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41章

作者:高月

第707章 合适人选

  独孤新月有身孕,不能和丈夫同房,她很了解丈夫的需求,回来当晚,让丈夫睡在东院。

  这一夜两人缠绵到四更时分才睡下,李邺一觉睡到天亮,伸手摸了个空,睁开眼,佳人已经不在枕边了。

  要是往常,杨玉环一定会和再李邺亲热一番才起床,但现在不行,婆婆在呢!

  大姐一般不管,但婆婆估计不会允许自己这么随心所欲。

  一名侍女替李邺梳洗一番,传上厚棉袍,李邺来到了饭堂,却见婆媳三人正坐在饭堂上聊天呢!

  独孤新月拉着丈夫坐在自己身边,笑吟吟道:“夫君,今天我们想去大云寺还个愿。”

  李邺不忍扫她们的兴致,指指东面笑道:“太清宫就在隔壁呢!”

  “佛是佛,道是道,母亲是在慈恩寺许的愿,当然要去佛寺还愿。”

  提到慈恩寺,李邺忽然想起木大娘,他连忙问道:“娘,木大娘呢?”

  “大娘要参加南郑报恩寺的法会,她是贵宾,走不了,她会晚一点出发,估计明后天也该到襄阳了,你不用担心,她身体好着呢!”

  李邺沉吟一下笑道:“要不,我陪你们去吧!”

  独孤新月立刻明白了,丈夫一定知道那件事了,她连忙笑道:“夫君有事就去忙吧!别管我们,有公孙大娘护卫,很安全的。”

  李邺想了想笑道:“我让亲兵护卫你们前去!”

  吃罢早饭,李邺起身去官房了,婆媳三人也要出发了。

  裴三娘抱着孙女,跟着两个儿媳上了马车,她和孩子坐在另一侧,打量这辆豪华马车,这还是她来襄阳后第一次坐这辆马车,里面其实奢华谈不上,没有镶金铺银,但非常宽大舒适,松软的地毯,厚厚软软的靠背,非常实用的小桌子,尤其是窗户,居然是透明的琉璃。

  “这是水晶磨的吧!”

  “是的!”独孤新月介绍道:“夫君知道我们喜欢坐车逛街,冬天要关窗,所以就找人去海州买了两块上好的大水晶磨制成水晶窗。”

  裴三娘失落地叹口气,“哎!他对自己的老娘就没这么孝敬过?”

  杨玉环捂嘴轻笑,她昨晚被丈夫充分滋润,肤如白脂,神采飞扬,这一笑简直倾国倾城,裴三娘都看得呆住了,她心中叹息一声,这美色连自己是女人都心动,更不用说男人了,难怪儿子居然会千里迢迢去司竹园把她救出来。

  到现在,贵妃失踪案在朝廷还是个密,很多人都猜测被天子金屋藏娇了,包括自己丈夫李岱也认为是被天子收了,她是太上皇的女人,是天子名义上的母亲,天子当然不会承认。

  但也有人认为是高力士安排她逃走了,毕竟杨家人全部被杀,不逃走贵妃根本活不了,或许贵妃已经躲在某个寺院出家了。

  唯一知情人是陈玄礼,但他不敢说,说了天子和太上皇都饶不了他。

  裴三娘心中长叹,万一有一天消息传出去,贵妃娘娘在自己儿子这里,真不知会闹出什么样的掀然大波?

  不过好在儿子给她准备了一座道观,又给她注册了道籍,勉强可以堵天下人之口吧!

  这时,公孙大娘带剑上了马车,把木窗板都关上了,木窗板非常厚实,包了一层铁皮,大黄弩也射不穿,整个马车都进行了改造,无论从哪个方向,弩矢都射不穿马车。

  马车外面还跟着两百精锐骑兵,护卫马车向大云寺而去。

  李邺来到官房,听取了几名高官的汇报,他把刘晏留了下来。

  李邺笑眯眯请刘晏坐下,对他道:“这次我从长安带回来六千大箱财宝,刘使君觉得该怎么处理?”

  刘晏沉吟一下道:“它是太上皇的私人财富,不是朝廷所有,在国和私之间有一条界线,在这条界线没有拆除之前,我们都认为它们是殿下的私人财富。”

  刘晏说得很有艺术,他承认这不是官府的财富,但又希望李邺能主动把这些财富交给自己。

  李邺点点头笑道:“我并非为了私人占有它,这样吧!三百万金币交给节度府金库,财宝类,我挑一小部分精华,其余也全部交给金库,如何?”

  “这样不太好意思啊!”

  李邺微微笑道:“这其实就是我的本意,府库的财富当然用来养军队,我请使君留下,却不光是为了此事。”

  “殿下请说!”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们仓库里的物资太多,我考虑变卖,使君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刘晏笑了起来,“其实这批内库财宝我就一直在考虑怎么变卖?”

  “有想法吗?”

  刘晏点点头,“其实天下有钱人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江南,也包括扬州,长安是权贵有钱,而江南是大商人们有钱,这批内库财宝,权贵们想要而不敢要,而江南的商人们想要而得不到。”

  “使君的意思是,把它们运到江南去变卖?”

  “正是如此,卖几百万贯,我觉得问题不大。”

  李邺想了想道:“但我们对江南并不熟,如果能找到一个渠道,会事半功倍。”

  刘晏笑道:“卑职也是这样考虑的,卑职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江南颇有人脉,而且也曾经在长安呆过,就不知殿下熟不熟?”

  “谁?”

  刘晏缓缓道:“王元宝!”

  李邺笑了起来,“我和他不熟,但我兄弟和他很熟。”

  李邺随即吩咐从事,“把张平请进来!”

  张平当然不会留在长安,他心里有数,朝廷绝不会容忍自己,一个地痞无赖头子,怎么可能进正统朝廷做官?他们肯定会找各种理由把自己革除或者杀掉,投靠安禄山就是最好的理由。

  李邺对此心知肚明,他不会把兄弟留给李亨这样刻薄寡恩的帝王,更不会让兄弟去面对阴险毒辣的李辅国。

  张平跟随第一批撤回襄阳的军队返回,李泌给他安排了一座五亩宅子,也派人去汉中接回张平的父母妻儿。

  这段时间,张平一直在军中帮忙,他的正式职务需要李邺来安排。

  今天是李邺第一天来官房,张平也坐在外面等候接见。

  不多时,张平被随从请进了官房,躬身行一礼道:“卑职参见殿下!”

  李邺笑眯眯请张平坐下,“怎么样,还习惯吧!”

  张平笑道:“感觉这边气候水土各方面都比长安好,甚至比汉中还好,很滋润,难怪当年刘备来到襄阳就不想走了。”

  李邺微微笑道:“襄阳确实很安逸,但有利也有弊,先不说这个,伱和王元宝以及义父王玄海还有联系吗?”

  张平点点头,“他们在江南!”

  “是这样,我们手上有大批财宝珍玩想变卖,江南那边大商人很多,但我们没有认识的人。”

  张平笑道:“卑职明白了,我可以让王家作为牵线人,他们早就经营江南,人脉很广。”

  “就是这个意思,我任命你为都转运副使,协助刘使君妥善处理好此事。”

  张平点点头,“卑职一定尽全力做好此事,立刻写信给家主。”

  李邺给刘晏使个眼色,刘晏会意,先起身告辞。

  之前李邺答应过让张平做襄州刺史,但事实上不太现实,张平也不合适,只是李邺要给张平一个说法,给他解释清楚不合适的原因。

第708章 两个大案

  这时,官房只剩下李邺和张平了,沉默片刻,李邺缓缓道:“之前我说过想任命你为襄州刺史,后来我反复考虑,我觉得襄州刺史并不太适合你,主要是你搞不定地头蛇,之前我任命一个太学同窗柳洵为襄州长史,结果让我很失望。”

  张平点点头,“卑职也是长安地头蛇,所以很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很多人只是表面上服从,但内心却非常抗拒,用各种隐秘的手段下绊子。”

  “就是这个道理,柳洵其实也是想拉拢襄州文人,所以每个月都要举办诗会,但他方向错了,最后惹得天怒人怨,我担心伱出任襄州刺史,也会走错方向,事实上,襄州地头蛇不是你所想的地头蛇,你想的地头蛇就是帮会头目,商会领袖之类,对不对?”

  张平苦笑一声,“殿下说得对!”

  李邺笑着点点头,“因为这是你的出身,你就会从自己的阶层来考虑问题,柳洵也是一样,他以为赢得襄州文人的支持,他就能坐稳位子,襄州真正的地头蛇是襄州的各大世家,襄阳的杜、黄、蒯、蔡、张五大家族,一直控制着襄州的军政,还有各县的小世家也依附他们,现在他们对我支持,是因为我抗击燕军南下,但骨子里他们对我很抗拒,甚至不满,我心知肚明。”

  “他们为什么会对殿下不满?”

  李邺淡淡道:“因为襄州原本是他们的天下,襄州和邓州的民团军队也被他们实际控制,因为我的到来,完全剥夺他们对襄州控制权,还灭门了他们的联姻家族常琏和他的子孙。

  之前我放弃邓州,就遭到了杜家和黄家的强烈反对,只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没办法,才服从我的撤退安排,他们只是在我和安禄山之间选择了我,可一旦朝廷插手进来,他们肯定会倒向朝廷。”

  “如果殿下打击并铲除这些世家呢?”

  李邺摇摇头,“这是自掘坟墓,大唐是世家的天下,我今天杀了襄州的世家,就等于向天下世家宣布了自己政治态度,必遭天下人唾弃,以后谁还会支持我?我就会变成安禄山第二了。”

  张平满脸惭愧,“卑职看问题太短浅了!”

  李邺笑着摆摆手,“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你不用惭愧,我当初也是和你一样的想法,时间久了才慢慢领悟。”

  “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这是个千年难题,历朝历代都很头疼,一般只有到王朝末期才能解决,借助起义农民之手把他们全部铲除,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虽然我可以借助安禄山之手把他们都干掉,但整个荆襄都跟着毁了,代价太大,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权,襄州对朝廷只是税赋之地和交通要道,其他都不重要,地方治权和保安权朝廷可以让,但我做不到。”

  “卑职明白了!”

  “你去找刘使君协商吧!怎么变卖珍宝,如果有必要,我也可以去一趟江南。”

  张平行一礼匆匆去了,李邺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些天他也在考虑很多问题,考虑自己的长远目标。

  随着朝廷收复关中和长安,安禄山的攻势也将转为守势,甚至是一种长期对峙。

  历史上,明明半年就能扑灭的安史之乱,足足拖了八年,最后还是以妥协的方式解决,形成了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

  根子还是出在大唐天子对大将骨子里的不信任,重用无能文官和利欲熏心的宦官,导致一败再败,最后丧失了大好局面。

  从现在看来,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有点加重的趋势,太子李豫大权旁落,军权被皇帝李亨夺走,但实际上是掌握在宦官李辅国和鱼朝恩手中。

  这个死结自己改变不了,也不想改变,关键是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千头万绪铺在这里,李邺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他只能暂时把思绪放一放。

  这时,从事在门口晃了晃,李邺回头看了他一眼,“什么事?”

  “李长史求见!”

  李邺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李泌快步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内卫女首领李成华。

  李泌笑道:“殿下应该好好休息两天!”

  李邺苦笑一声道:“千头万绪的事情,哪里有时间休息。”

  李邺请他们坐下,李泌欠身感激道:“感谢殿下慷慨,把内库的财宝都给了公库。”

  李邺笑了笑,“说说案情吧!”

  李泌看了一眼李成华,李成华起身道:“卑职来说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