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金楠顿时松了口气,“洛阳那边发来消息,指责我提供了假情报,现在看来,情报并不假,只是一明一暗两次出兵,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暗的出兵。”
“应该是这个缘故,给洛阳方面解释一下吧!”
金楠点点头,“我明天就发信解释,上次让你写的效忠书,你准备什么时候给我?”
“本来我已经写好了,准备今天拿过来,但今天发生一件事,我可能要稍微修改一下,后天给金掌柜。”
“发生了什么事?”金楠连忙问道。
“今天李岱找到我,他准备破格提拔我为襄阳县令。”
金楠大喜,“已经确定了吗?“
“应该确定了。”
这个消息很不错,陈铸一旦升为县令,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得到更机密的情报了。
鲁阳关的激战已经打响,号角声声,战鼓声轰隆隆作响,一万燕军弓弩手在两百步外列阵,一起向城头发射弩箭,箭矢如暴风骤雨,将守城的三千唐军士兵死死压制住。
虽然城下箭矢很厉害,但想攻下鲁阳关也并不容易,鲁阳关高大坚固,全部是用大石砌成,城门也刚换成了新的,整个关城易守难攻。
随着数十架攻城梯搭上城头,城下的弓弩也停止了射击,燕军士兵蜂拥而上,城头上的反击开始了,数十名唐军士兵对付一架梯子,燕军士兵刚爬上城头便被十几支长矛戳翻下去。
就算燕军士兵很强悍,但双拳难敌四手,何况守城的唐军一样强悍。
一名唐军士兵用斧头斩断了攻城梯前端的铁钩,梯子便无法固定,士兵们用铁叉顶住梯子,奋力顶起,一起大喊:“一、二、三!”
梯子被推了起来,重心向外移,最后向外摔去,梯子上的二十几名士兵惨叫着跟随梯子一起重重摔砸在地上
攻城战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攻城士兵伤亡三千余人,守城一方也付出了近三百人的伤亡。
田承嗣见关城久攻不下,心中着实有点烦躁起来。
这时,一名骑兵疾奔而来,高举令箭喊道:“太子殿下有令,进攻城门!”
田承嗣本来想过两天再使用攻城槌,既然太子殿下有令,他也只得遵从,他厉声喝令道:“攻城槌准备!”
“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一架攻城槌缓缓推出,这是一架中型攻城槌,下面是底盘,两边有八个木轮,上面还有屋檐一样的棚顶,就像一座亭子,中间用铁链挂着一支三丈长的大型攻城槌。
攻城战还在继续,三百名士兵举着盾牌掩护,其他百名士兵推动大型攻城槌缓缓前进。
城头上,李邺一眼看见了攻城槌,他冷笑一声道:“火油罐子准备!”
十几名士兵先后抱来了数十只陶罐,这便是从拔汗那运来的火油,数量有限,只能用在刀刃上。
攻城槌渐渐接近了城门,田承嗣眯眼望着攻城槌,他心中有种不妙之感,唐军太安静了,连箭矢都没有,完全不符合常理。
就在这时,城头上扔下了十几只土陶坛子,都砸在攻城槌的顶棚上,坛子碎裂,火油四溢,一支燃烧的火把紧跟着扔了下来。
“轰!”攻城槌瞬间被烈火吞没了,站在攻城槌两边的二十名士兵也一起被烈火吞没,惊得其他士兵们连连后退,城头上数百支弩箭射向士兵,燕军士兵一片惨叫,倒下了五六十人。
田承嗣狠狠一拳砸在马鞍上,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又有骑兵奔来传达安庆绪的命令,“殿下要求撤军!”
田承嗣点点头,大喊道:“传令收兵!”
“当!当!当!当!”收兵的锣声敲响。
两万攻城大军如潮水般撤下。
第一天的激战终于结束,燕军伤亡四千余人,城上唐军也伤亡近四百人,阵亡和受伤几乎是一半对一半。
入夜,在燕军大营内,安庆绪召集众将讨论今天的攻城战。
田承嗣是今天的攻城主将,他最有发言权,他对众人缓缓道:“今天城头上的唐军应该是新招募的士兵,不是安西过来的老兵,看得出来,他们刚开始还比较生疏,下手也不够狠辣,到下午才开始熟练起来,我们的士兵也是到下午才伤亡加大,他们的训练应该不错,到明天还会更加熟练!”
安庆绪有点不耐烦问道:“我不管他新兵和老兵,我现在只想知道,有没有办法攻下鲁阳关?”
田承嗣低头想了想道:“可以试一试夜间攻城,卑职不了解他们夜间作战能力,如果没有训练过,那么我们就有优势。”
“其他人的意见呢?”安庆绪又向其他将士望去。
大将武令瑜站起身道:“卑职训练过夜战,卑职愿领五千军夜攻!”
武令瑜的兄长武令南便是死在长蛇谷中,被烧成黑炭,要不是他腰间有一块金牌,武令瑜根本认不出死者是兄长。
武令瑜心中憋了一股恶气,就想杀进城去,把李邺斩成肉泥,为兄长报仇雪恨。
安庆绪点点头,“可以,武将军先率五千军进行试探进攻,如果对方夜战不行,田将军在大军压上进行夜战。”
营门开了,一队队燕军奔跑出来,扛着攻城梯向远处的鲁阳关奔去,没有鼓声,也没有号角声。
武令瑜攻城自有他的章法,他先偷袭,偷袭不成功,再进行强攻。
武令瑜确实有夜战经验,今晚没有月色,比较阴暗,对方的目力最多在百步左右,也就是说,百步以外唐军就看不见了。
他的五千主力就埋伏在一百二十步左右,他派出五百士兵进攻关城最西面。
五百全身黑衣的燕军士兵当然不会直接跑过去,他们扛着一架涂得漆黑的竹梯,沿着最边上的崖壁,一点点向关城靠拢。
第572章 离间之计
城头上,李邺关注着远处的敌军大营,身后站在十几名将领,他对旁边的李泌道:“下一步棋,安庆绪会怎么走?”
李泌微微笑道:“无非是武攻和文攻两种方式,白天攻城失败,自然夜攻也要试一试,或者增加大型攻城武器,就这几种办法,倒是文攻,大将军要当心一点。”
“文功是指长安吧!”
李泌点点头,“他们一定会用反间计,把你从襄阳调走,让李环来坐镇,不过这倒是一个机会。”
李邺冷冷道:“机会另外再说,但我们一定要鲁阳关成为安庆绪的噩梦。”
他回头对众将道:“今晚必有夜战,用河中军守城,安将军,你来负责!”
荆襄军队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夜战训练,但河中军却夜战经验丰富,
安太玄躬身道:“卑职遵令!”
李邺又冷笑一声,“我们的蒺藜刺该发挥作用了。”
在武令瑜看来,最西面就是一个防御漏洞,但他不知道,李邺就是偷袭关城的高手,他怎么可能留下漏洞给敌军。
就在五百名士兵距离城墙还有三十步,城头上居然上千伏兵冒出,一起举弩射向悬崖峭壁下方的燕军士兵。
五百士兵措手不及,顿时被射倒了近两百人,惨叫声一片,其余士兵掉头便逃,丢下一地尸体和伤兵。
武令瑜见偷袭失败,他心中大怒,喝令道:“压上去!”
五千士兵一跃而起,扛着二十几架攻城梯,如潮水般向关城杀去。
三千河中军部署在两里宽的关城上,他们一起举弩向奔跑上来的燕军射去,弩矢强劲射进人群,燕军士兵举盾牌抵挡,但还是不断有人中箭倒下。
就在距离城墙还是五十步时,忽然有大量士兵一头栽倒,捂着脚痛苦哀嚎。
他们采中了唐军事先洒在城墙前方的蒺藜刺,这种蒺藜刺的本体是一颗小铁丸,上面有三根两厘米长的尖刺,随意洒在地面泥土里,但一定会有一根尖刺朝上,尖刺上事先还淬过剧毒,一旦踩中,必然会刺入脚掌,如果不及时拔毒,脚都要被锯掉。
在白天或许还能看到一点毒蒺藜的光泽,可夜晚一团漆黑,士兵什么都看不见。
一时间有一千余人踩中了毒蒺藜,他们倒在地上,用劲拔掉鞋底的毒蒺藜,痛苦得大喊大叫,士兵这种叫喊,更多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表示自己受伤,不能再进攻了。
脚下的未知恐惧让后面的燕军士兵纷纷趴在地上,不敢再冲上去。
武令瑜听说有毒蒺藜封路,他心中着实无奈,只得下令道:“传令全军撤回来!”
退兵钟声敲响,四千余士兵纷纷后撤,被城头士兵一阵强弓硬弩疾射,又有数百人中箭倒在地上。
连城墙都没有靠近,便死了五百余人,还有一千余人踩中毒蒺藜,这场夜战输得莫名其妙,实在是窝囊。
安庆绪恼怒之下,下令将武令瑜重打一百军棍,倒不是因为他打了一场窝囊败仗,而是未经自己同意,擅自撤军回大营。
长安,天子李隆基带着杨贵妃从兴庆宫返回了大明宫,自从安禄山造反后,李隆基去太极宫的次数明显减少,虢国夫人杨玉珮得到李邺提示后,开始自己去康氏药铺买药,绕过了袁思艺。
而且在她的要求下,康氏药铺改了配方,不再加入羊淫草浆,福寿丸便失去了春药的功能。
杨玉珮这样做当然是有原因,安禄山造反后,杨家被千夫所指,被长安民众唾骂,杨铦前些日子上街,被愤怒的百姓围住,暴打一顿,险些丢了性命。
风向开始反转,杨玉珮也有点害怕了,一旦太医验药,发现里面是春药,她会吃不了兜着走。
她索性让太医直接去买福寿丸给天子李隆基,有了太医加药调整,李隆基对福寿丸的依赖降低了不少,实在药瘾来的时候,自己服一丸药就解决了。
杨贵妃先回宫去了,李隆基负手在千步廊上缓缓而行,听取宦官袁思艺的汇报。
“老奴派人去各地查看皇子的情况,别的地方都还好,就是襄阳那边出了意外,情况比较严重,老奴觉得必须要向陛下汇报。”
“你就直接说吧!朕听着呢。”
“陛下,李邺在襄阳!”
“什么?”
李隆基一下子停住脚步,“他这么快就从安西赶到襄阳了?”
“不是!他就没去安西,一直在襄阳,否则凭李岱一介书生,他怎么可能控制军队。”
李隆基眉头皱成一团,“那襄王在襄阳做什么?”
“陛下,襄王被.被李邺软禁了。”
“混蛋!”
李隆基忽然暴怒,“他是什么东西,敢软禁朕的儿子,这个天下倒底是他的,还是朕的。”
袁思艺趁机挑拨道:“陛下,李邺一向肆意妄为,早就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了,他自以为是飞龙的继承人,他就以为自己能继承大统,陛下,是该好好收拾他了。“
李隆基心中愤怒得要爆炸了,他走了几步,立刻道:“去把陈玄礼找来!”
陈玄礼是龙武军大将军,统领三万龙武军,是李隆基手上的一把刀。
不多时,陈玄礼匆匆赶来,躬身行礼道:“微臣陈玄礼参见陛下!”
李隆基咬牙冷冷道:“李邺在襄阳,大将军知道吗?”
“卑职不知!”
“他软禁了襄王,根本不把朕放在眼里,他很快就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朕绝不允许!”
“请陛下下旨,微臣时刻准备好。”
“你立刻派三千龙武军骑兵赶赴襄阳,把李邺给朕抓到长安来,他胆敢反抗,就地处死,连同他父亲一起处死。”
这一刻,李隆基对李邺父子的杀心开始沸腾了。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