。

  “先有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现在又有仆固怀恩造反,大唐国运多难啊!”一名酒客长长叹息一声。

  “仆固怀恩造反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吧!”

  “怎么不严重?好好的唐军怎么会忽然造反,不就是处置不公,河北叛贼得封高官重爵,享受荣华富贵,唐军将士却什么都没有得到,甚至死了连抚恤钱都没有,可以说仆固怀恩造反,也代表了很多唐军的心声。”

  “那也不是造反的理由,造反了,他们就能得到好处?一样得不到,反而祸害百姓,自己连累家人。”

  “如果叛军攻破长安,他们会不会烧杀抢掠!”

  “造反都是百姓遭殃,他们肯定会抢掠财物,要不然造反干什么?”

  这时,一名伙计跑进来,高喊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齐王殿下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救援长安来了,听说还是骑兵!”

  酒楼内顿时一片欢呼,齐王殿下来了,担忧的心情顿时一扫而空。

  城门前百姓们哭喊连天,要出城逃命。

  这时,很多士兵在城头一起大喊道:“好消息,齐王率大军来救援长安了,大家不要害怕了,赶紧回家吧!”

  齐王李邺率大军前来救援长安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急着要出门的百姓被安抚平静下来,越来越多人调头回家。

  这个消息对于稳定物价尤其有效,无数排队抢米的百姓意识到没有必要高价买米了,纷纷离开粮铺回家,已经涨到斗米七百的米价开始下跌了,跌到了斗米五百。

  到了晚上,齐王殿下率五万骑兵前来救援的消息确凿了,抢米风波完全消失了,粮价继续下跌,跌倒了斗米三百。

  夜里,郭子仪率领三万军队先一步抵达长安,从春明门进城,守城的龙武军士兵们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天子李亨亲自来春明门迎接郭子仪军队到来。

  李亨之前听说神策军大败的消息,把他吓坏了,他最担心就是神策军和龙武军没有实战经验,不是朔方军的对手,神策军的惨败证实他的担忧。

  现在郭子仪率领援军来了,听说李邺也亲自率骑兵赶来勤王,让他心中更加笃定。

  郭子仪看见了黄罗伞盖下的天子,他翻身下马,上前单膝跪下抱拳道:“老臣郭子仪参见陛下!”

  “老将军一路辛苦了,大唐危机时刻,还要靠老臣啊!”

  “陛下言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李亨点点头,“老将军认为,平息仆固怀恩造反,有多大的把握?”

  “陛下,平息仆固怀恩造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保卫长安,微臣认为问题不大,微臣带了三万精兵,都是守潼关守陕州的军队,经验丰富,还有龙武军、神策军协助,加上仆固怀恩没有攻城武器,又没有足够的后勤粮食,所以他进攻长安必然失败,微臣担心的是他割据关内,这個有点麻烦,听说齐王殿下率骑兵前来勤王,这个消息不知是真是假?”

  “朕也听说了!”

  李亨连忙吩咐:“速去把河陇节府的刘司马请来!”

  话音刚落,有士兵喊道:“陛下,河陇节度府刘司马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