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37章

作者:高月

  当旋转云梯刚刚搭上城头,燕军士兵开始手执矛盾猛冲,两边大黄弩射出的长杆重箭如雨点般射来,旋转云梯上的士兵纷纷中箭,从三丈高的空中摔下来。

  但燕军士兵的盾牌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挡住大部分箭矢,十个人有四人会中箭坠落,还是有六人能冲上城头,但迎接他们的却唐军的重甲步兵,很多燕军士兵跳上城头的一瞬间,便被陌刀一刀劈杀,或许能坚持一两个回合,但依旧难逃一死。

  一名燕军对付一名重甲步兵都极为困难,何况要对付二十余人,怎么可能有获胜的希望?

  而且燕军士兵都死相极惨,不是被一刀斩掉脑袋,就是被拦腰斩为两段。

  这也是云梯最大的不足,一次只能上城一人,输出士兵的能力比较弱。

  所以又在云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升级版本,那就是巢车。

  城头上,数万唐军分工明确,条理清晰,人数最多的普通士兵对付攻城梯上的敌军。

  而三千支大黄弩和相应的六千名弩军负责射杀云梯和巢车上的敌军,四千名重甲步兵分成四十队,每队百人,他们是对付云梯和巢车的主力,另外还五千重锤勾连枪军也严阵以待,等待巢车的敌军登城。

  每个军种都有各自的任务,互相配合,各司其责,牢牢控制着南城墙,燕军再是悍勇也始终无法突破唐军的防御线。

  李邺对云梯已经不是很关心,虽然云梯攻城很犀利,但云梯有致命弱点,云梯的输出能力太弱,导致燕军士兵要么被重弩军射杀,要么被重甲步兵砍死,更重要是,李邺配备了足够多的资源,使作战士兵可以轮流上阵,轮战休息。

  相比云梯,李邺更关心的是巢车,巢车是批量输出,一次可以杀出二三十人,而且源源不断涌出来,真正对付巢车的办法是毁灭巢车,如果不毁灭巢车,南城头上的防御体系将会很快被攻破。

  李邺取出单筒望远镜向三百步外的巢车望去,望远镜看得很清楚,巢车顶部平台上缝隙内站着黑压压士兵,身穿重甲,手执陌刀,戴黑色兽面头盔,看起来格外狰狞,正是他所预料,攻城主力正是燕军的重甲步兵。

  李邺心中有些担心,他当即令道:“让许将军来见我!”

  传令兵飞奔而去,只片刻,黑矛气喘吁吁奔来,“请殿下吩咐!”

  “对付云梯的重甲步兵太多,减少一半,用来对付巢车!”

  “遵令!”黑矛躬身行一礼,转身匆匆奔去。

  李邺将兵力部署重新进行了调整,用一千重甲步兵对付云梯,其他三千重甲步兵用来对付巢车。

  十辆巢车并不是和云梯同步,已经渐渐靠近护城河,相距还有两百步。

  这时,三名区域主将一声令下,城头上的投石机率先出击,一块块五六十斤的巨石腾空而起,呼啸向巢车砸去。

第700章 南城决战(七)

  “砰!”

  一块大石砸中了巢车,木屑四溅,但巢车的结构没有任何损坏,依旧轰隆隆前行。

  “咚!”另一块大石砸中一部巢车的顶部,顶板也没有损坏,大石被弹飞出去。

  这一切,李邺在千里眼中看得清清楚楚,工匠用料非常厚实,应该是先做了底板,再用一切为二的原木钉在底板上,巢车才会这么结实,投石机对它的攻击没有一点作用。

  就在这时,一架攻城梯的燕军士兵抓住了机会,冲上来几名士兵,冲开一个缺口,紧接着燕军士兵一个接一个连续冲上来数十人,突然来变故使城头守军措手不及,一阵大乱,紧接着,还有几架攻城梯也出现了突破。

  突破点都是出现在裴琇的防御区,李邺大怒,喝令道:“重弩手上!”

  令旗招展,重弩手纷纷冲上去助战,举弩疾射,一阵乱箭射杀,冲上城的士兵被射杀了数十人,唐军士兵一拥而上,用长矛捅刺,片刻将其他燕军士兵全部杀死,又重新封住了缺口。

  一名李邺的亲兵冲到裴琇面前,大喊道:“殿下传令,裴将军如果太疲惫,请下城去休息,让其他将领来接手!”

  裴琇被刺激得满脸通红,他怒吼一声道:“所有人给我打起精神来,再敢懈怠,立刻斩首!”

  裴琇很清楚,之所以被突破,就是因为他的军队有点轻敌懈怠,包括他自己也有点懈怠了。

  被突破的后怕让唐军士兵纷纷打起精神,全力和攻城敌军较量。

  被突破出现在裴琇的防御区,而突破敌军的进攻也同样出现在裴琇的区域,一旦唐军士兵们集中精力考虑如何摧毁燕军士兵的进攻,他们很快有了突破。

  最新的突破是唐军士兵找到了对付云梯的办法,用绳索,数十名唐军士兵甩出钩爪,钩住了云梯下面的基础梯铁杠,三只铁钩一共六股绳索,上百名唐军一起奋力拉拽,云梯开始晃动起来,梯子上的敌军纷纷坠落,云梯开始斜翻了,最后轰然翻倒。

  唐军士兵随即抛下数百捆麦秸,用火箭点燃,麦秸燃起了大火,云梯也开始燃烧起来。

  城头上唐军纷纷如法炮制,很快,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云梯也被绳索拉翻,随即纵火焚烧,城下到处是燃烧的烈火。

  云梯的低效率和连续失利,使高尚改变了战术,他命令其他云梯全部退到护城河外,给后面的巢车让出通道。

  同时将第二批的十部巢车也投入了战场,迅速驶向城墙,高尚同时又投入了两万军队,跟在二十部巢车后面。

  这时,第一批巢车已经驶上了浮桥,

  李邺冷静下令道:“通知重弩军准备,换铁箭!”

  巢车的线路是固定的,在巢车的上城处,其他士兵都撤退了,把场地空出来,重弩军、重甲步兵和重锤勾连枪军早已严阵以待。

  巢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顶部比较宽,可以站三十名士兵,头上还有顶子,正面被拉起的天桥板挡住,天桥板宽五尺,长八尺,极为坚固,它就像一面有力的盾牌,抵挡住唐军射来的重箭。

  在三十名士兵背后是入口,下面是两级楼梯,楼梯上也站满了重甲步兵,当第一批重甲步兵冲上城头后,第一批重甲步兵也立刻冲上城头,然后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

  冲上一百五十名重甲步兵后,后面就是大量的普通士兵登城了,二十部巢车都是这样高量士兵输出,如果不及时摧毁巢车,那么就会在短短一炷香时间内,上万燕军士兵被输出上城头,这也就意味长安城失守,双方将进入巷战。

  这也是双方都极为看重巢车的主要原因。

  但巢车建造得极为坚固,投石机的五六十斤大石也难伤它分毫不差,底盘也宽厚,里面站满了人,就算用绳索拉拽也无济于事,更重要是,绳索没有借力之处。

  第一部巢车终于抵达了城头,沉重的天桥板轰然落下,重重砸在城垛上,三十名重甲步兵一拥而出,向城头冲去,几乎是同一时刻,五十步外的重弩手们一起放箭,这次大黄弩射出的不是长杆重箭,而是铁箭,上百支铁箭在五百步外也有断金裂石的强大力量,何况现在只有五十步。

  燕军重甲步兵的重铠铁甲挡不铁箭的强大力量,纷纷被射穿了重铠和身体,三十名重甲步兵霎时间被射杀了二十一人,只剩下九人冲上城头,迎接他们的是数十名唐军重甲步兵,双方瞬间激战在一起。

  在边缘除了重弩军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那就是负责火油喷射的士兵,他们一共五百人,自从拿下武关,就没有什么任务,一直闲置,但到关键时刻,他们上场了。

  不过没有李邺发出的命令,他们也只能耐心等待着,李邺自然有他的想法,他利用这次机会将燕军的重甲步兵消耗掉,还可以缴获不少装备。

  就在第一批重甲步兵冲上城头,第二批三十名重甲步兵也迅速出现,大喊着向城头冲去,他们同样遭到了重弩铁箭的血洗,这一批被干掉十九人,有十一人冲上城头.

  这时,第一批的九名燕军重甲步兵已被当场斩杀三人,其他六人从三个方向冲出重围,实际上是唐军陌刀士兵将他们让过去。

  其中一名燕军重甲步兵刚冲出重围,就被埋伏在地上的钩连枪勾住了脚腕,士兵一拉,双脚离地,重重摔倒在地上。

  不等他反应过来,两只铁锤已狠狠打在他的头上,燕军重甲步兵当场被打晕过去,立刻有人拉起他的铁盔,露出了咽喉,一道寒光闪过,鲜血喷出,燕军重甲步兵被割断了喉咙。

  这只是其中一人,而其他五人最后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但过程并不顺利,也有六名钩连枪士兵动作稍慢,被重甲步兵斩杀。

  第三批三十名重甲步兵也从巢车中冲出来,毫无准备地被一阵暴风骤雨般的铁箭扫射,一半的士兵被射杀,这一次有十五名重甲步兵冲上了城头。

  而这时,城头却出了大问题,主帅李邺低估燕军重甲步兵的实力,也高估了重锤钩连枪士兵。

  第二批的七名燕军重甲步兵杀出重围,冲进了重锤士兵之中,混乱中,唐军士兵配合出现了失误,钩连枪士兵多次没有能钩住对方脚腕,有时只钩住了对方一只脚腕,反而被对方斩杀。

  七名燕军重甲步兵迅速组合在一起,互相配合,列队而上,一口气杀死了五十多名唐军重锤士兵和重弩士兵,冲了上去,吓得防御攻城梯的唐军士兵也纷纷后退。

  危机骤然出现

第701章 瑕不掩瑜

  另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没有唐军士兵阻挡,两架攻城梯上的燕军士兵开始源源不断冲上了城头。

  事实证明,组建重锤钩连枪军队是李邺的一个重大失误,完全是多此一举,反而成了重大隐患,唐军重甲步兵把大量敌军让给他们,重锤钩连枪士兵不但没有能消灭敌军,反而被对方大量杀死。

  不光是一部巢车出现问题,其他巢车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尽管唐军重甲步兵及时改变了策略,不再把敌军放出去。

  但还是两百多名燕军重甲步兵在城头上肆虐,他们又带动了三千多名燕军士兵冲上城头,唐军的防御线连连被撕开口子,城头出现重大危机。

  李邺也意识到自己轻敌了,应该早点下手,他厉声大喊:“传令放火!”

  “呜——”号角声吹响。

  五百名喷火士兵一起向二十部巢车内喷射火油,数十根火把扔了进去,巢车顿时燃烧起来,又有不少士兵将大捆大捆的麦秸扔进去,烈焰高涨,终于把巢车内的敌军逼了下去,唐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迅速将大量火油罐也扔了进去。

  与此同时,唐军将最后数百罐火油泼在敌军突破的十七架攻城梯上,点燃了烈火,大火阻断了后续燕军的上城之道,城内的火油已经用尽,下面的民团士兵迅速送来五千捆麦秸,使巢车内和城下的烈火越烧越猛。

  解决了敌军增量问题,剩下的就是城头上敌军的存量问题,两万唐军在和三千名燕军士兵激战。

  李邺手执弓箭,箭矢如连珠箭般射出,专射燕军重甲步兵的眼睛,一口气射杀了三十余名落单的燕军重甲步兵,其余燕军重甲步兵都被唐军四千重甲步兵包围隔断,很快便斩杀殆尽。

  二十部巢车已完全被烈火吞没,燕军士兵都远远逃离,城头上的燕军士兵越战越少,最终被唐军士兵吞没了。

  三个防区又迅速重建了防御体系,继续和八十架攻城梯上的燕军士兵作战。

  这次失误使唐军损失了三千五百余人,大部分都是重锤士兵和勾连枪士兵。

  鹰扬郎将左大治跪在李邺面前,满脸泪水请罪,五千重锤勾连枪士兵只剩下不到两千人,让他痛彻心扉。

  李邺扶起他,叹了口气道:“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责任,我轻敌了,小看了燕军的悍勇。”

  李晟在一旁安慰道:“殿下,重锤勾连枪士兵的思路本身很不错,还是因为训练时间太少的缘故,没有能配合起来。”

  李邺摇摇头,“这些只是表象,本来就不该轻率组建军队,又轻率投入战场,还在关键时刻委以重用,加上我迟迟没有下令火攻巢车,想全歼燕军重甲步兵,本质上是我轻敌了,我会向全军承认错误,罚俸一年,并降军职一级,上将军的称号我配不上。”

  李晟叹口气,“胜负乃兵家常事,殿下何必如此自责?”

  李邺神情肃然道:“不这样做,我就不会记住这个教训,不这样做,我又怎么对得起因我轻敌而惨死的数千弟兄?你不用劝了,我心意已决!”

  李邺转身大步离去,望着主帅离去的身影,李晟一时间百感交集。

  这时,远处退兵的钟声敲响,“当!当!当!”

  燕军士兵如退潮般的撤退了,高尚先后投入了六万攻城大军,最后损失了两万五千余人,攻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城头上的唐军士兵一起振臂欢呼起来,这一战他们付出了六千余人阵亡的代价,最终还是战胜了强大的燕军。

  燕军大营内,高尚带着众将在安禄山榻前跪下请罪。

  安禄山躺在榻上,眯着眼睛望着帐顶,徐徐道:“朕二十万大军攻打长安,损兵折将五万余人,却进不了长安一步,李邺只是一介地方军阀,却能打我燕军灰头土脸,朕深深怀疑,我们还能夺取天下吗?”

  高尚连忙道:“陛下,天下只有一个李邺,他虽然骁勇善战,但微臣相信,唐朝皇帝绝不会用他,相反,还会千方百计打压他、削弱他,陛下也不用太过于多虑。”

  安禄山轻轻叹口气,“你说有道理,李亨确实是这样的人,对下属天性凉薄、寡恩多疑,李邺立下的功劳越大,就越让他憎恨,朕也相信,李邺绝不会有好下场,各位将军,我们还要战下去吗?”

  众将都低头不语,安禄山道:“归仁将军,伱先说吧!实话实说。”

  李归仁低声道:“本来我们今天是有机会夺取长安城,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卑职认为,并非我们的将士不肯死战,主要原因还是对方的火油武器太强大,如果我们再造巢车,最终还是逃不过被火烧毁的结果,最后白白牺牲了将士们的性命,所以卑职不建议再战。”

  “朕明白了,守忠将军的意思呢?”

  安守忠连忙道:“看唐军的兵力至少有十万人,还有数万民夫,和我们相差不远了,卑职认为,以长安城的坚固和对方的十万大军,我们至少需要三十万大军才能压制住对方,现在我们只有十五军队,陛下,卑职也认为取胜的机会不大。”

  “张通儒,你是谋士,你来说说看!”

  张通儒连忙出列道:“陛下,攻城无非是强攻和软困两种办法,我们如果继续强攻,肯定能攻下,只是损失会太大,为一城而损全局,微臣绝不赞成,如果放弃强攻,那么就只剩下软困一个选择。

  我们困对方一年,使对方粮食尽绝,最后李邺肯定将不得不突围撤退,但问题是,我们粮食也不多,目前只能维持半个月了,所以软困也无法实施,那么卑职就只能建议陛下尽快撤退,要不粮食补给会出大问题。”

  张通儒毕竟是谋士,懂得要给安禄山一个退兵的台阶,安禄山叹了口气道:“想不到我安禄山最终还是败在粮食不足之上,传朕的旨意,全军开始收拾,三更时撤退回洛阳,另外,高相国留下,其他人都回去收拾吧!”

  众人行一礼退下走了,安禄山忽然道:“太子让朕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