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没有把母亲的表情放在心上,他又笑问道:“母亲还要招人吧!”
“要招两个小娘子,一个跟我去看病,一个捣药看店,你给娘参谋一下,什么条件比较好?”
李邺想了想道:“其实价格合理就行了,关键要两点,一是要本坊小娘子,可以回自己家住,其次最好能识字。”
裴三娘呵呵一笑,“你说反了,我们这一行,招人就不能识字,否则机密药方会泄露的。”
李邺有些无语,他的老娘怎么精得跟猴一样,随便她吧!关自己什么事?
“娘,再找个厨娘吧!”
裴三娘眉头一皱,“找厨娘做什么,大娘不就是吗?”
“大娘年纪大了,给她减一减家务吧!”
“这个,我考虑一下吧!”
裴三娘虽然不太情愿,但儿子有这个心是好事,最好找那种只管上门做饭的厨娘,比住家妇能便宜不少。
“娘,我等会儿可能要出去一下!”
“去吧!早点回来就是了.”
...........
李邺牵着骡子来到巷子里自己的新家,他们新家的钱已经付清了,对方把地契给了他们,加上三方签的合同,他们最后只需要去官府交十五贯契税,房子就可以过户。
房子是挂在李邺的名下,他打算让父亲替他过户,这个便宜父亲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巷子里有七八户人家,大小不一,最大的一户占地约三亩,高墙黑瓦,一扇朱漆大门,听母亲说,这家人好像是当官的。
最小的一户占地只有半亩,就是李邺的邻居,住着一对老夫妻,比较胆小,所以他们要求隔壁不能卖给胡人。
巷子走到底就是城墙,李邺的新家就紧靠城墙,这座宅子真正的风险牙人并没有告诉他们,李邺是后来才醒悟过来。
一旦爆发战争,敌军进行攻城战,一般靠城墙的房子都会被守城军队强行拆除,这才是大家不愿买靠城墙房子的真正原因。
不过在李邺记忆中,安史之乱压根就没有攻城,潼关失守,天子李隆基就带着杨贵妃逃了,叛军兵不血刃占领了长安。
一直到唐末黄巢之乱,长安城也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那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李邺的新家没有朱漆大门,也没有高墙,但比永和坊要好得多,围墙有两米高,用青砖砌成,木门约八成新,挺厚实,装有青铜门环,上面有黑瓦门头。
门前铺了青石,用两段宽厚的条石做门槛,左右各有一座五十公分高的抱鼓石,门头下可以遮风挡雨,算是一座典型的中产人家房舍。
门没有关,李邺推门进去,小黑一阵风似的冲到他脚下打转,汪汪叫个不停。
“怎么了,不习惯新家吗?”李邺蹲下来,拍拍小黑的脑袋笑问道。
小黑跑到墙边,扭头又向他叫了两声,李邺才一拍脑门,自己忘记给小黑挖狗洞了。
不对啊!一般院墙都会留有狗洞的,否则青砖砌成的院墙让自己怎么挖?
他上前细看,果然有狗洞,只是被碎砖堵死了。
李邺找来一块大石头,狠狠地敲了几下,碎砖被敲掉了一块,其他碎砖便松动了,直接把它们抠出来,一个狗洞就出现了。
小黑欢快地跳了两下,直接冲了出去,一溜烟没影了。
李邺站起身,打量他们的新家,他们家已经不能叫院了,前后两进,应该算小宅。
院子不算小,南北向很狭长,右边紧靠城墙,城墙根下搭了一座马棚,李邺把骡子拴在棚子里,棚子旁边的角落便是茅厕。
院子的另一头是厨房,前面是一口水井,还有一条排水沟,一直通往坊内的小河。
然后正面便是长长一排房子,一共有六间,最右边靠茅厕那一间不好住人,用来堆放杂物,其他五间其实都是下人房,目前都空关着。
李邺觉得他们家还需要大水缸,至少买十只大缸,放在墙边。
中间是过道,通往后院,后面便是他们的住处了,中间是天井,地上铺了石板,正中花坛内种了一棵很老的枣树,至少有几十年的树龄。
树很重要,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种,小户用柴,商人求财,大户教子为才。
正面三间大瓦房,两侧各有两间屋,屋檐下还有走廊,把这七间屋连为一体,这条走廊也是李邺最喜欢的地方,虽然有点紧凑,但颇有几分大户人家的感觉。
正面的三间瓦房一间是客堂,一间是起居房,就是吃饭的地方,还有一间是母亲的配药密室。
左边两间是母亲和木大娘的房间,右边靠城墙的两间归李邺,用裴三娘的话说,儿子还是要去读书的,需要一间书房。
“邺儿,什么时候回来的?”木大娘从房间里走出来。
“我刚回来,大娘,我马上要出去,午饭就别管了。”
木大娘和裴三娘都没有吃午饭的习惯,也是为了照顾李邺,木大娘才多做一顿午饭。
“那好吧!如果肚子饿,锅里有馒头,先填填肚子。”
“我知道了!”
李邺回房取了一对香炉和铁椎,装在一只口袋里,他拎着出门了。
程家在长安怀德坊,紧靠西市,距离他们老房子永和坊倒不远,但和他现在住的常乐坊正好是两个极端,他得穿过整个长安城。
程咬金的孙子程伯献官任右卫大将军,和高力士关系极好,但程伯献在开元二十六年已经去世了,现在是他长子程若冰当家。
程若冰在东宫为官,出任太子通事舍人,负责记录太子起居,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太子秘书。
李邺骑着毛驴来到了怀德坊,很快便找到了程家,这可是一座大宅,占地足有二十亩,占了整整半个区,也由此可见程咬金地位崇高。
稍等了片刻,管家快步走了出来,很客气地抱拳道:“请问公子找我家主人何事?”
李邺迟疑一下,便道:“我最近买了几样物品,发现是贵府之物,特来归还!”
“是什么?”
李邺从袋子里把两座香炉和铁椎取出来,放在台阶上。
“啊!这是......”
管家惊讶上前上前查看,“这就是当年祠堂里被偷走的那几件藏品啊!”
就在这时,李邺忽然有人大喊一声,“小贼,可算抓到你了!”
李邺只觉一股风声从身后袭来。
第75章 程家后人
后面有人用飞脚踹他,速度疾快,李邺在水底苦练的成效这时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他不慌不忙,身体微微一侧,抬脚反踢回去,至少比对方快了三倍。
“啊!”对方痛呼一声,被他一脚踢出了一丈外。
还好,他留有分寸,并没有加力,否则对方的骨头非被他踢断不可。
李邺这才看清对方,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男子,长得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强壮,但他身穿锦袍,腰束革带,佩戴黑巾幞头,额头正中有道月牙形伤疤,很有特点。
李邺这一脚很有分寸,年轻男子没有受伤,但很狼狈,被一脚踢得后退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
年轻男子恼羞成怒,爬起身大吼一声,拔剑要冲上来。
这时,府内走出一名中年男子,他大喝一声,“住手!”
年轻男子悻悻收起剑,又狠狠瞪了李邺一眼,对中年男子道:“大伯,我发现了偷宗祠的小贼!”
李邺怒怼道:“这个世间还有上门还赃物的小贼吗?”
中年男子也看见了台阶上的三件物品,惊呼一声,快步上前细看,果然是宗祠丢的那几件东西。
他连忙抱拳道:“这是公子送来的?”
“当然,这是我花大钱买的,发现是贵府之物,特来奉还,没想到主人没见到,倒先领教了贵府的家风!”
中年男子歉然,再怒斥年轻男子道:“你已是堂堂的宫廷侍卫,还要鲁莽到几时?还不过来道歉!”
年轻男子也意识到自己太鲁莽了,他看见先祖的铁椎,一时热血上涌,便把对方当贼了,别人是来送还程家失物的。
他胀得满脸通红,上前抱拳道:“刚才是我鲁莽了,向公子道歉!”
李邺见他虽然鲁莽,但并不强横,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便关切问道:“刚才那一脚没伤着兄台吗?”
年轻男子脸更红了,但他也拿得起放得下,竖起大拇指赞道:“老弟好俊的功夫!”
中年男子这才笑道:“在下程若冰,这是我侄子程昌胤,公子请府里坐!”
“原来是程家主,在下李邺,打扰了!”
李邺拾起一对香炉,年轻男子程昌胤连忙上前拾起铁椎,一起进了府内。
程若冰把李邺请到客堂坐下,这段时间李邺在嗣宁王也都是跪坐,也慢慢习惯了,当然,久坐还是不行。
程若冰让侍女上茶,他指指桌上的三件物品问道:“请问公子在哪里找到它们的?”
李邺笑道:“能否先告诉我,它们是怎么遗失的?”
程若冰叹口气道:“这三件物品都是先祖之物,一直保存在程氏祠堂内,三年前,祠堂失火烧毁,后来清点物品时发现少了这三件,估计是有人趁乱拿走了,我们四处打听,也没有它的下落。”
李邺微微笑道:“这是我在一家铁匠铺内用十贯钱买回来的,差点熔解了。”
“才十贯钱!”
旁边程昌胤忍不住道:“李公子难道不知道……”
他忽然发现大伯怒视自己,连忙闭嘴了。
李邺淡淡道:“我当然知道,它们是白银铸成的,一共二十余斤,只是铁匠误以为是铜器,估计当时的小贼也以为是铜器,最后被我捡了大便宜。”
程若冰连忙道:“我一定按照白银的价值补偿公子!”
李邺摇摇头,“不用,给我十贯钱就行了。”
程若冰愕然,“这……这怎么好意思!”
李邺拾起铁椎笑了笑:“这是令祖的开国兵器吧!它虽然是铁器,但没有它,大唐凌烟阁内就不会有令祖的留影,难道它只值一贯钱?还有香炉,这可是敕封之物啊!敕封之物能按照重量算钱吗?”
程若冰着实惭愧,对方高义,自己却以为对方想占便宜。
他起身再次行一礼,“程家欠公子一个天大的人情,只要公子有难处,程家一定全力以赴,我为家主,当此一诺!”
这还差不多,李邺抱拳笑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后会有期,李邺告辞!”
李邺告辞走了,程若冰叔侄二人一直把他送出府门,望着李邺骑着毛驴扬长而去。
程若冰轻轻叹息一声,“这少年不是一般人啊!”
“伯父,他还是少年?”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