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卑职明白,公子并没有回京!”
刘武通连忙吩咐其他几名手下,众人都点头,公子目前还不想暴露行踪。
李邺坐上马车,李岱激动拉住儿子的手,“你一个人回来的,新月和孩子呢?”
“她们母女还在张掖,我觉得不安全,就没让她们回来。”
“听说高力士给了你安全担保,你还不放心?”
李邺摇摇头,“若天子想杀我,高力士再担保也没有用。”
李岱叹口气道:“你说得也有道理,天子喜怒无常,谁也不了解他。”
马车进了府,李邺在父亲的掩护下,迅速溜进后宅,藏进了父亲书房内。
裴三娘听丈夫说儿子回来了,顿时悲喜交集,连忙进了书房,抱住儿子哭了起来。
李邺笑道:“娘,你别哭了,你一哭,府中人都知道我来了,消息传出去,天子可不会放过。”
裴三娘连忙抹去眼泪,“年纪大了,变得多愁善感起来,行,我不哭,新月和宝儿呢?”
“她们还在外公家,雪太大了,走不了马车。”
“也是!”
裴三娘很了解家乡,冬天大雪封路,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骑马出来,一般人寸步难行,更不用说马车了。
“等天暖和一点,我也去张掖,我要看孩子,让你爹爹娶一房妾照顾他,我不用管他了。”
裴三娘说这番话语气有点不太高兴,李邺心中诧异,向父亲望去,只见父亲一脸苦笑,李邺顿时明白了,估计父亲纳妾了。
李邺连忙岔开话题笑道:“娘,给我弄点吃的,中午就没吃,肚子饿坏了。”
“你等着,我去拿饭菜!”
李邺连忙嘱咐道:“随便弄点饼就行了,别让侍女送来。”
“放心,我心里有数!”
裴三娘匆匆去了,李岱叹口气道:“我去年去洛阳遇到了一个旧人,是我七年前纳的妾,当年被宇文螺赶出府门,她带着一个女儿,日子过得很艰难,我就把她们带回长安了。”
李邺很惊讶,“那小女孩也是父亲的孩子?”
李岱点了点头,“应该是,当时她已经怀了身孕。”
李邺无语了,父亲当年是多么懦弱,自己女人怀了身孕还居然被赶出府门,他都认了。
“她被赶出府,怎么活下来?”
“她回洛阳老家了,父亲是个小商人,她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去年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说父母去世,她没有依靠,然后我就去洛阳了。”
“那现在人呢?”
李岱向东边指指,小声道:“你娘把她们安置在西院,还好,你娘虽然很生气,但还是接受她们,要不然我真不知怎么办才好了。”
“娘是刀子嘴,豆腐心,她和宇文螺不一样,父亲早该把她们接回来了。”
李岱叹息一声道:“我也后悔啊!”
李邺回家探望父母,心中也颇有几分担心,没想到遇到了这样一桩事情,父亲竟然还有一段隐藏的纳妾往事。
结果就是他多了一个二娘,多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不过现在李邺现在没有心情去看望新妹妹,他有很多事情要做,吃点东西他就要赶去独孤府。
“父亲简单说说朝中情况吧!”
“朝中真真假假的消息太多,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得去问独孤明,不过现在安禄山造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朝廷人心惶惶,我觉得我们也要考虑后路了。”
李邺笑道:“到时候去成都吧!”
李岱沉吟一下道:“如果我申请出任益州刺史,你觉得可以吗?”
李邺一怔,“父亲不是要留在长安作为人质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天子突然松口了,前几天高力士给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外派,他给了我三个选择,一个是河南府尹,一个是太原府尹,再一个就是益州刺史。”
“那肯定出任益州刺史,现在混乱的时刻,能离开朝廷是好事!”
“那好!我明天就答复高力士。”
这时,裴三娘端着一盘肉饼进来,还带来一壶酒,李邺着实饿坏了,坐下大吃起来。
夜幕降临,李邺潜入了独孤府,找到了大管家,管家吓了一跳,连忙带着李邺去见主人。
独孤烈也吓一跳,急忙吩咐管家去把独孤明也请来,又再三嘱咐他不可外传。
李邺被请进书房,独孤烈看了看外面,关上门道:“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突然就来了?”
李邺微微笑道:“我就是潜入京城,不太相信天子的信誉。”
独孤烈点点头,“谨慎一些是对的,新月母女没有和你一起?”
“河西的雪太大,她们出不来,留在张掖了。”
独孤烈知道甘州是李邺外公的地盘,女儿留在那边,倒也安全。
“也好,现在长安是多事之秋,人心惶惶,财政十分拮据,哎!杨家父子真是祸国殃民。”
“不会吧!父亲不是说财政开始扭转了吗?”
“你父亲是把财政扭转了,但交给杨暄才几个月,杨国忠又是耗资百万贯重修兴庆宫,又是给天子祝寿,积蓄一点点钱财又被耗费得干干净净,关键是现在有战争威胁,长安土地价格暴跌,原本计划的财政收入一下子破灭了。”
“那我父亲说,他会外派到地方任职,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
“有关系,杨国忠又想让你父亲出任户部侍郎,但你父亲不肯答应,向天子申请外放,没想到天子居然一口答应了,着实出人意料。”
“一点也不奇怪!”
独孤明笑着走了进来,李邺连忙上前行礼,“参见二叔!”
独孤明笑道:“长安好戏纷呈,我估计你会回来。”
独孤明坐下对李邺道:“你父亲外放是太子全力争取的结果,安禄山造反在即,北方可能不安全,大家都想争夺的南方,稳定财源,我刚刚得到的消息,天子已任命杨国忠推荐的崔圆出任剑南节度使兼益州太守。”
“啊!我父亲原本是想出任益州太守。”
“只能说太子争不过杨国忠,你父亲改任山南东道观察使兼襄州太守,荆襄之地也不错。”
第543章 借刀杀人
李邺沉吟一下又问道:“现在天子什么状态?”
独孤明冷笑一声道:“天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简单说就是小事精明,大事昏庸,整天琢磨着儿子要夺他的皇位,防儿如防贼,对安禄山的造反行为却视而不见。”
“他对飞龙也应该很警惕吧?”李邺又问道。
独孤明摇摇头道:“我感觉这里面有点诡异。”
“怎么诡异?”李邺眉头一皱。
“根据我得到的情报,天子知道飞龙躲在玄都观,他一直就知道,我怎么也想不通,他为什么宁可担忧飞龙夺他的皇位,却不肯派人去把飞龙灭了?”
李邺想了想,缓缓道:“应该是畏惧!”
独孤明和独孤烈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问道:“什么畏惧?”
“因为飞龙很诡异,他明明是太上皇,但他却和太上皇完全不一样,不光从前的事情记不得了,而且性情、喜好都完全不同,高力士就给我说过,天子怀疑飞龙是妖,天子很畏惧他。”
独孤明点点头,“这就对了,飞龙在开元年间几次预言都非常精准,把天子吓坏了,用妖道来解释就行得通了。”
李邺叹息道:“朝政这么多大事要处理,要开源节流,改善财政,要招贤纳才,吏治清明,还要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但天子却不闻不问,整天关注他的皇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江山都没有了,皇位还有什么用?”
“现在说这话也没有用了,我只关心安禄山会什么时候造反?”
独孤明叹了口气,又问李邺道:“我听裴旻说,你很多年前就看出安禄山有造反企图,你觉得他什么时候会举兵造反?”
李邺略微沉思道:“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考虑,我认为安禄山一直在进行准备,一旦准备完成,他随时可能造反。”
“那他准备完成了吗?”
李邺点了点头,“应该准备好了!”
旁边独孤烈不解问道:“贤婿怎么知道他准备完成?”
“任何准备都是先易后难,筹集钱粮,招募士兵,训练士兵,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我听说他已经把军队的中层汉将全部换成胡将,我认为这就是最难的一步,等于正式宣告,幽州军彻底姓安了,那么朝廷就应该起兵讨逆,而安禄山就可以顺理成章造反。”
“可朝廷并没有出兵!”
李邺淡淡道:“所以安禄山在等机会,我觉得不妨盯着安庆宗,一旦安庆宗逃亡,就意味着安禄山即将造反。”
独孤烈深为赞同,“贤婿说得对,安庆宗就是安禄山造反最大的风信标!”
安府,安庆宗正在秘密收拾行李,准备离开长安了,他得到父亲的通知,要求他立刻离开长安回幽州。
张通儒已经在去年潜逃回了幽州,去年年底对谶书案的清算,张通儒是方案最初策划人,刑部上门找了张通儒询问,吓得张通儒连夜逃回幽州。
目前安庆宗身边的谋士是独孤问俗,他给安庆宗出谋划策道:“小王爷今晚先出城,在城外住一夜,明天我们假扮货运车队出城,城门处肯定会搜查,他们搜不到小王爷自然会放行,小王爷在城外上车,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安庆宗担心道:“如果后面有追兵追赶呢?”
独孤问俗笑道:“卑职已经想好了,过了灞桥后,我们再兵分两路,卑职带着车队再继续沿着漕河而行,小王爷则带几名手下折道向北过渭河而走,然后我们在河东城汇合,那边会有人接应小王爷。”
“那我妻子怎么办?我想带她一起走。”
安庆宗的妻子是荣义郡主,夫妻二人感情不错,但她毕竟是皇族,很容易把消息泄露出去,风险太大。
独孤问俗想了想道:“这样吧!卑职护卫夫人第二批走,卑职必须要保证小王爷平安离开长安,夫人是皇族,应该问题不大。”
安庆宗也理解独孤问俗求稳的方案,点点头,“好吧!我先乔装去城外高升客栈。”
半个时辰后,安庆忠头戴斗笠,穿着很普通的细麻冬衣,在两名手下的护卫下,从侧门离开了府邸,骑马向东城外而去。
远远的,一个骑毛驴的老者无声无息地跟随着他。
玄都观,飞龙负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还在等消息,去年冬天,他借助庆王李琮之手,联合李邺的仇家炮制了谶书案,企图将李邺逼反,可惜最后功亏一篑,李隆基反应过来了,及时踩灭了火苗。
飞龙心烦意乱,心中着实对李邺恼火,关键时刻渐渐到了,他却态度不明。
现在飞龙联系不到李邺,也摸不透李邺的底细,他只能暂时不考虑李邺的方案,而采用高仙芝、李瑀方案。
飞龙年事已高,他已经等不及了,他必须要尽快挑起安禄山造反。
飞龙看得很透彻,安禄山已经准备好了,他也在等待机会,机会不会平白出现,飞龙决定给安禄山创造一个机会。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