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独孤新月又小声道:“夫君,我们也想在自己房内给逝去的先人上一炷香。”
李邺当然理解家人的心情,新年到了,独孤新月想悼念自己母亲,杨玉环要悼念父母,刘清羽也很怀念母亲,很正常。
李邺点点头,“应该的,你们自己布置,需要什么,让管家去买。”
“不需要了,府上都有呢!”
这时,一名侍女跑来道:“启禀夫人老爷,管家说,李统领有急事求见!”
李邺心知肚明,李成华这时候来找自己,一定是刘家的事情出成果了。
他对妻子又嘱咐了几句祭祀之事,便起身向中庭而去
李成华带来了最新的审问结果,而这个结果也正是李邺所期待的。
投降吐蕃的并不仅仅是刘元一人,而是整个刘家都投降了吐蕃,刘升殿更封为陇右副都督,只不过还没有来得及公布,吐蕃军便仓皇撤退。
李邺看完口供,负手走了几步道:“除了口供外,还有别的证据吗?“
“还有大量信件和吐蕃任命书,藏匿在刘元的书房内,庞福已经带给了卑职,都在这里,另外,吐蕃情报站内还有刘家提供的情报,卑职建议,今晚行动,趁他们祭祖之时一锅端了。”
李邺翻看着李成华带给他的各种证据,果然,各种证据确凿,包括他们父子之间的通信,前任尚结息写给刘升殿的信,还有新任都督马重英开出的临时任命书。
这么多证据刘元居然不消毁,还留在自己手上,真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或许他以为是一种荣耀吧!舍不得把荣耀消毁。
李邺当即作出了决定,“祭祀前夕将刘家一网打尽,男子全部抓捕,还有吐蕃情报点以及庞家的知情人,也一并抓起来。”
祭祀一般在寅时,也就是半夜三点到五点之间,这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也是新年刚刚开始之时。
寅时正,李邺带着三位妻子开始在灵位前上香祭祀,祭祀其实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上香那一瞬间,从放上灵牌,摆上香案和三牲供品之时就开始了。
只不过上香之时,是最正式、最高潮的时刻,是今人和先祖进行交流,深信自己获得先祖保佑的时刻。
三女身穿祭服,跟随夫君一起拜祭,一起上香,口中念念有词,新年祭祀结束,也就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
刘家也同时在祭祀,刘家的先祖是北朝前赵缔造者刘渊,攀上刘禅为先祖,但实际上他们是南匈奴人。
几百年过去了,他们身上早已没有了祖先的胡人印记,目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豪门罢了。
刘家没有李家和辛家那样雄厚的官场根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便是刘升殿的大哥刘升华,曾任陇右节度使长史和鄯州刺史,可惜已经病逝了。
刘家主要是依附李家,在兰州四大豪门中,它是李家的小弟,惟李家马首是瞻,李家也自然乐意带上它。
当然,刘家也有他们拿得出手的东西,那就是财富,刘家拥有的土地是四大家族中最多的,有四座大庄园数万亩之多,在陇右各地还有六十余家店铺,加上百年积累,刘家的财富在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甚至比李家还多。
也正因为财富太多,为了保住财富,在吐蕃杀来的时候,刘家才义无反顾地投降了吐蕃,还专门派次子刘元去鄯州投降,那个时候,吐蕃还没有占领兰州。
有意思的是,四大家族其实是两派,李派和辛派,这是两个老大,李派从文,辛派从武,另外的两家豪门,刘家和杨家分别依附两个老大,所以辛家在康狼山建了天狼堡,杨家紧随其后建了长城堡。
这就是李邺要先把辛家走通的原因,辛家走通了,杨家就通了,所以收拾刘家,实际上就是敲山震虎,严厉警告李家。
刘升殿年约五十岁,身材中等,长一张驴脸,配一个茄子般的大鼻子,相貌很奇特,他是刘家家主,也是整个刘家的绝对控制者,非常强势,不给辛家面子,直接抢了罗家的粮铺,只有他才做得出来。
但刘升殿也知道自己屁股不干净,投降过吐蕃,甚至还帮吐蕃建立了情报点,当然,建情报点不是他的本意,吐蕃人捏住了他的把柄,他不得不屈从。
他一直提心吊胆,十分小心谨慎,李邺进驻金城也有半年了,并没有任何针对刘家的动作,他也渐渐放开了手脚,开始收拾罗家,吞并他的粮铺。
刚祭祀完,众人正要离开祠堂,就在这时,数百名内卫士兵忽然出现,杀气腾腾,将占地两亩的刘氏祠堂团团包围。
第783章 正月新年
刘升殿的几个兄弟腿都吓软了。
“大哥,怎么办?”
刘升殿心知不妙,他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
带队的谢森冷冷道:“我们是内卫,刘家勾结吐蕃,危害陇右,乃叛国之贼,证据确凿,奉岐王殿下之令特来抓捕,给我们全部拿下!”
士兵一拥而上,将刘升殿摁倒,捆绑起来,刘升殿拼命挣扎,大喊大叫,“岐王窥视刘家财富,迫害士绅,陇右士绅不会容他!”
谢森在他耳边冷冷道:“你儿子刘元已经全部招供,吐蕃陇右道刘副都督!”
听说儿子被抓,刘升殿顿时瘫倒在地上,他知道自己完蛋了。
其他刘家子弟都不敢反抗,老老实实被捆绑,被内卫士兵一并带走,除了女眷和孩子不抓,所有成年男子都被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西市老羌皮货铺也被一百多名内卫士兵包围,内卫士兵冲进去了,片刻揪出五名赤脚男子,正是掌柜和四名伙计,他们被捆绑起来,堵嘴罩头扔进了大车,大车在数十名内卫骑兵严密看守之下走了,其他士兵则开始全面搜查皮货铺,找到了大量情报和兵器,并在后院找到了三只信鹰。
庞家也进行了抓捕,家主庞桢和两个儿子被抓。
李邺并不想扩大打击范围,所以庞家父子可以视同轻罪饶过,但必须拿粮食来赎,父子三人,李邺开出了十万钱粮食的条件。
天不亮,庞家就用十万贯钱把父子三人赎回去了。
次日是正月初一,一大早李邺便接到李成华送来的纸条,上面只有四个字,收网已毕。
李邺也写了一张纸条,上写八个字,‘严格审讯,暂缓处置。’
派人送去内卫给了李成华。
李邺的目标是李家,杀鸡儆猴,但至少也要让猴子看到才行。
但李家并不在金城县,而在狄道县,那里才是陇西李氏的祖地,至少要到正月初五、初六才会有明确消息。
正月的时光比较悠闲,对李邺而言却没有什么悠闲可言,今年是乾元元年,也是李邺的河陇二年,他要开始制定新一年的计划、
当然,计划早就有制定,但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修正调整。
今年他将获得一个最大的战略机会,那就是马重英必然会被召回并撤职,正是他全面收回河陇的机会,河西、陇右和朔方。
但今年他同样要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回纥,前些天,李邺接到了独孤明的一封鹰信,告诉他,朝廷和回纥达成共识,回纥将派军队南下帮助唐朝收复朔方和洛阳。
至于朝廷要付出什么代价,连消息极为灵通的孤独明都不知道,回纥当然不会没有代价帮助唐朝,但历史告诉李邺,唐朝付出的代价就是整个洛阳财富和女人,原本是两京,后来保住了长安,但没有保住洛阳。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就是双方的秘密约定。
圣善寺、白马寺的大火,数万避难的百姓被活活烧死,不计其数的妇女被奸淫,在回纥军的铁蹄之下,整个洛阳沦为人间地狱。
无论是李亨还是李豫,从来都没有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历史就是这样无比的丑陋和残酷。
但既然上苍把自己送来这个时代,一定是想让他做点什么?
朔方必须由自己收复,而绝不能让回纥人占领,至于洛阳的惨剧,他绝不允许再发生。
李邺沉思良久,把朔方标个‘二’字,也就是第二个收复,第一个收复者为河西,他必须尽快打通河西走廊,恢复丝绸之路。
而回纥军队南下,至少要到五月份去了.
这时,清羽端着一盏茶移步进了书房,李邺轻轻招手,清羽乖巧地坐进夫君怀中。
“有没有去看看师父?”李邺搂着她笑问道。
“一早就去看过了,哎!还被师姐们取笑。”
“取笑什么?”
清羽俏脸一红,师姐们调笑她的房中之事实在难以启齿,她不说了。
李邺却心知肚明,笑眯眯道:“据我所知,大唐的道家可是允许成婚啊!”
“各支派别不一样,有的可以合籍双修,但有的不允许,我们这一支就不允许。”
清羽想了想又道:“其实也无所谓,我的七个师姐,现在只剩下三个了,其他四个都还俗成婚,我出嫁后,其他三个师姐估计也快了,师父说,世俗诱惑太大,能坚持修道终老的女道士百不存一。”
这时,侍女在院子里道:“三夫人,王妃让你过去,说要马上要出发了。”
清羽跳起来,“我这就去!”
清羽快得像小鹿一样冲出去,李邺一把没拉住她,急问道:“伱们去哪里?”
“我们出去逛街!”清羽的声音已经从院子里传来。
“这丫头还真是孩子气十足。”
一群女眷坐马车逛街去了,调皮淘气的大女儿也跟去了,府内很安静,李邺负手在后花园,享受这难得一刻清静。
女眷们乘坐的马车依然是襄阳那辆,车夫驾着它从商州道过来,独孤新月主要是喜欢两扇水晶磨制的窗户,可以说天下独一无二,更重要是,这是夫君专门给她们定制的,这份心意独孤新月不想扔掉。
马车里变成了三个女主人,还多了三个娃,除了大女儿星沙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另外两个小孩一个由母亲抱着,另一个还在摇篮里睡觉,紧靠着杨玉环。
独孤新月和杨玉环依旧坐在各自原来的位子上,清羽则坐在另一边的窗前,怀里抱着星沙,她对水晶窗充满了好奇。
独孤新月笑着给她介绍道:“这是用水晶磨制的,外面还有一扇铁纱网,专门防弓箭,车壁其实是一层铜板,连车轮都是铁的,需要四匹马拉拽,很安全。”
清羽点点头,“我其实早就看过这辆马车了,我们还猜测车窗是用什么做的,有猜琉璃,有猜水晶,还有,在外面就觉得马车很大,没想到里面更大,竟然和房间一样。”
杨玉环也笑道:“天天呆在府中也挺闷的,用这种方式出来散散心,既安全,又舒适,还可以带着孩子,三妹,喝一口奶茶,很香甜。”
清羽端起奶茶喝了一口,香甜之意沁人心脾,她又端给星沙小口喝了。
马车在飘着雪花的大街缓缓而行,今天是新年,到处是一群群穿着新衣的孩子,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在走亲拜年。
路过城隍庙时,忽然发现城隍庙的广场上扎满了帐篷,有不少人在走动。
这让独孤新月有点奇怪,她拍拍了车壁上铜环,立刻有亲兵首领冯斌在窗前出现,“请王妃吩咐!”
“你去看看,那边城隍庙广场上是怎么回事?”
几名亲兵立刻催马奔去了,不多时,回来禀报道:“启禀王妃,那边是官府搭建的救济营,基本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人,每人都有床位,一天还赈粥两次。”
“原来如此!”
独孤新月点点头,“我们走吧!”
马车继续启动,向广武大街驶去
第784章 软硬兼施
陇西李氏来得比预料中要早一点点,正月初五上午,李邺接待了一名贵客,李虬。
李虬是刑部侍郎李揆的堂弟,他就住在金城县,他在正月初一就知道刘家的事情,但他并没有急于来求情,而且发鹰信给了堂兄李揆。
他昨天傍晚收到了堂兄李揆的回信,回信中只有四个字,能救则救。
他立刻派人和李邺相约,今天上午便来拜访李邺了。
李虬年约四十岁,体型偏瘦,留着长须,皮肤白皙,看起来十分儒雅,事实上,他也是进士出身,曾出任宗正寺少卿。
因身体不太好,请假病休一年,吐蕃人入侵占领兰州,李虬带着家人去秦州成纪县避难,李邺收复兰州后,他又搬了回来。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