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24章

作者:高月

  严庄一直自怨自艾到深夜,才忽然醒悟,现在当务之急,是劝说安庆绪停止攻打襄阳。

  严庄沉思良久,他很了解安庆绪,知道该怎么劝他。

  这时,亲兵回来禀报,“相国,王先生已经送走了!”

  “没有被谁看到吧!”

  “没有,我打了招呼,当值守卫都没有询问,卑职一直送了他十几里,看着他骑马走了。”

  严庄点点头,走出大帐去找安庆绪去了。

  安庆绪也独自在帐中喝酒,他心中也很烦恼,对方居然有万石战船,又有强大的纵火兵器,让他怎么过江?

  这时,亲兵在门口禀报,“殿下,相国求见!”

  “让他进来!”

  片刻,严庄快步走进大帐,闻到一股浓烈的酒气,不由眉头一皱,“太子殿下,你喝酒了。”

  “你别说了,我知道军中不能喝酒,实在心中很烦,才喝一次。”

  严庄在他对面坐下,沉吟一下道:“现在估计大家都睡了,卑职有些话现在才敢说。”

  安庆绪一怔,“先生想说什么?”

  “我想先问一下,殿下觉得我们能渡过江吗?”

  安庆绪叹了口气,“上次收到情报,说李邺从李鳞那里夺了几百艘大船,我没有理解,今天亲眼看见这些万石大船,我感觉就算我们八万大军全部强行渡河,也会一个不剩地葬身水底,但凡有点希望,我也不会坐在这里喝闷酒了。”

  “殿下很清醒,但殿下看得还不够深刻!”

  安庆绪摆摆手,让亲兵收了酒菜,亲兵又上了两杯热茶,安庆绪这才问道:“相国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严庄默默点头,“殿下以为这次出兵真是天子的意思吗?”

  安庆绪一惊,“难道不是我父皇的意思?”

  “是天子的意思没错,但一定是有人提醒后,天子才会想到围魏救赵这个策略。”

  “我不太懂相国的意思!”

  严庄叹了口气道:“殿下也知道天子是想立郑王为太子,但到现在天子也没有废掉殿下,改立郑王为太子,殿下觉得真正原因是什么?”

  “难道不是因为大家反对?”

  严庄冷笑一声道:“殿下又不是嫡长子,凭什么大家要反对?高尚、阿史那承庆、张通儒、独孤问俗都支持郑王,史思明和蔡希德也是支持郑王,李归仁、安守忠、张忠志、安太清、孙孝哲更是对天子忠心耿耿,天子立谁他们就支持谁,真正支持殿下的,只有卑职、崔乾佑、田承嗣、田乾真、李史奂等人,殿下现在还会认为是众人反对的原因吗?”

  安庆绪半晌才反应过来,“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真正的原因是殿下手中的十万大军,天子忌惮殿下的十万大军,才不敢废太子立新储,一旦殿下被剥夺军权,或者手下军队损失大半,太子的地位就不保了。”

  “那和攻打襄阳有什么关系?“

  严庄心中着实恼火,他知道安庆绪在这种复杂权斗中头脑不清楚,他只得坦诚相告,“卑职刚才说是有人怂恿天子让殿下出兵襄阳,这个人就是高尚,他实际上是借刀杀人,借襄阳军队把殿下的军队损耗殆尽,手中没有了军队,殿下还能当什么太子?”

  安庆绪这才恍然大悟,他咬牙切齿道:“好一招借刀杀人的毒计,我若登基,第一个要杀之人就是高尚!”

  “一样的道理,郑王若登基,第一个要杀的人也是卑职。”

  安庆绪点点头,“那现在我该怎么办?”

  严庄淡淡道:“现在撤军回去,天子一定会责备殿下不尽心,那就天天修浮桥,让唐军天天烧,军队却不动,就在北岸和唐军对峙,等粮尽后再杀一些马为食,天子就不好说什么了。”

  安庆绪欣然点头道:“我听相国的安排!”

第676章 内应张平

  当安禄山得知阿史那承庆在蓝田县兵败,全军覆灭的消息,吓得他面如土色,急召见高尚和长安防御使安太清来商议对策。

  不多时,侍卫在殿外高声大喊:“高相国、安大将军来觐见!”

  “快扶朕起来!”安禄山连忙吩咐道。

  李猪儿从安禄山肉山一般的身躯底部钻进去,用头顶住他后背,咬紧牙关,拼命将他顶坐起来,八个健壮宫女连忙上前,尽量靠着安禄山后背坐下,成为他的肉垫。

  安禄山一摆手,“宣他们觐见!”

  不多时宰相高尚和大将安太清匆匆走进来,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两位爱卿免礼,朕刚刚接到急报,阿史那承庆军队在蓝田县全军覆灭,李邺正率领五万大军向长安杀来,朕该怎么办?”

  高尚也吓了一跳,连忙问道:“阿史那承庆现在在哪里?”

  安禄山恨恨道:“这个混蛋不敢来见朕,逃往河北了,他派手下来报信。”

  安禄山又问安太清道:“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兵力?”

  安太清连忙躬身道:“回禀陛下,军队还有两万人,近卫骑兵还一万,一共有三万大军,尤其陛下骑兵实力强大,卑职认为,完全可以和李邺大军一战!”

  高尚立刻表示反对,“一万军队不能离开天子身边,没有这一万骑兵,几百个农民就能围攻天子,微臣建议天子北巡泾源道,和二十万主力大军汇合。”

  “长安就这样拱手送给李邺?”安太清不满道。

  高尚摇摇头,“大将军没懂我的意思,我只是保证陛下的安全,长安不能放弃,由安大将军继续率两万大军镇守,再坚守五六天,二十万主力大军就杀回来了,李邺必然会溃败而逃,长安也就保住了,那时,二十万大军再杀回灵州,一鼓作气活捉李亨。”

  不等安太清回答,安禄山便毫不犹豫道:“就这么决定了,太清,长安就交给你了!”

  安太清是安禄山义子,他不敢违抗,连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安禄山说走就走,他任命安太清为长安留守,率两万军死守长安,他则带上高尚、张通儒等十几名心腹大臣以及宠妃和安庆和等几个儿子,从大明宫重玄门离开了长安,在一万精锐骑兵的护卫下向东北泾源道方向而去

  安太清立刻召集将领进行部署,两万大军总的说来人数还不算少,但也绝不多,分布在长安九座城门上,每座城门也就两千人出头。

  安太清派人去把长安县令张平找来,不多时,张平匆匆赶来,“大将军找我?”

  安太清笑眯眯道:“有件事要麻烦你了。”

  “大将军太客气了,有什么需要卑职效劳的地方,尽管说!”

  安太清很喜欢张平这种接地气的态度,不像那些读过书的文官,一个个态度傲慢。

  他拍拍张平的肩膀笑道:“李邺率领江汉唐军马上要杀到长安了,天子命令我守住长安城,但我手下只有两万人,你是地头蛇,我想让你替我招募几万民夫,如何?”

  张平心中怦怦直跳,李邺要杀来了,他肯定要派人来找自己。

  张平当即拍拍胸脯道:“没问题,我今天就派人去贴布告,今晚再去大户筹集一些钱粮,明天一早开始招募民夫,只要有钱有粮,长安青壮肯定会踊跃报名!”

  安太清简直太感动了,连钱粮都不要自己出,这个张平真是贴心啊!

  张平又主动请缨道:“我也有一千五百名手下,都是各个武馆的高手,不如让我们也换上盔甲,负责守太仓和府库!”

  安太清有些犹豫,长安的粮食太重要了,交给张平他有点不太放心,但如果一口回绝,又怕伤了张平的积极性。

  张平看出了他的犹豫,顿时急道:“若没有天子栽培,我还是长安的一条土狗,哪会有今天的地位,若唐军再杀回来,哪能再容得下我这种地痞官员,我也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战,若粮仓失守,我张平提人头来见!”

  安太清被张平的诚恳感动了,点点头,“行!我就把粮仓和府库交给你了,你自己去兵器库领取盔甲和兵器,晚上我再给把口令给你。”

  张平急急赶回府,他是长安县令,府宅自然就在县衙旁边,刚进府,随从迎上来道:“有客人找县君,说是县君的亲戚,在客堂等候。”

  张平怎么会不明白,一定是李邺派人来找自己了。

  他点点头,快步向客堂走去,走进客堂,只见堂上坐着两人,其中一人张平一眼认出,正是李邺的亲兵副首领李西岳,另一人他没有见过,长得高大魁梧,仪表人才。

  李西岳连忙起身行礼,“张大哥,好久不见了!”

  张平笑道:“我知道你们会来,这位是”

  “这是鲁王手下头号猛将南霁云。”

  “哦!原来是南将军,久仰了。”

  南霁云笑了笑道:“殿下今晚将率大军攻长安,派我进来做内应,殿下说,张县令手下有三百名精锐武士。”

  张平连忙道:“确实有,是独孤家族的隐翅武士,可以随时替鲁王殿下效力,不过今晚就攻城吗?”

  南霁云点点头,“鲁王殿下不想伤害长安百姓,所以决定晚上攻城,其次要张县令务必保住粮仓和府库!”

  “我知道,安太清已经把粮仓府库交给我来镇守,我一定会保证粮食安全,不知殿下准备从哪里攻城?”

  “应该是从北城皇宫入城,这里是长安防御最薄弱之处。”

  “那就没问题了,太仓也在太极宫,我们完全可以协助。”

  南霁云心中也着实欢喜,没想到殿下已经在长安安排了自己人,还居然是长安县令,这简直就是天助自己成功。

  “现在城内是什么情况?安禄山还在城内吗?”

  张平苦笑道:“安禄山已经逃走了,上午就走了,说不定还能追上!”

  南霁云摇摇头,“殿下大军要晚上两更左右才能抵达长安,估计来不及了,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夺取长安,控制长安的粮食。”

  张平点点头道:“南将军说得对,我早就给鲁王殿下写信说过,如果没有长安输送粮食,燕军二十万大军一个月也坚持不了,所以太仓的粮食是重中之重。”

  “目前城内一共有多少军队?”

  “两万人左右。”

  南霁云取出一幅地图展开道:“殿下准备从西内苑的芳林门入城,时间是三更时分,一旦殿下入城,你立刻派人去通知安太清,殿下不想和燕军在长安爆发巷战!”

第677章 再抵长安

  夜幕初降,南霁云见到了三百名隐翅武士,他们是三个月前进入长安跟随张平,等待时机成为内应。

  武士首领叫独孤韧,也是独孤家的家将,几代人都是孤独家家奴,对独孤家族忠心耿耿。

  在独孤府宅的中庭内,南霁云和所有人都穿上了燕军盔甲,实际上和唐军盔甲没有区别,只是把铜盔涂成黑色。

  南霁云缓缓道:“在下南霁云,江汉唐军虎贲郎将,奉鲁王殿下之令进城来策动内应,今晚我将临时作为各位的主将,虽然只是临时,但军规依旧严厉,若不服从命令,或者擅自行动,我将立即斩首,绝不宽容,请各位遵从我的命令!”

  “遵令!”

  三百人一起喝喊,声音整齐划一。

  南霁云暗暗点头,不愧是长安城最有名的权贵武士,果然不一般。

  “现在我们一起去粮仓,三更时分行动!”

  南霁云随即任命李西岳和独孤韧为副将,两人都统领一百人,他亲自统领一百人。

  三百人离开独孤府,列队向太极宫方向走去,太仓和寺库位于太极宫东北部,掖庭宫北面,长宽各是两里,有粮仓上百座,存放了五十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