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02章

作者:高月

  “你等一等!”

  崔光远转身向内宅跑去,崔光远和苏遥的家人都不在长安,但崔光远有一名小妾,崔光远从卧室找出几百两银子,一分为二。

  小妾见他要走,垂泪道:“夫君逃逸,妾该如何生存?”

  崔光远把一袋银子递给她,“这里有三百两银子,足够你生活一两年了,找个小房子躲起来,我会回来找你。”

  “夫君现在就走吗?”

  “我现在就要走,伱也赶紧收拾细软离开,马上官兵就要来了,赶紧走!”

  小妾接过银子慌忙回屋收拾去了。

  崔光远翻身上马,又嘱咐管家看好宅子,他这才催马和苏遥一起向西门奔去。

  此时西城门已关闭,崔光远奔上前,举起金牌大喊:“我是京兆尹崔光远,奉密旨去凤翔公干,速速开门!”

  守门将领认识崔光远,不敢怠慢,连忙命令士兵开启城门。

  城门吱吱嘎嘎开启,崔光远心急如焚,不时向后张望,他感觉到了追兵似乎出现了。

  城门终于开启了,崔光远和苏遥催马冲了出去,很快消失在黑暗之中。

  崔光远的感觉没错,就在城门刚刚关闭,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般奔来,为首大将正是九门都督孙孝哲。

  张平确实告密了,孙孝哲听说崔光远和苏遥企图烧毁军粮,顿时大怒,立刻带兵来崔光远府宅抓人,不料崔光远和小妾都跑掉了,管家被逼无奈,只得承认主人是向西城方向逃跑,孙孝哲又率军向西城方向追来。

  孙孝哲奔至城下,勒马喝问道:“京兆尹崔光远可曾来过?”

  守城将领奔下城来单膝跪下道:“崔使君和县令苏遥刚刚出城,他有出城金牌,说是奉密旨去凤翔,卑职不敢阻拦!”

  “你这个蠢货,快开城门!”

  城门开启,孙孝哲率领百名骑兵如箭一般冲出城门,沿着官道追去。

  孙孝哲一直追到咸阳都没有追上崔光远,只得郁郁而归,他却不知道,崔光远虽然从西门逃走,但绕城半圈,向东北方向的泾水道逃去了。

  次日上午,孙孝哲来到安禄山的龙榻前,安禄山越长越肥胖,体重已接近四百近,他已经无法走路,大部分时间都躺坐在龙榻上,体格极为庞大,像座肉山一般。

  孙孝哲向安禄山汇报了崔光远和苏遥企图焚毁军粮之事,安禄山也吃了一惊,顿时怒道:“朕待他们不薄,他们为何还要如此欺朕!”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背叛陛下,幸亏县尉张平及时报告,他们的奸计才没有得逞!”

  “就是朕提拔的那个地痞张平吗?”

  “正是他!”

  安禄山立刻吩咐道:“让他来见朕!”

  立刻有侍卫出去召见,安禄山使个手势,旁边瘦小的宦官李猪儿立刻像老鼠一般钻进他身下,用头顶着他的后背,拼劲全身力气将安禄山一点一点顶坐起身,五名十分健壮的宫女也上前背靠着安禄山坐下,用自己的身体给安禄山当肉垫。

  这时,侍卫领着张平觐见,张平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万年县尉张平参见陛下!”

  安禄山含笑问道:“你为何不愿帮助崔苏二人?而且还要告发他们?”

  张平得到李邺的指点,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连忙道:“回禀陛下,苏遥前天来找到微臣,要求微臣加入他们的计划,火烧太仓粮草,卑职一口回绝,而且坚决反对他们的方案。”

  “为何?”安禄山问道。

  “陛下,微臣心知肚明,一旦太仓粮草烧毁,倒霉的不是军队,而是千千万万关中父老和长安底层百姓,微臣就出身底层,太清楚每年冬天长安缺粮,富贵人家不受影响,惨的是我们,粮价飞涨,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所以微臣坚决反对。”

  安禄山点点头,“你说得对,很务实,深知民间疾苦,然后呢?”

  “然后微臣表态,不参与,也不揭发。”

  “但为何又揭发呢?”

  张平叹口气道:“因为微臣良心实在过不去,万一他们真的成功了,那千千万万的百姓怎么办?这个冬天他们怎么能活下去?宁可一家哭,绝不能一路哭,所以微臣就决定告发他们!”

  安禄山暗暗点点头,眯着眼道:“可成功了,你也是大唐的功臣啊!”

  张平苦笑道:“大唐朝廷怎么可能把我这种出身低微的人放在眼里,既不是进士出身,也没有权贵后台,还是个地痞无赖,大唐朝廷最多奖励我几贯钱,封我一个勋官,同时再顺手抹掉我的县尉,最多当个捕快头子,地痞无赖怎么有资格当官,当个吏就不错了!”

  张平的话说到安禄山心坎上去了,他也因为是胡人而被朝官歧视,安禄山哈哈大笑,“说得好,入木三分,那帮混蛋就是这副嘴脸,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长安县令,朕不管你是什么出身,只要你对朕忠心耿耿,务实能干,以后朕让你当宰相!“

  张平含泪磕头谢恩,“陛下恩德,微臣铭记于心!”

  张平退下去了,安禄山随即下令,“传朕旨意,将太仓守军从三千人增加到一万人,必须严格训练,严禁任何外人进入粮草重地!”

  安禄山又接受了高尚的建议,将粮食和草料分开存放,太仓只存放粮食,草料太容易引火,而且燃烧迅猛无法扑救,和粮食放在一起太危险。

  随后,安禄山下旨通缉崔光远和苏遥二人,提供线索者,赏五百贯,协助军队抓到二人者,赏钱千贯,斩获二人人头者,赏五千贯,官升一级。

第636章 巡视汉阳(上)

  张平升为长安县县令,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但同时也不是他想要的,安禄山的官当得越大,他的压力也就越大。

  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做安禄山的官,绝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这时,有家人来报,“县君,外面有人来访,说是你的故人,有急事找你!”

  张平一怔,现在一更时分了,还有谁来找自己?

  他起身来到府门前,只见一个年轻男子,浑身是血。

  男子看见张平,跪下哭道:“张平救我!”

  张平忽然认出他了,李瑜,李邺的兄长,李林甫的嫡长孙。

  李邺还特地叮嘱过自己帮忙关照他。

  张平连忙扶他起来,惊讶问道:“你先起来,怎么回事,身上都是血?”

  “求你赶紧救我父亲,我怕他会死去!”

  “啊!你父亲怎么了?”

  李瑜满脸泪水道:“他被我斩断了手腕,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活下来。”

  张平瞪大了眼睛,“为什么要杀自己父亲?”

  李瑜一脸痛苦道:“我没有想杀他,我反复劝他不要做贼官,他死活不听,还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我没办法,只好斩断他右手,让他做不了官。”

  李瑜的父亲李岫是李林甫的嫡长子,被曾任太常少卿,父亲去世后被罢官免职,这次安禄山进长安,作为迎接安禄山的朝廷官员,李岫被封为太常卿。

  这是李瑜不能容忍之事,一旦将来朝廷清算,整个家族的荣誉都会被父亲玷污。

  虽然老二李崿和老四李岷目前都在洛阳出任高官,但他们不是嫡长子,对家族的影响会稍微小一点。

  可李岫不一样,他是李林甫的嫡长子,影响巨大,李瑜最后无法劝说父亲辞职,他一不做二不休,趁父亲喝醉酒的机会,一刀斩断了他的右手手腕。

  失去右手,无法写字,自然也就无法当官了,尽管李瑜可能背负弑父之名,但此时他也顾不上了。

  张平明白了缘由,当即将李瑜安顿在自己府上,他立刻带了几名衙役赶往李岫府宅。

  还好,管家已经及时请医师替主人止血包扎了。

  李岫满脸苍白,眼睛充满了怨毒。

  “县令来了!”有人高喊一声。

  李岫并不知道张平和李邺的关系,他一脸冷淡道:“张县令怎么来了?”

  “有人报官,说这里出了人命,所以本县急急赶来查看,太常卿这是怎么回事?”

  李岫心情极度沮丧,失去了右手,他这个官恐怕当不成了。

  他长叹一声道:“家门不幸,出了孽子,请县令务必将我那个孽子抓回来,我要用家法严惩他!”

  张平点点头,“他现在在哪里?”

  李岫摇摇头,“我也不知!”

  “好吧!明天我再来细问此案,既然没有出人命,我就先告辞!”

  张平行一礼走了。

  次日天刚亮,张平用县衙的马车将李瑜送出长安,李瑜带着张平给他开的过关官文,急急逃往襄阳。

  清晨,十几艘三千石的大船缓缓抵达了沔州汉阳县,这些艘三千石的楼船便是江汉军水军最大战船,楼船是大唐水军的主力战船,船只后半部修建了三层高楼而得名,载人众多,对敌军可以居高临下而战,尤其楼船上特有的拍杆十分著名,像苍蝇拍一样,长长的拍杆抽打下去,可一举将敌军船只拍打断裂沉没。

  大唐水军最强盛的武则天时期,万石楼船、五千石楼船比比皆是,三千石楼船真是小字辈了。

  就算是现在,三千石楼船其实也拿不出手,李璘的长江水军中,万石楼船有十艘,五千石艘楼船也数十艘,三千石楼船更是有两三百艘艘。

  李邺站在第一艘楼船的顶上,扶着栏杆俯视江面,这里便是江汉交汇之处,汉水从这里汇入长江,远处波光浩渺,那就是长江了,无数的水鸟在天空盘旋。

  汉阳的战略意义对于江汉军十分重大,正如李泌所言,得到汉阳,江汉军就从此通江达海,脱胎换骨了。

  李邺也深为赞同,他也深有体会,得到汉阳后,格局和视野都双双展开了。

  虽然他们之前也有江陵,但江陵的辐射范围不够,而得到汉阳,整个汉水就活了,整个山南东道都可以通过长江和汉水连为一体。

  江面拂面,令人心旷神怡,这次李邺是专门来汉阳视察,汉阳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不用起来,还是没有意义,就像捧着金饭碗讨饭一样。

  陪同李邺前来视察沔州和汉阳的主要官员是都转运使刘晏,他也站在李邺身边,享受着江风的舒爽。

  “殿下,汉阳是最好的商业中转之地啊!”

  刘晏感慨道:“如果运作得好,可以解决一半的军俸问题。”

  目前江汉军加上降军整编,人数已达到十万人,每个月的军俸就要三十万贯,李邺从河中带回来的金币有两百万枚,用飞龙的一部分黄金白银运到长安兑换了三百万贯,加上还没有兑换的金银和物资,大概有七百万贯钱,这就是雄厚的底子。

  还有江陵的粮食储量,江南西道、黔中道和山南东道的税粮约百万石,就存放在江陵,这些都是准备走商洛道运去长安的粮食,但安禄山攻入关中,朝廷也同意存放在江陵转运仓库的税粮用来募兵。

  虽然底子比较厚实,但用钱粮的地方也多,不仅是军队俸禄,还有难民的安置,这也要耗费大量钱粮,而且李邺在西域也吃过无钱粮之苦,教训深刻,所以他必须未雨绸缪,获得稳定而足够开支的财源。

  “转运使有什么好的想法?”李邺笑问道。

  刘晏微微笑道:“其实卑职的思路就是三点,第一就是开矿,开矿冶炼铜铁,之前朝廷律法过于宽松,‘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这样就导致了穷庙富和尚,各州各县豪门巨富比比皆是,朝廷却无募兵之资,所以采矿和冶炼,官府必须要垄断,其利不能让民。

  第二,就是兴官商,殿下既然免了商税,就不可能在商业繁盛中获利,唯一的办法就是成立官商,大批采购,大批贸易,低买高卖,中间获利何止千万,比如粮食,江南东道的米价大概在斗米二十文,但长安的米价一般都在斗米八十文左右,可运输很贵,据卑职所知,米商把江南米运到长安,本钱在五十文左右,运输钱就要占一大半了,可如果是官商运输,千艘大船,万头骆驼,运到关中,本钱也就三十文,一斗米我们能获利四十文到五十文。

  米最多两倍利,盐铁专卖那就是十倍利了,但正如殿下之前所说,这不是单独一域能做,所以卑职暂时考虑商利,扬州的盐,从盐场直接购买,每斤约十文,而山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各州的盐价都差不多,每斤六十文左右,盐商获利之厚可见一斑,如果我们用官商运输的优势,所有盐商都竞争不过我们。”

  这时,船只到岸了,李邺欣然道:“我们下船看看去!”

  船只停靠在汉阳的汉水码头,刚上任沔州刺史的李洵带着一班官员在码头迎接李邺一行到来。

  李洵上前躬身行礼,“卑职参见鲁王殿下!”

  李邺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所有族兄弟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位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