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74章

作者:高月

  雷万春是这次防御强化的总管,虽然他没有跟随李邺去长安,但他参与了襄阳的防御、江夏防御,经验丰富,能力也很强,而且他眼光犀利,能看到很多防御漏洞,事实证明,雷万春把防御安排得井井有条,章法分明。

  李邺点点头,笑问道:“人手方面足够吗?”

  雷万春躬身道:“回禀殿下,人手是足够了,但是还有缺一些特殊的人手。”

  李邺微微笑道:“你就直说吧!缺什么?”

  “回禀殿下,缺女人!”

  李邺一怔,“缺女人?伱的意思是说,缺营妓?”

  雷万春连忙摆手,“殿下误会卑职的意思,卑职是说,有的事情让女人做比较合适,卑职主要是指伤兵护理,当初卑职在江夏,组织了一千人的女人护理队,事实证明,由她们护理,伤兵死亡非常低。”

  李邺微微笑道:“你说得有道理,那你可以招募三千女人,培训后当伤兵护理。”

  “这里面有个问题!”

  雷万春为难道:“因为让女人看护伤兵很少,大家都不习惯,如果卑职专门招三千女护理,一定会引起非议,会影响这些女人的名誉。”

  李邺点点头,确实很容易被误解为招募营妓,他笑道:“那依你之见呢?”

  “卑职建议招募三万助战民夫,男女均可,这样肯定会有女人来应募,也不会引起非议,女人可以做饭、洗衣、缝补鞋袜和照顾伤兵,这样大家都认可。”

  李邺欣然道:“我同意了,你去找军师商议,由节度府出面招募。”

  “多谢殿下成全!”

  入夜,一番浓烈翻腾的朝云暮雨后,杨玉环浑身酥软无力趴地在李邺身上,云鬓散乱,额见汗津,脸上洋溢着玫瑰般的酡红。

  “夫君,我想收养一个孩儿!”杨玉环在李邺耳边小声道。

  李邺替她归拢一下,散在脸上的云鬓,柔声道:“你想好了?”

  杨玉环轻轻点头,一年多了,肚子里始终没有动静,她也明白了,自己确实很难再生了,眼看着着清羽要进门了,她渴望孩子的心情更加急切了。

  “和新月商量过吗?”李邺又问道。

  “商量过,她同意了,她劝我收养个少郎,但我自己还是喜欢女孩儿。”

  杨玉环目光明亮,一双美眸中充满了期待,能否收养孩子不是她能决定的,必须要丈夫决定。

  李邺想了想,便笑着答应了,“女孩男孩都可以,最好从婴儿养起,但不要急于寻找,等缘分。”

第768章 黑云压城

  杨玉环犹豫一下道:“其实有一个女孩儿,吴乳娘问了大姐想不想收养?”

  吴乳娘李邺小女儿瑶光的新乳娘,本地人,负责夜里看护孩子。

  李邺也有了兴趣,让她躺下来,搂着她问道:“什么来历?”

  “是吴乳娘之前的雇主,是个遗腹子,父亲被吐蕃人杀了,母亲难产死了,孩子刚满三个月,由她舅父和舅母照顾,但她舅父已经有三个孩子了,不太想要这个孩子,就想找个大户人家收养,据说小娘子长得非常好,和瑶光很像。”

  李邺顿时明白了,能雇乳娘的人家家境不会差,必然是这个孩子的舅父舅母吞了财产,但不想要人,李邺点点头,“既然和瑶光很像,我没有意见,你和新月商量,最近战事比较紧张,我也没有时间顾家里的事情,反正只要你喜欢,我就喜欢!”

  杨玉环心中着实感动,她忽然感到了什么,心中一荡,轻轻咬下嘴唇,在李邺耳边低声道:“夫君,我还想要”

  “好!”

  李邺一招泰山压顶,振奋余勇,又开始了行云布雨。

  转眼到了十一月下旬,一场暴雪席卷陇右大地,大雪下了一天一夜后,整个陇右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

  尽管这是一个很适合猫冬的季节,但对吐蕃主将马重英而言,却是一个极为难熬的冬季,他已经接到飞鹰传信,命令他开春后回逻些述职,由尚结赞出任河陇副帅,主持军务。

  就这么一句话,没有多余的解释,让马重英感受到了巨大了压力。

  他很清楚,回去述职就是回去检讨,检讨完就不会再有机会回来了,他若被撤职,那他刚刚提拔的那些将领改怎么办?

  自己的威望和信用将会损害殆尽,连自己的下属都保不住,以后谁还敢跟随自己?

  唯一的办法就是立下大功,夺取金城县,重新夺回被唐军吞没的财物,加上新添的大量战利品,他才能挺直腰板回来。

  马重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硬着头皮一战。

  当然,马重英有他的策略,一旦黄河完全结冰,他的军队和物资就可以从黄河绕过去,成功避开前两道防御线,直接兵临城下,杀唐军一个措手不及。

  大帐内,马重英注视沙盘,从洮水到金城县大概有七十里左右,如果整个路程都在冰面上行军,士兵肯定受不了,最好的办法是绕过两道防线后,继续在陆地上行军,辎重在冰面上行军无妨。

  就在这时,副将论莽热走进来道:“大帅,有两个消息,第一个是消息黄河彻底冰冻结实了,我们士兵骑马过了黄河,又骑马奔回来,冰面十分结实。”

  马重英点点头,“另一个消息呢?”

  “另一个消息有点奇怪,我们探子发现动员洮河防线竟然空无一人。”

  马重英一怔,“确定吗?”

  “确实无误,确实没有唐军,一个人都没有,连唐军的大营都是空的。”

  这个消息让马重英有点感觉不妙,怎么可能没有人?唐军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发现自己的意图了?

  “我们去对岸看看!”

  马重英随即带领一千手下来到了洮河对岸,工事完好无损,都被大雪覆盖,厚厚雪层上一个脚印都没有,说明已经很久没有人了。

  马重英仔细查看工事,这些沙袋墙被冻得非常结实,高达一丈,如果在上面铺上稻草,用弓弩完全可以射杀数千人。

  而且这样的沙袋墙有两道,在任何军事统帅看来,都是一个合格的、完整的防御线,自己最终虽然可以攻下这两道防线,但至少得付出六千到一万人的代价。

  这么一个强大的工事,唐军为什么要放弃?

  当别的吐蕃将领还在一头雾水之时,马重英已经找到了答案。

  他骑马来到数里外的黄河边,发现这里上岸非常容易,而且地势很平坦,长达数里都是这样的地形,唐军根本无法阻挡吐蕃军上岸。

  那么唐军放弃洮河防线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唐军怕自己抄他们后路,前后夹击,洮河防线的守军必然全军覆灭。

  马重英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来唐军已经发现了自己意图,自己还想杀唐军的一个措手不及,看来又是一场空想了。

  马重英心事重重返回了大营,这时,探子来报,“启禀大帅,唐军没有放弃回龙关,上面依然有大量守军!”

  马重英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回龙关前后都有关门,不怕他们抄后路,当然会有驻军。

  他负手走了几步,又问一旁的副将论莽热道:“鄯州有消息送来吗?”

  论莽热摇摇头,“没有任何消息!”

  马重英在金城县内设立了一个情报点,可以发鹰信汇报唐军的金城县部署,但鹰信是发往鄯州湟水县,再由湟水县都督府派人把情报送来洮水。

  看目前这个情况,肯定有鹰信发出了,但自己却没有接到,如果是情报点被唐军破获,那么其他河西和朔方的消息应该有,可现在什么消息都没有,只有一个解释,尚结赞报复自己,把所有情报都扣下了,不派人送给自己。

  论莽热低声道:“大帅,如果形势不妙,我们不如先撤退回鄯州吧!”

  论莽热没有没有马重英的压力,他其实并不想打这一仗,他心里有数,这一战他们获胜机会并不大。

  但马重英还是缓缓摇头,果断下令道:“不成功,就成仁,除此之外,再无第二条路可走,传我的命令,大军开始收拾,明天一早,出兵金城!”

  次日上午,六万穿得厚厚实实的吐蕃军离开大营,浩浩荡荡跨国洮水,向金城县方向杀去。

  在他们身后的黄河上是更为庞大的雪橇运输队,这是早就准备好的,由牦牛拉拽,速度缓慢,但气势壮观,一眼望不见尾,每一头牛身上都骑着一名吐蕃士兵,足有上万头之多。

  在抵达回龙关后,吐蕃军又下黄河,在冰面上行走十几里,绕过了回龙观,又重新上岸,继续向金城县方向杀去。

  这天上午,唐军和往常一样在城头上巡逻,忽然远处奔来一队骑兵,是回龙关的报信兵,他们冲上前挥手大喊:“吐蕃军杀来!吐蕃军杀来了!”

  城头士兵大惊,急忙敲响了警钟,‘当!当!当!当!’急促的警钟声传遍了全城。

第769章 大战开启

  中午时分,浩浩荡荡的吐蕃大军出现了,此时城头上也部署了四万唐军,东西南北城头各一万军队,另外还有四万军队在城下作为候补。

  李邺在城头上,注视着城下声势浩大的吐蕃军,他们全部聚兵在地势平坦的北面,背后就是黄河。

  按照一万人一个方阵,足足有六个大方阵,黑盔黑甲黑军旗,外面裹着厚厚毡衣,十发粗犷,手持长矛或者短剑盾牌,六万大军杀气腾腾。

  李邺对身后大将道:“他们没有带辎重,辎重粮草应该还在后面,必然是从黄河上过来,所以他们背对黄河,就是为了保护辎重。”

  南霁云问道:“殿下,不知吐蕃人是用什么攻城?”

  李邺笑了笑,对高秀岩道:“高将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吧!”

  高秀岩当年是哥舒翰的心腹大将,著名的石堡城就是他率军攻下来的,他对吐蕃军十分了解。

  高秀岩点点头,对众人道:“吐蕃军有的攻城武器和我们唐军一样,比如攻城梯,这实际就是从唐朝传到吐蕃,另外吐蕃军喜欢攻打城门,用攻城槌撞开城门,除此之外,吐蕃军也有自己的重型攻城武器,吐蕃名称不知,我们叫它飞梯,应该是学习我们的云梯,但我们的云梯是上下两截,而吐蕃只有整体一节,比较简单,但也很实用。”

  “远程攻击武器呢?”雷万春问道。

  高秀岩继续道:“吐蕃人最厉害的就是飞石,他们弓箭不行,所以便另辟蹊径,用飞石,就是用两条绳索系一块皮兜,包上石头甩出去,吐蕃军几乎人人都很擅长,每个士兵腰间都有一兜石头,他们力气大,甩得很远也很精准,几乎都能达到百步,不敢说百发百中,但十发九中是有的,所以吐蕃士兵便是一手持短剑,一手甩飞石,两军还没有靠近,飞石就如雨点般打来,唐军士兵最怕的就是他们飞石。”

  “他们盾牌如何?”李抱真问道。

  李邺笑道:“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李邺一挥手,士兵将吐蕃士兵的装备拿上来放在地上,皮甲、皮盔、锁子甲、长矛、短剑、盾牌和飞索。

  辛云京对众人道:“锁子甲只有赞普和贵族的直属卫军才装备,城下都是普通士兵,没有装备,一般普通士兵都是皮甲。”

  雷万春拾起盾牌细看,就是普通的木盾,覆盖一层牛皮,后面钉一根皮环作为手握处,十分简陋。

  雷万春笑道:“这种盾牌可档普通弓箭,挡不住重弩,而且太小,只能保护头部和胸部等要害,腰腹以下就防不住了。”

  众将见装备简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邺缓缓道:“长安一战,只教会我一条,轻敌必败,各位将军,吐蕃军虽然装备简陋,但依旧将唐军屡屡杀得大败,可怕的是他们战斗意志,死战不退,还有他们身体素质都比我们强,所以我请大家务必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把吐蕃军当做我们最强大的劲敌。”

  众将肃然,一起躬身道:“遵令!”

  下午时分,吐蕃军的辎重队伍也到了,浩荡队伍铺满整个黄河冰面,两万吐蕃士兵戒备森严,防止唐军从北岸袭击辎重。

  很快,吐蕃在两里外扎下延绵十里的大营,都是一顶顶皮帐,足有数千顶之多,又在外围用木头和泥土夯成了简易围墙。

  实际上,吐蕃军并不害怕唐军偷营,有时候他们还求之不得,他们皮帐比较厚,不容易着火,但唐军只要来了,想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李邺站在城头,用千里眼查看敌军的情况,几名主要将领也在用各自的千里眼查看。

  “殿下看到了吗?”

  高秀岩手握千里眼指着河面上道:“他们在搬运的大型攻城武器就是飞梯。”

  李邺点点头,这种飞梯他见过,后世的电影中就有,外型就像一个订书机,一个很大的底座,上面一架或者两架梯子,上面事先站满了士兵,用绳索拉拽,梯子就直接搭上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