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57章

作者:高月

  仅用一天的时间,四十四人全部招供,其中工部主事赵非熊、陈王府长史陈闳、楚州司马张昂、右武卫兵曹参军焦自荣、国子监广文进士张奂等人,都熬不住酷刑被活活折磨死。

  李岫尽管什么都招供,但还是受了杀威大刑,两条腿骨都被夹断,痛得死去活来,他找了一个机会哀求御史裴升道:“烦请替我找一找程公公,我是有功之人,他们都是我告密揭发的,程公公可以作证!”

  裴升看在他是李林甫长子的面上,跑去请示了程元振,半个时辰后,裴升回来对李岫冷冷道:“替你问过了程公公了!”

  “他怎么说?”李岫满怀期待问道。

  “程公公说,他不参与此案,不知情!”

  “啊!”李岫一下子惊呆了,“这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程公公救不了你,也不会救你!”

  李岫哀嚎一声,程元振竟然把他抛弃了。

  裴升转身便走,李岫忽然大喊道:“我是齐王殿下的大伯,你们若敢杀我,齐王殿下一定会把你们碎尸万段!”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自己长子,想起李邺是自己的侄儿。

  裴升浑身一震,这倒是一个问题,他们不怕程元振,但没有人不怕齐王李邺。

第914章 使者到来

  韦见素从陇右出使回来后不久便退相了,改封集贤殿大学士、太保,和李岱一样,相当于一个顾问的性质,处于一种半退休状态。

  现在的右相是裴冕,左相萧华,加上第五琦、李岘和李揆,一共五名相国,但御书房内左相萧华不在,原因是他举荐的两名官员参与了造反,另外还有左散骑常侍张镐,他租住了李珍的宅子,和李珍关系密切,萧华和张镐两人都被牵连了。

  御书房内,天子李亨冷冷问众人,“从古至今,造反谋逆都是诛灭九族,朕只杀他们本人,不祸及家人,难道朕还不够宽容,还要放了他们不成?”

  裴冕低头不敢说话,李岘不慌不忙道:“陛下,造反谋逆确实该杀,微臣一点都不反对,但正如盗贼犯案,有的负责杀人越货,有的只管放风把哨,虽然都是同案,但也有轻有重,处罚也有区别,这四十四人其实也是一样。

  比如卑职举个例子,李林甫的长子李岫,不愿当安禄山的官员,不惜自断右手,陛下还赞他忠义,但他一个残疾人,将来封官也轮到他,各种聚会他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叛乱谋逆的细节他更是不知,就单纯挂了个名,估计还是被他兄弟怂恿的,想捞点好处,他连放风把哨都没有资格,陛下要把他和李珍、杨洄等人同罪,这就不太合理了。”

  李亨点点头,又问裴冕道:“裴相国的意思呢?”

  裴冕躬身道:“微臣同意李相国所言,应该有所区别!”

  李亨沉吟片刻,又问李岘道:“那李相国认为怎么判?”

  李岘不慌不忙道:“微臣建议设三档,诛杀、流放、贬黜,该杀的杀,绝不手软,但如果罪不致死,可以流放,像李岫,他虽然几乎不参与聚会决策,但你说他无罪,但又不可能,他又不是三岁孩童,明知是造反还参加,那就有罪,可以判流放,贬黜是不幸被牵连的官员,微臣对此不想多言。”

  李亨提笔在薛王李璲、李岫的名字上画了圈,又在下面受牵连的官员名字上画了圈。

  其实李亨心知肚明,李辅国告诉过他,李岫是告密者,而薛王李璲有立功赎罪的表现,除了这两人不杀,其他他一個都不想放过。

  “就在这样吧!只杀本人,不抄家,不祸及家人,朕已经够宽容了。”

  四名相国面面相觑,他们着实很无奈,但也不好再劝,在涉及造反谋逆上,所有皇帝都是心狠手辣,斩草除根,不抄家,不祸及家人,天子确实已经很宽容了,也算是他们咎由自取。

  李亨当即下旨,除薛王李璲和李岫流放岭南,其余四十二人全部处死,另外,相国萧华荐人不明,免去相国之职,贬为梁州司马,左散骑常侍张镐坐与交通,贬为辰州参军,其余十三名被牵连者一并贬黜。

  几名相国都退下了,留下了右相裴冕,李亨缓缓道:“萧华去相,裴爱卿可有新相推荐?”

  裴冕躬身道:“陛下,微臣推荐刑部侍郎元载为新相!”

  李亨一怔,李辅国也是向自己推荐刑部侍郎元载,怎么裴冕也是,难道他们商量过吗?

  虽然李亨非常信任李辅国等宦官,尤其这次揭发造反谋逆,也是宦官最积极,让李亨更加信任他们,但作为帝王,一定会有帝王的原则,朝臣集团和权宦集团必须要对立,绝不能勾搭起来。

  李亨不露声色问道:“元载是不是资历稍微弱了一点?之前萧华可是多次向朕推荐刑部侍郎裴遵庆,爱卿觉得裴遵庆不妥吗?”

  裴冕确实暗中抱上了李辅国的大腿,但他心里明白,绝不能让天子发现这一点,要不然他的右相之位就保不住了。

  这时,他心中一惊,知道自己说漏嘴了,他反应极快,连忙道:“陛下,依照的臣的本意,也是考虑裴遵庆,但裴遵庆和微臣是同族不同宗,政事堂出现两个裴氏,微臣不得不有所顾虑啊!

  元载虽然资历不足,但能力极强,和河北三镇的谈判就看得出,他思虑慎密,能力卓著,非常理解陛下的意图,贯彻也不走偏,短短两个月不到就解决了河北之殇,微臣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推荐他为主管刑律之相。”

  李亨心中的疑虑打消,笑道:“相国的资历还是很重要,要不然百官不服,元载有能力不错,那就再磨练几年,朕让他出任河东观察使,替朕安抚地方,至于相国,朕更偏向于裴遵庆。”

  “陛下明鉴,微臣狭隘了!”

  “爱卿是当事人,有想法正常,朕能理解。”

  李亨停一下又问道:“仆固怀恩那边有什么消息?”

  “回禀陛下,暂时没有消息,应该没有这么快,昨天才围剿了灞上士兵,就算有动静也在四五天之后,微臣相信仆固怀恩会推卸责任,表示他一无所知。”

  李亨冷哼一声道:“朕就想听听他怎么解释?”

  裴旻又想起一事,躬身道:“陛下,陇右来人了,还是刘晏,他今天上午抵达了长安,好像有极重要之事要向陛下汇报。”

  李亨心中一激灵,连忙道:“立刻和他接触,朕要了解究竟是何事?即刻向朕汇报!”

  “微臣遵令!”

  刘晏是上午抵达长安,住进了进奏院,没想到一到长安就遇到了长安政变未遂,叛乱官员被大规模清洗。

  进奏院主官颜泉明给刘晏大概说了一些消息,但他也不是很清楚,刘晏随即取出一份名帖,让颜泉明派人去给独孤明送信,请他到进奏院一叙。

  刘晏发现进奏院很热闹,自己住在右院,很安静,但左院那边似乎住了很多人。

  刘晏负手来到左院,去左院的门被锁住了,透过门缝,刘晏发现这边基本上住满了,似乎还有不少胡商。

  副主事王甘连忙给刘晏解释道:“这其实是殿下的要求,说我们进奏院空着太可惜了,让我们开放一部分,让河陇过来的商人住宿。”

  刘晏主管财政,他很赞成这种方式,便笑问道:“这边大门锁住了,是不是另开了一道门进出?”

  王甘点点头,“正是,把这扇门锁住,基本上就不影响进奏院了,另外开了一扇门,客人可以从东面小巷进出。”

  “收入不错吧!”刘晏笑问道。

  “回禀司马,收入颇丰,进奏院基本上不需要陇右拨付财物了。”

  刘晏摇摇头,“这是两回事,客栈的钱要建帐,收入如数上缴节度府,我会酌情考虑,返回一部分给你们作为奖励,但进奏院是河陇的进奏院,开支都由节度府负担,收支绝不能混淆,明白吗?”

  “卑职明白,颜主事也是这个意思。”

  这时,颜泉明带着独孤明匆匆走进了进奏院。

  独孤明抱拳笑道:“刘司马,好久不见了!”

  “其实也没几个月,独孤兄请!”

  刘晏笑着把独孤明请到了自己住的大堂内。

  副主事王甘望着他们走远,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神色。

第915章 中间之人

  刘晏和独孤明在客堂内坐下,独孤明微微笑道:“刘司马是想问我今天朝中之事吧!”

  刘晏点点头,“听说因为造反清洗了不少官员,是谁要造反?”

  “准确是太上皇想复位,拉拢了朝中一批官员,以卫王李珍为首,还包括薛王李璲、驸马杨洄、薛履谦,还有齐王殿下的大伯李岫,二伯父李屿,还有仆固怀恩为外援,还涉及了相国萧华和左散常侍张镐,四五十名官员,昨天下午开始审问,人证物证确凿,今天就批斩了,除了薛王李璲和李岫被流放,其他四十二名官员全部被处斩,相国萧华和张镐被贬黜。”

  “仆固怀恩呢?”刘晏急问道。

  独孤明摇摇头,“目前只知道他儿子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灞上,准备为外援,昨天被五万神策军包围全歼,他儿子也死了,但仆固怀恩态度不明。”

  刘晏叹口气道:“殿下去年就说仆固怀恩会造反,很可能会被殿下说中。”

  “殿下怎么会猜到?”

  “殿下不知道李珍之事,但他知道仆固怀恩对朝廷不满,加上他是草原胡人,在仆固部地位很高,一旦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他就会有异心,这次他儿子死了,他出兵就有借口和理由了。”

  独孤明沉吟一下道:“需要我转告朝廷,做好准备吗?”

  “不用,明天我要面见天子,我亲自告诉他。”

  “刘司马要见天子?”

  刘晏点点头,“这次我是代表齐王殿下而来,太上皇也联系了齐王殿下,想和他合作,但被齐王殿下婉拒了,太上皇还给齐王殿下天子信宝,就在我手中,齐王打算用它和天子交换一些利益。”

  独孤明笑着点点头,“信宝意义不大,要是受命宝和传国神宝,建议殿下自己留下。”

  “我们都是这个意思,我会把兄长的意见转告给殿下!”

  说到这,刘晏从随身小箱子里取出一只檀木盒子,交给独孤明,“这就是信宝,暂时放在兄长那里,我明天要见天子,信宝放在进奏院,我担心不安全。”

  独孤明能感觉到刘晏的信任,他点点头,“我一定会收好它!”

  这时,颜泉明在堂下道:“启禀司马,右相国裴冕求见!”

  独孤明起身道:“那我就先走一步,有什么事,直接来找我!”

  他把信宝放在怀中,起身告辞了。

  不多时,颜泉明把裴冕引进右院,刘晏笑着迎上前,“裴相国吩咐一声,我上门拜访就是了,何必烦劳相国亲自上门?”

  裴冕笑眯眯道:“天子让我来的,别看今天的事情一团糟,但听说陇右来人,天子特别关注,催着我来拜访,刘司马可别让我失望啊!”

  裴冕也是一个官场老手,他不仅抱了李辅国的大腿,还想在天子心中占据重要位置,那么他就要有拿得出的东西,如果能主导和陇右的关系,那就是他的本钱了。

  刘晏笑了笑,“这里说话不礼貌,请堂上坐!”

  堂上的茶盏已经收走了,独孤明从侧门出去,没有和裴冕相遇,虽然外面停着一辆马车,裴冕显然没有放在心上。

  两人坐下,裴冕试探问道:“今天朝廷发生的事情,刘司马还不知道吧?”

  刘晏笑了笑,“裴相国太小看我们进奏院的能力了。”

  裴冕‘哦!’了一声,沉吟一下他又问道:“听说河陇军和吐蕃交战了?”

  刘晏点点头,“我就是为此事而来,我们已经把吐蕃暂时赶出了鄯州,恢复了天宝十三年的边界,吐谷浑愿意重新依附大唐,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册封问题,齐王殿下让来我和朝廷商议。”

  “原来如此,有书面奏报吗?”

  刘晏取出一份文牒,递给了裴冕,裴冕看了一遍,心中大喜,他急着回去向天子汇报,便起身告辞。

  刘晏心中冷笑一声,也没有多说什么?一直送他出门。

  “刘司马回去吧!吐谷浑之事,我会尽快汇报天子,有什么事情,我会及时和你联系。”

  刘晏淡淡道:“那就辛苦裴相国了!”

  马车走了,刘晏回到书房,写了一封短信,叫来一名自己的心腹,低声对他道:“去一趟韦相国的府宅,把这封信交给他,一定要给他本人。”

  “卑职明白!”

  手下匆匆去了,刘晏冷笑一声,这个裴冕想成为陇右的联络人,想得太简单了,而且太自以为是,居然把自己撇在一旁,不让自己和天子见面,这种人心眼太小,算计太深,成不了事,难怪殿下压根就看不上他,要自己和韦见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