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55章

作者:高月

  “这是什么?”李邺好奇问道。

  高力士笑着打开,里面竟然是一方玉玺,螭龙为钮,李邺很惊讶,拿起来细看,“这是天子信宝?”

  高力士点点头,“这是大唐皇帝八宝之一的天子信宝,八宝中还有天子行宝在当今天子手中,其他六宝都在太上皇手中。”

  “给我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李邺淡淡道:“我记得这是对外册封的玉玺吧!”

  “这其实只是代表了太上皇的诚意,如果殿下愿意和太上皇合作,帮助太上皇复位,那么太上皇承诺册封殿下为皇太孙。”

  李邺笑道:“这个建议倒是挺有诱惑的。”

  高力士精神一振,连忙又道:“殿下有实力,但缺乏名份,而太上皇有名份,却没有实力,你们正好可以互补,如果殿下能出兵夺取关中,迎太上皇回长安复位,那么太上皇一定会立殿下为继承人?”

  “那皇太弟怎么办?”

  李邺又淡淡道:“他扣住太上皇,不放太上皇回长安,我攻下长安又算什么呢?”

  高力士沉默片刻道:“李璘一定也会带太上皇回长安,这就需要殿下再击败永王的军队。”

  李邺笑了笑道:“事实上并不是现实对不对?李璘可不是吃斋念佛的人,一旦他发现太上皇在私下和我联系,他一定会对太上皇动手,把太上皇彻底软禁,牢牢控制在手中,所以就算我答应,最后也轮不到太上皇复位。”

  “这个你就别管你,李璘那边太上皇有办法应对,殿下只管考虑我的建议,是否愿意合作?”

  李邺又把信宝推给了高力士,摇了摇头,“信宝的诚意还不够!”

  “那殿下要什么?”高力士沉声问道。

  “我要传国神宝,如果神宝不行,受命宝也可以!”

  传国神宝就是传国玉玺,隋末被萧皇后带去了突厥,李世民没有得到真的传国玉玺,就自己刻了一方大唐的传国玉玺,后来李靖大破突厥,把萧皇后和传国玉玺都带来回来。

  所以李世民刻的传国玉玺又叫受命宝,作为大唐历代皇帝传位所用,地位仅次于传国神宝。

  高力士见李邺态度很认真,他迟疑一下道:“我不能保证,但我会尽量说服太上皇,至少把受命宝拿出来。”

  李邺点点头,“如果太上皇肯把受命宝交给我,我一定会考虑与他合作!”

  高力士又把信宝推了回来,“这個你先收着!”

  “高翁并没有谈成,信宝不带回去,恐怕太上皇会怪罪于你。”

  高力士苦笑一声,“他还能把我怎么样,最多是把我臭骂一顿,说我办事不力,但把信宝给你,对你有很大用处,伱可以用它和李亨交换利益。”

  李邺沉吟一下道:“高翁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我确实有事求你帮忙。”

  “高翁请说,只要我能办到,一定不会拒绝。”

  高力士叹口气道:“殿下也知道我也有不少财富收藏,长安收复后,我运了一小部分回去,没想到竟然被天子李亨吞没了,好在大部分都在成都,但现在却被李璘盯住了,我想把它们转移到陇右,请殿下替我保管。”

  李邺欣然答应了,“小事一桩,我完全可以替阿翁保管好!”

  “但问题是我自己运不出来,必须殿下派人去成都,至少要五百人和几千头骆驼,才能把这批财富运出来。”

  李邺点点头,“我会派内卫去巴蜀,他们会想办法替高翁运出来,这件事高翁很急切吗?”

  高力士犹豫一下,低声道:“我不瞒殿下,飞龙曾经说过,太上皇的寿命在七七之数,尽管我们都不相信,但太医最近告诉我,太上皇的身体恐怕熬不过明年,明年正好就是七十七岁,很可能飞龙是对的,我必须要给自己寻找后路,时间很紧迫。”

  “太上皇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吗?”李邺又问道。

  “他能感觉到一点,但他以为自己至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他复位心情也很急切,他要把自己的身后之名安排好,他不甘心背负大唐衰败的罪责去见列祖列宗。”

  李邺点点头,“我会立刻安排,到时把冯叔一并接到陇右来!”

  高力士叹了口气道:“殿下,我说实话,你若真的和太上皇合作,我不能保证他一定会传位给你。”

  “我明白的,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他的承诺,但我还是多谢高翁的坦诚相告。”

  高力士又缓缓道:“无论如何,我会替殿下搞到传国神宝或者受命宝,算是我替殿下做的最后一件事,我也不希望它们落在李璘的手中。”

  李邺负手沉默片刻道:“如果高翁能再替我搞一份太上皇传位给我的圣旨,我保高翁家族百年昌盛!”

  高力士轻轻叹了口气,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

  高力士告辞走了,李邺随即把李泌和刘晏请来。

  “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李邺笑着把紫檀木盒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了用美玉雕成的玉玺。

  “啊!这是.”

  李泌见过天子八宝,他一眼便认出来了,“这是天子信宝,是专门用来册封附属小国,有了它,殿下就可以直接册封吐谷浑大酋长。”

  李邺笑了笑,“还是由朝廷册封比较好,甚至我可以把它交给天子,换取我想要的资源,比如延州!”

  李邺并不稀罕这个天子信宝,对他意义不大,他真正想要的是传国神宝或者受命宝。

  李泌竖起大拇指,“这个想法很务实!”

  刘晏接过信宝看了片刻问道:“这是高力士给殿下的?”

  李邺点点头,“太上皇想和我合作,为了表示诚意,就把天子信宝给我了。”

  刘晏笑道:“这样说起来,太上皇还真的有合作诚意,殿下答应他了吗?“

  李邺微微笑道:“这不是我想不想合作的问题,而是合作是否现实,太上皇实际上是被永王李璘控制住了,因为他们是父子的缘故,李璘才稍微给太上皇一点自由,如果被李璘发现高力士来陇右了,他一定会把太上皇重新软禁起来。”

  李泌轻轻点头,“殿下说得没错,太上皇要和殿下合作,就必须过李璘那一关,除非殿下出兵灭了李璘。”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如果太上皇驾崩,会怎么样?”

  刘晏好奇道:“难道殿下知道什么消息了吗?”

  “高力士告诉我,太上皇恐怕熬不过明年!”

  李泌缓缓道:“如果太上皇驾崩,天子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废除皇太弟,那就意味着内战爆发。”

  刘晏笑道:“那我去一趟朝廷吧!替殿下把延州换回来,顺便再给天子通通气。”

  高力士下午就带着手下启程返回巴蜀。

  李邺随即召见了内卫副统领谢森,令他带五百人分批潜入巴蜀,想办法把高力士的财富运出来。

  但李邺想到的并不仅仅是高力士的财富,他还想把传国神宝或者受命宝带回陇右,如果能搞到太上皇的亲笔圣旨,那就更好了,既然高力士已经答应帮他,他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第911章 时机成熟

  长安,卫王府内,杨洄正在向声讨团核心成员们宣读太上皇旨意,其中册封卫王李珍为皇嗣监国,一旦他们政变成功,太上皇来不及从巴蜀赶回,就暂时由李珍监国。

  一共宣读了三份太上皇圣旨,除了册封旨意外,还有一份是告朝廷百官书,抨击天子李亨重用宦官,以至于阉党专权,奸宦当道,使朝纲紊乱,奸佞者得志,贤良者被贬黜,大唐社稷被黑暗笼罩,所以太上皇要把真相告诉百官,太子以政变方式夺权,得位不正,擅自登基,太上皇不承认他的天子之位。

  杨洄宣读完了三份圣旨,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热切和期待,李屿心中也十分激动,他竟然被封为越国公、银青光禄大夫,候任刑部尚书。

  这时,李珍站起身摆摆手道:“各位请安静!”

  大堂上安静下来,李珍缓缓道:“时机已经成熟,我们的一万外援军队已经驻扎在灞上,除此之外,我们还秘密训练了五千甲士,分布在长安周围内,各位,夜长则梦多,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十天之内起事,具体是哪一天,我会通知大家。”

  驸马薛履谦举手道:“九郎,外援将军是谁?现在能告诉我们吗?”

  李珍歉然道:“起事之时我会告诉大家,现在真不能说,消息泄露,会坏大事,请各位谅解。”

  杨洄眉头一皱道:“既然殿下不肯说,我们也能理解,但这位将领是否可靠,他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李珍高声众人道:“这个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原因比较简单,就是朝廷不公,那些参加造反,杀人如麻的叛贼李怀仙、田承嗣、李宝臣之流,不但没有罪,还封郡王、节度使,能割据一方,子孙享尽荣华富贵。

  但真正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人却没有任何封赏,要么像打发叫花子一样,给一个县公、郡公之爵,没有封地,也没有土地,阵亡将士甚至连抚恤钱都没有,让千千万万唐军将士寒心。

  这位支持我们的将领也是一样,对朝廷的不公极为不满,所以愿意帮助我们,拥立太上皇复位!”

  李珍这番话让所有人都深有同感,明明可以让李邺的河陇大军一举扫平河北,但天子害怕李邺坐大,便采取了绥靖的做法,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河北叛军问题,不断退让,最后虽然谈成了,得了面子,却丢了里子,河北还是控制在叛军军阀手中。

  这个谈判结果虽然天子批准了,也执行了,但还是让很多人心中不满,不光是朝臣,更多是唐军将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里面一定有阉党卖国的行为。

  现在有带兵大将主动表态愿意拥立太上皇,出兵一万协助他们发动政变,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珍又道:“大家都回去吧!记住要保密,十天之内就是我们期待的那一天来临,大家一定要稳住!”

  众人都各自散去,薛王李璲和杨洄却留了下来,这两人加上李珍,他们三人小集团属于核心中的核心,太上皇李隆基答应,把淮南实封给薛王李璲,让他做淮南节度使,而且可以世袭,而杨洄则是右相的人选。

  薛王李璲有些不悦道:“九郎,刚才你不好说,我们都能理解,现在只有我们三人了,你不会连我们也要隐瞒吧!”

  李珍无奈,只得再三嘱咐道:“我可以告诉你们,但千万要保密,若被那位大将知道了,他必然会抽兵,那时我们就完了。”

  “你就放一百個心吧!都保密到现在了,还缺这几天吗?”杨洄也有一点不耐烦道。

  李珍只得低声道:“仆固怀恩!”

  李璲和杨洄都倒吸一口冷气,两人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道:“怎么会是他?”

  李珍冷冷道:“朝廷和河北军阀谈判,他的意见最大,他封关内节度使,只给了他一个九原县公的爵位,他怎么可能满意?不满才是正常。”

  李璲眉头一皱,“但他确实没有什么功绩啊!保卫灵武是郭子仪的功劳,河阳之战是李光弼打的,第一次收复洛阳是郭子仪的功劳,第二次洛阳光复是河陇军的功劳,守潼关和陕州是王思礼的功劳,收复河东是李光弼,现在在河南道作战也是李光弼,他仆固怀只有一个相州惨败的记录,能封他一个县公已经不错了。”

  李珍摇摇头道:“话不能这么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毕竟是朔方军的二号人物,郭子仪封郡王,他却封县公,说不过去。”

  杨洄有些担心道:“但仆固怀恩是胡人,此人真的可靠?”

  “正因为是胡人,才能用利益打动他,我承诺封他为庆王,封他为庆延节度使,准许他世袭,如果他能夺回朔方,那就把朔方给他,丰州作为他的实封之地。”

  “这个代价有点高啊!”

  李珍笑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关键是仆固怀恩已经出兵,他的儿子仆固玢率领一万军队进驻灞上,明天一早我会再和他会晤,敲定最后的起事时间。”

  当天晚上,李岫手执程元振给他的通行牌穿过了宵禁,找到了程元振。

  李岫听说兄弟李屿被承诺封越国公、刑部尚书,而自己什么都没有,他心中嫉恨万分,也恼怒之极。

  就算程元振什么都没有给他,他也要告密,何况他次子李池被封为郿县县尉,李辅国兑现了承诺,更让李岫没有了任何愧疚之心。

  程元振听完李岫的汇报,眉头一皱道:“他们还是没有说带兵大将是谁吗?”

  “他们虽然没有说,但可以查得到,他们说带兵大将已经出兵一万,进驻了灞上,那么只要查一查,哪支军队没有奉召进京,兵力正好是一万人,那么就能查到了。”

  程元振点点头,这个推断有点道理,他又问道:“具体是哪一天,没有确定下来?”

  李岫摇摇头,“只是说十天之内,具体哪一天没有说,但既然已经驻军,那肯定很快了,长时间驻军会被朝廷发现。”

  程元振又问了几句,便打发李岫走了,他自己匆匆进宫去找李辅国。

  李辅国眯着眼,就仿佛睡着一般,当他听说灞上有一万未奉诏进驻的军队,眼睛猛然睁开,“不可能吧!一万军队驻扎在灞上,长安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