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289章

作者:高月

  李隆基脸一沉,张垍是文人领袖,他怎么能干这种卑鄙之事?

  好在这里没有外人,李隆基又对高力士道:“张相国和公主都认为李邺有杀人嫌疑,高爱卿认可吗?”

  高力士点点头,“他们两家仇怨很深,以李邺的性格,有人欺负他父母,他一定会报复,如果张相国承认自己迫害李岱,那李邺确实有杀人嫌疑。”

  李隆基瞥了一眼张均,张均顿时两难了,如果自己不承认迫害李岱,那李邺就没有报仇的动机了,可如果承认迫害李邺,那科举案岂不是付之流水了吗?

  他眼珠一转,躬身道:“所谓迫害因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结论就会不同,在微臣看来,微臣就是严厉查案,对李岱非常严格,但绝没有迫害他的想法。

  可在李邺看来,微臣对他父亲很严厉,那就是迫害他父亲了,李邺一定认为微臣是迫害他父亲,那微臣也无话可说。”

  不愧是相国,这番话说得很漂亮,让人找不出半点毛病,李隆基点点头,“好吧!高爱卿,朕不想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李邺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必须拿出证据来!”

  高力士缓缓道:“这番话老臣今天一早就给他说过了,他也找了,就在中午,他已经向微臣证明了他和此案无关。”

  李隆基眉头一挑,“怎么说?”

  “陛下,关键就是时间,他是四天前回来的,两天前才得知父亲被张相国迫害,他实际上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准备报复,但刺客非常了解张驸马的习惯,从踩点、偷信、被抓、行刺,环环相扣,这需要长时间的周密安排,但凡其中一个环节不周全,刺杀就不会成功,陛下,这绝不是一天半能做到的事情。”

  李隆基点点头,“很有道理,他有具体证据吗?”

  “有!”

  高力士摸出纸条,“这是他找到的证据,驸马十天前就发现刺客踩点了,写了一张纸条让武士们不要打草惊蛇,十天前是六月二十四日,李邺刚过陇山关,陇山关的守将可以证明。”

  李隆基接过纸条,一看就认出是驸马的笔迹,他冷冷问女儿道:“你丈夫十天前就发现刺客踩点,你不知道吗?”

  宁亲公主摇摇头,“父皇,女儿从不过问驸马之事。”

  “现在你知道了吧!刺杀你丈夫的人,不是李邺,你非要陷害他,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你太让我失望了。”

  宁亲公主大哭起来,“父皇,驸马死了,我心里乱成一团,张相国一口咬定是李邺杀人,女儿都听他的。”

  李隆基回头怒视张均,张均心虚的低下头,嚅嗫解释道:“兄弟一死,微臣也被吓坏了。”

  “你们俩人都出去!”

  待两人出去,一直没有说话的杨贵妃缓缓道:“陛下,这个李邺很厉害啊!一个上午就找到证据了,不如驸马被刺案就交给他去调查,找出真凶来。”

  “有道理!”

  李隆基问高力士道:“他现在人在哪里?”

  “就在老臣的官房等候,老奴让他不要走开,陛下可能会宣召!”

  李隆基随即吩咐旁边内侍,“去高翁的官房,把李邺宣来见朕!”

  内侍匆匆去了,高力士又道:“还有一事,老奴要禀报陛下。”

  “什么事?”

  “陛下,这次李邺带回了三百万枚金币,要献给陛下。”

  李隆基吓了一跳,杨贵妃也在一旁惊得捂住嘴,三百万枚金币,那不就是三百万贯钱吗?

  “是真的吗?”

  李隆基嘴都笑得合不拢了,这简直是久旱逢甘霖,这一年他挥霍太狠,内库快见底了,那些珍贵的宝物他又舍不得拍卖,他正发愁之时,却来了这么一个让他喜出望外的好消息。

  高力士微微笑道:“陛下可以亲自问他,不过他好像也有诉求!”

  “朕知道,那个臭小子什么时候肯白白献财给朕的,如果诉求合理,朕可以考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钱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甚至天子也不例外,如果早点说三百万贯的事情,张均早就到一边凉快去了,他那个莫须有的被害指控,根本就站不住脚,李隆基只是给他面子,才勉强认可李邺有嫌疑。

  但高力士用心良苦,如果用三百万枚金币来洗清李邺杀张垍的嫌疑,那么必然会冲淡李邺的诉求的力度。

  不多时,李邺匆匆赶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河中都督李邺叩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都督一路辛苦了,平身!”

  “谢陛下!”

  李邺站起身,明亮的目光投向天子身后的杨贵妃,他还是完整地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正面相貌,不是容貌美那么简单,那种绝代风华简直让人窒息。

  杨玉环见李邺又黑又瘦,心中一痛,又见李邺目光热切地注视着自己,她俏脸一红,低下头去,小声道:“陛下,臣妾先告退!”

  李隆基笑着摆摆手,“无妨,他是朕的宗族孙辈,爱妃是长辈了,你不是想听西域的故事吗?可以让小李将军说给你听,他最有发言权,别人都不算。”

  杨玉环心中暗喜,连忙道:“臣妾先谢陛下了!”

  李隆基呵呵一笑,对李邺道:“贵妃若招你进宫讲述故事,你不担心什么,朕特许的。”

  “微臣遵旨!”

  李隆基只有在虢国夫人那里才能重振雄风,心中自然觉得亏欠贵妃,贵妃一直嚷着想听西域之事,他又不可能让别的将军进宫讲述,李邺是李林甫的孙子,也是自己的皇族孙辈,今年才十八岁,让他来陪贵妃聊聊天,说说西域之事,是最合适不过了。

  李隆基又把话题转了回来,笑问道:“高翁说,你有三百万枚金币要献给朕?”

  李邺点点头,“微臣昼夜赶路,没法携带,它们跟在后面,也是在这个月底之前能抵达长安。”

  “安全吗?”

  “微臣派了一千军队护卫一万头骆驼,绝对安全。”

  李隆基又笑问道:“哪里搞来的这么多金币?”

第444章 献金诉求

  李邺早有腹稿,他不慌不忙道:“回禀陛下,这其实是两场战争的战利品,一场战争是俱战提之战,对手是大食东方军团,我们歼灭了大食东方军团的残部,缴获大量财富。

  第二场战争是对阵可萨突厥人,河中军歼灭了两万余敌军,占领了咸海之城班达尔,缴获了数百万枚金币,这两场战争极大巩固了大唐对河中地区的势力范围。”

  李隆基看过怛罗斯之战的军报,知道大食东方军团,就是信奉大食教的吐火罗人,但可萨突厥人又是什么人,他却一头雾水。

  “李将军,给朕说一说可萨突厥人,朕不太了解。”

  李邺带来一份地图,立刻有宦官把地图挂在木架上,李邺指着地图道:“回禀陛下,可萨人其实就是回纥九姓中的葛萨部,西迁到里海一带,和当地大量小部落融合,成立了可萨汗国,他们因为得到西突厥的支持,国内也有很多突厥人,尤其天宝初年,后突厥白眉可汗灭亡,大量突厥人逃往可萨汗国。”

  李邺又指着两座大湖道:“陛下,这是咸海,面积相当于河东路大小,而它西面这片更大的湖叫做里海,相当于四个河东路大小,面积相当广大,它的南面便是大食王朝,西面是大秦国,北面和东面就是可萨汗国的地盘。”

  李隆基点点问道:“大唐的势力范围呢?”

  “在咸海以东,距离碎叶有四千余里,咸海南面就是粟特九国,从咸海以东广袤的土地都是大唐的势力范围。”

  李隆基笑道:“朕第一次知道大唐的领土原来这么辽阔,还知道了里海,居然有四个河东路大,真是大开了视野,李都督请继续说!”

  李邺指着可萨汗国继续道:“可萨汗国内有两大势力,一是可萨势力,二是可萨突厥势力,由于可萨势力皈依了犹太教,使得两大势力矛盾加剧,天宝九年,白衣大食灭亡,可萨汗国没有了最大的外敌,内战就爆发了。

  大概是去年,可萨突厥势力战败,向东迁徙,目标是碎叶下辖的伊丽河谷,去年十月,三千前锋杀到了夷播海,屠杀了住在夷播海西岸的葛逻禄部落,卑职随即和葛逻禄大酋长纳尔曼联手,在大雪来临全歼了三千入侵者。”

  李隆基和杨玉环听得津津有味,李邺停了一下,李隆基笑道:“然后呢?”

  “然后今天开春后,卑职率一万余军队联合葛逻禄人西征,拦截准备东迁的可萨突厥军队,在距离碎叶约两千里的图尔盖河一带,遭遇了东迁途中的可萨突厥军一万七千余人,我们爆发了大战,最终唐军以伤亡一千余人的代价,全歼了这支企图东侵的敌军,但可萨突厥军的家眷还在咸海东面的班达城,还有可萨突厥人积累的财富也在那里。

  卑职率领一万大军继续西征,就在我们抵达班达尔城的前两天,可萨人撕毁和可萨突厥人达成的协议,抢先一步占领了班达尔城,陛下请注意看这座班达尔的位置。”

  “位置怎么了?”杨贵妃问道。

  “班达尔城正好坐落在非常肥沃的药杀河冲积平原上,按照位置,这里应该是属于大唐的土地,卑职率领一万军抵达班达尔城下,要求分享属于我们的占领品,但可萨人拒绝了,他们城内兵力不多,卑职率军攻占了这座城池。”

  “李将军屠城了吗?”杨贵妃担忧地问道。

  李邺摇摇道:“卑职从不杀老弱妇孺,也没有杀俘,卑职之所以攻占这座城市,是因为这座城池并不属于可萨汗国,而是属于可萨突厥首领阿史那萨布的私人领地,现在这座城池已成为大唐最西面的城池,卑职给它起名为咸海城,目前有一千唐军驻守。”

  “不错!不错!”

  李隆基连声赞许道:“有了这座城池,大唐的最西边界就稳定在咸海了。”

  说到这,李隆基又眯起眼睛问道:“夺取咸海城,唐军拿到了多少财富?”

  “大概四百万枚金币!”

  “那俱战提呢?又拿到多少?”

  “大概两百五十万枚金币!”

  “怎么分配的?”

  “将士犒赏,士兵的俸禄,朝廷只负担我们一半的俸禄,我们自己一年要负担六十万贯,再拿一半献给陛下。”

  “那碎叶应该还有一百多万枚金币吧!”

  “还有一百五十万枚,算是战争的积余。”

  李隆基眯起眼睛想了片刻,点点头道:“好吧!再说说你的诉求。”

  “卑职只有一个诉求,河中都督府兵力不足,恳请陛下增兵到两万四千人。”

  李隆基微微笑道:“河中需要这么多兵力吗?”

  “陛下,卑职从可萨汗国手中夺取了班达尔城,可萨人不会善罢甘休,极可能明年唐军要面临一场大战,可萨汗国可是有八万大军,就算他们出兵一半,也有四万人。

  以碎叶现在的一万多唐军兵力,不是他们的对手,到时候不是咸海城守不住的问题,可能河中地区也会被他们侵占去一半,这是其一。

  然后是大勃律的吐蕃军西扩,他们要向吐火罗进兵,时间也是明年,大勃律可是有三万吐蕃军,光凭我们河中都督府一万多唐军肯定战胜不了对方,光应对一面我们就很吃力,何况明年很可能是两面作战,卑职焦虑万分,特向陛下求援。”

  李隆基点点头,“增兵事关重大,让朕好好考虑一下吧!”

  李邺许给他的三百万金币还没有到手,他怎么可能立刻答应增兵?

  俗话说得好,‘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金钱不增兵。’

  李隆基又把高力士招上前,低声叮嘱他关于驸马案的事情,高力士连连点头,这才和李邺告退了。

  李隆基对杨玉环笑道:“听他说得波澜壮阔,朕都想去西域看看了。”

  杨玉环撒娇道:“陛下,臣妾更向往西域了,我要多听听西域的故事!”

  “行!你可以随时召见他,朕刚才说过,特准他入宫。”

  “多谢陛下!”

  杨玉环迟疑一下又问道:“陛下要不要给他增兵呢?”

  李隆基眯着眼笑道:“等朕先拿到三百万金币再考虑吧!”

  李邺跟随高力士来到他的官房,高力士请他坐下道:“你什么时候走?”

  “最迟九月份必须走,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高力士点点头,“那增兵的事情也不急,让陛下考虑一下。”

  “高翁,从中原调兵时间上恐怕来不及,卑职希望从安西和北庭各调六千军到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