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苦笑道:“世事难料,我希望还能再回来,我在这边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
王昌龄点点头,“我也希望能再见到使君!”
王昌龄的妻儿已经从长安过来了,他打算长居碎叶,在这个安静的小城终老一生。
当然,像高适、岑参等人,他们是要一起回去的。
来到驿馆门口,王昌龄笑了笑:“使君一路保重!”
“王公也好好保重,相信我们一定会再见。”
和王昌龄告别,李邺回到自己院子,小康已经收拾好了,这一次她将跟随李邺返回长安。
“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已经收拾好了,只是灵阿姑还有件东西在这里,是一只金手镯,我们要带走,还是送去光明寺。”
提到阿灵,李邺的表情变得十分复杂。
阿灵在李邺出征后不久,便返回撒马尔罕了,据小康说,她是大哭一场后离去,李邺后来才知道,她并没有调来碎叶,只是借口巡视东方圣女会的机会前来碎叶。
她目前是撒马尔罕大光明寺的右银圣女,权力极大,尤其是金圣女年事已高,基本上不管事务,实际上大权都在她手上,她是否能抵御住权力的诱惑,放弃一切来找自己?
李邺心中没有一点把握,如果是妻子独孤新月,他相信新月一定会放弃,但阿灵他不知道,他其实并不了解她。
时间会产生距离,距离会产生生疏,他认识阿灵已经有五年,但五年来,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五天。
刚开始时,李邺心中还有些苦涩,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慢慢也想通了,没必要勉强任何女人,自己已经有妻子,让阿灵放弃即将继承的金圣女的崇高地位和权力,给自己当妾吗?这对她又何其不公!
一个地位崇高的女人,不给她妻子的名份,让她放弃千万人之上的权力来跟随自己,这种事情恐怕也只有童话中才会发生。
李邺点点头道:“金手镯就带上。”
这只手镯,就当是阿灵留给自己的纪念吧!
次日一早,李邺告别了众人,带着一千骑兵和一万头骆驼向凌山方向进发,骆驼背负的物资是一百万斤棉花和两百万枚金币,这批棉花和金币他打算暂时放在甘州,而不考虑携带它们入京。
这次一起回京的还有高适和岑参,两人在河中都得了朝廷正式官职,回去后稍微活动一下,便可调去其他州县任职。
此时正是十月下旬,一般在进入十一月后,凌山的暴风雪就会来临,无法再翻越凌山去安西,十月下旬是最后的时机。
李邺也是要抓住这最后的时机。
作为安西节度使,李邺也需要安排好各种事务,关键还有军队的部署。
历史上,安禄山在潼关全歼哥舒翰的军队后,惊慌失措的李隆基立刻下旨,调动陇右、朔方、河西、安西、北庭的数十万大军赶来勤王。
李邺当然希望安西军和北庭军也置于自己的统领之下,但难度很大,毕竟它们不是河中军,无论是李嗣业还是刘永,他们更多是效忠朝廷。
如果实在不行,李邺也会退而求其次,将最精锐的三千重甲步兵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天上午,大军抵达凌山脚下,李邺将一床厚毛毯扔给坐在骆驼上的小康,“把身体裹起来,你那个小身板经不住寒冷的。”
小康连忙裹上毛毯,她留恋地回头看了一眼河中大地,暗暗叹了口气,不知道还没有机会再见到阿姑。
“公子,我们还能见到灵阿姑吗?”
李邺微微笑道:“缘之一字很奇妙,我有预感,我一定还能再见到她!”
他一挥手,“出发!”
一千军队和庞大的驼队浩浩荡荡越过了凌山,向夏塔古道走去。
就在李邺率军抵达龟兹的同一时刻,程千里也带着几十名随从抵达了蒲州河东县,此时天色已晚,无法再渡黄河,只能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再走。
程千里是第三批述职的节度使,时间定在十一月初,现在还有整整一个月。
程千里当然要早点进京,他还有很多活动安排,他尤其要争取一些资源,像安禄山去年问朝廷要了五百个将军和两千个中郎将的名额,天子居然批准了,可自己连十个中郎将的名额都申请不下来,差距何其之大。
程千里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天子盯住了,他还在愤愤不平,准备上书天子,要给河东军多要一些官职官阶名额。
书房内,程千里正坐在桌上奋笔疾书,这时,身后门开了,一名士兵端着茶盘进来。
程千里以为是亲兵,他头也不抬道:“放在旁边吧!把门关上,不要打扰我!”
忽然,一只手捂着程千里的嘴,不等他反应过来,一把锋利的匕首便立刻刺穿了他的后心,程千里闷叫一声,当即毙命。
刺客迅速搜查程千里的行李,他很快找到了装满信件的小箱子,他抱着小箱子便匆匆离去了。
一刻钟后,另一名前来送茶的亲兵推开门,发现了满地的鲜血和倒在桌案上的节度使,吓得他茶盘落地,大喊大叫起来。
“有刺客,节度使被行刺!”
驿馆内的数十名亲兵顿时乱成一团。
长安,袁思艺匆匆来到了庆王府,他见到庆王李琮劈头便道:“程千里在河东县被人刺杀,所有的信件都被拿走,是怎么回事?”
庆王李琮被惊得目瞪口呆,他半晌道:“一定是太子所为,他派刺客杀人灭口,并拿走了所有不利于他的信件。”
袁思艺敲敲桌子道:“道理大家都懂,但问题是证据呢?还有,我们针对程千里的事情,是谁泄露了消息?”
李琮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种隐秘的消息我肯定不会泄露,这是安禄山派人给我送来,要不就是送信人出了什么问题,但一般送信人也不会知道信中内容。”
袁思艺一阵心烦意乱,“程千里被刺杀了,这让我怎么向天子交代?”
“实话实话呗!有那封程千里写给太子的信,不就是证据吗?”
“那是只是程千里写给太子,并不是太子写给程千里,太子一口否认怎么办?说不是就是程千里自作多情,最多只能定程千里的罪,但不能定太子的的罪,你明白吗?除非是找到太子写给程千里的信。”
“那需要我做什么吗?”
“你手下有武士,立刻查这个案子,一定要把刺客找出来,如果刺客能指认太子刺杀程千里,那也可以!”
第512章 枕边劲风
麟德殿内,杨国忠对天子李隆基汇报了河东节度使程千里被刺杀事件,程千里是朝廷重臣,是手握军政大权的节度使,他被刺杀绝对是一件大事。
已经轰动了整个朝廷,杨国忠想隐瞒也隐瞒不住,只得向天子汇报。
“根据蒲州官府送来的快报,程千里是十月三十日晚上,在河东县驿馆被人刺杀,刺客很老练,一刀毙命,程千里当时正在低头写报告,没有任何防备。”
李隆基眯着眼问道:“刑部和大理寺去了吗?”
“回禀陛下,都去了,御史台也调集精干赶往蒲州,目前是蒲州在调查!”
李隆基淡淡道:“程千里可是朝廷重臣啊!这么大的案子,朝廷没有一点线索?”
杨国忠连忙道:“微臣从获益最大者来判断,微臣怀疑是安禄山派人所为!”
“为什么会是安禄山?”
“陛下,安禄山有过刺杀前科,多次刺杀朝廷重臣,他喜欢用刺杀解决问题,其次,安禄山一直在喊要兼任河东节度使,现在程千里一死,河东节度使空缺,恐怕他就是最大的获益者!”
李隆基略略有些不满道:“让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是朕早就答应过的事情,这有利于三镇联动,共同防御草原游牧骑兵,让程千里出任河东节度使,也是朕的临时安排,朕是想让他出任千牛卫大将军。”
杨国忠吓一跳,连忙道:“陛下,安禄山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微臣早就给陛下说过,他会造反”
李隆基不耐烦地打断杨国忠的话头,“朕知道他杀了你的儿子,又瞎了你另一个儿子的眼睛,你对他恨之入骨,朕理解,但你要说他造反,你得拿出证据来!”
“陛下诏他京城述职,他却百般推脱不肯来,他心怀叵测已经很明显了,他为什么不敢进京?”
“他上书已经说了,他因为得罪人太多,害怕被人刺杀,如果允许他带五千亲卫进京,他就愿意来京述职,但你又不同意,现在程千里被刺杀,他更不敢来了。”
李隆基心里跟明镜一般,程千里不是安禄山刺杀,是某人知道了程千里进京会对他不利,便在半路下手,还夺走了所有的信件。
这件事杨国忠不知道,可以理解,但他总是往安禄山身上扯,着实让李隆基有点反感。
虢国夫人昨天向他推荐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他也知道虢国夫人一定是收了安禄山的好处,但无论如何,他都会满足虢国夫人的要求。
“朕已经决定让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有他替朕镇守边疆,朕放心得很。”
杨国忠大惊失色,“陛下,安禄山一定会造反”
“行了!你动不动就说安禄山造反,朕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朕已经派边令诚去调查安禄山,只有他忠心于朕,朕才会任命他为河东节度使。”
杨国忠嘴唇动了动,无语了。
李隆基负手走了几步又道:“朕给你们百天时间,一定要查清程千里到底被谁刺杀,朕一定要严惩凶手!”
黄昏时分,广平王李俶跟随宦官李辅国来到父亲的病床前,这段时间太子李亨病倒了,一方面当然是被吓的,父皇竟然知道他和程千里的暗中往来,诏令各大节度使进京只是借口,显然是要拿下程千里,然后刑讯逼供,逼他交代自己和他勾结造反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屈打成招,父皇一定会借此契机废除自己了。
李亨心知肚明,庆王李琮和袁思艺勾结在一起,而袁思艺又和虢国夫人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旦虢国夫人不断替庆王在父皇耳边吹枕边风,父皇肯定就会动摇,要废除自己,现在又有了程千里事件,这一次自己的太子之位极可能保不住了。
太子李亨这段时间都在极度惶恐中度过,他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长子李俶的身上。
李俶走上前探望父亲,李辅国连忙招手把几名宦官和宫女都叫出去,把大门关上,宽大的房间内只剩下父子二人。
“怎么样?”李亨低声问道。
李俶点点头,“已经干掉了,信件也已到手,孩儿一把火全烧了。”
太子李亨顿时长长松了口气,干掉程千里,自己晚上就能睡着觉了。
他又问道:“派去的人可靠吗?”
李俶低声道:“父亲放心,他是死士,我答应照顾好他的妻儿,他已经服毒自尽了。”
李亨想了想又确认道:“我的信件都找到了吗?”
李俶点点头,“就是父亲说的,一共五封信,孩儿都看到了,全部烧掉,为了防止万一,孩儿又同步派了一名心腹赶去太原节度使府,去程千里的书房寻找其他信件,应该没有任何收获。”
“这个去太原的人也要处理掉!”李亨做出一个抹喉的动作。
“孩儿一定办妥!”
李俶迟疑一下,又担心道:“程千里的一封信在皇祖父手中,这封信会不会成为父亲的罪证?”
李亨摇摇头,“杀一个家丁也要找个理由,何况是堂堂的太子,程千里已死,谁知道那封信是不是伪造的?是不是程千里想陷害我?理由不充分,你皇祖父也没法向天下人交代?”
“这次多亏了李詹事提醒。”
李亨也叹息道:“先祖太宗皇帝就说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岱一直平淡无为,我还猜疑过他的忠心,可在关键时刻,他的忠义就显示出来了,他和他儿子真不一样,我会记住他。”
李俶也知道,父亲一直对李邺献给天子的三百万金币耿耿于怀,对他心怀不满,但父亲却认定李岱是一个厚道仁义之人。
李俶也没法解释,便安慰父亲几句,告辞走了。
李亨慢慢闭上了眼睛,嘴角露出一丝得意,自己釜底抽薪,干掉程千里,父皇还认为庆王能取代自己吗?
十一月中旬,李邺的队伍抵达了甘州张掖县。
裴方大喜,让次子裴健在城外搭建军营,让军队和骆驼休息,货物也卸下了。
李邺跟随舅父裴伽来到裴府,一家人自然很欢喜,摆宴欢迎李邺的到来。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