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283章

作者:高月

第434章 欲壑难填

  和女眷们聊了片刻,老太太身体有点乏了,新月扶她回去休息,她回头看了一眼李邺,李邺笑着向她点点头,她俏脸一红,喜不自胜地去了。

  独孤烈走过来笑道:“贤侄,去我书房坐坐吧!”

  李邺点点头,“我正好有东西要给伯父。”

  外书房内坐了四个人,李邺、独孤烈、独孤明和长子独孤晋阳。

  李邺将锦盒递给独孤烈,“这是我父亲让我交给伯父,算是财礼,比较贵重的宝石!”

  独孤烈打开锦盒,一团如水一般浓绿之极的宝石映衬在金黄的缎面上,三人一起惊叹起来。

  独孤烈震惊道:“贤侄,这是你从西域得到的宝物?”

  李邺点点头,“这颗祖母绿和那块青金石一样,也是步师国王宫的世代传承之物,步师国是出产最好的祖母绿和青金石之地,西域各国国王王冠上的宝石基本上都是来自步师国。

  但步师国被大食东方军团占领,抢走了王宫中的宝物,我去年攻下俱战提,这些宝物又落到我的手上,我还有一颗祖母绿要给虢国夫人,我和她有协议,她保我父亲平安,我给她找宝石。”

  独孤烈点点头,“找虢国夫人对的,她现在权势滔天,连杨国忠都比不上她。”

  李邺又沉声道:“我这次回来,还有一件重大之事,我想把河中都督府增加到两万四千人,伯父觉得可行吗?”

  独孤烈是兵部尚书,他掌握了一部分军权,他沉吟一下道:“驻军多少人和节度府的等级有直接关系,河东都督府和岭南经略府一样,都是小节度府,最多只能驻军一万两千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增兵不太可能,除非调整等级,把河中都督府升级为河中节度府,和安西、北庭平级,那就有可能了。”

  “那如何才能升级呢?”李邺又问道。

  独孤烈笑了笑道:“条件很多,管辖的地域、人口,战争需要,我记得有十几项,但简单说,其实就是天子一句话,你得说服天子。”

  李邺点点头:“如果天子同意呢?兵部这边有军队可派吗?”

  孤独烈叹口气道:“就在几天前,我和杨国忠大吵一场,他要求兵部增兵五万给剑南节度府,参与对南诏的第二次战争,我以朝廷兵力不足为理由回绝了他,天子也同意我的意见,没有增兵剑南府,所以一旦贤侄提出增兵河中,杨国忠一定会坚决反对,而且理由充足。”

  李邺沉思片刻道:“如果无法增兵,那借兵行不行,从安西和北庭各借六千军队给河中,有可行性吗?”

  孤独烈微微笑道:“在兵部完全可行,你只要能说服天子。”

  李邺走了,独孤明仔细端详宝石片刻,对独孤烈道:“这孩子很精明,在后堂上没有把这颗宝石拿出来,否则消息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窥视它,这颗宝石是无价之宝,值得放在千盈阁传承下去。”

  独孤烈苦笑道:“看到这颗宝石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架白玉屏风作为陪嫁,有点拿不出手了。”

  “那可怎么办?这位小李将军不知在西域搜罗了多少名贵珍宝,他母亲那串项链,价值至少十几万贯,换一座三亩的园宅,哎!若不是用作新月的嫁妆,我们还真不能收。”

  独孤烈想了想道:“要不然把千盈阁十珍之一的红皮羊脂玉给他吧!我知道他祖父有一块羊脂玉,上面刻满了三山五岳,后来被天子收走了。”

  独孤明点点头,“他给母亲那块青金石也是天下至宝,皇宫也没有,价值不亚于这颗祖母绿,那块羊脂玉可以作为新月的陪嫁给他。”

  独孤家的羊脂玉还是隋炀帝置于阗郡的时候,于阗国王献给隋炀帝的一块羊脂美玉,杨广又把它赐给了母后的娘家独孤氏,一直传承到现在。

  独孤烈沉吟片刻又道:“他提到可萨汗国的时候,我感觉他似乎有话要说,但欲言又止,或许他还没有真正成为独孤家的女婿吧!”

  独孤明点点头,“我也有这个感觉,等新月和他成婚后,大哥找机会和他再聊一聊,他应该就会说出来了。”

  李邺离开了独孤府,随即又来到虢国夫人杨玉珮的府上,稍等了片刻,一名宦官把他领了进去。

  李邺心中有数,要拿到军队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做虢国夫人的工作,一方面贿赂天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现在是天宝十二年,距离安禄山造反还有两年,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如果能用几颗宝石换回来数万军队,他认为很值,何况宝石不会丢失,它们迟早还会回到自己手中。

  来到杨玉珮的起居房,杨玉珮满脸笑容地迎了出来,“李将军是不是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李邺取出一只锦盒呈给她,笑眯眯道:“这就是草原之心。”

  杨玉珮像个小女孩似的欢呼一声,连忙接过锦盒打开,一下子惊呆了,那璀璨的绿色,简直绿到她心里去了。

  过了良久,她闭上眼睛,把锦盒紧紧贴在胸前,又打开锦盒细看,她眼睛离不开了,和这颗祖母绿相比,她的其他宝石都成为破石头。

  “你快坐下!”

  杨玉珮心中欢喜之极,连忙请李邺坐下,她心中充满了感激,目光中第一次没有了暧昧,她的心思完全被绝世珍宝吸引过去,完全没有了男女之欲。

  “告诉我,你是怎么得到这颗草原之心?”

  李邺微微笑道:“正如我之前告诉夫人,除了用军事威胁,没有别的办法,去年秋天,我灭了俱战提后,便率军去撒马尔罕,我明确告诉祆教教宗,不交出草原之心,我就全面禁止祆教在河中传播,改为佛教,他们商议了好久,最后不得不把草原之心交给我。”

  杨玉珮完全相信,也只有这种办法,才能迫使对方交出圣物。

  她又问道:“其他几颗宝石如何?”

  李邺摇摇头,“一共三颗主宝石,其他七颗都是副宝石,主宝石是蓝、绿、黑三色,蓝宝石的海洋之心在贵妃手中,绿宝石的草原之心属于了夫人,还有一颗夜空之幕黑宝石,其他七颗副宝石和我上次献给夫人的五颗宝石差不多,比三颗主宝石差远了。”

  “海洋之心!海洋之心!”

  杨玉珮低声念了几遍,心中充满了向往。

  李邺没有吭声,他需要欲擒故纵,让贪念在杨玉珮心中疯狂滋生后再说。

  他起身行礼道:“没有别的事情,卑职告辞了!”

  杨玉珮娇笑一声道:“你别慌走,我还没有奖励你呢!”

  李邺吓一跳,他可不敢要杨玉珮的奖励,他连忙躬身道:“夫人保我父亲平安,已经是对卑职最大的奖励了。”

  杨玉珮点点头,“你很会说话,行吧!等你成婚的时候,我再给你一个奖励。”

  “多谢夫人,卑职告辞。”

  “去吧!说不定我还会找你。”

  李邺行一礼走了,杨玉珮把衣襟解开,取出宝石放在胸前,取铜镜仔细看,越看她越迷醉,自言自语道:“如果再有红的、黄的、蓝的、粉的,五颗最好的宝石镶嵌成一朵花,那就是绝世之珍了。”

  她轻轻咬一下嘴唇道:“我也要那颗海洋之心!”

第435章 五大势力

  中午时分,李邺回了家,却发现父亲在接见客人。

  这也很正常,休日嘛!官员们都会跑跑关系,拜见上司,何况父亲是堂堂的礼部侍郎,手握礼部大权,当然会有官员来巴结。

  李邺直接来到后宅,却进母亲在收拾行装,李邺一怔,“娘,谁要出门?”

  “你爹爹呗!他又要去陈仓,哎!已经跑了几趟了。”

  “父亲去陈仓县做什么?”

  李邺有点不解,礼部侍郎跑去小县城去做什么?

  “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去找一个下属,听说是一个下属出事了,人在老家陈仓县,上次是你父亲怕他自杀,跑去安抚他。”

  这时,李岱匆匆走了过来,“娘子,收拾好没有,我要出发了!”

  “父亲,出什么事了吗?”

  李岱苦笑一声道:“还是昨天给你说那件科举的事情,有人盯着它不放,比较麻烦。”

  “杨国忠?”

  李岱摇摇头,“不是杨国忠,杨国忠的心思在南诏那边,他倒不管科举的事情,是张氏兄弟,一个宰相张均、一个太常卿张垍,哎!说来话长,回来再和你细说。”

  “父亲,要我和你一起去吗?”

  “不用了,你忙自己的事情,爹爹能处理好。”

  李岱拿着行李,便和两名官员坐上马车走了.

  李邺望着父亲走远,心中倒有点担忧起来,他隐隐感到,应该是张均在利用科举之事做抓手,对父亲下手。

  虢国夫人也只是保证杨家不动父亲,别人她可不管,

  吃罢午饭,李邺来到了东市振威武馆,不料张平已经不在武馆了,听武馆成员的意思,张平高升了。

  打听到张平新地址,李邺来到同样位于东市的宝记商行。

  老远便看见一名头戴纱帽,身穿长袍的高大胖子在拱手向客人告别,看起来颇为文质彬彬。

  李邺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眼睛,那人正是自己从小的好友张平。

  “小胖!”

  李邺远远向他挥手。

  高大胖子正是张平,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四处张望,一眼看见了李邺。

  他顿时大喜,连忙快步走上前,李邺翻身下马,两人紧紧拥抱一下,李邺给了他宽厚的肩膀一拳,笑道:“你这是考上功名了?”

  张平嘿嘿一笑,“我现在能默写整篇论语了,怎么样?”

  “不错!不错!你妻子教夫有方,现在不在武馆了?”

  “武馆那边还是我总负责,但具体我不管了,我交给吴长兴,他小子不愧是黄河里讨生活的,敢打敢拼,不怕死,大家都比较怕他,绰号黑狼。”

  “不叫乌鸡郎了?”李邺笑道。

  “那是小时候的绰号,现在不能叫乌鸡郎了,对了,大哥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刚到,走吧!我们去喝一杯。”

  张平一指对面的酒楼笑道:“对面酒楼是我开的,掌柜就是我兄弟。”

  两人向酒楼走去,酒楼上挂着一块大牌子,‘小张百味酒楼’。

  李邺认出招牌上的字似乎是自己父亲写的。

  “这字像是我父亲写的?”李邺笑问道。

  张平点点头,“就是伯父写得,名字也是它起的,既不俗,也平易近人,大家都夸这个名字好。”

  “生意怎么样?”李邺又问道。

  张平见左右无人,压低声音道:“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净赚百贯,最差也有五十贯打底。”

  “很不错啊!”

  李邺惊叹,平康坊的安然居大酒楼也不过如此。

  张平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道:“还多亏你教我那几个菜,别人家虽然都学会了,但他们做不出那个味,只有小张酒楼最正宗,大家公认的,再加上王家的百花露清酒,生意自然就好。”

  “莫非你还在这里掌勺?”

  张平摇头,“是我兄弟掌勺,我都原原本本教给他了,他下功夫苦练,做得比我还好。”

  两人走进酒楼,此时中午将过,但酒楼里的酒客还不少,看起来都是在谈生意的商人。

  两人上了二楼,在窗前找个位子坐下,张平把酒保找来,点了两壶清酒和几个小菜。