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53章

作者:高月

  房琯如愿以偿升为左相,另外户部侍郎兼度支侍郎第五琦入相,封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财政。

  御书房内,右相韦见素、左相房琯,还有大元帅府长史李辅国、司马鱼朝恩,加上天子李亨,一共五人在商议并决定李邺的命运。

  太子李豫去了洛阳,没有参加这次商讨。

  李亨缓缓道:“李邺毕竟是太上皇任命的山南东道观察使兼江汉节度使,而且他收复长安有功,所以还不能像对付安禄山那样,我们必须用软刀子来收拾他,朕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李亨看了私人一圈,见都没有人吭声,便道:“韦相国先说!”

  韦见素叹口气道:“其实最好办法就是明升暗降,但鲁王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微臣觉得很难,需要时间慢慢考虑!”

  韦见素言外之意,他现在提不出好的办法。

  李亨脸色阴沉,又转而问房琯道:“房相国说说吧!”

第728章 腾笼换鸟

  房琯缓缓道:“微臣一向主张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如果能让李邺进京,立刻将他扣押,那他就完了。”

  “恐怕他不会进京吧!”韦见素冷冷道。

  韦见素不喜欢房琯,嫌他太平庸,没有能力,连出的主意都比较愚蠢。

  房琯连忙道:“直接让他进京,他当然不会进京,这个方案的关键是要利用他父亲,卑职建议,将他父亲软禁,然后给他发去父亲病重的消息,他无论如何都要进京一躺了。”

  这时,李辅国道:“陛下,房相国的建议还是有点道理,其实还可以用刺客的办法”

  “刺杀不可!”

  韦见素当即反对道:“刺杀这种手段绝不可滥用,我们用刺杀对付他,他也会用刺杀来对付我们,卑职可逃不掉,一支弩箭就可以要了卑职的小命。”

  李亨也点点头,“不考虑刺杀!”

  这时,鱼朝恩道:“陛下,卑职倒有一个想法,可以试一试!”

  “鱼卿请说!”

  “陛下,我们要削除的,主要是李邺的兵权,那么可以任命李邺为山南东道、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三道观察使,让他交出兵权。”

  李辅国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想得太简单了,他怎么可能交出兵权?”

  房琯眼珠一转道:“那就用调虎离山之计,命令他率军去攻打安庆绪,等他大军在河北,我们直接端了他的老巢,断了他的根基,有他家人在我们手中,不怕他不投降?”

  李亨负手走了几步,摇摇头道:“朕当初让他夺取长安的时候,他的军队在长安和安禄山大军对峙,朕就曾想过派军队去接管襄阳,但太子劝朕,如果那样做,李邺就直接和安禄山联手了。

  同样的道理,他率大军去安阳,朕夺了襄阳,那他会不会一怒之下投降了安庆绪,反过来攻打我们?他盛怒之下,我们军队支持得住吗?”

  房琯一时哑口无言,连李辅国都不支持他这个方案,完全就是逼反李邺,太愚蠢了。

  这时,鱼朝恩继续道:“陛下,刚才卑职的方案没有说完,如果没法剥夺他的军权,那不如用腾笼换鸟之策,任命他为江南西道、黔中道和岭南道三道节度使。

  一旦我们控制了荆襄,再釜底抽薪,利用荆襄的世家暗中把李邺手中的荆襄籍贯将士策反回来,等待他巡视岭南道的时候,朝廷大军南下,势如破竹,一举夺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李邺在岭南道,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们吞掉他的所有地盘。”

  鱼朝恩的这个方案,房琯和李辅国都十分赞成,韦见素却沉思不语,李亨问道:“韦相国觉得这个方案不妥吗?”

  韦见素叹息一声道:“如果真的实施这个方案,陛下就是和李邺划江而治了。”

  李亨一惊,“怎么会呢?”

  韦见素苦笑道:“现在江南西道就在他手中,那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战船优势吞并江南东道,这样一来,江南西道、江南东道、福建道、岭南道、黔中道都落入他手中,不是划江而治是什么?”

  李亨听得目瞪口呆,急问道:“那依韦相国之间呢?”

  “陛下,微臣心中倒是有个方案,但还不成熟,待微臣想好后,上书给陛下吧!”

  李亨忽然反应过来了,韦见素恐怕是想单独和自己谈,他便点点头,“今天就商议到,大家先回去吧!韦相国留下来。”

  李辅国心中着实恼火,很不满地瞪了韦见素一眼,转身走了,房琯和鱼朝恩也告退下去,御书房内只剩下韦见素一人。

  李亨这才道:“韦相国说说,有什么好的方案?”

  韦见素很不愿和宦官一起议政,他这时才缓缓劝道:“陛下,房琯是书生,不懂军事,李辅国和鱼朝恩虽然精明能干,但毕竟他们一直在皇宫里生活,视野不开阔,对天下大势把握不准。

  现在安庆绪还有十万大军,史思明手中还有近二十万大军,这个时候,我们要集中兵力和精力对付他们,而李邺是宗室,是内部矛盾,绝不能用战争手段解决,一旦我们陷于内战,安庆绪就会得到喘息之机,重新席卷而来,那时朝廷危矣!”

  李亨倒也不糊涂透顶,他也知道李邺手中军队不弱,能顶住安禄山二十万大军进攻,这样的军队确实不能和他发生内战。

  他点点头道:“韦卿说得有道理,那依你之见,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韦见素淡淡笑道:“微臣想的办法也是腾空换鸟,但不是往南换,而是往西换,改封李邺为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让他去对付吐蕃。”

  李亨如梦方醒,这才是良策啊!吐蕃近二十万大军侵占了陇右、河西和朔方,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关中,严重威胁到关中的安全,自己正发愁没有军队去和吐蕃抗衡,李邺不就最好的人选吗?

  李亨走了几步又道:“如果他不肯放弃荆襄呢?”

  “陛下,他之前是安西节度使,据微臣所知,他手下主要将领基本都是河西和陇右人,加上荆襄的世家又不支持他,微臣相信,他一定会动心,关键是谈判。”

  李亨想了想道:“朕同意谈判,韦卿推荐谁去和李邺谈判?”

  “其实高适最合适,可惜他在淮南,微臣建议派太常卿李瑀去和李邺谈判。”

  李亨眉头一皱,“李瑀好像和李邺私交不错,他合适吗?”

  韦见素微微笑道:“做主的不是他,而是陛下。”

  李亨点点头,“既然如此,就让李瑀去吧!爱卿先和李瑀谈一谈,朕再接见他。”

  虽然只是天子李亨和韦见素两人敲定了这个腾笼换鸟方案,但这个秘密是瞒不住的,首先是韦见素和李瑀谈,李瑀肯定会告诉兄长李琳。

  但关键是皇宫这边,李亨肯定要和李辅国沟通,李辅国又会告诉鱼朝恩,所以仅仅两个时辰后,这个腾笼换鸟的方案就在一个小圈子里传开了。

  独孤府,独孤明匆匆找到了兄长独孤烈,独孤烈现在还是出任兵部尚书,但换了一个皇帝,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含金量就没有了。

  之前李隆基的兵部尚书就相当于宋朝的枢密使,拥有很大的军事决策权,而现在的天下大元帅府才是枢密院,枢密院的权力被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宦官拿到了。

  现在的兵部尚书就是虚职,不过独孤烈也想开了,他现在是郡王、司徒,有没有实权对他意义不大,长子独孤晋阳取代陈玄礼,出任龙武军大将军。

  但唯一让独孤烈有点恼火的就是女婿李邺,居然把荆襄当做他的根基了,他们关陇世家从来都是以关陇为根基,最多染指中原和河东,对南方几乎不碰,百年来都是如此。

  女婿临时在荆襄呆一呆可以,但居然想经略荆襄,这就让独孤烈很不满,他索性就不和李邺联系,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态度。

  独孤烈见兄弟匆匆赶来,便笑道:“晚饭时间跑来,有点动机不纯啊!”

  “大哥,紧急消息!”

  独孤烈见独孤明神情严肃,便收起了调笑之意,点点头,“你说吧!什么紧急之事?”

第729章 风险提示

  独孤明略有点紧张道:“我刚刚得到消息,天子已作出决定,调阿邺出任陇右节度兼河西节度使,王思礼改任河东节度使。”

  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其实独孤烈也知道,拿下洛阳,天子必然会对李邺下手,各种可能性他都想到了,可就是没有想到,天子竟然把李邺调去陇右和河西。

  虽然这是独孤烈所期待,但后果又很严重,那是和二十万吐蕃军去血拼啊!

  尽管独孤烈有点生女婿的气,可女婿真的遇到了大事,他又有点不放心了,负手在后堂上来回踱步。

  独孤烈忽然停住脚步问道:“你不是要去襄阳看看孩子吗?”

  独孤烈也一直不想和女婿僵下去,但他又拉不下面子,所以让兄弟夫妇借女儿生孩子的机会,去襄阳看看孩子,顺便提醒一下李邺。

  独孤明迟疑一下道:“我原本准备明天出发,没想到今天就遇到这档子事,我要不要再等两天出发,多弄点底细再走?”

  “消息已经确定了吗?”

  独孤明点点头,“已经确定了,由太常卿李瑀出使襄阳,去和李邺谈判。”

  “谈判?”

  独孤烈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李邺不会那么轻易答应去陇右河西,一定会和朝廷讨价还价,天子显然也知道,才让李瑀去和李邺谈判。

  独孤烈沉思良久,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最终还是决定站在自己女婿一边,帮助他获得最大利益。

  想到这,他对独孤明道:“你还是明天出发,把情报暂时交给我,我来给你发消息。”

  “兄长,要不要再召集几个家族商量一下?”

  独孤烈点点头,“这次调动事关重大,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大家是该坐在一起了,伱明天要走,那就今天晚上聚会吧!”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江南之行,李邺终于返回了襄阳,听说妻子又生了一个女儿,李邺顿时笑得满脸开花。

  他小心翼翼抱起自己的小女儿,左看右看,疼爱无比,“和她姐姐还真像,这个小嘴,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独孤新月还没有坐完月子,她将头枕在丈夫肩头,心中歉疚道:“我知道婆婆心中很失望,她还强作笑颜照顾我,我也想给夫君生个儿子,但是.让夫君失望了。”

  李邺把女儿小心翼翼放到妻子怀中,搂搂她肩膀安慰道:“我娘是个急脾气,她就恨不得一下子有一大堆孙子,又转眼长大成人,但我一点都不急,该有的都会有,该来的都会来,只要是我自己的孩子,那都是我的宝贝,你好好休息一两年,把身体恢复了,咱们再生个儿子。”

  独孤新月心中感动,鼻子一酸,只要丈夫体谅自己,自己受再多的苦,都值了,她把头埋在丈夫的怀中,忍不住低声饮泣起来。

  这时,帐帘忽然一挑,独孤启明从外面跑了进来,她一眼看见夫妻二人拥抱在一起,心中顿时有些不舒服,连忙背过身去笑道:“打扰你们的好事了,我待会儿再来。”

  李邺感觉到她冲进来时带的冷风,心中顿时有些不悦,妻子还在坐月子,她怎么能这样大刺刺冲击来?

  独孤启明跑到门口,又停住脚步回头问道:“姐夫,你小妾阿竹呢?怎么没见到她?”

  李邺淡淡道:“她留在汉阳娘家了,要过段时间才能回来。”

  独孤新月一怔,立刻反应过来,杨玉环一定是去隔壁道观了,不想见到独孤启明。

  独孤启明撇撇嘴道:“姐姐在坐月子,小妾却跑回娘家躲懒,这可不好哦!”

  李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只是看在妻子的面上,没有发作。

  独孤新月连忙道:“你快去吧!别人的家务事,别管那么多。”

  “我去找清羽玩,她的飞刀好厉害,我也想学!”

  独孤启明一阵风似的又跑了。

  李邺摇摇头,“你在坐月子,她这样跑来跑去不好,也容易惊扰到孩子。”

  独孤新月点点头,“回头我让她手脚轻点,哎!她小时候还可爱,长大了就有点刻薄了,开始有点像我姑姑了。”

  李邺顿时想起了妻子的姑姑独孤蕙,为人比较刻薄自私,嫌自己送她的青金石小了,一直就不舒服,妻子没办法,只好换了一块大的给她,好像独孤家的几个女人都这样,房琯的妻子独孤氏也一样为人刻薄,说话很难听,只有新月是在皇宫里长大,所以和她们不同。

  或许这是豪门女子的通病,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别人对她的低声下气,性格就会变得傲慢而刻薄。

  “阿竹在那边?”独孤新月指指太清宫方向。

  李邺点点头,“启明认识她,她不想被认出,就回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