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17章

作者:高月

  严瀚海年约三十岁,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品性也不错,他出任商州刺史只有三个月,基本上约束住了军队,商州没有发生严重的军队害民事件,当然,小偷小摸难以避免,士兵们喝酒不给钱也是常事。

  商州的州治是上洛县,而不是商洛县,严瀚海目前就在上洛县内,这天上午,严瀚海忽然得到消息,商洛县被一支军队攻占了。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严瀚海呆了半晌,忽然反应过来,这一定是李邺的军队杀来了。

  自己该怎么办?一时间,严瀚海竟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幕僚王少玄提醒他,“使君,这个时候应该赶紧去和安将军商议对策!”

  “你说得对!”

  严瀚海转身向堂外走去。

  刚走到院子里,迎面看见副兵马使安守礼快步走了进来。

  安守礼是安禄山心腹大将安守忠的堂弟,在安禄山军队体系中属于二级将,一级将就是史思明、蔡希德、崔乾佑、安守忠这种,叫做独当一面,安守礼就是二级将,叫做镇守一方。

  安守礼名义上是副指挥使,但严瀚海主要担任刺史,又是文官,基本上不过问军事,安守礼还是实际上的掌军者。

  安守礼急声道:“使君,李邺亲率数万大军北上,商洛县投降,我们要立刻北撤。”

  严瀚海愣了一下,“我们不应该严守城池,然后向长安求援吗?”

  安守礼摇摇头,“连武关都守不住,上洛县怎么可能守得住,我就害怕手下将士献城投降,商洛县有三千守军,他们就献城投降了,而且李邺是冲着长安而来,我们必须及时向长安报告!”

  安守礼很清楚他的军队,非常拉垮的一支军队,充当门面可以,但遇到真的战争,他们绝对没有一点战斗力。

  最后一句话起作用了,严瀚海想想也对,自己确实应该及时向长安汇报。

  “请安将军稍等片刻,我收拾一下行李。”

  “使君,来不及了,李邺的前锋已经出现四十里外,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就能杀到上洛县,被他们缠住就走不掉了,”

  “那我收拾一下重要信件文件,一刻钟就好!”

  “行!我安排一队骑兵在官衙外等候,使君尽快收拾,我们北城门外汇合。”

  安守礼转身走了,严瀚海连忙吩咐幕僚王少玄赶紧回家收拾重要物品,并带上家眷,一刻钟后出发。

  王少玄匆匆跑回家,家里只有妻子和女儿,儿子却不见,他顿时急问道:“武儿呢?”

  “他和几个同窗去先生家了,晚上才能回来。”

  王少玄急得直跺脚,先生家在城南,一来一去至少要半个时辰,这可怎么办?

  妻子惊讶问道:“夫君,发生什么事了?”

  “李邺马上就要杀来了,使君让我回来收拾东西,一刻钟后撤退,武儿却不在,该如何是好!”

  妻子顿时急道:“要不夫君先走吧!安定下来再送信给我们,我在带孩儿们来投奔夫君!”

  王少玄这时冷静下来了,他搂着妻子和女儿道:“现在是乱世,我们一家人怎么能分开,李邺不是嗜杀之人,我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我决定不走了。”

  “可李邺不是传闻他是地藏魔呢?”

  “哎!那些都是胡说八道,我知道他不杀平民,相反,他是平民的保护者。”

  王少玄随即写了一张纸条,让随从带给严瀚海,他丢不下家人,暂时留在上洛县,以后再来投奔他。

  严瀚海已经收拾一个大包,骑马在门口等候王少玄一家,他的妻儿在洛阳,自己准备在商州娶一房小妾,但还没有遇到他喜欢的女人,他目前是独身一人,随时可以走。

  时间已经过了一刻钟,王少玄一家却迟迟不露面,严瀚海心急如焚。

  这时,随从骑马飞奔而来,严瀚海迎上前问道:“王先生呢?”

  “他儿子外出了,赶不回来,他给了使君一张纸条。”

  随从将纸条递给严瀚海,严瀚海匆匆看了一遍,只得叹了口气,“我们走吧!”

  他一催战马,百名骑兵护卫他向北城门疾奔而去。

  北城门外,七千军队已经列队等候,基本上都是步兵,一共只有三百名骑兵,都是安守礼的亲兵。

  安守礼远远看见严瀚海到来,立刻喝令道:“出发,去蓝田关!”

  队伍浩浩荡荡沿着官道向北方奔去。

  半个时辰后,裴琇率领一万两千前军杀到了上洛县城下。

  长史李儒林率领一众官员在南城门外投降,“商州长史李儒林率众官迎接朝廷大军入城。”

  裴琇马鞭一指喝问道:“严瀚海何在?“

  “启禀将军,他半个时辰前跟随叛军跑掉了,城内已无一兵一卒!”

  裴琇可不敢大意,回头令一名手下将领道:“带五百弟兄进城查看!”

  “遵令!”

  手下将领率领五百手下向城内奔去。

  裴琇又对众官员道:“你们各自回去,各司其责,鲁王殿下自有安排,县令留下!”

  官员们都各自回去了,县令上前道:“卑职上洛县县令张薄,参见将军!”

  “我需要知道城内有多少粮食和物资?”

  “回禀将军,粮食卑职知道,军粮十万石,官粮两万石,都没有来得及带走,其他仓库主要是军方的兵甲军械仓库,还有州物资仓库,具体物资卑职不清楚,一共就四座仓库。”

  裴琇点点头又问道:“商洛县令说你是原来上洛县主簿,是吗?”

  “正是!卑职是本地人,燕军杀来,卑职辞官回家,但又被他们强行请出来任县令,若不答应,我族人就要遭殃,卑职无奈,只得上任。”

  裴琇又问道:“刚才一帮官员中可有严瀚海的心腹?”

  县令张薄摇摇头,“这些官员都是从外面调来的,神秘莫测,他们的底细卑职不知,整个上洛县州县官员中,只有卑职一人是原来的官员,其他都是外面派来。”

  停一下,县令张薄又道:“好像严瀚海的心腹幕僚没有来得及撤走,卑职刚才看到他了。”

  裴琇大喜,“你等鲁王大军到来后,把他请来,鲁王殿下想了解一些情况,让他不要害怕!”

  “卑职遵令!”县令张薄去了。

  这时,手下将领回来禀报,“启禀将军,城内确无敌军!”

  裴琇命令两千士兵进城,控制上洛县了。

  他则率领一万骑兵,继续向北方追去。

  按照李邺的部署,南霁云率领一万骑兵已经在前方百里外等候了,然后是裴琇的一万骑兵从后面包抄,两万骑兵一前一后夹攻,安守礼的军队将无路可逃。

第664章 攻心为上

  傍晚时分,李邺大军抵达上洛县,县令张薄带着王少玄来见李邺。

  李邺安慰张薄几句,表示他出任县令事出有因,不会追究他的罪责,命他继续出任上洛县令,张薄这才长松一口气告辞走了。

  李邺随即又请王少玄坐下,笑呵呵道:“先生不用担心,我只是打听一些情况,然后就让你回家。”

  “殿下请问,小人知无不答!”

  李邺见不卑不亢,从容不迫,心中倒是挺欣赏他,便笑问道:“你做严瀚海的幕僚有多久了?“

  “回禀殿下,刚刚三个月,之前小人是严庄的幕僚,替他整理各种文书档案。”

  “原来如此!”

  李邺点点头又问道:“严庄有几个儿子?”

  “两个,长子严瀚海,是发妻所生,次子严翰林,是小妾所生,但严翰林比较愚笨,读书不行,改行经商了,经商好像还不错,赚了不少钱,当然也是严庄的面子。”

  “那严庄喜欢长子还是次子?”李邺又笑问道。

  “当然是长子,他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长子身上,长子在幽州当过几年县令,安禄山想任命他为户部侍郎,但严庄反对,他说长子还没有出任过州官,所以他任命儿子为商州刺史,希望在商州历练两三年,然后回朝廷做侍郎,这样就稳了。”

  李邺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安禄山对严庄如何?”

  “当然很信任,一直就把他和高尚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据我所知,严庄对安禄山怨恨很深?”

  王少玄一怔,“殿下怎么知道?”

  “你别管我怎么知道,我自有我的渠道,我就问伱是否属实?”

  王少玄点点头,“确实如此,安禄山脾气暴躁,总是拿身边人出气,严庄首当其冲,他经常被安禄山毒打,心中对安禄山一直很怨恨,说自己像狗一样,迟早会被安禄山杀死,这是他亲口说得的。”

  “是不是安禄山的儿子们还在争夺皇位?”

  王少玄点点头,“确实有一点苗头了,安禄山儿子很多,他最喜欢长子安庆宗和郑王安庆和,安庆宗死了,安禄山一直想立安庆和为太子,只是将领们都反对,安禄山只得立安庆绪为太子,但他确实喜欢安庆和,一直把他带在自己身边,高尚支持立安庆和,严庄支持安庆绪,我感觉迟早会发生内乱!”

  李邺点点头,“多谢了,我可能会麻烦你给严庄送一封信。”

  “小人很愿意为殿下效劳,只恳求殿下将来能赏小人一个差事,让小人得以养家糊口。”

  李邺微微一笑,“你将来若失业了,可以来襄阳找我,我会给你安排一个差事!”

  “多谢殿下!”

  安守礼率领七千军一路北上,三更时分,他们离开上洛县已有八十里,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吃,士兵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是人困马乏,人和战马都走不动了。

  安守礼向四周看了一圈,周围都是大山,他们正好位于一座峡谷内,峡谷很宽,约有十几里,一条小河从峡谷中穿过,两边都是草地,远处则是大片树林,一直延绵到山上,山势并不陡峭,很平缓,洛南县离这里不远,就在东面三十里外,翻过山就是了。

  他点点头,“传我的命令,全体将士在河边休息!”

  命令发出,士兵们撒腿向河边奔去,河边顿时人喊马嘶,挤满了喝水的人和马,热闹异常。

  严瀚海上前问道:“安将军,这里距离蓝田关还有多远?”

  “大概还有五十里左右!”

  “那为何不一鼓作气,争取天亮前进入蓝田关呢?”

  安守礼叹了口气,“我原本也是这样计划的,但后来我才醒悟,这支军队不是幽州军,幽州军行军三百里都可以不休息,这支军队差得太远,八十里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严瀚海忧心忡忡道:“我只是希望早点把消息报给长安,使长安有所准备!”

  安守礼微微笑道:“使君不用担心,我在路上就已经派人去蓝田关报信了,蓝田关会向长安汇报!”

  “那我就放心了!”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大喊:“快看,有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