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他父亲将来日子会很难过,在关键时刻,站队和态度很重要。
李俶着实没有想到李邺会来,让他震惊不已,他亲自出门迎接,把李邺迎进了王府,要是从前,他不敢这样做,他的王府有宦官专门监视,一举一动都向皇宫内报告,不过现在没有人管这种事情了,监视他的宦官已经回宫。
“节度使再晚来一个时辰,就见不到我了。”李俶请李邺进了府。
“为何?”
“皇祖父让我们所有皇子皇孙都进宫,我正在收拾准备进宫。”
李邺点点头,“大灾来临前,所有人都会想到自己家人,我也不例外。”
“你是来接父母去襄阳?”
李邺点点头,又苦笑道:“但我父亲不肯走,他要坚持到最后,如果真到那一天,他就去不了襄阳了,只能去张掖我外公那里,我母亲也一同前往。”
“原来李相国准备去甘州暂避?”
“他只能去那里,手中有了两万甘州军,他会安全一点。”
李俶沉默片刻道:“节度使,长安真守不住了吗?”
李邺叹口气,“潼关失守,兵力耗尽,确实守不住了,这是事实,目前只能避其锋芒,再重新集结兵力夺回长安。”
“可是.长安就要被叛军蹂躏了。”
“这就是战争,殿下,难以避免,河北民众已经饱受蹂躏和屠杀,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快平息叛乱,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李俶点点头,“你说得对,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只能面对现实,要忍辱负重,更要砥砺前行,我们必须尽快集结力量,反攻叛军!”
这时,一名小宦官跑来催促,“殿下,东宫在催促了,让你赶紧进宫!”
“我知道了!”
李俶又问李邺道:“你这就回去吗?”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带了一百余精兵,会跟你们一段路,确认你们平安离开长安,我就返回襄阳。”
这就是提前打预防针了,绝不能指望陈玄礼会守口如瓶。
李俶目光奇怪地注视着李邺,半晌,他点了点头,什么都没有说。
李邺想了想道:“还有一件事,是关于关陇贵族”
李俶心情沉重,尽管他们已经有详细部署,但想到把长安城扔给叛军,任由叛军蹂躏,任由叛军侮辱李氏宗庙,他心中还是十分痛苦。
李俶去了东宫,他是最后一个抵达,包括他的几个儿子和女儿都已经到了,他兄弟们也都到了。
刚抵达东宫,太子便把他叫去了书房。
事实上,昨天傍晚李俶和陈玄礼见面后,便直接去了东宫,向父亲汇报了详细经过。
一进书房,却发现几个兄弟都在,李俶连忙在一旁坐下,李亨心情沉重对几个儿子道:“刚刚得到紧急消息,潼关叛军已经出发了,前锋是三万骑兵,估计后天就会杀到长安,你们皇祖父已经决定,明天凌晨五更时分准时出发,前往巴蜀躲避兵灾,今晚早点休息,四更时分所有人起床,通知你们的家人,不要带太多的东西。”
“父亲,我们是坐马车,还是骑马?”
“女眷和孩子坐马车,男子骑马,就这样吧!大郎留下,其他都回去通知家人。”
众人纷纷起身去了,只有李俶留下来。
“你怎么回事,这么晚才来,有人找你吗?”
李亨很敏感,长子迟迟不来,他便猜到可能是有人找。
李俶点点头,“是父亲想不到的一个人,我也想不到,居然是李邺来找我。”
“什么?他也在长安?”李亨也着实吃了一惊。
“他说是来接父母去襄阳,但李相国不肯走,非要留守到最后,然后襄阳可能去不了,李相国准备和妻子去河西甘州,裴方是他老丈人,手中有两万甘州军。”
李亨眼睛一亮,他计划是去灵武,李岱在甘州有两万军队,那简直太好了。
李俶沉吟一下道:“孩儿有一种感觉,李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李亨沉思片刻道:“他确实有可能知道,飞龙就曾给你皇祖父说过,他预见我会和陈玄礼勾结发动兵变,他曾是飞龙传人,飞龙也一定也给他说过,要不然他怎么会和你做交易?”
李俶又道:“他说他会跟随我们一段路,护送我们平安离开长安,父亲,他会不会坏我们大事?”
“那倒不会!”
李亨眯起眼淡淡笑道:“他已经在站队了,你没听出来吗?”
“孩儿愚钝!”
李亨毕竟是太子,他也很精明,他冷静下来,便渐渐看懂了李邺的意图。
“他父亲其实去得了襄阳,走子午谷南下汉中,再沿汉水去襄阳,他让父亲去西北是有深意的,还有他岳父独孤烈,另外元素和长孙南方,他们会率军队去岐州,你以为不是他建议的?很明显,他知道我一定会去西北。”
李俶大惊,“他怎么会知道?”
李亨沉吟一下道:“这个世间很多人都有特殊本事,我眼前看见过很多高明的道术,李邺之所以被飞龙视为传人,他必有过人之处,我一直在观察他,他在很多关键时刻都会出现,他明明在襄阳,但在关键时刻,他一定会出现在长安。”
“孩儿明白了!”
李亨负手走了几步又道:“随他去吧!他是聪明人,不会坏我们的大事。”
第601章 如约而至
李俶回去通知家人了。
李亨在书房里独自坐了片刻,他默默忍耐了十几年,当机会渐渐到来时,他开始露出一丝狰狞,争夺皇权的冷酷之心。
这时,心腹宦官李辅国走进来,躬身道:“殿下,都安排好了。”
李亨喝了口茶问道:“你安排的是什么人?”
“回禀殿下,都是长安的鼠蛇,长安的各种消息基本上都是他们传出来,老奴在他们身上花了五千贯钱,效果一定会非常好。”
“我知道了,你去吧!”
李辅国行一礼走了。
李亨负手走到窗前,眯着眼自言自语,“背叛了自己的臣民,还想保住名声,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三更时,一支三万人的幽州铁骑在大将孙孝哲的率领下,正疾速向长安杀来,安禄山下了严令,要求他们两天两夜杀到长安。
三万骑兵马蹄声如雷,大地震动,沿途百姓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奔逃,大军已经过了郑县,骑兵烧杀劫掠一个时辰,把郑县变成一片火海,也不休息,又继续马不停蹄杀往长安。
五更不到,大明宫西内苑大门缓缓开启,一支一万余人的骑兵疾奔而出,向前方而去,这是龙武军第四军和第六军,由陈玄礼之子陈果和大将张弘远分别统领,负责在前面开道。
陈玄礼原定让第四军拖后,但独孤晋阳坚持由第三军和第五军殿后,阻挡敌人追兵,陈玄礼便答应了,让儿子拖后确实有危险,独孤兄弟自愿殿后,那何乐而不为?
陈玄礼率领的第一军六千人已经在重玄门外等候,这时,重玄门终于开启,一辆辆华丽的马车鱼贯而出,足有数百辆之多,还有上千名骑马的皇族和重臣。
一队队骑兵护卫着马车向西方奔去,李邺率领两百骑兵也在队伍之中,陈玄礼原本还盯着,但转眼之间,李邺和他的两百手下便消失在队伍之中,大家都穿着一样的盔甲,根本就找不到了。
但李邺的两百亲兵却紧跟着主帅,他们很熟悉,配合默契,不会跟丢。
与此同时,李邺秘密派了两名士兵赶往曲江园宅,通知父亲李岱撤退。
待队伍走远,半个时辰后,独孤晋阳和独孤饶阳兄弟才率领一万两千军队出发,不紧不慢向西面而去。
曲江园宅,李岱已经收拾好行李,妻子裴三娘也换了一身武士服,后背一口宝剑,还有裴旻和妻儿也在一起。
天快亮时,李邺的两名手下终于赶来了,向李岱抱拳道:“启禀相国,天子已经出发,节度使命令我们前来通报。”
李岱点点头,对妻子和裴旻夫妻道:“我们走吧!”
众人回头看了一眼长安城,分别坐上四辆马车,同行的还有七名丫鬟,裴旻和刘武通等六名武士骑马跟随,另外还有百名骑兵护卫车队。
车队离开了长安,向咸阳县方向驶去。
天子西逃的消息如一阵狂风般传遍了长安城,一时间,满城哗然,长安上下,无论世大夫、还是普通百姓,都纷纷痛骂天子无能无德无耻,丢弃自己臣民独自逃生。
长安城内一片大乱,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向城外逃命,到处是哭声喊声,城门处堵得水泄不通。
城内无赖地痞纷纷出动,翻窗入室,大肆劫掠长安民众来不及带走的财物。
长安已经完全失去了秩序,官府内已经找不到衙役和捕快,而留守长安的唐朝军队,包括千牛卫、九门守军也纷纷向西撤退。
长安城陷入了大唐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张平没有撤退,他默默看着李邺给他的信,心中思绪万千,李邺给他的任务非常重,甚至让他有点无法承受,但李邺给他的条件也同样让他无法拒绝,思虑再三,张平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这个任务。
他是个平凡的小人物,要想出人头地,他必须做出不平凡事情。
张平起身来到武馆,对吴长兴道:“立刻集结弟兄们!”
当天下去,长安城出现了一支红黑棍队,清一色黑衣,手持红黑大棍,约有五百人,组成十支队伍,他们开始出面维持长安秩序,看见了打砸抢的无赖便围上去痛打,打得无赖们断手断脚,哭喊连天。
原本混乱的长安局势,被他们硬生生打得平息下来,赢得长安百姓的一片喝彩。
李邺在队伍中不断超过,李邺在寻找五彩旗车,这是他在信中给杨玉环的嘱咐,让她自己所坐的马车上插一面五彩旗,要不然,几百辆马车,他根本找不到杨贵妃的马车在哪里?
这次李隆基的西撤和历史上不太一样,历史上的逃跑非常仓促,只带了几十名重要人物,所以导致很多大唐宗室被安禄山残杀,导致很多妻离子散的人间惨剧。
比如霍国大公主被当街撬开天灵盖残杀,还有广平王的次妃沈珍珠没有能跟随丈夫一起逃走,还有很多王子王孙沿街乞讨。
但这一次李隆基撤提前一天通知,带上了上千名宗室权贵和嫔妃,所以才会有数百辆马车跟随,还有很多宫女宦官。
所有人都在仓皇奔逃,马车走得急急匆匆,早已没有了队形,也分不清谁是谁。
这时,李邺忽然看到了一辆插着五彩凤凰旗帜的马车,位于第一阵型内,被数十名侍卫紧密护卫,天子李隆基的马车在最前面,后面紧跟着他儿孙的马车,然后是嫔妃的马车。
杨贵妃的马车按理应该紧随天子的马车,但实际上办不到,车速稍微慢了一点,肯定会落后,队伍也不会停下来等她。
所以刚开始秩序井然,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等级森严,但奔逃了几十里后,决定位次已经不是等级,而是马车性能,以及对颠簸的忍耐程度。
奔行半日后,杨贵妃的马车已经从第二位落到了第十七位,原因很简单,杨贵妃借口自己受不了颠簸,要求慢一点奔行,她的马车自然就落后了。
李邺发现了五彩凤凰旗,其他马车上都没有五彩旗,仅此一辆马车,他率领手下奔了上去,迅速将侍卫挤开,在滚滚黄尘中,他们发生了短暂的冲突,为首侍卫被李邺一脚踢下马,胳膊折断,其他侍卫也纷纷受伤。
望着这群凶神恶煞的龙武军骑兵,这些侍卫害怕了,转而去护卫别的嫔妃马车。
杨玉环的马车被李邺和他的手下迅速包围,密集的骑兵使马车内光线暗了下来,这时,杨玉环忽然听见车窗被敲响,三长两短的敲击声,正是信中约定的记号。
她心中一阵激动,连忙拉开车帘,偷眼向外望去,只见车窗外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将领,脸上戴着青铜面具,目光笑吟吟望着自己,杨玉环的心中一阵乱跳,是他!他来救自己了。
第602章 司竹之变(上)
这次撤离和历史上的逃离相比,准备得比较充分,马车都进行了检修,速度便比历史上的逃亡快了一点点,下午时分,车队抵达马嵬驿,但没有停留,继续前行,黄昏时分,车队抵达司竹园镇,这才停了下来。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